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妇女只得暂时借住在朋友家中。
消息传到拉比美雅的耳朵里,他深感不安,因为自己讲道时间过长而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和睦。自责的同时,他邀请这位妇女到自己家中,对她说:
“我的眼睛很痛,用水洗一洗也许会好一些。请你替我洗一洗。”
这位妇人听后非常生气,以为美雅是在调戏她,就朝美雅的眼睛吐了一口痰。
这位妇女回家了,丈夫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弟子们问美雅:
“您是一位尊贵的受人尊敬的拉比,怎能甘受侮辱而不声不响呢?”
美雅说:“只要能挽回一个家庭的和睦,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负心汉的遭遇
有一个美丽非凡的姑娘独自到外面游玩,结果迷了路。在路上她遇到一口水井,由于又渴又累,她就顺着提水的绳子下到井里喝水,可是喝过水之后就上不来了,她吓得大哭起来。
这时恰巧有一个小伙子打这里经过,便把她从井里救了出来。小伙子见姑娘长得漂亮,姑娘见小伙子心眼好,又有救命之恩,两人彼此都有了爱慕之意。
但小伙子必须继续赶路,不能耽搁,他们在分手时互发誓言为了这份爱,小伙子一定回来娶她为了这份爱,姑娘一定等,海枯石烂不变心。
就在他们互相誓约的时候,有一只鼹鼠跑来喝水,他们就以鼹鼠和水井为证,才恋恋不舍地分了手。
光阴似箭,不觉几年的光景过去了。小伙子仍无半点消息,但姑娘却痴情地等待着。可惜的是,那个小伙子早已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已经在异乡与别的姑娘结婚生子了。
有一天,这位负心男人的儿子到屋外去玩,玩累了,就躺到草地上休息。突然来了一只鼹鼠,在他儿子的脖子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结果儿子不治而亡。夫妻为死去的儿子悲伤了好一阵子。
不久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儿子渐渐长大,父母悉心呵护,生怕再出什么意外。但孩子长大总得自己独立玩耍。有一天,他一个人到井边去玩,玩着玩着他看到井里有许多影子在晃动,他探头往里看,看得入了迷,结果一不小心掉到井里淹死了。
这位负心的男人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后,顿时想起了当年的誓言。正是这两个见证的东西夺走了他的儿子,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妻子,妻子便与他离了婚。
负心汉回到原来的地方,找到了往日的情人,她仍然为他独守空房,他们结了婚,一直白头到老。
这个故事似乎在告诉人们,世上有许多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得到了也没有用,而属于你的东西,你则推也推不掉。
以罚代刑
在日本,有一家犹太人开的公司,一天,一个公司的雇员携公款潜逃了。
董事长得知情况后,十分恼怒,马上要求报告警察局。公司的一个干部急忙跑到犹太社区去找拉比商量。
拉比听完情况后,明确告诉他:
“最好先查清楚他是否真的属于携款逃走。如果情况属实,告到警察局,他就会受到起诉,被送进牢房。但这不是犹太人的做法。”
按照犹太教律法,如果有人偷了钱,就要使这个人不坐牢而把钱取回来。
拉比建议他们,与其把携款者抓回来,投进监狱,不如设法自己找到他,把钱要回来,再处以罚金。
结果,公司真的把那个职员找回来了,并证明他确是盗取公款潜逃。于是,他们把那个人带到拉比那里。
拉比按照犹太律法,要求他赔款,但那个人表示,他已经身无分文了,并且表示,与其坐牢,不如去工作,把工资拿出来分批偿还公款。
最后,拉比裁定,该雇员继续为公司工作当然不会再给他有摸到公款的机会!,从工资里偿还公款,并处以一定比例的罚金,赔款由公司收回,罚款则交给拉比用作慈善基金。
仁爱之心
有一位拉比知道第二天早晨将有6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个重要的问题。
结果第二天早晨却来了7个人,这其中肯定有一个不请自来的人,那么他是谁呢?
拉比并没有说某一个人请离开,而说:
“谁不该呆在这里,请快快离开。”
听到这话,大家面面相觑,其中地位最高者默默地站起来走了。大家一致认为他肯定在邀请之列,但却走了,都多少有些惊异。
这个地位崇高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一个人如果未被邀请而来到会场,或者是因为某种误会而到场,那他听到拉比的话肯定会很尴尬,他必然认为这是一种耻辱。所以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自己走了,他的主动离去解除了他人的窘境。
地位崇高的人有一种自信,知道他走了既不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也保全了他人的面子;
地位崇高的人心胸开阔,具有仁爱之心,首先替他人着想,把恩惠施于他人;
地位崇高的人不怕屈辱,万一被怀疑,他也能够忍受。因为他懂得以仁爱之心助人,才是真正的崇高。
智慧是幸福的百宝箱
有一位来自耶路撒冷的旅行者,到了一个新城市,不幸染上了疾病,躺在床上,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把房东叫来,将身边所有贵重的东西都交给了他,对他说:“如果我的儿子不怎么聪明,不能表现出任何智慧,那就请你把这些遗物自己留下吧。”
这个旅行者不几天就撒手人寰了。
几天后,旅行者的儿子来到这个城市,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但始终没人愿意告诉他。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扛木头的人进了城,他灵机一动,把木头买了下来,并吩咐那个人将木头扛到他父亲住过的地方去。
就用这种方法,这个儿子找到了父亲住的地方,他向房东作了自我介绍,房东便诚心诚意地请他进屋一同吃饭。
这个家庭共有6个人。房东,妻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而饭桌上只放了5只鸡。房东很客气地请客人将5只鸡分给大家吃。
这位儿子客套了一番,便动手分鸡。他先分给主人夫妇两人一只鸡,又给两个儿子一只鸡,也给两个女儿一只鸡,而把剩下的两只鸡放在了自己的盘子里。分配完毕,大家开始进餐。尽管分配明显不公平,但无一人提出异议。
晚饭时,餐桌上只摆了一只鸡,主人又让客人分鸡。这位儿子把鸡头分给主人,把内脏分给妻子,将鸡腿分给两个儿子,翅膀分给两个女儿,把躯体放进自己的盘子。
这时候,主人发话了:
“我冒昧地问一句,耶路撒冷的人都是这种分法吗?午餐时不好意思请教你,晚上我却忍不住要问一声了。”
这位儿子说:
“本来我不想分,可您坚持让我分,我只好免为其难了。我的分法是有根据的。午餐时7个人分5只鸡,只有那样分最公平。您、夫人和一只鸡加起来是3,两个令郎和一只鸡加起来也是3。两个女儿也是一样。而我和两只鸡相加也是3。数字便是依据,您说我分得公平不公平?”
房东无话可说。
这位儿子接着说:
“晚餐只有一只鸡,我把鸡头分给您这位一家之主。这是理所当然的。把内脏分给夫人,因为夫人是丰饶的象征。鸡腿分给令郎,因为他们二人是这个家庭的支柱。翅膀分给两位千金,因为不久的将来,她们要飞出这个家庭。最后,我把躯体分给我自己,因为躯体像一条船,我坐船来,再坐船回去。”
“你更聪明,不愧是我朋友的儿子。”
主人说完这句话,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包袱,说这是他父亲留给他的遗物,希望他好好保存,并祝他前途无量。
这位儿子靠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为自己争取了应得的财富。
圣人和罪人
镇上有一个荒淫无耻的富人死了。全镇的人都为他哀悼,并送他的棺材到了墓地。当他的棺材被放进坟墓时,四处都是哭泣、哀叹声。据镇上最老的居民回忆,就连教士和圣人死去时,人们都没有如此悲哀。
正巧第二天镇上的另一个富人也死了。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正好与前一个富人相反。他节俭禁欲,只吃干面包和萝卜。他一生对宗教都很虔诚,成天在研究室学习法典。可是,他死后,除了他的家人外,没有人为他哀悼。他的葬礼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人在场。
镇上恰好来了个陌生人,他对此迷惑不解,就问道:
“请向我解释这个城镇奇怪的行为吧。他们尊敬一个无耻的人,而忽略一个圣人!”
一个镇上的居民回答说:
“昨天下葬的那个富人,虽然他是个色鬼和酒鬼,但却是镇上最大的施益者。他性格随和,开朗,喜欢生活中的一切好东西。实际上镇上的每一个人都从他那儿获益。他向一个人买酒,向另一个人买鸡,向第三个人买鹅,向第四个人买奶酪。他出手还十分大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想念他,哀悼他。
可那个富人又有什么用呢?他成天吃面包和萝卜,没人能从他身上赚到一文钱。相信我吧,没有人会想念他!”
最伟大的也是最渺小的
在这个世界上,亚历山大不管得到了多少,总还是觉得不满意。
“我一定要经历一些极不平常的,前人未曾经历过的事情。”他暗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