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后期,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导弹,并成立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特委会)负责监督该协议的执行。
5月1日,联合国宣布,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为首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组建完成。特委会由21个成员国组成,包括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南美的委内瑞拉、北美的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非洲的尼日利亚,亚洲的日本和印尼,欧洲10国(瑞典、芬兰、挪威、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波兰、捷克、荷兰、奥地利)。每国派遣1人,下分生化组、核武组、导弹组,还有一个数据中心,中国与法、俄、尼日利亚组成核武组。特委会总部设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在巴林、巴格达设有分部和办公室。正常情况下每年召开2次全体会议,负责审议核查情况以及伊拉克提供的武器清单(即“坦白交代材料”)的可靠性。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只有在特委会认定伊拉克已经全面销毁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后,才能考虑解除联合国于1990年开始实施的对伊全面制裁。
1991年5月14日,特委会第一批核查小组抵达巴格达,从此开始了长达12年的猫鼠游戏。在1991至1998年7年多的时间里,联合国特委会共向伊派出397个核查和监督小组,3500多人次,对伊全境7000多个地点进行了2万余次核查,并重点对400多个“藏匿疑点”逐一进行了严格检查。销毁了38000多件化学武器、48万升(12.48万加仑)制造化学武器的材料、48个导弹、6个导弹发射装置、30个特殊化学和生物弹头以及数百件可以用来制造化学和生物武器的设备。据估计,核查行动解除了伊拉克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总的看来,7年的核查、销毁工作效果还是很好的,特委会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此外,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参加上述工作,主要是对伊的核武器材料进行核查。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和销毁了伊部分关键核设施和设备,对其他难以移运的设备做了无害化处理,还对高浓缩铀进行了同位素稀释,使之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在1991~1998年间,特委会和IAEA配合得大体可以,但也有明显分歧:布利克斯曾几次宣称,对伊核武器原料核查可以结束,伊拉克已不再具有研究、生产这些材料的能力;而特委会却一再强调,尽管经过核查小组的397次核查,伊可能还有隐藏的核设施,包括地下核反应堆等等。
在核查过程中,伊拉克和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以及美国之间磨擦不断,危机时有发生。1992年7月5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要求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搜寻有关武器的材料,遭到拒绝。到26日,伊拉克一直禁止联合国核专家进入伊农业部。1993年6月11日至7月19日,伊拉克多次表示反对核查小组在其一些弹道导弹试验基地安置永久性摄像监视装置。但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11月26日,伊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长期监督伊拉克武器生产的第715号决议。此后,伊拉克与美国和特委会之间在有无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较量。
经过几年的武器核查,伊拉克认为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配合特委会的核查,通过多次行动,已经销毁了全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美国还是不依不饶,萨达姆的耐心在美国的一次次逼迫下一点点耗尽,指望通过配合核查来换取解除制裁的愿望落空,萨达姆终于下定决心不再任由美国主导的核查继续,导致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人员于1998年底全部撤离伊拉克。
12月17日,英美对伊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在伊拉克领空建立了南北两个“禁飞区”,空袭伊境内目标,伊拉克随后中断与特委会的合作,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被迫中断。自此伊当局即拒绝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并称核查官员中多人是西方间谍。
1999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达成共识,通过1284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监督、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的专员委员会(UNMOVIC,简称监核会)代替名存实亡的“特委会”。专员会的工作是向监核会提供政策性和技术性的咨询与指导,及事先磋商向安理会提交报告的内容。专员会共有16名成员,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各派1名代表,各大洲都有代表参加,联合国秘书处裁军部也派出1名高级官员。
负责对伊拉克武器检查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监核会两个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主要查伊方的核设施、核原料等。布利克斯为主席的监核会的人员分为3部分,分别负责导弹、化学武器、生物装备的核查。被选中的核查人员来自40多个国家,人员最多的依次是美国、俄罗斯和法国,还包括几名来自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专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来自埃及。核查候选人必须具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拥有军事技术方面的背景。到2002年底,实际进入伊拉克的核查人员预计达到100人。到2003年1月,核查队伍会达到300多人。
在核查问题上美、伊是延续1991~1998年间猫与老鼠的游戏还是出现新的格局,成为这一时期世人关注的焦点。由于7年的核查及长达12年的经济制裁,伊方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研制核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千米的导弹的能力。如果伊拉克还有什么违禁武器的话,很可能发生在化学武器方面,尽管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设备已被销毁,有关文件也被没收,然而伊拉克专家们脑子里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销毁的。
2002年11月18日,由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领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先遣组,乘专机由塞浦路斯飞抵巴格达。11月27日,举世关注的伊拉克武器核查终于敲响了开场锣鼓,武器核查小组对巴格达的3个地点进行了突击检查,这是自1998年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4年后联合国对伊进行的首次武器核查。
与前几次不同,这次核查要求更加严厉、核查设备准备得更加充分、核查队伍也更庞大,对伊武器核查的态度堪称“声色俱厉”。核查小组负责人、联合国监核会主席、瑞典人布利克斯放风说,核查小组计划将对包括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9个行宫在内的1000多个目标进行“突击”核查,其中也包括先前曾经多次核查过的地方。他要求伊拉克方面必须充分合作,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核查进行干扰和阻挠。
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核查小组将在未来60天内拿出核查结果的报告。核查人员将根据掌握的情报和先前核查的记录,可以在事先不通知伊拉克政府的情况下,将一些突击检查的目标列为“禁区”,禁止那里的人员和车辆进出,直至检查、取样工作结束。此外,联合国核查方面还享有比以往更大的权力,可与伊拉克武器专家和科学家单独会谈,还根据伊拉克人的意见,会谈的地点可以在伊拉克境内,也可以在国外其他任何地方。
根据计划,此次对伊恢复武器核查将分3大步骤实施:发现、监控、销毁。核查的程序也比往常更加缜密和严谨,采用人工和电子设备对核查对象进行立体监视,整个过程都将用录象记录存档。核查和取样过程将在巴格达总部进行分析、化验和综合评估。在结束所有核查工作之后,核查小组将向安理会提供正式书面报告。如果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研制此类武器的设备,联合国方面将决定销毁的办法和途径。
12月7日,伊拉克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长达1.2万页的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12月14日,伊方正式收到了监核会要求伊交出曾参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所有伊科学家名单的信件。12月27日,伊向核查小组递交了一份有500多名曾参与伊武器研制计划的科学家名单。
2003年1月4日,核查人员在伊北部重镇摩苏尔设立了一个临时核查基地,为在伊北部的核查工作提供方便。1月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指责核查人员“在伊从事间谍活动”。同日,巴拉迪表示,核查人员迄今没有在伊找到任何与开发核武器有关的证据。1月16日,核查人员在巴格达以南约120公里的乌凯德弹药库发现12枚空化学弹头。同日,核查人员对两名伊科学家在巴格达市内的住宅进行了搜查,发现了3000多页与核技术有关的文件。1月20日,伊拉克和联合国在巴格达签署了关于伊拉克进一步同联合国核查人员合作的10点声明。
1月26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如果有必要,美国将单独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2月2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美驻日本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3月7日在安理会上作完武器核查报告后,“作为国际社会的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必须迅速地作出决断”,通过对伊拉克动武的新决议。他再次对“伊拉克没有履行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表示不满,并且强烈警告伊拉克要彻底地同核查小组合作。
3月9日,伊拉克技术监督局局长阿明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联合国自去年11月27日恢复对伊武器核查以来,伊拉克已经接受了923次核查,销毁了50多枚导弹,有28人接受了询问,并允许美国和法国侦察机进行侦察飞行,这表明伊拉克已与联合国监核会、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了充分的合作,武器核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联合国应该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
3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他已经下令所有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和人道主义救援人员撤离伊拉克,同时中止执行有关“石油换食品”计划。3月18日,所有在伊拉克的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接到命令后全部撤离伊拉克。
核查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可能了。实际上,美国早就下定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把全面控制伊拉克作为其控制中东地区的重要步骤,实现攫取石油资源、掌控世界经济命脉,推行西方价值观,进而称霸世界的目的。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准备实际上从2002年初就开始了,为获得国际和国内支持,寻找和宣传打伊理由就成为美英战前舆论准备的核心。美英为了获得世界舆论支持,可谓煞费苦心。
2002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宣布美国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同时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家,并暗示伊拉克将是继阿富汗之后美国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此后,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历数萨达姆的罪行。
第一,为倒萨达姆制造舆论。小布什上台后,对外推行强硬外交政策,对萨达姆的桀骜不驯非常恼火。美国不仅要宣传伊拉克藏有违禁武器以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而且要揭露萨达姆的罪行。它要让伊拉克人民相信,美国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的“正义”战争。为此,必须唤起伊拉克人民与政府的对立和不满,从而支持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
美国还加紧了说服联合国及他国家的工作。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高级官员频繁出访,尽管遭到俄、法、德的强烈反对,但美国的外交说服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国努力获得联合国授权攻打伊拉克,但由于俄、法、德3国明确反对,俄、法更是威胁使用否决权,美国转而改为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到战争发动前两天,即3月18日,有45个国家表示愿意支持美国,加入对伊战争,其中有30个国家愿意加入“倒萨”联盟,另外15个国家愿意提供匿名帮助。
第二,将萨达姆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9·11事件对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美国举国上下最关心的就是反恐问题,布什要打伊拉克,就得将萨达姆政权与美国人民最关心的反恐问题联系起来。布什政府正是这样做的,它广泛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向国内外宣示,萨达姆政权不但窝藏了“基地”组织的高级成员,而且为恐怖组织提供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布什的宣传在国内取得了较好效果,使得布什政府在很短时间里就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战前有相当多的美国民众把萨达姆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实际上,“9·11”事件中没有劫机者来自伊拉克,但强大的舆论宣传的结果是,有半数的民众误以为劫机的恐怖分子中有一个以上的伊拉克人,有三分之一的民众认为,伊拉克或萨达姆与“9·11”事件有关,而认为萨达姆手上沾满人民鲜血的人就更多了。
第三,宣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海湾战争后,依据1991年4月通过的687号决定,联合国核查人员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12年的武器核查,在漫长的核查过程中,伊拉克曾与核查组发生过多次摩擦,玩过多次老鼠戏猫的游戏,但是核查工作起到了很大进展,基本上销毁了伊拉克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美英一方面埋怨核查不力,另一方面利用得来的情报,大肆宣传伊拉克拥有违禁武器,违反了联合国687号决议的“事实”,为打击伊拉克制造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