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每个人都幸福
7799200000010

第10章 将军的瓶子

宋太祖赵匡胤神呵!只一曲“杯酒释兵权”,就让叱咤疆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周侗欣然交出兵权、解甲归田。

解甲归田后的周侗百无聊赖,竟渐渐喜欢上收藏,并发展到痴迷古董,视古董如同生命的地步。

为了博得周侗开心,夫人也夫唱妇随、鼎力相助。很快,周侗家里的古董就林林总总、排列有序。

但周侗最珍爱的古董却是一只精致的小古瓶。每晚,只有看一看、摸一摸这只古瓶,周侗才能心满意足、安然入睡。周侗也乐于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这只古瓶。如果有人夸赞,他更会满脸的阳光灿烂。

有天,一群朋友慕名来到周侗家中。周侗又兴致勃勃、如数家珍地向朋友们一一介绍自己的藏品。可当他小心托起那只古瓶,准备浓墨重彩地向朋友们推介,一不留神,古瓶忽然从手中滑落。情急之下,周侗赶紧弯腰、伸手,迅雷不及掩耳地抱住古瓶。因为反应敏捷、出手平稳,古瓶不仅没有落地,而且毫发无损。尽管如此,周侗仍吓得面如土色、全身冒汗。

此后,周侗开始神情恍惚、食不甘味。起初,夫人还不在意。可经常如此,夫人就心急火燎、坐不住了。

怎么会这样呢?要不,咱赶紧请大夫看看?夫人关切地问。

别紧张,都是晚上睡不好所致,不必大惊小怪!周侗安慰夫人。

又没烦心事,怎会睡不好?夫人追问。

周侗便直言相告:自从上次朋友们来家中欣赏藏品之后,晚上他就老是梦幻绵绵。有时梦见古瓶不慎落地,摔得粉碎;有时梦见盗贼入室,偷走古瓶;有时梦见房屋垮塌,古瓶被砸……唉!总担心古瓶不保,所以……

哦,原来这样!夫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悄然转身,不动声色地走进那间藏品室。

趁周侗不备,夫人眼疾手快,找到并抓起那只古瓶,狠狠地朝地上摔去。只听“嘭”的一声,古瓶立马摔成了碎片。

周侗闻声而至,见古瓶已成满地的碎片,不禁咬牙切齿,高高地扬起巴掌。可耳光尚未扇到夫人的脸上,自己旋即面如死灰、晕倒在地。

夫人惊惧,赶紧伸手相扶,并唤来儿女,将周侗弄至床头。

几天煎熬,几夜沉寂。数日之后,周侗的气色终于变好,人也精神起来。

夫君,真对不起!我那是一时失手。现在,你——你——还——怨我吗?夫人又心疼又欣慰。

一时失手?周侗审视着夫人,摇头叹道,你跟我大半辈子,什么时候不是和风细雨、谨小慎微?怎么那天就粗枝大叶、判若两人了呢?

我也是为你好呵!从周侗的眼神里,看到自己的谎言已被识破,夫人干脆像个哲人似的说:夫君,你之所以常做噩梦,精神萎靡,是因为你太迷恋古瓶、患得患失!长痛不如短疼。我狠心摔了古瓶,你就没了古瓶之累;没了古瓶之累,是不是反倒解脱了、轻松了?

是呵!周侗略一思忖,继而感叹。

此时,他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决胜千里的大将军,戎马生涯大半生,不知经历了多少血雨腥风,闯过了多少刀山火海,总能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怎么一只小小的古瓶,就会让自己牵肠挂肚、魂不守舍呢?

(原载2012年3月23日《湖南工人报》)

“汪苏点评”:

湖南作家戴希以小小说创作见长,经常掘古铄金,就地取材,于口耳相谈中,信手拈来,于平淡朴实的故事中提炼发人深省的思考。《将军的瓶子》就是这样的例子。作家截取了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并描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看来为妙手偶得,实为用意深远。文章以称赞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突然转入该历史事件后大将军“周侗”的生活经历,描写了周侗解甲归田后把玩古董,暗自成癖,最终为古瓶所累,最后丧志于器物之中,最终置之死地,但其妻悬崖勒马,碎瓶让其求生的故事。前后对比,春秋笔法,似有深意。

关于将军周侗的故事,鲜见于宋的稗官野史之中,且作家删繁就简,载义于小小说之中,故考据该事件显得不合时宜,一来作家定格历史人物于“杯酒释兵权”之后,二来于文章中,关于宋太祖“神呵”的钦佩,与文章中故事几成断章,而作者用笔寥寥,缄口未提用意何在,令人捉摸却不知何意。这前后对比,才令人发觉作家的用意似乎隐藏在关于历史选材的机巧之中。

从文章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两部分内容,这一部分是作家说了什么,即说了一个历史人物周侗因受古瓶之累,最后被其妻砸碎玩物,挽救其于丧志之时的故事。这是文章的显层次意思。显层次的意思直言不讳的告诫读者要时时警惕,不为小小物质所迷惑而丧失灵魂。那么另一部分则是作者没说的什么,即作家在中立的语言后暗藏的个人立场和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借故讽喻的明确指代,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是该篇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文章所要表达的灵魂之所在。

孟夫子常教导我们要“知言养气”、“知人论世”,这给我们破解戴希关于《将军的瓶子》的用意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我们所说的“知言养气”,可以理解为通过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品德和其他辞章论述来推论和总结作家经常与行为中暗含的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思想。戴希的文章一贯取材广泛,语言朴实凝练,借平实的故事来批判现实,尤其是作家大量的官场小说,常常通过一些生活琐事来鞭挞官场贪腐之后的人心之恶,深层次的追溯官场险恶的来源,对其思想、文化、教育等因素进行揭露。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戴希的小小说是批判的,是具有明确所指的,这明确的所指就是对于现实的批判。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对唐庄宗李存勖是非常惋惜的,(李存勖状貌雄伟,弓马娴熟,胆略过人,勇猛善战;稍习《春秋》,略通文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然而他宠幸伶官,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欧阳修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爱乐工伶人以致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的发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生活富裕,为人所溺的东西特别多,花样也层出不穷,女人、宝玉、房屋、车子、古董……应有尽有,一些官员不能洁身自好,不就是被“所溺”困住的李存勖吗?由此而纷纷落马的官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错铸成大错,小节摧毁大志。轻者伤及自己,重者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戴希的《将军的瓶子》再一次告诫人们:以史为镜,无论是官员领导,还是寻常百姓,都应该从中汲取李存勖灭亡的教训。

欧阳修从李存勖“盛”的时候,天下豪杰都不能与他争锋,而“衰”的时候,几十个伶人乐工就使他“身死国灭”立论,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告,这应该是他向当时已经极度腐化堕落的北宋王朝发出的警示。然而,读史至此,深觉得,其深刻的历史意义,绝不是让后人看热闹、练嘴皮子,发思古之悠情。如欧阳公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告诫人们:以史为镜,无论是官员领导,还是寻常百姓,都应该从中汲取李存勖灭亡的教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戴希的《将军的瓶子》采用“春秋笔法”,提供了巨大的审美空间,期待有更多读者的发掘!

(原载《名作欣赏》2014年5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