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7741800000071

第71章 得的智慧(22)

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回绝百姓劝告是有原因的,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觉得失去的只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丁点粮食,而让民众有得财得利的侥幸心理才是无形的、无限的、永恒的损失。得与失如何去舍取,宓子贱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因此,忍一时的失,可以收获永久的得,也许忍住小失,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太过于在乎名利地位就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你有很多宝藏,万一有变则一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类似追随利的这些东西,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会蒙受屈辱,失去你最宝贵的东西。

理性处事

有一个脾气火爆的男孩,往往无法控制心情,动不动就和人争执打架。虽然男孩事后都因自己的恶劣行为而感到后悔不已,可之后所遇到相似情形却依旧如故。

父亲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有一天,父亲把男孩领到家中仓库的一面墙前,并给他一袋钉子。父亲告诉男孩,每次想发脾气、想和人争吵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到墙上。男孩全部照做了,第一天,他一共钉上了42颗钉子。第二天,他总共钉了37颗钉子。可到第三天,他只在墙上钉上了31颗钉子。男孩渐渐觉察到,和用大力气把钉子钉入墙面相比较而言,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为容易。

有一天,男孩惊奇地发觉他不用再往墙上钉钉子,他兴高采烈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父亲温柔地摸着男孩的头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哪天再没有往墙上钉钉子,就从墙上拔掉一个钉子。”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终于有一天,男孩拔光了墙上所有的钉子。

在被钉子钉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的墙前,父亲指着几百个钉子留下的墙眼,郑重其事地对男孩说:“孩子,请你记得,即便有一天墙上的钉子被你全部拔掉,可钉子对墙壁的破坏却依旧存在。”

有一个关于张良的故事,大家很熟悉:

汉初名臣张良就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一天,他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身着粗布衣服站在那里,见张良过来,他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冲着张良叫道:“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自然就气不打一处来,可看见说话的是个年纪很大的长者,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又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刚要发火,可是又一想,既然已经捡了鞋,那就继续将好事做完吧,因此,跪下身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鞋后面带笑容地对张良说:“孺子可教。”因此,和张良约定再见面。之后,这个老人给张良传授了他珍藏多年的《太公兵法》,而张良也因此在学业上大有长进,成为一代名臣。

老人故意难为张良,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受辱能忍的自我压制的美德,具备这种品德,才足以担当大任,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脉资源和艰难的事情。同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具有这样的修养,用克制忍耐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人和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具有容忍的修养,用克制忍耐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人和事。

有得就要有舍

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有一句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讲的也是这个充满辩证意义的人生哲理。

世人大多精明,特别注重功利,因此,常常只知进而不知退,或者为达目的要铤而走险。事实上,这是小聪明,因为他们不明白进退结合的好处,可那些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最聪慧的人,他们清楚“善退才能善进”的道理,因此,总能稳中求胜,笑到最后。

1990年,安德期·通斯特罗姆被聘为瑞典乒乓球队主教练。因为通斯特罗姆对运动员教导有方,又加上其战略战术运用得相当巧妙,因此,瑞典乒乓球队年年成绩斐然。在1991年的世乒赛上,他带领的瑞典男队包揽了全部金牌,在1992年的夏季奥运会上,他们又取得男子单打金牌,这块金牌也是瑞典在此次奥运会上所获得的唯一的金牌。

可是,正当瑞典国民向通斯特罗姆寄予更大的期望的时候,他却毅然宣布将于1993年5月世乒乓赛结束后辞职。通斯特罗姆的成绩如此优异,瑞典乒乓球联合会已经向他表达“非常愿意”延长其雇佣合约,那么,他为何要在事业顶峰的时候忽然想要卸任呢?这让许多人感到迷惑不解。

事实上,让通斯特罗姆做出辞职决定正是源于他连年取得的成功。通斯特罗姆说:“自我上任主教练以来,瑞典乒乓球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是目前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潜能已被挖到极限了,很难带领运动员去创造更新的辉煌。瑞典乒乓球队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一个新人来领导。”

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肯黎也是这样,由于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声誉,可是,到了80岁时,他将所担任的教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位毅然辞去。最终,他还辞去了一生中荣誉最高的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可以想到,从事业巅峰走下来的赫肯黎此时怀着多么沉重的心情,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偷偷告诉友人:“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尽管如此,他毕竟如此“放下”了,在没人强迫的情况下如此“放下”了。虽然他心里还是会感到有些遗憾,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也让后人对其处世大方的潇洒风范赞叹不已。

“放得下”的身后并非一片空白,反而有可能包含人生新的挑战。有“体操王子”之称的李宁,在黯然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办实业的道路,也照旧取得让人仰羡的辉煌成就。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你有可能获得集荣耀富贵于一身的快乐,也就有可能要面对高处不胜寒、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困境。

真正的成功者会像这样,既然“拿得起”颇有分量的光环,同样也应当“放得下”,因为它让自己进入一个柳暗花明的崭新世界,选择另一种有价值的人生。

以宽容来对待别人的过失

当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常会遇到别人犯些小错误的情况,这可能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假如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可以尝试着一笑而过,体现一种大将之风。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众多商人都熟知于右任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揽顾客。其中于右任亲笔所题的只在少数,半真半假的占大多数,完全假的也常能看到。

一天,于右任的一学生匆忙地来拜见老师,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经常光顾的小饭馆吃饭,竟然发现他们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书写的招牌。光天化日,明目张胆地冒名顶替,您老说多气人啊?”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把毛笔放下不紧不慢地问:“他们这块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

“很难看!”学生叫苦连连道:“不知道他们找哪个草包写的,字写得歪歪斜斜,很丑。下面附上您老的名字,连我看着都觉得可怜!”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许久道,“你是那家馆子的常客,把他们卖的东西的特色给我讲讲,铺子名字是什么?”

“这是家面食馆,虽然堂面小,但饭菜都还做得干净。尤其是羊肉泡馍做得非常地道,铺名就叫羊肉泡馍馆。”

“哦……”于右任沉默不语。

“我去给他摘掉!”学生说完,转身要走,可被于右任叫住了。

“慢着,你等一下。”

于右任随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拿起毛笔,干净利落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东西,接着交给等候在身边的学生,说:“你帮我把它交给店老板。”

学生拿过宣纸一看,大吃一惊,只见纸上写着笔墨顺畅、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流畅的书法,可谓是铁画银钩。

“老师,您这……”此学生莫名其妙。

“哈哈。”于右任仰面长笑道,“你刚才说道,那块假招牌的字确实不堪入目吗!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归根究底他还是看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辨真假的人看到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如那样,那么垃圾,那我不是就亏了吗?我不能砸自己的招牌,让自己的名声受损!因此,帮忙帮到底,还是辛苦你过去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怎么样?”

“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赶忙去那家小饭馆了。如此,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然用一块假招牌换回了当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真迹,在兴奋不已之余,难免觉得羞愧。

于右任以幽默应对别人的小过错,体现出了一种大家之风。大度幽默有时比发怒应对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过失以幽默应对,事实上也是一种宽容大度,这种宽容会让人终身铭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他人有了难处或请求或一些期望,只要不太过分,又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可以尝试包容对方。有时,因为人们提出的各种要求,或许会做出一些让人不顺心的事,这时,如果能对人予以谅解,就能宽容别人。

宽容会使人钦佩,同时,也可能会有巨大的回报作为惊喜。

忍受不平是一种修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会遭受不公平。有的时候,你干了很多的工作,别人做的没有你多,回报却都相同,甚至有可能得的报酬比你所得到的还多,一旦经历这种状况,或许你会认为“这太不公平”。如此一来一去,时间长了可能就会产生各种人际冲突。这种冲突就是强求公正所引发的冲突,或者说是难以忍受不公平引发的冲突。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就要有忍受不平的修养和耐力。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出任山西、河北抚慰大使,奉命将群盗收剿。李渊一路杀来,小盗寇遇见李渊的部队都望风归降,可最后却受到北方突厥的顽强抵抗。这个强大的盗寇却是李渊难以劝降的,突厥自恃铁骑凶悍,民众精通骑射,于是自封为王,根本不把李渊的军队放在眼里,李渊怒火中烧,却也无可奈何。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居然用数万兵马数次攻打太原城池,李渊派遣部下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就在此时,盗寇刘武周,忽然从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离宫之一)将宫女抢走,进献给突厥。突厥将刘武周封为定杨可汗。此外,在突厥的支持下,郭子和、恭举等四处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如果这样下去,隋炀帝一定会对自己的忠心产生怀疑而处死自己。

李渊在内忧外患之际,竟然派谋士刘文静作为大使,向突厥屈首称臣,并甘愿把大量“子女玉帛”献给突厥的始毕可汗。

李渊的这种屈节让步的举动,使他的儿子李世民觉得耻辱。李渊自然不是屈辱偷生之辈,因为他明白天下大势,已经决心起兵反隋。要想起兵胜利,太原尽管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仍称不上理想的根据地,而关中土地肥沃,人口颇多,经济繁荣,而若得到风水名地,方能号令天下,一统中原。要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必不可失的根据地。那么,采用什么策略才能保全太原顺利西进呢?

那时,李渊只有三四万将士,即便完全安扎太原,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应对突厥的神出鬼没,况且还有刘武周等盗贼不时突袭太原为患。而如今如果兵入关中,显然不能派重兵把守太原,唯一的方法就是采取“和”的策略,让突厥“坐受金帛”。因此,李渊不在意屈节让步,自己声称为外臣,亲写手书道:“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他与突厥约定,共驻京师,土地归还李渊,子女玉帛则全部归突厥可汗所有。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自然与李渊交好。从太原进入长安的这段时间李渊最为艰辛,只剩下第三子李元吉率极少人马驻扎太原,却从未受到突厥侵犯,攀附突厥盗贼的刘武周因见始毕可汗与李渊交好,而不敢贸然出动。这样一来李元吉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以太原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

在李渊进军关中的行程中,始毕可汗送给李渊很多马匹及士兵,李渊也趁机购买大量的马匹,这不但为李渊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骑兵打下了基础,并且因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而使其气势也增添了不少。

一时的屈节让步只是暂时的缓兵之计,稳住对手,励精图治,一旦时机到来便会让对手俯首称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美国学者韦恩·戴埃说过:强求公正,是人的误区之一。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寻找公正和正义,一旦觉得失去了公正就会十分生气、忧虑或者绝望。可是,寻求公道同寻求长生不老一样都不会有结果。在多数人眼中,正义和公道在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他们经常会说:“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不这样做,你同样也没有权利这样做”,或者说“我这样对待你,你竟这么对待我”等等。人们渴望公道,在遭遇不公道时就会觉得十分不悦。这并不是什么错误的行为,可如果你执意追求正义和公道,不能如愿就愤世嫉俗,消极生活,这就会形成一个误区。这种自我挫败行为并不代表寻求公道的行为本身,只是因为存在的不公道现实而产生的惰性。

要脱离强求公正的误区,其关键一点,就是不要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总会各不相同。假如他人的处境比你好,无论你如何抱怨“这太不公平”,情况也并不会有所好转,因为你的境遇并不会改变,并且有可能会增添烦恼,堪称雪上加霜。因此,你应该避免总牵扯到他人,不要老是拿望远镜或放大镜去看别人。

只要你集中精力在自己身上,不要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比较,你就不会对周围的不公平现象感到烦恼。

不拘小节方可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