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雷锋
7761700000011

第11章 青年挚友(2)

雷锋在图书馆专心看书。女管理员悄悄挨到他身边:“同志,外面有人找。”雷锋朝门口望去。杨必华、小易在向他招手。没办法,雷锋只好出来。小易一把拉住他:“走!跟我走!”转身到了舞厅。杨必华干脆下命令:“业余时间不能光看书。今天我们要改造改造你这个书呆子!”音乐响起,杨必华拉起雷锋的手就要下场,雷锋发现乐队旁边贴着一张“注意事项”:“杨姐,我怕是不好改造……”杨必华不依不饶:“我就不信,咱们包教包学。”拉起雷锋就要教。雷锋马上指着“注意事项”:“这里有规定,穿带钉子的鞋不准入场。你看我这鞋!”他抬起一只脚,前后掌果然钉了许多鞋钉。杨必华只好松手。雷锋像得救似的又跑回了图书馆。两个姑娘感到很扫兴。张月祺和表哥在舞池里跳得正起劲,刚才的情形也看了个一清二楚。她向两个同伴走来:“怎么,雷锋还是跑了?”小易说:“真没劲!我们两个大姑娘还架不住一个雷锋!”杨必华很扫兴:“算了,算了,我们也回去吧!”拉着小易就走。张月祺说:“等等,我也不想跳了。一块儿走!”

路上,三个姑娘都沉默不语。小易突然提了个问题:“我们都是年轻人,业余时间都去俱乐部,可有人去读书,有人去跳舞,这是为什么?”张月祺不假思索地接嘴:“这有什么!个人爱好不同呗!”杨必华皱着眉头,不说话。到了宿舍楼前。三人刚要进屋,发现雷锋夹着一本书急匆匆地回来了。杨必华喊:“雷锋!”雷锋仍是笑眯眯的:“杨姐,你们也回来啦?”杨必华很严肃的样子:“你到我们房间来一下,小易有话问你。”

进到姑娘们的房间,杨必华提示说:“小易,你把路上提的问题,再讲一遍。”

小易气呼呼地重述了一遍:“我们都是年轻人,业余时间都去俱乐部,可有人去读书,有人去跳舞,这是为什么?”雷锋回答:“大家劳动一天,利用业余时间跳跳舞,读读书,我看都可以。”杨必华说:“这等于没回答问题。”张月祺反问:“那你为什么只读书,不跳舞?”

雷锋说话的声音很轻:“我不反对跳舞。下次换双鞋我一定去学学。我看学跳舞并不难,但我反对把业余时间都花在跳舞上。我觉得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浪费一分钟,就等于死亡一分钟……”这几句话,虽然是轻言细语,却很震撼人心。姑娘们都不说话。只有小易蹦出一句:“那—以后我们跟着你看书,你也要跟着我们跳舞!”雷锋爽快地答应了:“要得!”

年轻人又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很快就到了春节。除夕之夜,雷锋在师傅李长义家过得特别有意义。他学会了包饺子,还吃到了一只包有硬币的饺子。师娘说:“谁吃到这枚硬币,谁就是有福之人!”把雷锋乐得前仰后合。

在师傅家吃完饺子,雷锋喜气洋洋地来敲女工宿舍的门,小易把门打开:“是你?我们都等你半天了!”雷锋说:“我请你们去俱乐部跳舞!”

姑娘们很高兴:“走哇!”

舞厅张灯结彩,管弦齐鸣。男女舞伴翩翩起舞,充满了青春活力。杨必华和雷锋一起跳着快步舞。小易在旁看着看着,“扑哧”一声笑了。她对张月祺咬着耳朵:“张姐,你瞧雷锋穿的那衣服,哪像个跳舞的样子!”张月祺一看,可不是!舞会上的男男女女都穿戴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只有雷锋依旧穿着那件已经褪了色的蓝布夹克,布罩裤的膝盖还打着补丁。这身打扮在五光十色的舞会上,是不怎么协调的,特别是和一向爱美的杨必华在一起跳舞,恰好一“土”一“洋”,简直有点滑稽。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节日的厂区街道,热闹非凡,来了一队踩高跷的秧歌队。男的,女的,村姑,少年,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应有尽有。雷锋在队伍里扮演一个村姑。他戴上假辫子,围上红头巾,穿花衣,踩上一尺多高的高跷,扭得大方而带劲。围观的人群潮起潮落。于明谦、白明利、李长义也赶来看热闹。人们都被雷锋扮演的村姑看花了眼。李长义身边一位老工人,他叫老齐,是车间材料员,更是目不转睛。旁边紧挨着的,是他闺女。李长义突然认出来:“那姑娘是小雷扮的啊!”于明谦、白明利两个老伙计忙眯起眼仔细看:“什么?是小雷?”雷锋经过他们身边,故意用大红绸拂在他们脸上。“是小雷!真是小雷!这小子!把我们仨老头都糊弄了!”老齐还不明白:“你们说的是哪个小雷啊?”白明利说:“哎呀!就是老李的徒弟雷锋啊!”老齐恍然大悟:“啊!雷锋!”老齐闺女也看得来了劲儿:“雷锋?”跟着秧歌队往前跑。张月祺和她表哥也在看秧歌,她也认出了雷锋,便追着喊:“小雷,雷锋!”杨必华、小易听说是雷锋,也急着到处找:“雷锋,雷锋在哪里?”

张月祺用手一指:“在那儿!”雷锋的高跷已经踩远了。

雷锋一心扑在工作、学习上,从未想过个人的婚恋问题。尽管同来的几个湘妹子对他或多或少都有些意思,但谁都没有明说。杨必华和雷锋,是那种一见面就把对方当朋友的异性知己,好比是平行的两条铁轨,不管怎样相伴,都不会走到一起。张月祺有表哥在身边穷追猛打,从湖南一直到鞍钢,估计也就是瓜熟蒂落的事。剩下的就是小易了。这是个俏妹子,只有她对雷锋动了真情,但基本上没什么发展。至于湖南的冯健、王佩玲,那更是不可能了。她们只是作为雷锋成长道路上的“姐姐”,留在各自的美好记忆里。50年代的人,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都有早婚的习惯。所以,像雷锋这样的标准“王老五”,就很惹人注意了。这不,平时从不来煤场的车间材料员老齐,晃晃悠悠蹭到李长义跟前,递给他一支烟。李长义的眼睛毒哇,看出老齐的小算盘:“老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耽误事儿。”老齐奇怪了:“你小子咋知道我有事儿?”“你老齐是见人递烟卷的主儿吗?”老齐知道,跟这老头打交道得直来直去:“闲话少说,老哥我真有事求你。”他凑过身去,对着李长义咬耳朵。老李一听,惊讶得瞪大了眼,随即摇摇头。老齐一看,自己拉下了老脸,来跟你老李过话,你倒好,一点面子也不给,也火了:“咋?不行!俺闺女可是百里挑一的一朵鲜花!我是看小雷聪明能干,人品又好,才拉下老脸,给你过这个话。你不要—”李长义快刀斩乱麻:“咋啦?我说不行就不行!雷锋太年轻,你别扯这份闲蛋!”说完扬长而去,把老齐气得一愣一愣的。

消息传到几个湘妹子那里:有人给雷锋提亲了!这还了得!东北姑娘水灵光鲜,谁家小伙子架得住这么追?发展下去,雷锋早晚得成人家的女婿。几个湘妹子着急了。杨必华说:“不行,我们得想办法,不然,雷锋这颗桃子,就叫别人摘去啦!”小易急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杨姐,张姐,你们说,怎么办?”张月祺搓着手,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这样吧,我先去找我表哥,探探虚实。”商量停当,张月祺跑来敲男宿舍的门。进去后,发现雷锋坐在床边缝补一双破旧线袜,她表哥在写信。张月祺假装找表哥:“表哥,给家里的信写完没有?写完快上邮局!”又上前瞥一眼雷锋的袜子:“哎呀,雷锋,袜子穿成这样还补啊!你一个年轻人,出去玩也该有件像样的衣服。你看楼上楼下谁像你,连件好衣服都没有,你留着钱干吗?娶媳妇吗?”

她表哥觉得张月祺今天有点怪,说的话颠三倒四,玩笑开到雷锋头上,太不应该:“雷锋哪像娶媳妇的样子!他的钱都帮助别人了。上次刘大兴家里有困难,寄回去50元,其中30元是雷锋的……”张月祺装模作样地“啊”了一声:“这么说,小雷冇找堂客?”雷锋抬起头:“张姐,你今天吃了么子药?拿我开心!”

张月祺赶紧回来报信:平安无事。“不过,”她郑重其事地说,“小易也该有所动作,起码让雷锋晓得你的心意。”杨必华看着小易:“小易,这就要瞧你的了。一个中学生,总不能笨到要别人帮你说媒吧?”小易直愣愣地盯着窗外,不做声。张月祺见气氛有点不对,又小心翼翼地说:“还有,雷锋帮助别人慷慨大方,自己穿旧衣,吃粗粮,也太刻苦了。杨姐,春天来了,该换季了,我们劝劝雷锋,钱要给自己留着点,别乱花。当买的衣服还是应该买两件。”杨必华点点头。小易突然站起来:“我去和雷锋说。”

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小易把雷锋一拖,两人星期天就上了街。当天晚上,杨必华、张月祺路过男宿舍门口,听见里面传出一阵说笑声:“哎呀,咱们的雷锋更漂亮了!”便推门进去。只见雷锋在伙伴们的说笑中试穿一套新衣:棕褐色皮夹克,深蓝色料子裤,黑皮鞋。杨必华像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住地打量这个英俊的小伙子:“不错,不错!这才像个现代化工人的样子!”小易在一旁抿嘴笑着,明亮的眼睛显出少有的喜悦。雷锋左顾右盼,颇为自得。杨必华、张月祺交换着会意的眼色:问题解决了!小易有本事和雷锋上街买东西,就说明雷锋不会拒绝小易。这不,连新衣新鞋都穿上了,这肯定是听了小易的主意。

没想到,下一个休息日,年轻人出去玩。雷锋又是老一套:蓝布夹克,打补丁的裤子和胶鞋。小易绷起脸:“雷锋,买了新衣服为啥不穿?”雷锋就怕小易的眼神,被她盯住就不自在:“穿新衣不习惯,不舒服。”杨必华看出来,不是这原因:“肯定不是。新衣穿两天就会熨帖的。”张月祺问:“雷锋,到底是为什么?”雷锋无可奈何,只好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你们看看这封信吧!”信封上的落款是:“中共湖南省望城县委赵缄”雷锋说:“这是我们县委赵阳城书记给我的回信。”赵书记在信上说:“雷锋同志:你寄来的信和照片都已收到,的确叫我高兴……你虽然离开了县委机关,但机关的同志依然想念你,关心你。希望你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更加自觉地接受党的培养教育,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艰苦奋斗,永不忘本,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真正的工人……”雷锋说:“我买了衣服、皮鞋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赵书记这封信。越看信越感到不安,好像赵书记站在我眼前对我说:雷锋,你在旧社会是个苦孩子,可不能忘本……我想,我从农场到钢都,工作没干几天,还谈不上有任何贡献,怎么就讲究起穿戴来了!”一席话,说得几位姑娘面有愧色。

1959年8月,雷锋响应号召,自愿报名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弓长岭矿,去参加一座焦化分厂的基本建设。临走前,他把小易约出来:“小易,我明天就要走了。这本笔记本,送给你,留作纪念吧!”小易接过,翻开扉页。上面写了两句话:“船,能够乘风破浪才能前进;人,能够克服困难才能生存。”小易感到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唉,才处了10个月,又要分别啦。”雷锋说:“没关系。我一到弓长岭,就给你写信。”小易深情地望着雷锋:“我等你的信。”

几个湖南同乡为雷锋送行。张建文不赞成他去:“咳,没见过你这样的。领导说得很清楚,弓长岭是大山沟,条件差,环境艰苦,你在这儿干得顺顺当当的,跑那儿去遭罪……”

雷锋有自己的看法:“领导说得更清楚的是,建设这座焦化分厂对我们鞍钢意义重大。艰苦点怕什么!我还年轻,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杨必华叮嘱他:“不管怎样,你又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了。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该吃就吃,该穿也要穿,该休息也要休息。不要让人家太牵挂。”说着瞟了小易一眼。小易又在抹眼泪了。张月祺忽然想起:“哟,雷锋,你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在我房里,我去找来……”转身就跑了。雷锋说:“我不能带很多东西走。”张月祺把书拿来,欲交给雷锋。雷锋不接:“把它留给你们吧!这本书,杨姐也看过了,小易还没看吧!我们大家都要向保尔学习。”张月祺把书塞在小易手里:“好,那这本书就归你啦。”小易接过书,心头一热,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滴在张月祺的手背上,滴在书的封面上。张月祺故意打趣:“我们好像在送保尔去筑路。小易妹子,怎么晴天落雨啦!你可别做冬妮娅啊!”小易把手一甩:“去你的,谁是冬妮娅?怎么搞的?我的眼睛进了沙粒……”杨必华、张月祺不觉会心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