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间给你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你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家中无大事
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来爱因斯坦家闲聊,问他们夫妇何以能相处得如此美满,不知有什么秘诀。爱因斯坦含笑答道:“自从结婚以来,我们就一直遵守着一项原则:家中大事由我决定,小事由太太做主,所以这些年来从未有过争吵。”
过了一会儿,他好像由沉思中醒来,补充道:“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过了这么多年,家中竟未发生过什么大事。”
怪脸照片
在生活中,爱因斯坦经常责备那些不知疲倦的、热心的摄影师,因为正是由于这些人,人们才能不费力地认出他。他总是埋怨这些人,妨碍了他隐居的生活,他谴责他们使他几乎每天都遭遇到麻烦。他的不满甚至已经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有一次一位摄影师正在给他拍照,他却冲着摄影师吐出了舌头。结果,拍出了一张一条巨大的舌头占据了一张大脸中部的照片,伴着一束束耸立的头发,看上去像一个魔鬼。想不到这张怪异的照片却被广泛地印刷发行。一个小学生式的耍鬼脸,成了天下人争着抢着收藏的珍品。
爱因斯坦用剩的粉笔头
“相对论热”使得爱因斯坦的每次讲演都是人山人海的,讲演大厅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要想知道爱因斯坦教授在哪里作报告,只要看一下这时人们朝哪里奔跑就知道了。听众中,凑热闹,赶时髦的居多数,而且还有不少正好赶上的外国游客。一位目睹当时情景的人作了如下的描述:
“报告厅里坐着许多身穿珍贵裘皮大衣的美国、英国阔太太,她们手举望远镜,仔仔细细地端详着这位学者。”
报告一结束,这些外国游客就冲向黑板,纷纷抢夺这位红极一时的学者写字剩下的粉笔头。他们想把这些珍贵的纪念品带回家,到处炫耀。
人们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到了顶点。1921年6月13日,霍尔丹爵士把爱因斯坦介绍给英国皇家学院。那是爱因斯坦首次访问英国,住在海尔登爵士家。一进爵士家,海尔登的女儿一知道站在眼前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时,竟然激动得昏了过去。
海尔登爵士后来回忆爱因斯坦的英国之行时说:“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不希望自己被人注意,但是那毋庸置疑的天才却驱使人们不让他有片刻的安宁与休息。”
火车票
有一次,爱因斯坦乘火车到科隆开学术会议。火车快进站时,旅客们都掏出自己的车票,做好出站准备。这时车厢里有人哭了起来。原来是一位老太太,她的车票找不到了。她记得中途查票时交给了列车员,列车员却矢口否认。
爱因斯坦一见,忙走过去安慰她:“老太太,您把我的车票拿去吧。”
火车到了科隆站,同车的旅客都很担心,不知这位好心的学者怎么能平安地走出检票口。要知道,无票乘车的人,不仅会被处以5倍的罚款,而且还会被关进警察局。
爱因斯坦泰然自若,让那老太太走在他前面。老太太平安地出站了,可他被拦住了。检票员向他要车票,他的脸腾地红了。检票员一见,就拉他去管理室。谁知爱因斯坦突然指责检票员粗野无礼,并且说,他的车票已经给了检票员。
那检票员先是一愣,然后也与他大吵起来。这时,站长出来了。爱因斯坦见时机到了,向站长说:“我经常乘车外出,就怕遇到这一类麻烦事,所以有个习惯,在车票的反面总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您要是不信,可以在那些车票中查一查。”
站长让检票员去查,果然有一张写着爱因斯坦名字的车票。检票员只好向他道歉。
“不必了。”说罢,爱因斯坦扬长而去。
·毕加索的幽默轶事
“左撇子斗士”
毕加索18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铜版刻画。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斗牛士。不过,他没想到,真正的图像在印刷时必须是左右易位的。所以,当他看到一个左手持着矛的斗牛士时,不禁大吃一惊,毕加索对自己的过失闷闷不乐,几乎要将铜版画一毁了之。幸好此时他计上心来,将这幅铜版画题名为:
“左撇子斗士”。
毕加索的恶作剧
毕加索在法国南部海滨游玩,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纸朝他跑了过来,要求画家亲笔给他画一幅画。
毕加索想了一会儿,便把纸撕了,拿出彩笔,在孩子的胸口上和背上画了一些图案,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过后,这位大画家对他的朋友说:
“这位孩子的父亲,大概再也不会让他下水洗澡了。”
难道她就这么大一点吗
毕加索早年用蓝色和淡红的色调画了许多表现舞台生活和街道生活的作品,后来与乔治·布拉克合作,发展了立体派艺术,也是最有影响的现代绘画艺术之一。晚年主要从事现实主义人体画创作。
有一次,在巴黎,他和一位美国士兵谈起了绘画。士兵坦率地告诉毕加索,他不喜欢现代画,因为它们不真实。毕加索听后没说什么。
几分钟后,这位士兵拿出他女朋友的照片来给毕加索看。
毕加索拿在手里故作惊讶地说:“天哪!难道她就这么大一点吗?”
“出色的军事家”
关于毕加索的立体画还闹出一次笑话。那是1917年,斯特拉文斯基访问罗马和那不勒斯。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认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一经交谈,两人很快结为密友。临别时,毕加索特意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了一幅他的肖像,以作留念。
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时,海关人员检查行李,发现了皮箱里这张让他觉得很奇怪的文件。
“这上面画的是什么?”海关人员取出“文件”,用警觉的眼光盯着斯特拉文斯基。
“毕加索给我画的像。”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
“不可能。这是平面图。”
“对了!是我的脸的平面图。”
然而,无论斯特拉文斯基怎样解释、说明,认真负责的海关人员还是把画给没收了,认定这是某个战略工事的经过伪装的平面图。这件事传到毕加索耳里,毕加索笑着说:“这样看来,毕加索不仅仅是个糟糕的肖像画家,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给小偷画速写
一天,有一个小偷溜进毕加索家行窃。当小偷拿到东西逃跑的时候,被毕加索的女管家看见了,她随手抓起铅笔和纸,把小偷的形象画了下来。
正巧这时毕加索在阳台上休息,看见跑出去的小偷,也顺手把小偷的样子画了下来。
二人一同去警察局报案,并交上他们的速写画。照女管家画的形象,小偷很快就被抓住了。照毕加索画的去抓人,竟有不少人被带到警察局。
冒牌货
毕加索出名以后,仿他的画的人与日俱增,一时弄得真假难辨。
一天,一个专门贩卖艺术品的商人见到毕加索的壁画《和谐》,他对画面所表现的十分不解。为了充分了解毕加索的绘画风格,谨防上当,他专程带了另一幅签有毕加索名字的画来求教于毕加索。
商人开门见山地问毕加索:“为什么在您的壁画《和谐》中,鱼在鸟笼里,鸟反而在鱼缸里呢?”
毕加索不假思索地答道:“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这时,商人取出那幅画,想证实一下这幅是不是毕加索的真迹。毕加索向那幅画瞥了一眼,轻蔑地说:“冒牌货!”
通过这次会面,商人似乎领悟了毕加索绘画的奥秘,于是,事隔不久,商人又兴冲冲地拿了一幅毕加索的画来找他,问他这幅画是真是假。毕加索看也没看便答道:“冒牌货!”
“可是,先生,”商人急了,叫喊似的说,“这幅画可是您不久前亲笔画的,当时我在场。”
毕加索微笑着耸耸肩膀说:“我自己有时也画冒牌货。”
毫不在乎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最多只是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我为什么要小题大作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为难老朋友。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那些毕加索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有吃亏。”
艺术和前卫
毕加索漫长的一生都在不倦地、无畏地探索,因此有人称他是艺术的前卫。这做“前卫”的甘苦,体验最深的莫过于毕加索自己了。他曾这样说过:“前卫受到的从后边来的攻击要比从前边来的多得多。”
然而,很多人不曾悉心去体会他的甘苦。有一群崇拜新花样的艺术青年,一次去请教毕加索,问他按照立体派的原则画人的脚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以权威的口气回答说:“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脚!”
于是,赶时髦的青年们恍如“大梦初醒”,带着这句名言兴高采烈地跑了。
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
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毕加索神色严峻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
买不起自己的画
毕加索的绘画得到世人的公认,就在他有生之年,所作的画已被收藏家们以高价收买。价格之高,令人咋舌,连作者本人也买不起。
一天,一些好友来到法国南部毕加索家里做客时,他们发现墙上挂着的全是别人的作品,自己的倒一幅也没有。
“为什么?毕加索。”有人问,“你不喜欢自己的画?”
“不是,恰好相反,”画家说,“我非常喜欢,不过太贵了,我买不起。”
奇迹
有人问美术大师毕加索,在他的心目中美术界是否出现过奇迹。
“自然是有的,”毕加索马上答道,“列宾就是一个奇迹。”
“你真的这样崇拜列宾吗?”
“那倒未必,我只是说,列宾一生只作过2000幅画,但现在世界上保存的列宾的作品竟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这不是奇迹吗?”
懂与不懂之间
有一位丹麦杂货商,十分富有,以收藏艺术品为乐趣,他费尽心机终于有一天见到了毕加索。
他专心致志地看完毕加索画室里的作品后,对毕加索说:“大师,您这儿的每幅画我都看得懂,但有一幅例外。”
“哪一幅?”
“您的《鸽子》,我认为它既一般又简单,这很难理解。”
“那么,你懂中文吗?”毕加索问。
“不懂。”
“但有六亿人懂。”毕加索说完客气地把他让了出去。
想的艺术
一次,有人问毕加索:
“你到底在画什么?我实在看不懂。”
毕加索回答说:
“我画了近90年,自己也看不懂。”接着,他又说,“画画并不单单是让人看,还得让人去想,如果只能让人看,不能让人去想,那就不成为一个艺术家了。”
画家长寿的原因
有人问毕加索:“创作一幅高水平的画,往往要在画布前站上好几个钟头,你难道不觉得累吗?”
“一点也不。”他回答说,“这就是为什么画家长寿的原因。因为在作画时,我就把我的身体留在了门外,就像伊斯兰教徒进入圣殿前脱掉他们的鞋子一样。”
两种油
某石油大王拜访著名画家毕加索,谈话间石油大王津津乐道自己的油,但又不好意思不提一提毕加索的画,就打趣地说:
“你搞油画,我搞油田,我们都是通过油发财的。”
“也有不同,”毕加索说,“你的油给人的身体取暖,而我的油为人的心灵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