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考察干部
7755700000028

第28章 王启贤的干将。旅游局长的桃色事件。关系网和“社会支持系统”(1)

河阳市的官场上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种政治遗风,就是人们热衷于传播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也许是经济建设上,除了口号的变化而外,发展思路始终没有大的转折和变化,缺乏吸引人们关注的焦点、亮点,人们的注意力便只能围绕着政治舞台打转转。机关和各县、乡的干部们时常会有意识地对市里领导的权威权力、相互关系,每个人的政治圈子和个人喜好进行评点,而评点的依据往往是他们在会场上的神态、电视里的镜头以及报纸上的消息和个人署名文章,有时最多也就是他们身边的人无意(当然,也不排除偶尔时的有意)透露的一些蛛丝马迹般的信息,因此,一点芝麻粒大的消息也会无限膨胀并且不胫而走,闹得上上下下沸沸扬扬,猜测不休。在河阳,最大的焦点当然非王启贤莫属。王启贤是河阳的最高权威这一点无人怀疑,因为他毕竟是一把手。王启贤手下有“五虎八豹”的说法在这儿广为流传,只是所谓的“五虎八豹”具体指哪些人,则说法略有不同。在各种版本里,杜南和市委秘书长劳俊都是当然的“五虎”成员,不过有的版本说劳俊是“五虎”之首,有的则把杜南认作“五虎”之首,少数版本把阳谷县委书记黄民生也当作是“五虎”之一,但也有人说,看不出黄民生和王启贤的关系有多特殊,其实黄民生和其他市委常委也有来往密切的。旅游局长马世龙是“八豹”之首,这是大家都认同的,而涂小明,虽然河阳市的人都知道他和市委书记的夫人危雅琴的关系非同一般,能够经常有资格去市委书记家的人中也有他一份,但毕竟过去职务低了一些,排进“八豹”觉得勉强。现在不一样了,他已经是县委副书记,属于市一级的中层干部,论与书记家人关系的“铁”,“八豹”里面有些人还比不上他,因此一些新的版本又把涂小明也列进“八豹”之中。河阳市的干部中流传的类似于此的说法并不是依据某个正式的文件,事实上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文件,不过是“好事者”替所谓的王启贤的“嫡系”画出一个大致的“圈子”而已。这种划分依据的是几分观察、几分猜测,还有几分推理,里面有客观事实,也有主观分析,虽说都知道里面多少带有盲目妄断的成分,但人们还是愿意把它安得有鼻子有眼,并且互相传播。天长日久,这种说法也传到王启贤耳朵里,王启贤为此事大为光火,他甚至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大发雷霆,说河阳市的风气就是不好,一些干部在私下里给领导画圈圈,这实际上是文革遗风在作怪。个别人唯恐河阳的天下不乱,喜欢造谣生事,破坏安定团结。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之风,市委一定要狠刹这股风!话说得声色俱厉,但王启贤自己心中有数,有些“别有用心”的说法说不定就是从市委某些领导嘴里传出去的。到了市这一级的领导干部不像县、乡一级,领导之间有矛盾、有意见,局外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他们互相之间还是以“同志”相称,当着第三人的面,他们有时会亲昵地开开玩笑,坐在主席台上面开着会,别人在发言,他们偶尔还把脑袋凑在一起,低声嘀咕几句什么,让底下的干部以为他们要不在商量工作上的事,要不交流什么信息,总之给人以“亲密战友”的印象。你要说这是欲盖弥彰也好,要说是维护团结也好,“大面上要过得去”,对市以上的高级干部来说,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王启贤自认为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自己是讲究民主的:该开的会都开了,该走的程序都走了,至于自己的意见每每在会上占主导,这也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和“党管干部”的原则所必须的,对于干部工作这类重大问题,就是要寸步不让!当然,干部选得准不准,这又是一个重大问题,对此,王启贤自己还是蛮自信的。你像劳俊,你像杜南,在贯彻市委的决定上是多么坚定,多么主动,多么明白无误。市里搞小城镇建设大会战,搞区域经济总体战,搞全民集资兴办乡镇企业,劳俊的一支笔,从动员报告到理论文章到调查材料,写得有新意、有深度,可以说是严谨细密,严丝合缝。他去年写的那篇《关于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一文,还以市委主要领导的名字发表在《人民日报》华南版上,为此,省委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副书记许志扬还专门打电话来表示祝贺。而杜南更不用说了,从自己任县委书记时起,他就一直唯勤唯谨,不遗余力地工作,特别是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以后,在贯彻市委确定的干部选任方针上可以说是不折不扣,使市委的指示在贯彻执行时可以畅通无阻,也使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这样的干部,应该说是人才中的人才。可有的市委常委竟然在背后对他们俩也有非议,这真是不讲实事求是,不以大局为重啊!作为一把手,对于全市的县、局级领导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市委班子成员是由省委任命的,有些人在工作上不甚配合甚至暗中捣鬼,王启贤心中大致有数,但暂时却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团结他们,王启贤知道一般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东西,许多时候,政治利益是不可能通过个人姿态来协调的,它是一种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成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既如此,对那些不能同心同德工作的人,他只能通过权术来制约他们、限制他们。

最近,河阳市的政坛上传出一个新闻,是关于市委组织部的。据说,市委组织部部长潘仁和很快就要调走,具体的去向,一说是回到省委党校担任副校长,还有一说是由省委另外安排。传播这一新闻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说是潘仁和春节放假回省城时,找了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也有说是找了省委分管干部工作的新任副书记杨冬),要求还回省城去搞自己的老本行,教学也可以,从事教育或文化部门的行政领导工作也可以,因为自己对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些“不大适应”。对于这一消息的“二传手”们在传播时又加上了自己的情报和推理:潘仁和在任用干部问题上与河阳的一把手王启贤有分歧,不能坚决贯彻一把手的意图和精神,因此王启贤已经向“上面”提出要求,要更换新的组织部长。这消息自然也很快会传到王启贤和潘仁和本人的耳朵里,他们对此都心中有数,就是:他们各自都并没有得到上面一丝一毫的有关这方面的或明或暗的指示,但说潘仁和与王启贤在年前关于任免干部中曾经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两人又都是“哑巴吃饺子”,心知肚明,因此,对这种“事出有因,却无实凭”的谣言,反不好公开作什么表示,也就只能听之任之。

这一天,尹凡正在办公室里抄录一份表格,电话铃又响起了。干部科的电话虽然只有一台,但却接了两个分机,陈科长和尹凡的办公桌各放一台。电话来了,陈科长一般是不先接的,他要等尹凡先接,看看是谁的电话,如果是找自己的才接。尹凡知道陈科长的心理:如果陈科长先接电话而电话又不是找他的,他会有一种替手下人服务的感觉,而这是他所不情愿的。所以,只要电话铃声一响,尹凡马上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将话筒拿起来。正巧,这个电话正是找尹凡的,尹凡开始没听出是谁,对方自报姓名后,尹凡才知道原来是河阳高专党办主任曹浩明。曹浩明说,高专开学已经一段时间了,最忙的那一段已经过去,校党委书记陈法明指示,说尹凡离开学校的时候学校本应举行一个宴会欢送一下,可由于当时组织部催得急,学校里又正忙于新生入学事宜,所以没有来得及搞,现在要弥补一下。晚上陈书记准备在学校的专家食堂办一桌酒席,专门请尹凡回来聚一下。尹凡一听,忙说,不用了不用了,我都离开这么久了,况且是在本市内正常的工作调动,又不是什么很值得骄傲的事,哪里用得着这么客气!尹凡对学校的怨气其实一直都没有消解,所以他对陈书记的邀请并不感兴趣,曹浩明对尹凡的心情多少知道一些,他在电话里说:

尹凡哪,学校过去有些对不住你的地方,这个我知道的,但这也有客观原因。你在学校呆过,总知道就是学校这样的地方,也并不见得是一方净土。现在你进了市委组织部工作,还提拔为干部科副科长,陈书记和李院长他们都真的为你高兴,经常在学校的干部会和教职工会上提到你的名字呢。你要是没有特殊情况,就来一下吧,免得陈书记说我办事毛糙,请个人都请不到!

听曹浩明这样说,尹凡不好再说什么,便答应下来。

下午下班的时候,曹浩明果然开了车,来到市委办公楼下。他将车停下,就坐在车里给尹凡挂了个电话。尹凡接了电话下楼来,曹浩明笑吟吟地走上前来和他握手,尹凡一下子不由得有些感动。虽然曹浩明比他大不了几岁,但过去他是校党办主任,春风得意,而自己区区一介教员,平时想与他们这些行政官员攀谈都没得机会,现在他亲自驾车来接自己,而且一脸笑容可掬、热情洋溢的样子,真是让人感到亲切。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曹浩明说,上车吧,陈书记和马校长他们都在等着呢。伸手替尹凡拉开车后座的门,等尹凡坐好,一踩油门,车子便开动起来。

学校的专家食堂本来是为了英语系几个外籍教师办的,但外籍教师人少,而教师们对学校公共食堂的伙食又颇有意见,因此食堂实际上也为教师们服务。不仅如此,学校领导有了客人,或是上级部门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一般宴请也在专家食堂的豪华包厢里。

当曹浩明陪着尹凡来到包厢的时候,高专的陈书记、马校长及在家的几位副职,还有校办主任张国文、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罗英都已经在座。陈书记正在发表某个见解,说得激昂得很,一见到尹凡进来,马上刹车,站起来道:

客人来了,我们要进入正题了。

在过去的领导面前,尹凡还是要做出很谦恭的样子,和众人一一握手,陈书记客气了一句:尹凡,你是客人,你来坐首席。

尹凡连忙摇手:那哪儿行?你们都是领导,我只能叨陪末座。

马校长也向尹凡招手,意思要他到上面来坐,校办张主任便把他往前推,结果,陈书记坐了首席,马校长坐次席,即陈书记的右边,尹凡则坐在陈书记的左边。

学校里改善大食堂的措施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但接待来客的菜做得还是挺有档次的。什么红烧鱼嘴、椒盐虾、糯米蒸大排、茶叶熏鸭、油炸麻雀串、西芹百合、松子玉米等等,比市里的高级饭店里的口味一点也不差。尹凡不会喝酒,学校里熟悉的人都知道,陈书记也就不勉强他,让服务员给他倒了一杯鲜奶,自己和其余人,则能喝白酒的喝白酒,愿喝红酒的喝红酒,由于都是“自己人”,用不着互相客气,气氛也就很快上来了。大家边喝边聊,学校各位领导一点也没有把尹凡看做过去的属下的意思,敬起酒来,李副书记、范副校长他们还一口一个“组织部的领导”,叫得尹凡都不好意思;而张主任和罗英见校领导对尹凡那样客气和尊重,他们的口气里便甚至加上了谦恭的意味。和过去见到一般老师都要摆架子的情形相比,实在让人有一种“前倨而后恭”的感觉。这让尹凡心里涌起深深的感触。

学校的领导们在一起,其实是不大扯学问上的事的,他们关心的话题实际上和正式的官场里的人差不多,无非是人事问题、关系问题和花边新闻。扯着扯着,不由就扯到组织部长潘仁和的调动问题上了。陈书记喝了曹浩明敬的一口酒,一边伸筷子夹菜,一边问尹凡:

我说小尹——尹凡发现,今晚他回到学校,陈书记还没一次叫过他“尹老师”,不是直呼其名,就是“小尹”、“小尹”的,而其他人偶尔一不留神会叫他“尹老师”,更多的是叫“尹科长”,或者叫“尹凡”,似乎叫“尹老师”会对他产生居高临下的不敬一样——你在市委的核心机关工作,听说部领导一直对你都特别关心,唔,和欣赏,这个这个,你说,潘部长调走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陈书记这么直截了当地问这个问题,说明他对这事也相当关心,尹凡对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的了解,市委组织部内部也没有谁传播这一消息,因此他不知该怎么回答。断然否认吗,你要有比较过硬的理由,这理由又不能仅仅是冠冕堂皇的,而必须和小道消息一样,有着机密色彩,这样别人才信服;随声附和吗,自己的身份又不能这样做,他想了想,只好字斟句酌地用一种迂回的方式说:

潘部长是高层领导了,他来河阳的时候据说就是作为锻炼派下来的,一般县一级干部下基层锻炼的时间大致就是两年,像他这样的市级干部下来锻炼的情况比较少,是不是会参照县级干部的做法很难说。潘部长确实表示过自己的长处是搞理论研究,而且他也一直没有放松这方面的功夫。有了基层工作的经验,要是再回到省城当副校长什么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至于他是不是马上会走,现在还没有接到正式的消息,以后或许有这个可能也说不定。

尹凡这番话,从答复陈书记的提问这个角度,说了等于没说,但在座的各位校领导却明白了:说潘仁和马上就要调走,起码目前还属于小道消息,仅仅是一种“风声”,“风声”虽说未必没有一点缘由,但官场的“风向”却时常会变的,就像很多次的人事任免,事先上级领导都与当事人谈了话,交了底,可到正式通知下发时却又发生变更。大家都是过来人,知道这场风刮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至少目前可以不必当真,于是就像探明了一个真理一样,大家舒了一口气,又开始互相敬起酒来。

酒阑人散之时,陈书记一只手用牙签剔着牙,一只手拍着尹凡的肩膀说,年轻人,前途无量,好好干,为咱们高专争光!

尹凡点着头: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培养,尽自己的努力为党工作。说完这句话,连尹凡自己也觉得奇怪:这种“文件语言”竟然已经能够脱口而出了。怪不得说“近朱者赤”,人的进步原来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呀!

陈书记又露出笑容说,以后对学校里的工作可要格外关照呀。

尹凡仍然是一副很恭敬的样子:关照谈不上。过去我在学校里曾得到领导的许多关照,以后学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我会尽力去办。

陈书记十分满意地点点头,朝曹浩明挥挥手,曹浩明马上钻进小车,把车发动。尹凡上了车,又打开车窗,朝学校领导们挥手,表示感谢的意思,随后车子便驶出了校门。在车上,尹凡仍然不能理解高专的领导们为什么对官场上流传的小道消息那么感兴趣,他甚至有一种感觉,陈书记今天宴请自己,其实里面很大的目的是打听、核实社会上的传闻。这样一想,便越发觉得来吃这餐饭,对自己简直是一场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