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懂得如何放弃或是过分的执著都是错误的,而固执是一种性格缺陷。这种缺陷的主要特征就是手段目的化。举个例子来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打败竞争对手只是获得金钱的一种手段。
在史玉柱上中学的时候,史玉柱的成绩并不理想,而且非常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受到家长的“教育”。初二以后,史玉柱开始发奋读书,突然之间对于学习有一种极为狂烈的热爱,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理科成绩稳步上升。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性情大变呢?
原来在他初二的时候,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史玉柱那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好可以考大学。从此以后,上大学成为了他努力奋进的目标。
从初中开始,到离开家乡到大学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史玉柱不知什么原因,就喜欢与几个不错的朋友去爬山。
“大家都去爬山,如果我不去,觉得自己太个性了,就养成了爬山的习惯。”史玉柱是这样说的。
早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史玉柱开始从山脚出发。从史玉柱的家去山顶的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只有他一个人。每天史玉柱都是在这样恐惧的环境中走过,从栽满石榴树的一片坟地穿过,为的就是在黎明时与几个不错的朋友在山顶会合,一起等待天亮。后来巨人集团失败,而后崛起,也与登山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浙江大学。但是史玉柱只上了半个学期,他就放弃了自己最初想要成为一名数学家的理想。
为什么这个原本非常用功的人现在突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呢?
因为,他慢慢地意识到,做数学家可能并不是自己真正在行的。
就在中学的时候,史玉柱的数学老师就非常崇拜陈景润,几乎每堂课都会给学生讲陈景润攻克“1 1”的故事,还逼着班里几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读《哥德巴赫猜想》。那时科学家的社会地位非常高,所以史玉柱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这也是他选择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原因。但是,当他真正步入大学之后,读了大学的数学课程以后,他才真正了解到数学究竟有多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多不容易。另外,与其他同学的机敏比起来,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南方的学生,成绩好的并不是进入清华、北大,大部分人都在浙江大学,所以,史玉柱那个班里面的聪明孩子很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他认识到自己无法在数学上有建树,也就是说自己可能没有办法成为一名数学家。
后来,他在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说:
“我非常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数学家,但是我意识到这件事情根本不能做到,这是我不能实现理想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们从这里面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人生的征途上,必须懂得“此路不通就绕行”的道理。但凡是那些成功人士,都知道不能“钻牛角尖”。
我们做事情应该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千万不要在自己无法实现的事情上费时间,这样就是在浪费生命。如果史玉柱不懂得如何放弃,极为执著的追求自己数学家的梦想,那么结果会怎样呢?我们可以预料到,20年后,中国可能就会缺少一名杰出的企业家,而多了一个并不出色的数学家。
史玉柱心里非常的明白,执著,有时候是一个人的优点,但是有时过分的执著极有可能造成性格缺陷。过于执著的人在商场之中很难有好的结局。因为过于执著让你太过于在乎因果结局,而因果必生孽障。
佛家有言,由爱生怨,由怨生忧,由忧生悲,由悲生怖,由怖生恨。取得财富是一种愿望,地位名声也是一种欲望,而欲念也是很多烦恼的根源所在。
虽然在商海之中驰骋多年的史玉柱没有办法做到无欲无烦恼,但是,他对于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执著的态度,对于财富不执著,也不执著于名声,很多东西都不看重。
“不管是谁突然看到了荣耀、金钱、地位,可能很快就会被朋友分割开,缘分已尽。”在史玉柱眼中缘分就是这样“尽”的。
其实,有些时候,理性地放弃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不过,它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有失必然有得。对于高人来说,放弃并不代表着失败,而是生活较高的智慧。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懂得如何放弃或是过分的执著都是错误的,而固执是一种性格缺陷。这种缺陷的主要特征就是手段目的化。举个例子来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打败竞争对手只是获得金钱的一种手段。在竞争时,当你将对手打败所付出的代价要高于你的收益时,也就是将问题解决掉也是赚不到钱的,理智的老板就会决定放弃竞争(这是一个痛苦的决策过程,不仅需要放弃损失,而且也是将自己的收益放弃掉)。更高明的老板是在问题没有发生以前,动脑筋将问题绕过去。
数学家的理想破灭之后,史玉柱开始跑步。他每天从校园跑到灵隐寺,这其中的路程有9000米,然后再跑回来,这样的习惯坚持了四年。他一方面是为强健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是在思索人生新的目标:不做数学家,还可以做什么呢?
此时的史玉柱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他还在等待,就像一只老虎一样,等待适合自己的猎物。一旦猎物出现,他就会拼尽全力冲过去。
大学毕业没几年,史玉柱终于找到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于是决定辞职下海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