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太空争夺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时,格林纳达局势却日趋紧张起来。于是,他们把角逐场地转向了格林纳达这个弹丸之地。
格林纳达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常见的世界地图上它小得甚至难以标下它的国名。这个小国由主岛格林纳达和卡里亚库、小马提尼克等一些小岛组成。主岛格林纳达依山傍水,河流成网,还有一批火山口湖,彼此映衬,其美丽诱人就像一颗黄石榴,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石榴岛国。
据说,这个小岛是探险家哥伦布于1498年发现的,岛名也是这个伟大的探险家给取的。几百年来,可能是这颗石榴太有诱惑力了,才招致法国人、英国人来来回回在争夺,直到1974年2月,它才独立为“英联邦”成员,由英国女王派去的一位72岁的总督保罗·戈德温·斯库恩管理。
沧桑演变,风云激荡。美苏一些大国在这块弹丸之地进行角逐,绝不仅仅是因为它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是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在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眼里,它的分量决不低于世界战略要冲马六甲、直布罗陀和福克兰。
格林纳达地处加勒比海东部、向风群岛的最南端,西濒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南和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隔海相望,北近美国,是扼守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试想,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风水宝地,有眼光的战略家谁肯放过呢!
更远久的事情且搁下不说。自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美英等大国插手,这个弹丸岛国的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72年,莫里斯·毕晓普领导发起了“新宝石运动”,他们猛烈抨击埃里克·盖里政府高压统治,主张建立“人民参政”的国家政权。1976年大选时,这个运动和其他两个反对党组成人民联盟,提出了保持物价稳定、增加生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政纲。1979年3月13日,“新宝石运动”领导人毕晓普乘埃里克·盖里访问纽约之际发动政变,推翻了盖里政府,并于3月25日成立新政府,取得国家政权。
毕晓普上台后,格林纳达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古巴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毕晓普从卡斯特罗那里得到了粮食、机械等一批格林纳达急缺的物资。于是他兴冲冲地宣称:“对于亲爱的古巴兄弟,格林纳达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苏联—古巴—格林纳达的联盟关系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在军事和国际事务中也往往采取一致行动。1980年1月,格林纳达和古巴投票反对联合国关于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的一项决议。10月27日,格林纳达国防部长与苏联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又签署了一项以军事武器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后来,格林纳达与苏联、保加利亚、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贸易协议。
被人们称为“世界警察”的美国,总是以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原则作为衡量别国的标准。它看到,格林纳达在古巴和苏联的援助下成立了“人民革命军”,并由古巴派工程兵和建筑工程人员在主岛西南端的萨林斯角修建一座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更加深感不安。特别是机场扩建跑道长达4000米,可降落大型飞机,一旦改为军用,苏联、古巴各型作战飞机就可进驻,届时必将扩大苏、古在该地区的影响。美国向来认为,加勒比海是它的“内海”,不能容忍苏联插手这一地区,更不能容忍苏联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修建军民两用机场。
美国密切注视着这个岛国上发生的一切。为了稳定它的“后院”,遏制苏、古的影响,摆脱自己的被动局面,美国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在这里的“隐患”。
美国总统里根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格林纳达已成为苏、古的殖民地,准备用来作为输送恐怖和破坏民主的重要军事堡垒。”并曾多次声称,美国准备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来教训”格林纳达。
格林纳达这个弹丸小国,怎能禁得住美国的恫吓?在美国的压力下,毕晓普不得不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在继续保持与苏联、古巴密切关系的同时,也设法同欧洲共同体和加拿大等发展经济合作关系。
1983年初,毕晓普亲赴华盛顿会见里根,试图缓和改善关系,以摆平自己在几个大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不利处境。
当然,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并要找到平衡确实太难了。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国际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去。因此,毕晓普不得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在各国之间处事。
尽管如此,他仍躲不过内外夹击。政府中的强硬派公开对毕晓普谋求改善同美国关系的政策表示反对,苏联和古巴对毕晓普的戒心也日益加深。
果不其然,灾难终于到来:1983年10月,格林纳达发生了旨在推翻现任总理毕晓普的政变。
毕晓普的政敌正是他的副总理科尔德。科尔德是“新宝石运动”激进领导人,被看做是强硬派的代表。他组织了一帮年轻人与毕晓普抗争。他们指责毕晓普对外妥协,对内独裁专横。
10月8日,毕晓普访问莫斯科、东欧和古巴返回格林纳达后,试图重新掌握“新宝石运动”领导权。但10月12日,科尔德控制的中央委员会却通过决议软禁了毕晓普。以政府军司令奥斯汀为首的军官领导了格林纳达的军事政变,并率军迅速攻占了总理府。奥斯汀宣布成立了以他为首的革命委员会。奥斯汀的公告通过电台播出后,全国立即陷入恐慌,局势动荡不定。
当然,毕晓普也不是光杆司令。拥护毕晓普的人紧急行动起来,举行抗议示威,要求恢复毕晓普的总理职务,严惩政变组织者。10月19日凌晨,几千名群众聚集在圣乔治市。一大群人登上通往总理官邸的小山,高喊:“我们需要莫里斯·毕晓普!”“没有毕晓普,就没有革命。”人群推开一辆装甲车,从后门进入官邸,发现毕晓普和他的夫人杰奎琳·克里夫特被绑在床上。激动的人群开着一辆小型汽车将毕晓普和克里夫特载走。这辆车驶向临港的鲁帕特要塞,在驱散了要塞里的小股守备队之后,人群护卫着毕晓普走进了一楼的作战室。毕晓普站在追随者的中间,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尔后拖着虚弱的身体,率领队伍上街游行。
毕晓普天真地认为,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力量,支持者们一定能够同他一起夺回政权。而他没有想到,奥斯汀是不会轻而易举善罢甘休的。
在毕晓普及其支持者略占优势的情况下,对反政府的首领奥斯汀来说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向毕晓普及其支持者们投降;二是“擒贼先擒王”,除掉毕晓普。奥斯汀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当游行队伍走在街上的时候,奥斯汀率领的士兵向群众开了枪,打死打伤数十人。最后,他们在要塞用自动武器处决了毕晓普和他的几个最坚定的支持者。以科尔德为首的激进派当即宣布,他们在平息“反革命分子”、“人民叛徒”、“反对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0月20日,军方开始接管政权,成立了以奥斯汀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天,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开会,要求美国采取行动。22日,布什副总统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在讨论黎巴嫩局势的掩盖下,应加勒比各国的“紧急要求”,以“保护美国侨民”为借口,决定对格林纳达采取军事行动。
事实上,美国早已密切注视着格林纳达事态的发展。在毕晓普上台不久,美国有名的鹰派人物国防部长温伯格就把格林纳达的所作所为看做是对美国利益的极大挑战,坚决主张用军事手段来处置。他多次向里根总统提供了有关格林纳达的情报,其中包括那个大型机场修建、扩建的情况等。
1983年3月23日,在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里根总统向美国公众出示格林纳达大型机场的资料,并毫不掩饰地谈到了格林纳达问题。他说:“格林纳达连一支空军部队都没有,修1万英尺长跑道的机场用来做什么?这显然是苏联人在这一地区渗透的结果。加勒比海是美国国际贸易和军事运输最重要的通道,美国人不能坐视苏联人控制这个地区。”
10月21日,星期五,里根总统对格林纳达武装政变后的局势极为烦恼。于是,他便携夫人及其随员乘飞机到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球场度周末,想借此有一两天的休息,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一同前往的还有国务卿舒尔茨、白宫办公厅主任甘里等。
里根心想,星期五晚上睡个安生觉吧!什么都不去管它。但是,第一夜还没有过完,星期六清晨5点,一个电话却把他和夫人全都惊醒了。电话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打来的。他说:“总统先生,乔治·舒尔茨和我得马上见您。”几分钟后,里根在他下榻的艾森豪威尔别墅的会客厅里见到了舒尔茨和麦克法兰。
“总统先生,我们不得不打扰您,”麦克法兰手里拿着一份电话记录说,“刚刚接到华盛顿的电话,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之后,前总理莫里斯·毕晓普曾请求美国援助,但是前天,毕晓普已被叛军枪杀,与格林纳达相邻的几个国家都开始感到不安,联合敦请美国进行干预。正式要求已于昨晚提出。”
“恳请我们出兵吗?”里根问。
舒尔茨说:“那要看我们怎么理解。”
该不该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里根陷入沉思。
国务卿舒尔茨认为,对格林纳达的处置方案必须考虑3点:一是在格林纳达的圣·乔治医科大学内有800多名美国学生,政变后要是他们发生意外或被扣做人质,政府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二是美国不能坐视苏联人和古巴人把格林纳达建成一个反美堡垒;三是格林纳达局势的变化,已经危及了加勒比地区的安全,从而也威胁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和威信。
里根听了舒尔茨的利弊分析之后表明态度,他说:“我知道后果如何,我心里有数。作为美国总统,我个人愿承担任何后果。”
经过反复研究,里根站在地图旁边,右手向格林纳达一指说:“干吧,先生们!”
决心已定,立即制定作战计划,并命令军队进入战备状态。这个计划方案还包括,海军陆战队将在珍珠机场附近的贸易港口的东北部登陆,而突击队将空降到格林纳达东南部那座有1万英尺跑道的新机场,这两支部队会合后,迅速向北、向西推进,去营救美国学生,然后与特种部队一道救出总督,占领电台,释放关押在鲁帕特要塞和利奇蒙德山的其他政治犯。
在制定计划进行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美军加紧了部队集结。10月20日,美军命令将原计划驶往地中海的“独立”号航母编队和“关岛”号两栖攻击舰编队,途中改道驶向格林纳达附近海域,以接美侨为名,伺机行动。23日,这两支舰艇编队到达预定海域,在格林纳达岛周围50海里内建立了海空封锁区,以切断格林纳达与外界的联系。24日,美军运输机和直升机将部分陆军别动队员和军事装备运往距离格林纳达只有250多公里的巴巴多斯。当天,牙买加、多米尼加、巴巴多斯、安提瓜、圣文森特、圣卢西亚、圣克里斯托弗·尼维斯7个加勒比国家的警察部队也以“演习”的名义被调往巴巴多斯集结。美军共集结登陆部队8000人,舰上人员1000人,各型舰船15艘,各种飞机230架。
美军的上述军事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为了不引起外界的过分注意,里根没有立即离开佐治亚的奥古斯塔。而且,美国人又总是为自己对别国的无理干涉找出一些善意和公理的理由来。这次行动当然也不例外。
在美军做好一切准备之后,里根向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口述了出兵的3个理由:一、保护在格林纳达圣·乔治大学的几百名美国学生;二、保护在岛上的英国总督保罗·戈德温·斯库恩;三、根据原总理莫里斯·毕晓普合法政府的请求和加勒比6国政府的紧急要求。
里根还决定,由国务卿舒尔茨向西方盟国讲明情况,取得谅解,并保持同加勒比国家的联系。为了使出兵一事在政治上具有合法性,敦请美国干预的加勒比6国也应派出军队,哪怕是几名警察,以便显示这是一次美国与加勒比国家的一致行动。
里根口述的3点出兵理由,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公布。
这次战争牵扯到古巴,而古巴这个处在美国后院的发展中国家又历来不听美国的摆布。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是个硬汉子,他曾经领导过光荣的“7·26”运动,靠7条步枪攻打过反动政府的兵营,推翻了旧政府。自那时起,他便一直担任古巴武装部队总司令,后来又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在他眼里,古巴已不是过去的古巴,古巴是要为整个世界服务的。
曾有人奉劝卡斯特罗,要他在格林纳达问题上小心从事,“美国可能会进行干预的”。卡斯特罗对此报以冷笑。他说,美国?美国算什么?20年前,拉丁美洲只有古巴,他们尚不敢碰我们一下。今天还有尼加拉瓜、格林纳达!实际上,美国人对他的所作所为,卡斯特罗早已心中有数。
10月23日晚,卡斯特罗仍向其部下打气说:“别担心美国人会干预我们在格林纳达的革命,那不可能。美国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力量!”可是到了深夜,一个加勒比国家组织的成员告诉他:美国即将出兵格林纳达!整个夜晚,卡斯特罗在屋内走来走去,毫无睡意。
尽管美国实行了严格的新闻封锁,但即将出兵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格林纳达。透露消息的国家就是敦请美国干预的6个国家中的1个。
慑于美国的威力,政变的领导人给美国政府发了一封电报,表示任何愿意离开格岛的美国公民都可以自由离开,既可以乘坐正常航班,也可以乘坐包机。发这封电报时,离美军入侵的时间仅有12个小时。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开始于1983年10月25日。这天,整个格林纳达像往常一样,沉浸在生活的寂静之中。拂晓时分,当守卫海滩的士兵一觉醒来,看见朦胧的海面上,竟然有十几艘大型军舰像鲨鱼一般渐渐向海滩逼近,其中有一艘简直像是一座移动的岛屿。
5时许,格林纳达东北面的海域上空,近百架直升机和舰载攻击机护卫着几架AC-130和C-130运输机,像蝗虫一样遮天蔽日地向海岸扑来。他们没有攻击滩头,甚至没有向滩头上严阵以待的守军扔一枚炸弹,便直扑珍珠机场。
这时,古巴驻格林纳达部队负责人托尔托洛上校有点疑惑,美国人在搞什么名堂,怎么往岛中间飞去,而未先进攻滩头?不一会儿,托尔托洛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大事不好,这下要完了。
他们要攻下珍珠机场作为前进的阵地。珍珠机场虽然是一个中型民用机场,但靠美国较近。美国人如果攻占了这个民用机场,便在岛上有了立足之地,美国飞机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在那里起降。
看来,美军这种先打“里面”后攻击周边海岸的“中心开花”战术,是托尔托洛上校没有想到的。即使你的滩头再固若金汤,也会成为完全无用的摆设。
很快,北路美军400人就在珍珠机场实施了空降。接着,载有后续部队约800人的运输机也先后着陆。因为此地守军不多,未遇到多大抵抗,仅经过两小时的小型战斗,便全部占领了机场及附近要地。
在抢占珍珠机场的同时,从南路入侵的美陆军特种部队第75团,还有两个别动营约700人,乘运输机在格岛西南端的萨林斯机场实施伞降。这些伞兵落地,还未收起降落伞之时,就遭到了古巴援建工兵部队的抵抗。别动营的队员们为避免地面高射炮火的袭击,不得不在低空150米的高度跳伞。先期伞降的部队,边抵抗边消除了机场跑道上的障碍物,后续部队第82空降师的两个营和多国警察部队共约1500人,也先后着陆,立即投入战斗。
先期伞降的部队和后续机降的部队一起,在美海军舰载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集中火力,摧毁了机场附近的敌军据点,控制了机场,并迅速扩大战果。美军很快占领了电台和发电厂等重要目标。尔后,除留多国警察部队担任机场警卫之外,该路美军主力部队沿滨海公路北上,向首都圣乔治方向发起进攻。
就在空中和海上登陆作战激烈进行的时候,两支秘密小分队已利用拂晓前的暗夜偷渡上岸,直插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这就是美国海军的特种部队“海豹”特种大队。
“海豹”的名字,早已名扬四海。“海豹”是一支执行近乎自杀使命的秘密突击队,队员是一群胆识过人,独来独往,富于冒险精神,令人闻风丧胆的勇士。这次“海豹”大队的出击,将执行两项特殊使命:攻占格林纳达电台,解救被围困的英国驻格林纳达总督。
这次执行任务的“海豹”大队,由两支突击分队组成。第一支突击分队有11人。他们行大路,绕小道,斩关夺隘,到中午时分,已静静地潜伏于圣乔治市郊的一片丛林之中。但因在丛林中行进的方向搞错了,耽搁了一些时间。待他们匆匆赶到电台大楼前时,发现这里已被守军严密守卫,并有装甲车巡逻。10来个人的突击队看来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攻占电台大楼了。
就在这时,楼前的守军出现了混乱,一队队撤离而去。实际上,这时美军在圣乔治周围又实施了一次空降,才迫使守军撤退。突击队趁此混乱之机冲进大楼,控制了格林纳达广播电台。
第二支突击分队进展顺利。他们准确地找到了位于圣乔治北部的总督府,并全部得以潜入。当已被软禁多日的英国总督保罗·斯库恩见到这些操着同一种语言的士兵时,激动得上前要拥抱他们。这时,总督府外枪声大作,几辆古巴装甲车已经封锁住总督府。要撤出此地,特别是带着总督撤走已十分危险,唯一办法是顽强抵抗,等待援军。双方展开了“射击对抗赛”,这种艰苦的对抗持续了10多个小时,突击队员伤亡较大。
说来也巧,就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等到了援军。北路入侵美军在顺利占领珍珠机场后,立即派出250名陆战队员,乘坐“关岛”号两栖攻击舰,从格岛以北绕到西海岸圣乔治以北一公里多的大马尔湾附近海域。尔后,一部乘直升机垂直登陆,一部换乘13艘登陆艇上岸,在作战飞机支援下,出动5辆M-60型坦克,占领大马尔,攻占总督府,配合“海豹”大队第二分队,救出了英国总督斯库恩,并用直升机把他护送到“关岛”号军舰上。
经过25日一天的交战,美军夺占了格林纳达两个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机场—珍珠机场和萨林斯机场,从而形成了从南北两路对格林纳达首都实施钳形攻击的态势。鉴于南路进攻遭到古巴人的有力抵抗,为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美国通过夺占的机场火速从国内陆续空运了一些增援部队和大批作战物资。
战至翌日,美军在格岛上的地面部队总数已达6000余人,形成三倍于格军的优势。美军凭借优势兵力、武器,继续南北夹击,逐个摧毁格军据点。
古巴人在格林纳达新修的萨林斯机场,虽然还没有竣工,但它还是为美国人在这次作战中提供了不小的便利。26日上午,美军在攻占了机场之后,便利用它补充了大批物资和增援部队。
在后勤保障充足的情况下,美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26日,攻占格军司令部所在地弗雷德里克堡。27日,攻占军事要地里奇蒙山监狱。28日,美军南北两路入侵部队会师于圣乔治城,完成了对格林纳达首都的全部占领;多国警察部队也由萨林斯机场乘直升机转移到首都,担负卫戍任务。
仅仅3天的作战,岛上地面交战基本结束。格林纳达军溃散,失去战斗力;古巴军队也有不少人死伤或被俘。格林纳达的零散武装人员退往北部和中部山区。
格岛地面交战结束后,美国入侵部队除以主力控制主岛各军事要点和交通枢纽外,以连排为单位开始了广泛的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军事搜索行动,以求全歼格、古军队残部和搜捕前政变主要领导人。
因为岛屿不大,搜捕起来并不很困难。第一天,美海军陆战队在圣乔治郊区就搜捕到前副总理科尔德和一名内阁部长;第二天,又陆续搜捕到前“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奥斯汀及其他10多名成员。逮捕之后,美军将他们用直升机押送到“关岛”号军舰上。
经过3天的战斗和3天的搜捕,美军完全控制了格林纳达全国局势。于是停止了军事搜索行动,调整部署,收缩兵力,对格岛转入临时军事占领状态。
不久,美军“独立”号航母编队和“关岛”号两栖攻击舰编队驶离格林纳达海岸开赴黎巴嫩,由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美国”号航母编队9艘舰只以演习为名前往接替对格的监视。在格林纳达局势稳定和“民主”选举之前,由英国女王任命、美国支持的格总督斯库恩出面筹组临时政府,准备重新建立亲西方和美国的政权。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行动,对美国而言是成功的。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对格林纳达这个弹丸小国大动干戈,即便是取胜了也难以使人佩服。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不仅美国一般老百姓不赞成,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们都持反对意见。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谴责美国的行径。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美军撤离格林纳达。印度、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发表声明谴责美国。英、法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要求美国停止其侵略行为。
越得意就会越猖狂。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得手,使得它独霸中东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于是,3年之后,美国便把战火引向了地中海的锡德拉湾,使中东的又一小国—利比亚遭受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