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乡是大湖县有名的贫穷乡,水冷村是高山乡有名的贫穷村。水冷村小学校舍岌岌可危,石村长忧心如焚。多年来,要求解决建校资金的紧急报告打了无数个,这些报告雪花般地飞向乡里、县里,可又雪花般地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次,石村长惶惶不可终日,又提笔写了篇《村校校舍摇摇欲坠,老师学生危在旦夕》的汇报材料,怀着最后一线希望赶赴县城,硬是将其面呈了县委白书记。看罢石村长的汇报材料,得知水冷村小学校舍几年前就已陈旧破败、千疮百孔,村校近五百名师生时刻面临房垮人亡的极大危险,白书记不禁大惊失色、全身颤抖。
等石村长走后,白书记略一思忖,便提笔在他的汇报材料上写道:俞书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无小事,师生安全更无小事。一定要站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千方百计、尽快解决好水冷村小学的危房问题,绝对确保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写好即叫秘书火速送到县委分管教育工作的俞副书记手中。
读罢石村长的汇报材料和白书记的重要指示:俞副书记的额上沁出豆大的汗珠。他眉头一皱,又在白书记的指示下写道:叶县长,科教兴国,教育的振兴是振兴国家的前提和希望。水冷村小学的危房问题已成县委的一大心病。一定要立即研究、抓紧解决!写好又叫秘书飞快送到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叶副县长手中。
叶副县长看罢亦心头吃紧,狠狠抽完两支烟,又在俞副书记的指示旁写道:马局长,水冷村小学的危房问题急煞县委、政府,师生的生命安全压倒一切,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务必争分夺秒、认真加以解决!写好也叫秘书立即送到县教育局马局长手中。
读罢,马局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在办公室转了几个圈,又在叶副县长的指示下写道:万乡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师生。即使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最迟在今年暑假,切实解决水冷村小学的危房问题。届时,县教育局要开展现场督查,督查结果要专题向县委、政府汇报。切记、切记!写完,同样叫秘书马不停蹄地送到万乡长手中。
石村长的汇报材料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牵动了白书记、俞副书记、叶副县长和马局长的心。此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县报康记者耳中。康记者眼晴一亮,觉得这就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好题材、好样板。于是有意发挥,连夜赶写了一篇《水冷村小学危房问题有望近期解决》的报道,极力渲染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极为关注水冷村小学的危房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敲定方案,多次深入高山乡督导检查,多次暗访水冷村小学现场……解决水冷村小学危房问题已指日可待,水冷村小学师生有望近期迁入新校舍。很快,这篇报道便在县报和市报上都发了头版头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正好石村长在高山乡开振兴教育工作会议,不经意间看到康记者发表在县报和市报上的长篇报道,心里真像蜂蜜拌糖精,说多甜有多甜。他十分高兴地想:苦等和期盼了这么多年,如今村校的危房问题终于要解决了,他终于可以郑重地向村民作个交待了,好事多磨,不错!等会一散,就尽早赶回村里,尽早向村民发布这个消息,让他们奔走相告、热烈庆贺。石村长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本没有多少酒量的石村长在乡里吃中饭时,硬是狠狠地喝了三大碗白酒。喝完酒飘飘欲仙地从“沐春楼”出来,突然被满身酒气、摇摇晃晃的万乡长一把拽住。朦朦胧胧中万乡长说有个紧要事儿得办,边说边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材料塞给他,并再三叮嘱他县里已作重要指示,是关于水冷村的,请村里认真研究部署,只争朝夕落实!
听万乡长这么一说,石村长深感事不宜迟。他迫不及待地翻开材料:怪哉,这东西怎么似曾相识?再睁大眼仔细一看:天啦,它不就是自己写的那篇《村校校舍摇摇欲坠,老师学生危在旦夕》的文章吗?
石村长眼前一黑,酒呕了一地。
(原载《讽刺幽默·精短小说》2004年第1期,收入《中国精短小说名家经典》、《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排行榜》,荣获第三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
“顾建新点评”:
《危房》曾获得第三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说是作者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小说的第一个特点是来自于现实生活。贫困乡中、小学的危房事件,屡见于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选择这个题材入笔,无疑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度的忧患意识。要想写出优秀的微型小说,首要的条件是深入生活,与普通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真正表达出亿万人民的心声,才能产生最大范围的共鸣。
第二,小说不是平面地展现贫苦农村的苦难状况,即不是去写小学生们如何在危房中受磨难——不着眼于“危房”本身,而是把主要笔墨放在解决“危房”的过程上,通过这个不寻常的过程,揭露出更深层的东西。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他们对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但是,危房问题最终也没有解决。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停止在写批示上。这么多的干部,没有一个人亲自下去看一看,问一问,抓一抓。“公文旅行”的结果是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就是一个O,由此深刻地揭露出官僚主义作风的弊病:官僚主义远比危房给群众带来的危害大得多。小说的深刻性也正在此:危房是有形的,人们是高度关注的、警觉的;而官僚主义是无形的,而且长期都是如此,因此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作者把隐含的涉及到体制与工作作风上的重大问题鲜明地揭示出来,具有振聋发聩,促人猛醒的重要意义。
第三,一个危房的改造,经过了这么多干部,而且是主要领导的批示;并且,有记者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群官吏 记者的繁忙,都是无用功,实在让人感到震惊!由此可见,作者不是一般地披露事件,而是刻意把问题的严重性提到了很高的程度。这就使小说有了很沉重的份量,具有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