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经典励志大全集
7741900000041

第41章 人性的弱点(11)

起初,大家以为赫德里太太的脊椎骨断裂,后来,根据X光显示,虽然她的脊椎骨并没有碎开,但骨骼表面仍因擦伤而长出刺状物。医生吩咐她卧床静养3个星期,并且,还带来另一个坏消息。

医生告诉她,由于她的脊椎骨有严重的僵硬现象,也许在五六年之后,会全身无法动弹。

赫德里太太描述当时的心情时说道:

“我愣住了。我一向活泼好动,又从没遇到过不顺利的事。但现在,不幸终于发生了。卧床静养的时间由3星期延长到4星期,然后是5星期、6星期……我的勇气和乐观此时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我只觉得自己一天比一天衰弱。

“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的思绪如水晶般清澈透明。我告诉自己,5年的岁月不算短,我可以做许多事情以帮助家人。只要我继续用药物治疗、不多求,并且有决心战胜病魔,说不定还能改善自己的状况。我不想毫无奋斗便宣告投降,我一定要尽可能勇往直前。由于我这么相信,并且又下了决心想要立刻能有所作为,这么一来,恐惧和无力感立刻消失不见。我挣扎着起床,想要立刻开始新生活。

“我找了两个字当成座右铭,时时不停地提醒自己:向前,向前,向前!”

“这已是五年半以前的事了。如今,我再度身体检查,医生认为我脊椎骨的情况良好,看起来可以继续维持另一个5年。医生要我保持愉快的心境、对生命感兴趣,并且继续向前行。这正是我的信念。只要我身上的肌肉还能活动,我一定会继续走下去。”

赫德里太太的确是另一个鼓舞人心的例证。她成熟的表现来自一个信念,并且根据这个信念采取行动。

当然,仅有信仰并不足以让我们变得成熟。信仰的好处是能增强勇气,使我们在接受考验的时候,不至于临阵退却。除非我们以信仰做基础,然后付诸行动,否则任何道理原则都没有什么用处。

有时候,我们的行动和信仰也会有矛盾的地方。举例来说,有名妇女笑着告诉我,店里的女售货员多找了50美分的零钱给她。我问她是否打算把钱退还,并向那位女店员说明理由,她听了大不以为然。

“当然不啊!”她提高了声调急急地说道:“那是她的过失,当然得由她负责。想想看,若是她少找了钱给我,不就是我吃亏了吗?”

假如我们要认真质疑这名妇女的诚实度,当然她就要自取其辱了。她对女店员的过失似乎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甚至到了不顾体面的地步。这种不磊落的行为,完全暴露出她不诚实的品格。

有名会计师也告诉我他接受面谈的经过。他曾应征一家公司的会计职务。由于这个职务须处理极大的款项,公司便派了一名心理学家来与他面谈,借此详细观察他的品格与诚实度。那名心理学家问了他一个问题:“假如你有机会可以溜进一家戏院看电影,不用付钱,你会这么做吗?”心理学家知道,假如一个人不能在小事上表现诚实,则在有机会获取大利益的时候,就更不会感到犹豫了。

我们的信念往往借行动表现出来。耶稣曾说过:“凭他们所结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是的,只有行为才算数。如果我们不能遵行,则任何哲学理论叫得喧天价响,对我们也没有丝毫益处。我们所结的果子将是苦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假冒伪善的。

我们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就应当付诸行动。

在夏威夷有一名建筑承造商,坚信人不可轻言放弃。他不但如此坚信,并且时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事业做得十分成功。他的名字叫保罗·玛哈。

在1931年的时候,玛哈先生在建筑和工业界四处打听,想要找一份工作。他年轻没有经验,因此处处碰壁,工作完全没有着落。由于当时经济不景气,没有公司需要增聘工程或制图人员,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往往遭到解聘。

“我实在感到气馁。”玛哈先生坦承道,“但后来我决定,假如没有人愿意雇我,我就自己来做。我从亲友那里借了500美元,然后成立了一家小型的建筑承造公司。

“不景气吗?当然是的。想要盖房子的人,谁会愿意找一名没有经验又没有名气的人来做呢?但无论如何,我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干到底。就凭这么一种信念和坚持,我终于找到了几份小生意做。

“我的第一笔生意是承造一栋2500美元的房子。由于缺乏经验,估价不准,结果赔损了200美元。但是,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接下去的几桩生意便弥补过来了。由于我坚信人不可轻言放弃,终于度过了一生中最大的难关。”

不错,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

如果你想变得更加成熟,第三个规则是:

拥有自己的信仰并付诸行动。

你是独一无二的

心灵的成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

我一向热衷园艺,亲手料理一个相当有规模的玫瑰园,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一日,正当我陶醉在盛开的玫瑰丛中,我忽然想道:“这些玫瑰,粗看起来都十分相像,是吗?其实不然。只要仔细看,便会发现它们朵朵不同。甚至连属于同种的类别,开出来的花都彼此不太一样。如生长的速度、花瓣曲卷的程度、颜色的均匀与否等等,只要仔细分辨,均可发现它们各有独自的风姿。”

不仅自然界如此,人类的情形也更如此。亚瑟·吉始博士对古代的生活及民俗极有研究,他曾说过:“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遭遇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均有他与众不同的生活遭遇。”不错,每个人的生活遭遇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本因素相同,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绝不与人雷同。

要想迈向成熟,我们首先得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便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基础。除非我们真正把他人视为独立的个体,正如我们本身的情形一样,否则,我们很难与他们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来。

这听起来很容易,不是吗?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例如:我们常自认是个没有阶级歧视的国家,实际上,却到处充满了阶级歧视。我们常常把别人定位在某个阶层——如,普通百姓、中上阶层、中下阶层、大众市场、低收人群、街头浪民、白领阶层、蓝领阶层、上流社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或不能把别人视为独立个体,而只能把大家看成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姓名的群体之一。

我们自身的情形也是如此,也是别人归类的对象。许多社会研究或调查人员,几乎对我们无所不知:每天喝多少咖啡、有几辆车子、什么品牌、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收听什么电台等等。

这一种归类通常强调“定位”、“无藩篱”、“社会流动性”等,以顺应我们评定某族群的需要,而完全忽视个人的独特性。个性主义现已遭到破坏,甚至已濒于灭亡。无怪乎我们现在对自己的独特性已愈来愈没有概念,甚至不敢去思想或采取与他人不同的行动。

当然,现代人对如何使自己变得“独特有个性”这方面的知识,的确充满了渴求。姑且不论社会对我们的评定归类、对我们顺应群体的要求带来什么压力,在内心深处,我们仍知道并希求自己能与他人有所区分。为了表达这种渴求,解除这种束缚,许多人被送到心理分析家的诊所或精神治疗师的病院里。甚至有许多人用酒精、药物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完全失落。

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这些疾病呢?要如何才能使我们更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要如何才能以更成熟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这里有3点建议:

1.每天抽出时间独处,以进一步认识自己

由于现代生活的忙碌紧张,我们愈来愈少有时间给自己深思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抽出时间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但是,不同的人通常有不同的独处方法。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通常在人群拥挤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这种方法,可以使我达到忘我的境界,而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他这么解释。

我喜欢到附近的教堂去,以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方法可以安定神经,恢复精神,并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清澈起来。

我也喜欢接触大自然。对我来说,我并没有充裕时间可以散步或从事什么户外活动。但我可以独自到花园里走走,甚至只坐在窗旁偶尔眺望窗外的蓝天或树木,都可以让心灵得到极好的休息。每次见到季节的变迁,无论是面对一望无垠的风景,或只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更使我自己也融入其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有些人也许比较喜欢静室独处,或用其他自我隔离的方式。总而言之,每天抽一小段时间出来,不受干扰,如此才能好好体验你自己,你的生活、信仰和种种行为。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或思想家,便时时独处静修,也都从中获益匪浅。如耶稣、佛陀、施洗约翰、笛卡儿、蒙田、拜伦等。

2.要打破习惯的束缚

我们时常把自己深裹在习惯或习以为常的无聊事件里,在里面窒息而不自知,得用火药或极大毅力才能将之破除。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每天都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生命因此变得迟钝、没精神并且毫无创新的能力。

住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位年轻妇女,是卡耐基训练班的学员,她把自己如何突破习性束缚的经过告诉我们:

我先生和我都是电视迷,每天傍晚一下班回家,便立刻打开电视,然后一面吃速食餐,一面看电视,直到就寝时间为止。我们很少去拜访亲朋好友,或阅读书报,或到外面去参加各种活动。因为一想到就要因此错过某某电视节目,活动便自然取消了。假如有人来拜访我们,我们也常常心不在焉,只盼望赶快回到电视机面前。一天,我和几个老朋友一道吃午餐,发现自己很难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为他们所谈的话题我都不清楚。我很少到别的地方去,也很少阅读什么报章杂志,我几乎很少做其他事——除了每天看电视之外,没有其他嗜好。

我回去和丈夫提到这个情形,并告诉他,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习惯改掉。他极表同意,我们便开始计划要如何去做。我们先报名参加某些成人教育的晚间课程,也开始偶尔去打打保龄球;我们到朋友家拜访,或到图书馆借书来看,并大声念出来给大家听。我实在很高兴终于摆脱了坏习惯,也发现这无论是对工作或婚姻,都大有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与他人的关系也更亲密、更有价值。

这两人原本深陷在习惯的泥沼里,不能自拔,但经过两人共同努力,才把自己拯救出来。

3.发现生活中什么东西最能让我们感到满足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1878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最能表现出这种思想:

“……我经常想,为一个人的品格下注脚的最好方法,应该是去找出他的精神或态度来,尤其是发生某些特别事件的时候,使他能感觉到自己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来。在这种重要时刻,通常会有一种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呐喊:‘这是真正的我啊!’……”

换句话说,兴奋时刻会把我们的真正面目呈现出来。因为,感觉到“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正是最令人兴奋的事!

这种兴奋也许与观念、性格或某种客观情况有关。但无论如何,兴奋本身能让我们摆脱掉习性、厌烦和压抑,然后把我们整个人生动地表现出来。

兴奋的品质是我们工作能否成功的极重要因素,因为情绪的动力是促成我们向前进的力量。伟大的物理学家及诺贝尔奖的得主爱德华·维克多·亚伯顿爵士即说过:“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我认为热忱要比专业技术还重要。”

很显然的,亚伯顿爵士并非表示专业技术在研究工作上不重要,而是认为:热忱——也就是一种兴奋——能使一个人把专业技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在我44年的演讲教育生涯中,我发现,人们在演讲的时候,其效果当视演讲人对其所讲题目热心的程度而定。不论此人讲的是氢弹、岳母大人或是非洲的热带丛林,他对听众所发挥的影响力,完全与自己对题目感情的强度成正比。

人的个性虽不能改变,但可以借由某些行为呈现出来。要想发觉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我们与他人不同、真正具有价值的地方——则必须先去除掉许多人性的束缚,诸如:恐惧、畏缩、自我疑虑、迷惑及僵化人性中心思想的种种积习,等等。这时,兴奋便有如火把,能把捆绑住自我面貌的层层束缚挣脱掉,使真正的自我解放出来。

兴奋有许多面貌,爱便是其中之一。有部电影名叫《玛蒂》,便是叙述两个单调寂寞的人,如何因爱而彼此敞开心灵,迈向一个崭新的世界。

对另一些人来说,兴奋也可说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工作、活动或创作行为。耶鲁大学的威廉·林恩·菲尔普教授,曾写过一本名叫《教学的乐趣》的书,内中便详细描述了教学生涯如何使他活得又兴奋、又快乐。

危险或紧要时刻也会让人感到兴奋,因为能把人的某些性格呈现出来。有些灾难像战争、洪水或地震等,通常会造就出不少英雄人物。因为人在这种极具刺激或挑战性的时刻,才会把真正的自我和潜藏能力激发出来。还有一些告老退休,与儿女同住的老年人,虽然平常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处,但若家庭发生危机或意外打击,他们便能发挥出无比的力量和效率,而变得有如巨塔般令人仰之弥高了。

因此,这便是能使我们发现自我、发现我们与众不同的三种方法:

1.每天安排独处的时刻

2.努力破除束缚自我的种种积习

3.用热忱及兴奋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