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海外征战记(下册)
7807300000016

第16章 联合国派兵进驻摩加迪沙 艾迪德说不顿挫美军霸气

美军在海湾得胜之日,正值美国国内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

克林顿这位从阿肯色走来的政治人物,以咄咄逼人的势头准备参加1992年的总统竞选。舆论和民意等各项指标均被看好,克林顿可望最后击败布什,人主白宫。

本来,对军事没有多大兴趣、年轻时逃避应征入伍的克林顿,因在竞选中被人攻击为没有外交、军事经验,却突然对海湾战争的胜利备加关注。1991年10月,克林顿在家乡小石城,专门安排了一场欢迎美军从海湾归来的群众活动。《华盛顿邮报》记者记下了当时热闹场面:从早晨开始,10万余人涌向小石城通往空军基地的一条道路两旁。他们有青年男女,有老人和孩子,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有参加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退伍军人。总统候选人克林顿也站在人群之中。

当凯旋的装甲部队通过街头时,整个小石城都沸腾了。人们将狂欢节日的面具戴在头上,随着铜管乐队和黑色摇滚乐杂乱无章的喧腾,满街都跳起了迪斯科。一支崇拜“重金爱尔兰U-2乐队”,奏起一支支走红歌曲—《战争》《男孩》《不会忘记的火焰》《在血色的天空下》。

美国人似乎喜欢用一种哀怨的情绪,来欢迎那些凯旋的英雄。人群中有人站出来,在坦克车上高唱摇滚,路边的妙龄少女将一把把的鲜花洒向行进的队伍。于是,士兵们跳出装甲车,也汇入摇滚的歌海,整个小石城似乎也在摇滚。

美国人似乎也更喜欢用戏谑和玩世不恭的态度看待一切战争。在刚刚使用最现代化的武器赢得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以后,那些从枪林弹雨中走回的迷彩军人们的歌声里,也带着一种现代人生命中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抱怨情绪。

克林顿及其追随者们,完全沉醉于海湾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沉醉于将要人主白宫的喜悦之中……

克林顿从这欢庆的喜悦之中尝到了苏联解体的甜头,体会到了军事的重要和战争胜负的分量,一时间,他忘却越南战争时期为了逃避兵役而机关算尽的心境,真正找到了独领“世界宪兵”风骚的感觉。于是,他立下一个“宏愿”:登上总统宝座后,也要找个机会出一出打胜仗的风头,以回答一些政敌对自己的鄙视。

就在克林顿人主白宫不久,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由于两个主要部族为权势和领土的斗争,而引发了军阀割据混战,并造成大量军民伤亡和难民外逃。这一事件,正好给一向以维护“人权”为借口的美军填补苏联势力离去、插手和干涉索马里内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索马里这个非洲东部的小国,人口不过840万,面积不足6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早年曾被英国、意大利瓜分,1961年取得独立,建立了索马里共和国。

索马里人本属同一民族,但国内却分很多部落,部落与部落之间存在着矛盾。1969年西亚德·巴雷出任总统。由于他在国内政策上实行“多部族利益均等”,因而一直到80年代中期政局比较稳定。1985年以后,西亚德走向独裁,任人唯本部族是用,排挤其他部族人士,使得部族矛盾激化,西亚德政府逐渐失去人心。

1988年5月开始,索马里北部的伊萨克部族、南部的达鲁德部族、中部的哈威依部族先后展开反政府的武装斗争。1990年8月,3方部族首领召开协商会议,决定联合起来对政府军采取一致的行动。1991年1月27日,武装冲突爆发,经过激烈战斗,反对派很快就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并宣布推翻西亚德政权,成立了临时政府。

但是,在反对派内部,以临时总统迈赫迪为首和以联合大会党主席艾迪德为首的两派,因权力之争发生严重内讧,引起了一场新的内战。为此,其他部族又联合起来向首都发兵,首都摩加迪沙立即变成了部落间相互厮杀的战场。双方动用了包括机枪、火箭、大炮在内的各种轻重武器,首都硝烟弥漫,造成300余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后经调解,迈赫迪虽然作出了让步,但只在政府中为艾迪德派留下少量职位,艾迪德并不买账。1个月之后,双方冲突再起并发展成为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

1992年1月4日,迈赫迪集结部队反攻摩加迪沙。激战的结果,艾迪德武装主要控制首都以北地区,迈赫迪控制首都以南地区。联合国和欧共体一直想努力使双方坐到同一张谈判桌上来,都未成功。

连年的战乱使索马里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又遭受本世纪最严重的干旱,农业一蹶不振,使得原本就十分虚弱的经济更加恶化。战乱饥荒和大量武器流入民间,造成四处打家劫舍的人增多,人人手中有武器,整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据统计,两年之中有30万索马里人死于饥荒,使200万人受到饥荒威胁,每天有1000人濒临死亡边缘。大约100万人逃往邻国。

索马里派系多达15个,以迈赫迪和艾迪德为主的两派冲突也使得其他各派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到权力斗争中,所以,一时间索马里成了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和世界上最为悲惨的死亡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窥视多时的“世界宪兵”美国迫不及待地出现了。

1992年11月25日,当各方调停失败,联合国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受挫后,即将交班的布什总统宣布,美国愿意派遣2800人的兵力参加联合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前往索马里保护救援物资的分发。12月3日,当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94号决议、决定授权以美国为首组成的联合国特遣队进驻索马里时,有了尚方宝剑的美国人,立即摆起一副行侠仗义的架势,说什么“世界上有些危机,没有美国的介入是不能解决的”。美军作为和平之旅进入索马里,索马里人希望这支军队能为他们带去和平希望。

12月9日凌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附近的一处海滩枪声大作,从睡梦中惊醒的索马里联合大会党主席艾迪德的部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们发现,这次的对手不是临时总统迈赫迪的游击队,而是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个“绿色贝雷营”。在慌乱之中,艾迪德一面派出一支部队进行反击,抗击登陆部队,一面组织撤退,以保存实力。因为艾迪德知道,索军不是与美军硬碰硬的对手。因此,只放了几枪,美军就占领了摩加迪沙,并很快就控制了所有的机场和港口。美军所到之处,索马里各派武装割据分子或望风而逃,或转入地下。从表面上看局势暂时得到控制,似乎“恢复和平的希望行动”已经看到了“希望”。

然而许多美国军人特别是一些老兵可不这么想。虽然索马里两派于12月11日由迈赫迪和艾迪德达成谅解协议,但美军自己还是担心怕陷进去后,又像在越南那样出不来。“现在,别以为冷战结束,世界太平了,其实全球到处都充满了可能的越南、中东和海湾,到处都是新的‘越军’。再容易的胜利也不如早一天回家睡大觉。”美军一位资深老兵如是说。

美军老兵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索马里已经成了一个一无政府,二无警察,人人都有武器、秩序极为混乱的国度,而且,索马里各派并非真的望风而逃,他们只是在估计到国际社会将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兵力,迅速将部队和重武器全部运往内地,特别是一些散兵到处贮存的大量轻武器,这些无疑对美军的行动是一大障碍。

这种复杂的情况是美军始料未及的。因此,美军第一步必须设法收缴散落在民间特别是各个小股散兵手中的武器。美军陆战队开始在大街上巡逻,凡见到手持武器的人都要进行盘查和收缴。另一方面,又派特使罗伯特·奥克雷说服那些武装分子交出他们手中的武器。在奥克雷和美军驻索司令约翰斯顿的压力下,索马里最大的对立派法拉赫·艾迪德和阿里·迈赫迪举行了首次谈判。经过谈判,双方初步达成协议:结束对摩加迪沙的分割,从街头撤出各自的战斗人员和车辆。各派政治势力达成协议,同意在3月中旬举行全国和解会议。

然而,美军的这些行动所带来的仅仅是索马里表面上的平静。各派达成的协议对其他小股地方势力并没有约束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维持和平部队在收缴各派手中的武器时,触动了各部族头领的自身利益,联合国在索马里的行动开始遭到索马里众多派别的反对。这些靠枪杆子起家,仗枪杆子赢得政治势力的各部首领,深知枪杆子的重要,觉得收缴下去准会动摇自己的权力。事实上,他们对履行协议各怀鬼胎,经常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或是拒不交出手中的武器,或是要求用钱和粮食来交换他们手中的武器。以艾迪德为首的派别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坚决。

提起艾迪德,在索马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这个艾迪德,令美军在索的行动大受挫折,并在与之较量中遭到失败。

出身贫寒的索马里联合大会党主席艾迪德自幼就独立性很强。他10岁即离家到首都上学,毕业后便参加了意大利军队,并很快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军官。索马里独立后,艾迪德成为新组建的军队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生性好斗,曾因参与部族冲突被关进监狱达6年之久。1989年,他成为索马里最大的反对派索马里联合大会党领导人。在1991年推翻前总统过程中,艾迪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当他于1991年初到达摩加迪沙时,先期到达的迈赫迪已宣布担任索马里临时总统。艾迪德对此不予承认。艾迪德认为,自己能得到索马里80%以上人民的支持,新政府理所当然应由他组阁。由此拉开了与迈赫迪武装斗争的序幕。经过4个多月的交战,艾迪德控制了摩加迪沙80%的地区,成为索马里最有军事实力的部族首领。

为显示实力,艾迪德要在索马里首都挑起事端,以此向美国人说“不”,告诉美国人,在索马里恢复法律和秩序的力量所在。

既然敢于说不,也就敢于行动。1993年2月底,艾迪德发动的暴乱开始了。在这场暴乱中,美国士兵成了索马里枪手们射击的目标。一时间,索马里各派在艾迪德行动的鼓舞下,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纷纷袭击美军驻地和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使美国士兵暴尸在摩加迪沙街头。

为报复艾迪德和索马里游击队,克林顿增派特种部队前往摩加迪沙,并命令驻索美军采取大的军事行动。战斗立即打响,美军开动直升机等先进武器,摧毁了3辆索马里人的武装车辆,先后打死多名索马里武装人员。

美军以为采取几次军事行动就能控制索马里局势,但事态的发展已经使美军最高司令部感到担心。他们害怕由于艾迪德成功地在幕后策划和指挥,会使暴力行动迅速蔓延。

为此,在美国采取了强硬措施后,又急忙设法使索马里的15个政治派别在联合国的主持下,于3月28日参加了和解会议并达成和解协议。饱受战争苦难的索马里人似乎又盼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山姆大叔的脸上也由于其“国际大侠”的行为而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美国出兵索马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想借维持和平行动,在亲苏政权倒台后的索马里建立亲美政权。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最软的柿子,也像美国当年出兵朝鲜、越南打错了算盘一样,才发现这个“软柿子”又苦又涩。

躲过第一个战争浪头之后,看似群龙无首的索马里人一天比一天大胆了。他们再也不像外国军队刚到索马里时那样对现代军事装备感到恐惧了。摩加迪沙街道上的武器消失了几天后,又陆续出现了。就在美军阵地几百码之外,就可见到手持手枪和AK-47步枪的索马里人走来走去。

在索马里15个冲突派别中,军事实力最强、支持者最多。影响最大的属联合大会党主席法拉赫·艾迪德派。他们不仅深知手中武器的重要性,更知道如何利用民族情绪来赢得民心。艾迪德老谋深算,足智多谋,一向反对外部势力干预索马里事务。因此,和解协议达成不久,美军与索马里武装分子之间的流血事件就接踵而至。

艾迪德对维和部队采取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是在1993年6月5日的武装冲突。

这一天,负责摩加迪沙安全的巴基斯坦部队开进到艾迪德控制的“摩加迪沙电台”附近,准备对其中一个军火库进行搜查。他们的搜查还没有开始,就遭到忠于艾迪德的武装分子的突然袭击,造成23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50多人受伤。遭袭击后,美军立即派了一个连,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火速前往出事地点进行营救。同一天,在一个用旧烟厂伪装的军火库中,80名巴基斯坦军人和10名美军人员又被艾迪德武装分子围困,直到意大利军队紧急派出坦克、装甲车前来营救才解了围。

这是30多年来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一次战斗中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更令美军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流血争斗、抢劫一类的事件竟然在多国部队眼前频频发生。索马里武装分子为了阻止美军的行动,在护送救援物资和伤员的路上堆起越来越多的石块,一些年轻的索马里人或有组织或无组织地向维和部队发射火箭。

维和部队的遭遇传到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加利秘书长盛怒之下召开了安理会紧急会议,通过一项强烈谴责对联合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的袭击事件的决议,并授权维和部队在执行第二阶段恢复和平的使命时可以使用武力。决议还将现有的1.6万名维和官兵迅速扩充至2.8万人。美国总统克林顿立即抓住这一机会,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急令驻索美军转入“军事维和”,大打出手。

6月12日,黎明还未到来,两架AC-130“幽灵”型特种作战飞机和数架AH-110超级眼镜蛇直升机的轰鸣声划破了平静的夜空。1400名美军士兵在飞机和直升机的配合下,有组织地向艾迪德的武装营地开进,准备对艾迪德的武装营地实施第一次轰炸。一个小时以后,随着几声巨响,美军摧毁了艾迪德控制的电台和4座弹药库,打死50多名平民。

天亮以后,美军1200名快速反应部队和联军又突击占领了摩加迪沙多处战略要地,搜查艾迪德和他的4名助手,逮捕了200多名当地武装分子,缴获了一些坦克、大炮和重武器。

14日凌晨,美军为首的维和部队发动了第三轮空袭,继续对艾迪德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在这次持续了90分钟的空袭中,一举摧毁了索马里游击队的30多辆配备有机关枪的军用吉普车。

几次空袭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造成很多索马里平民的伤亡,终于犯了众怒。艾迪德趁机火上浇油,不断组织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人们不断高呼“要药品,不要导弹”的口号。这一举动使维和部队的声誉大为下降。

6月28日晚,美国驻索马里特使罗伯特·奥克雷战战兢兢地拨通了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电话。克林顿在听完奥克雷对美军驻索行动的令人沮丧的报告后,向奥克雷发出了捉拿艾迪德的指示:“如今在索马里,局势已经迫使我们作出这样的选择,艾迪德在索的威望已经严重阻碍了美军的行动。艾迪德的反击已经给美军的行动带来耻辱,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在给索马里带去希望的美军不能给自己带来失望……”奥克雷将克林顿的这一旨意传达给美军驻索司令蒙哥马利将军,两人经磋商,决定加大打击艾迪德的力度,尽快活捉艾迪德。他们下令以2.8万美元悬赏捉拿艾迪德,声称不论是死是活,一定要抓住艾迪德。

得到众多索马里人支持的艾迪德并不示弱,通过电台宣布以100万美元重金悬赏刺杀联合国驻索马里代表乔纳森,并不断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要求美军立即停止滥杀无辜的行动。

艾迪德的挑衅使美军气急败坏。7月12日,美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美军认为,索武装人员混杂在平民中,不易辨认,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平民进行了扫射,造成54名索马里平民丧生,近200人受伤。

美军的这些愚蠢举动激怒了那些本来对联军抱有希望的索马里人民。当天,愤怒的索马里人民用石块和棍棒打死了前往现场采访的4名西方记者。这4名可怜的记者作为美军的替罪羊丧命在索马里。摩加迪沙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一时间,美国军人不断遭到索马里枪手的伏击,以至不敢上街巡逻。

几个月来,艾迪德的800人以不断隐蔽自己的办法,与联合国部队2万多人相抗衡,游刃有余,终不为美军所获。这使得极力想在世人面前表演一番的美军大丢面子。其实,美军并不清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艾迪德有部族的支持,熟悉索马里的一草一木,并且善于利用民族情绪,巧妙地让武装人员混在人民中,使美军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多国部队在袭击艾迪德的行动中造成很多平民的伤亡,激起民愤,使各部族的索马里人纷纷反对“占领军”,倒向艾迪德。

艾迪德为了保护自己,设法利用联合国维和部队对美军搜捕行动的分歧,积极与驻索联合国部队的有关成员国多次进行秘密磋商,请求和解,孤立美军。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公开批评美军在索马里对平民的暴行。此间,国际舆论也将多国部队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描述为一场肮脏的战争。7月13日,意大利政府要求联合国停止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并扬言要撤出摩加迪沙。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困难重重,美军的处境同样越来越不妙。

这一点被老谋深算的艾迪德看得清清楚楚,为进一步打击驻索马里美军,便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加紧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袭击,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就令至少8名维和士兵受伤。

索马里人还大肆散发传单,要求多国部队的其他国家军人“远离摩加迪沙的美国人阵地,我们将袭击摩加迪沙的美国人院落”。

艾迪德的离间行动进一步加剧了驻索联军的分歧。驻索联军的意大利部队指挥官洛伊拒绝服从联合国在摩加迪沙司令部的指挥,由此他被联合国解职,从而引起意大利政府的强烈不满。

艾迪德在孤立打击美军人员的同时,还采取其他办法羞辱美军。8月30日,艾迪德指挥手下人向美军提供假情报,谎称某处是“艾迪德藏身之地”,结果美军特种部队紧急出动后,“抓到”的只是几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此事使美军大为难堪,脸面丢尽。

9月9日,喷射着熊熊烈火的美军“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对摩加迪沙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索马里人群进行狂轰滥炸。在持续3个小时的战斗中,造成203名平民死亡,35人受伤,造成自巴基斯坦和美国军人遭袭击以来最惨重的人员伤亡。

美军的行动自然带来艾迪德的报复。9月25日,驻索联合国部队美军的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武装分子击落,机上3名美军全部遇难。

10月3日,正当美军又向索马里增调近千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专门对付突发事件的特种部队,发誓要抓获艾迪德时,驻索美军总部的一名索马里女佣人(其实是艾迪德的耳目)的兄弟向美军报告,称艾迪德正在摩加迪沙某处开会,美军指挥官大喜过望,根本没考虑情报的真实性,即出动直升机和别动队。当这支100名士兵组成的美国部队由12架直升机运到某一旅馆附近时,只抓到开会的头头们,根本没有发现艾迪德的踪影。而美军却在返回营地时,两架直升机被击落,连长麦克奈特中校也受了伤。当他决定加强火力保护机上的人员时,他们被包围了,随即美军的第三架飞机被击落。此时,驻索马里美军总司令蒙哥马利将军被迫取消了空中救援计划,转而下令派出两支部队从陆地增援。但是,由于没有装甲车掩护,增援部队在首都大街上被狙击,寸步难行。

蒙哥马利情急之中下令进行第二次救援行动,并调来了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装甲车增援。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接到命令4个小时才出发。两支部队编成一支后,又晚了2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同时,由于一路受到索马里人的顽强抵抗,这支增援部队同样难以穿过摩加迪沙的街道。

这次战斗历时15小时,美军死亡18人,78人受伤。最倒霉的是,直升机飞行员麦克尔·杜兰特被生擒,让索马里人剥得精光拉到大街上示众。愤怒的索马里人还觉得不解气,又于10月4日,将两名美军士兵的尸体绑在一辆手推车上,拖在摩加迪沙的大街上示众。

为了给美军以最后一击,迫使其最终改变对索马里各派的政策,足智多谋的艾迪德决定给美军驻索部队最后的打击。

10月6日,艾迪德通过耳目了解到,一支美军陆战队在直升机的掩护下正由摩加迪沙西海岸向东海岸开进。于是,艾迪德将计就计,自己转移到另一个隐蔽处,以防止美军的搜捕,同时将大量武装人员混进了美军必经的一个露天市场。当美军陆战队的车队经过该市场时,从市场通向东海岸的道路被索马里人用大石块、木棍等设置了大量障碍。美军的行动受到极大的影响,待这支陆战队部分人员通过路障时,混进市场内的索武装人员纷纷向美军开火,一阵激烈地扫射后,武装人员迅速逃离现场,待通过路障的美军掉头救援时,索武装人员早已逃之夭夭。

这次战斗使美军15人死亡,近50人受伤,3辆军车被毁。

这次失败之后,美军终于觉得在军事上打败艾迪德的可能性已经变小了。因为,使战斗取胜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直升机已经不能使美军拥有制空权了,而陆地行动给美军带来的危险性又越来越大,美军的技术优势在摩加迪沙已荡然无存了。

美军向艾迪德的不断进攻,使得驻索美军成了众矢之的。可以说,美军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索马里人的监视。维和行动一旦超越了维和范围,就陷入了当地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是注定要失败的。从此,驻索机构的文职人员只好在军人的保护下才敢上街,上下班都要直升机接送。

美军士兵接二连三地伤亡和受辱,加上一些恶性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使得参加维持和平行动的国家表示了严重的担忧。有人公开提出,维和部队过多使用暴力,与恢复和平的目标背道而驰。一向对艾迪德态度强硬的美国,其国内也群情激奋,议员们纷纷要求美军立即撤出索马里,国会决定停止提供经费。民意测验表明,美国60%的人反对美军在索的军事行动,1/3的人主张撤军。

在国际上,10月7日,法国国防部长尖锐地批评了美国在索马里采取的行动,“索马里的行动渐渐偏离了原定的目标,明显地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而且其态度也不能为索马里人所理解”。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说:“在索马里的暴力行动已损害了联合国在那里的基本救援目的。”就连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夫也不得不在电视讲话中承认,“美军1993年6月以后在索马里‘过分’注重了军事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政治方面,美军使命的这一变化可能是一个错误,美国对后果估计不足”。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美国总统克林顿感到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难以取得成功,再这样拖下去,只能是劳民伤财、自毁声誉。他不得不宣布,美国今后的目标应该是把索马里的事情交给索马里人自己去管,而且应该“给参与维和的国家确定一个脱身日期”。美国出于无奈,开始寻求与艾迪德进行非正式停火,并派特使罗伯特·奥克利去会见艾迪德的“外长”,以便“恢复对所有各方的信任”。

出于对驻索美军陷入越战式泥潭的担心,五角大楼开始制订使美军从索马里撤出的时间表。在此之前,意大利早已决定撤回自己的部队,法国、德国也随即宣布要撤走其参加联合国驻索马里的主力部队,只同意留下少量的维持和平部队人员。在这种情况下,10月17日联合国放弃搜捕艾迪德的计划。

看来,艾迪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由于美军的行为不当已实际变成了索马里土地上交战的一方。经过近2年的维和行动,一些索马里人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信心已大大减弱。他们认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已不再是一支能够保护他们生命安全的中心力量,进而越来越反对联合国的军事存在。所以,在艾迪德的不断煽动下,索马里人反联合国的情绪上来了,向联合国在索马里的军事存在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军也不得不提出撤军计划。

自诩为“世界宪兵”的美国,要从索马里撤军,必须在世人面前保住“面子”。克林顿声称:“如果美军挨打后马上撤出索马里,美国的信誉将受到损害,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将会受到破坏,而且全球的恐怖分子将会得到结论,迫使美国改变政策的最好办法是杀死美国人。”

基于这种考虑,克林顿一方面宣布向索马里增兵,另一方面宣布美军将于1995年3月31日前撤出索马里。

为达此目的,克林顿派特使前往“非洲之角”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寻求这些国家元首出面相助,并要求非统组织协助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16日取消了837号决议,做出了维和部队在1995年3月底前全部撤出索马里的决定,正式放弃逮捕艾迪德的计划。两天后艾迪德在全副武装的保镖保卫下首次公开露面,受到摩加迪沙市民的热烈欢迎。

以美军为主的维和部队主动撤出索马里,标志着索马里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的维和行动以失败而告终。这里暂且不说美军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单说克林顿不得不承认失败并主动撤军与艾迪德讲和一事,也足以给霸气十足的“世界宪兵”一记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