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考察干部
7755700000013

第13章 带病提拔。对举报信的看法。再度考察(1)

第二天上午,尹凡很晚才去上班。到办公室时,陈科长不在,只有小刘一个人在忙着。小刘告诉他,现在正开部务会呢,研究准备上市委常委会的干部名单,陈科长列席部务会去了。尹凡“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他拿出茶杯倒水,先给小刘的杯子里续满了水,小刘用手指点点桌子,表示谢意。小刘的这一动作,是从酒宴上借鉴过来的。上级机关的干部出差下基层,底下的同志接待是很热情的。一天两顿酒,陪同的一大帮,无论你会喝不会喝,总要做到“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只要你的杯子稍稍喝动一点,马上就会有人过来给你加满。早先,主人给客人加酒,客人为表示礼貌,或站起来,或口称“谢谢”,但酒酣耳热、大快朵颐之际,这些繁文缛节让客人平添不少麻烦。后来不知哪儿先发明了这种既省事,又不失礼貌的方法,就是以手指扣一下桌子,代替感谢的话。由于它兼顾了简洁与礼貌的好处,很快就在基层流行开来。尹凡这次下去考察干部,在一次吃饭时还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这一动作的“来源”,解说者是河东县的政协主席。这位老兄与于是之过去是同学,而且比于是之高几届,算是他的师兄。县委书记起初不知道这一点,后来还是于是之主动说起,县委书记说,你和老唐还有这么一层关系?怎么不早说呢!晚上吃饭把老唐请来。果然,到了晚饭时,政协主席老唐也在坐。老同学见面,自然高兴,老唐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便打开了。他看见于是之老是用手点桌子,就问尹凡:你这个高材生!你知道于部长这个动作怎么来的吗?

尹凡当然不知道。老唐也并不希望在座的除了他之外还有别人也知道这个“典故”,因为那样的话,他的“包袱”没准就抖不成了,他的自我炫耀也就会大打折扣。他见尹凡摇头,马上兴奋起来,说,告诉你们吧,这以手指扣桌子的动作还是乾隆皇帝手下的大臣发明的呢!老唐这样一说,还真引起了酒桌上各位的兴趣,老唐就更有劲了。他使劲呷了一口酒,说道;

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带着一帮臣子。那乾隆喜好微服私访,于是便让手下一个军机大臣扮作富商,自己则扮作随从。到了杭州,上一处地方喝茶,那是杭州有名的龙井茶。乾隆既扮了随从,就得给“主人”沏茶。而“主人”岂敢消受皇上给他的服务?他平时动不动还得给乾隆下跪的呢。可当着外人的面又不好表露出来,于是就在乾隆沏茶的时候,屈起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在茶几上扣一扣,以表示自己在给皇上下跪——于部长这个动作还是从清代传下来的呢。

老唐的这一解说不知有无根据,反正当时一桌人听了,尽皆大笑,以为有点意思,说看不出老唐对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研究还颇深呢。

尹凡看见小刘做这个动作,自然联想起老唐讲的这个故事。自从自己被正式任命为主任科员后,在机关打印的工作人员名册上,自己的名字就排在了小刘前面(机关干部花名册的排名首先是按照职务高低来排,职务相同则按照任职时间先后来排),小刘却并没表示任何怨言,对自己的态度始终是客气的,他对小刘的印象就有了一些改变,也增加了对他的好感。

尹凡放下热水瓶,就坐下翻今天的报纸。干部科就是这样,考察任务来的时候,忙得经常要加班,忙过一阵子,闲下来也就没多少事。这次全市干部调整虽然还远没完成,但主要的考察工作已经结束,自然就可以歇口气了。以前在学校里,他几乎从不看报纸,现在也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他先翻开《河阳日报》,报纸的头条新闻是“王启贤同志传达省委关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会议精神”,第二条则是“市委书记王启贤视察某某乡示范服务基地”。报纸的老套和僵化,是越到下面越严重。不惜版面地对领导的活动加以报道,文章标题的冗长和沉闷,文字的生硬和刻板,甚至经常出现用得牛头不对马嘴的成语,这些尹凡过去没注意,或者说注意不够,现在倒是充分领教了。他把一版翻过去,在三版的理论园地栏目中又看到王启贤的文章,题目叫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尹凡用眼睛扫了一遍这篇文章的小标题,看到的都是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其他刊物上早已见过的一些熟悉的字眼和表述方式,一点激不起阅读兴趣,便将报纸放到一边,脑子里回味起昨天晚上和危雅箫在一起时的情景,又好奇地想,危雅箫和她姐夫在一起时,不知会怎样表现,他们能谈论些什么话题?

尹凡坐在办公室胡思乱想的时候,不知道部务会上为研究这次干部调配事宜出现了分歧。出现分歧的人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河东县一名分管城建的副县长转任副书记;还有一个是尹凡老家阳谷县阳谷镇党委书记涂小明提拔为县委副书记。

从各个小组上交的考察材料看,所有被考察对象几乎都无大的瑕疵。政治上,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大多数人还是“高度一致”;工作上,都能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或者造福一方,或者“位次前移”,而且还少不了“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一类的评价。至于缺点和不足,许多人也十分地相像,诸如“作风有时不够细致”、“工作中偶尔会表现急躁”等等,总之,基本上是些无关大局、不伤大雅的缺点。那么,为什么涂小明和河东县的那位副县长会在部务会上引起争议呢?原来,自从组织部开始大规模考察这些准备提拔或重用的干部后,有些地方就有了专门针对这些考察对象的告状信。告状信主题集中,所反映的问题都是有关这些人的政治品质和经济问题的;也有涉及男女关系的内容。这些告状信的针对性是如此地强,又不约而同都指向拟提拔的对象,以至潘仁和看了后竟有“是不是有人有意泄露了部分名单”的想法出现。不过,告状信归告状信。由于很多的告状信虽然写出了一些情况,但每次去查又查无实据,所以,一般情况下,部务会讨论干部主要依据的还是考察结果,因此,这次有告状信的人员中大部分还是顺利通过了。而涂小明和河东县那位副县长之所以引起了争议,是由于告状信上所反映的问题非同小可。

河东的副县长叫刘彪,从那儿寄过来的告状信说他分管城建工作期间,尤其在开发县城新城区时,有收受贿赂的嫌疑,信中还写了找谁谁谁可以查实这些情况。至于阳谷县的涂小明,这次不仅有反映他弄虚作假、行贿受贿的事,有一封信还说他在当阳谷县另外一个乡的副乡长、主管乡镇企业期间,该乡有一座小煤窑发生爆炸,死伤几个人,但他将这一事故隐瞒不报,还派人对死伤者家属进行恐吓,使这一事故至今不了了之。信上说,这样的人如果还要提拔,天理难容!

对这两个人的告状信不仅写了案情,甚至还提供了查案线索。特别是涂小明的事更涉及到人命案子,所以潘仁和对此特别小心。会上,潘仁和提出,有关这两个人的考察材料虽然没提到告状信里所反映的情况,但本着替党负责,严格把关的精神,最好这次把他们两个暂时放一放。

李根水是老河阳了,对河阳市的干部谁和谁一条线,谁是靠谁的关系上来的,心里有本明细账,因此他没有马上做声。他知道,在河阳这种地方,人们对当官还是最为看重的。为了当官,有的人可以不择手段,无论在抬高自己还是在挤兑别人上面都是如此。虽然河阳有不少干部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干上来的,但涂小明和刘彪这两人,李根水心里有数,不同于那些自怨自艾“寡妇睡觉,上面没人”的人。这两个人,能耐都不小。涂小明不用说,就是刘彪,也绝对不能小看。何况他这次是于是之去亲自考察的,于是之等下自然会有说法。果然,待所有的人选都讨论得差不多了,于是之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言。

涂小明和刘彪两个人都是杜南在那份名单上做了重点记号的人,也是书记碰头会上确定的人选。但这个情况在研究时只能大家有数,心照不宣,不宜说得太透。涂小明的情况,于是之不大了解,不好多说,他只是把考察刘彪的情况再一次向大家做出说明。他说,这个刘彪,关于他的举报信在考察之前就收到了,我也是看过了的。为了慎重起见,我到河东县去的时候,特意扩大了考察范围,将举报信中所说的情况有意纳入问话范围,但得到的结果并不像信中所说的那样。举报信中列举了几个人名,说是找到他们就可以把刘彪的问题问清楚。于是我让尹凡向县委交代,是不是能找到这几个人。县委最后找了一个来,其他的说是一时找不到。那个人来了以后,我们问他刘彪是不是存在信中所说的大肆收受贿赂的情况,他矢口否认,说自己一点情况也不清楚,没听说有关刘彪收受贿赂的事情。我们还征求过县纪委的看法,河东县纪委也不认可举报信所说的为事实。我们这个考察组有市纪委的同志参加,市纪委的那位同志认为,举报信所说的并非确凿的证据,只是说“嫌疑”而已。像这种不提供具体证据和线索的举报,现在可以说是满天飞,几乎叫人无所适从的,如果要查是查不胜查。所以纪委现在对这样的举报,一般都不怎么当真了。把受贿这一点排除,从考察情况看,刘彪同志总的来说是个好同志。他在主管河东县新城区开发工作中是有成绩的,有贡献的。县委主要领导对这一点也是认可的,给予充分肯定的。

由于一口气说了这么久,他口有些渴,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其实也是一边等待,看看其他人包括潘部长有没有什么话说。见其他人并不插话,静静地等他说下去,他放下杯子,把自己的看法端出来:

既然考察结果是这样,我觉得还是尊重书记们的意见,不要因为一两封捕风捉影的信而影响组织部的正常工作。

于是之最后这句话说得很含蓄,但意思大家却都明白,就是赞成对刘彪的职务转任。

于是之说完,李根水发言了。他说,老于的观点我赞成。副县长转副书记,从职级上讲算不得提拔,只不过进了常委,位置更重要一些。既然经过组织部的考察,我们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工作。其实现在不少单位写举报信成风,这次的考察对象中有不少人都有举报信告状的。如果我们都以此为据,那工作没法开展,我们也没法向上面交代。

刘浩也表示“同意李部长和老于同志的意见”,潘仁和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于是之也算部领导,自己虽然是一把手,没有充分的理由,也不能轻易否定下属的意见和看法。到此,刘彪的问题就算通过了。

至于涂小明,潘仁和的态度就比较坚决了。他拿出有关涂小明的那些举报信,郑重其事地说:

这个涂小明嘛,有关他的举报信一直没有断过。虽然举报的一些内容曾经反馈到阳谷县,县里也给予了否定的答复,但最近写来的举报信又涉及到新的问题,而且是比较重大的问题,比如小煤窑死人之类的。虽然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但毕竟这不是儿戏。而且他的情况和刘彪又不同,举报的线索应该是比较明确的了。当然,线索明确也不一定就确有其事,但组织部门既然负有把关的责任,那就宁可严格一点。所以,我说放一放,不光是对市委负责,同时也是对涂小明自己负责。他还年轻嘛,只要工作干得好,以后机会还会有的。

潘仁和说完了,大家沉默片刻,虽说涂小明是书记碰头会上定下的人选,但在这种场合,对潘仁和的话也是没办法反驳的。结果,大家含含糊糊地表示了赞同的意思,会议到此就结束了。

陈科长回到办公室,尹凡心里面惴惴地,怕他责问自己为什么迟到。机关里的干部虽然并不是人人都那么遵守作息时间,有些单位比较松懈;还有些自命为“老机关”、“老油条”的人,时常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对那些“要求上进”,想混出个人模狗样的年轻人来说,作息制度多少还是个紧箍咒,不得不自动把它套在头上,所以尹凡一般不轻易迟到早退。但陈科长却并没有说他什么,只是说了句:以后上班时间,个人有什么事,要给科里面打个招呼,免得有急事找不到你。尹凡唯唯称是。

潘仁和坐在办公室里,回想刚才部务会的情景,觉得自己总的来说既发扬了民主,又坚持了原则,是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但会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情绪,使他心里感觉不畅快。他想,既然这次人事调配的“架子”已经搭好,下面就是交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在这之前,是不是把部务会研究的情况先向市委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袁风同志汇报一下,通个气?这样想着,他拿起电话接通了袁风的办公室,正好袁副书记在那儿。听了潘仁和的汇报,袁风说:

组织部的工作,王书记一贯是满意的,市委也是满意的嘛。组织部的责任,就是要替市委把好用人关。你们能够严格把关,这种做法是坚持原则的嘛。市委马上就要开会研究干部了,你们既然已经开了部务会,到时候就把你们的意见报上来吧。

还有几天就要过元旦了。尹凡想着,好久没回家了,元旦应当回家看看。元旦前,估计部里不会再有多少新的工作了。于是他抽了个空,到市里一些商场跑了一下,给岳父岳母、自己的父母亲和娄虹分别买了一些东西诸如衣服、补品什么的,免得到时空着手回去心里过意不去。可是,就在这时候,市委突然召开常委会,研究干部问题,会上出现的情况使尹凡的计划也不得不作出相应改变。

这次常委会召开的时间是王书记亲自提议的。市委领导的工作很忙,白天视察、应酬、接待等等事务应接不暇,所以利用晚上时间开会是家常便饭。当出席会议的人员相继来到常委会会议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常委会议室,又叫圆形会议室,里面的会议桌实际上像个鸡蛋,是椭圆形的。鸡蛋的一头挨着门,另一头的皮椅后面则插着一面党旗和一面国旗。这个椅子大家都不会去坐,每次只有王启贤会坐在那儿。其他人进了会场,一般都先从鸡蛋的这一头坐起。常委们人数不多,只能坐满这个鸡蛋的三分之二,所以王启贤一个人差不多就占了鸡蛋的三分之一。

按照“老规矩”,王启贤每次都是要等到大家都齐了以后再进会场的,所以众人一边等他,一边互相打趣,说些笑话。袁风对纪委书记冯宝根说:

老冯啊,最近又听到了什么段子,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冯宝根说,最近我到外地开一个会,会上和外省一个同志住一起,那人肚子里装了不少荤段子。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那是他们那儿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可听了后我却不大相信。

常务副市长李斌在一旁颇有兴趣地问:什么故事?快讲来欣赏欣赏。

见一屋子人都看着他,等着他抖包袱,他“吭吭”了两声,开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