这是一座偏远的小镇,小镇的旧城区依然保存着上世纪初窄窄的街巷,和那些染满岁月风尘的低矮的屋舍。先富起来的人已搬到新区,而将旧屋出租,因此这里成为了外来人和本地穷人的聚居区。
在旧区的一隅,有一条“食街”,鳞次栉比开了许多小食店、快餐馆,每天早、午、晚,都有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这里解决“肚子问题”。
和别的地方一样,这里也有乞丐出现,这不足为奇。但有一对“乞丐组合”,却很引人注目: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乞丐,用一架破旧的板车推着一名未成年的小乞丐,沿街行乞。那老乞丐衣衫破蔽,花白的胡子很久没剃了,但看那脸上有点红润且皱纹不多,估计“落难”前过过几天优裕的日子,尤其是一双眼睛,虽不大但有神,看人时仿佛要将人看透。那少年乞丐估计肢体还有残疾,因此才需要别人用车推着走。少年乞丐从来不说话,都是由推车的老乞丐开口行乞。他说:“可怜可怜我们,施舍点吃的。将来我们会报答你的。”
人们都听惯了他的这句话,都不愿意搭理他。
偶然有人不屑地问:“你拿什么报答我?”
老者用下巴指了指破车上的少年:“他是个贵人。”
听了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人都笑了。
有人说:看他挺会演戏的。
有人说:连撒谎都不会,就学着骗人。
没有人愿意施舍这一对苦命的人。
却有一个中年男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既没笑也没参加议论。他身上的衣服染着泥巴和机油,估计是个干苦力活的人。他默默地向店家讨了一只空饭盒,从自己饭盒中扒出一半饭菜,然后双手送给这一对苦命人。
老者千恩万谢,将盒饭放好,推着破车走了。
几天之后,这一对“行乞二人组”又出现了,又重复着往日的情节。店家讨厌了,挥着手说:“过主吧,别妨碍我做生意。”
依然是上次那位中年人,很和气地制止了店家,又讨了只空饭盒,从自己的饭盒中扒出一半饭菜送给这一对苦命人。
往后,只要是碰上了,这位中年男人都会讨一只空饭盒,扒出一半饭菜送给这对苦命人。
再往后,这一对苦命人就再也没有出现了,人们几乎已经将他们淡忘。
又过了些日子,突然有一位自称是律师的人来到食街,寻找那位曾施惠于“行乞二人组”的中年人。
这事在食街里引起了许多猜测,比较一致的猜测是,这中年男人行善带出麻烦来了。如今律师找上门来了。
律师经过一番打听,终于找到了中年男人。这中年男人名叫黎汉。他对于律师的来访既感到突兀,又很坦然。因为他清楚自己没做亏心事。
律师和黎汉一起,找了间环境清幽的小茶馆。律师对黎汉讲了个离奇的故事。
原来,当日那少年乞丐的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小企业主,拥有资产过千万和几处房产,可是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夫妻双双不幸遇难。他们的儿子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
几个月前,爷爷被确诊患有晚期肺癌,自知时日无多。他希望找到一位有爱心、靠得住的人,辅佐孙子掌管家业,并且携带好孙子,供书教学,直至将来为他组织家庭……
老人的亲戚和熟人,都主动提出愿意担此重任。但爷爷说,因为这些人都知道他们家的物业资财,到底是否冲着这点而来?很难令他放心,因此才想出这个办法:偷偷地去到一个远离原居住城市的偏远小镇,乔装成老乞丐和小乞丐,这样去物色有爱心、靠得住的人。
“一个只吃得起一份廉价盒饭,而又愿意省下一半去帮助老乞丐的人,他就是我需要寻找的人。”爷爷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请了律师和法律公证处的人来到床前,郑重地立下了遗嘱。
黎汉听完了律师的叙述,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说他只是一个地盘工,过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逍遥自在闲云野鹤的生活。他说他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么多的资产物业,也没有把握辅佐好老人的孙子。他说他当初分一半饭菜给老人和少年,纯属每一个人都应有的爱心和怜悯之心,不足挂齿。
黎汉竟拒绝了老人生前的重托,和律师道过珍重,走出小茶馆,飘然而去。
(后记:作为律师,他还得千方百计完成这个“特殊使命”)
(原载《故事世界》200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