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7685200000010

第10章 应对窘迫心理咨询(2)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以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去,却把司机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还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由此可见,对于无意性的冷遇,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2.针锋相对

遇到有意的冷落要做具体的分析,必要的情况下也可采取针锋相对的手段,给予恰当的同击,回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通常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没有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同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欢迎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这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的脸刷地红了。他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

3.抓住对方的要害

与傲慢者打交道最容易遭冷遇,这时也可采取类似针锋相对的方法,即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抓住对方之要害给以指山,打掉他赖以骄傲的资本,这时对方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放下架子,认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交往。

例如:1901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第二代小约翰·戴·洛克菲勒,代表父亲与钢铁大王摩根谈判关于梅萨比矿区的买卖交易。摩根是一个傲慢专横、喜欢支配人的人,不愿意承认任何当代人物的平等地位。当他看到年仅27岁的小洛克菲勒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摩根并不在意,继续和一位同事谈话,直到有人通报介绍后,摩根才对年轻而长相虚弱的小洛克菲勒瞪着眼睛大声说:“哦,你们要什么价钱!”

小洛克菲勒并没有被摩根的盛气凌人吓倒,他盯着老摩根,礼貌地答道:“摩根先生,我看一定有一些误会。不是我到这里来出售。相反,我的理解是您想要买。”

老摩根听了年轻人的话,顿时目瞪口呆,沉默片刻,终于改变了声调。最后,通过谈判,摩根答应了洛克菲勒规定的售价。

在这次交际中,小洛克菲勒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摩根急于要买下梅萨比矿区,给以点化,从而既出其不意地直击对方的要害,说明实质;同时也表现出对垒的勇气和平等交往的尊严,使对方意识到自己应认真地平等地交往,交际进程就变成了坦途。

4.满不在乎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有时也是对付有意冷落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他之所以冷落你,就是要你在乎被冷落形成的心理落差,而你偏偏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坦然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以“视而不见”来迫使对方改善态度。

怎样轻松化解言语失误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同样,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个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1.及时改口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国。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不然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2.顾左右而言他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

“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群众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说法显得有失公正。

一位教师起身反驳:“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今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尔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安静。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大家都看到了吧,X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辩解,辩解无异于作茧自缚,结果无法摆脱。

3.借题发挥

据说,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传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

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说:“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有悖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通常,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

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辩驳,阮籍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阮籍在失口之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众怒。可见,以喻说理,确是解脱不慎之言带来的窘境的有效手段。

错怪了别人怎么办

一旦发觉自己有误解和错误地责怪别人的毛病,该怎么办呢?以下两点建议可供你参考。

1.不要忘了深呼吸

脾气暴躁的人,通常对任何事都是只听得前段而顾不得后段,因此常会发生错怪别人的事。

要想避免这种蠢事的发生。最要紧的是养成确认整个事情原委的习惯。当察觉自己的性子快要暴躁起来时,不妨先做一个深呼吸,这样就可使自己恢复理智,平静下来。

例如,看到属下的报告杂乱无章时,不妨先深呼吸一下,再问:“文章好像没有头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至少在发怒之前,能先了解部属有无理由。

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在质问别人时,语气也会逐渐变得缓和。

2.道歉是最好的方法

一旦判断错是在自己时,最好的善后之策就是道歉。

马上知错认错,不但能立刻恢复办公室的明朗气氛,部属对上司明理的态度也会充满好感,对无理挨骂的事就不会耿耿于怀了。

怎样诱使对方主动说出难于启齿的事情

张和李是一对铁哥们,张想与李合伙做一笔生意,他刚把巨款交与李的当天晚上,李遭遇意外车祸不幸身亡。张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倘若开口追款,李尸骨未寒,太不够哥们,也会加大李妻子情绪上的波动。倘若不提这事,眼下的局面也很难支撑。

在明确李妻子无心继承李生意后,张在仍尽力帮李家办完丧事后,对李的妻子说:“没料到李哥走得这么急,这合作刚刚开始。好在李哥的那些客户嫂子你也熟悉,你不妨出面顶着,要我跑跑腿时尽管吩咐,我出个蛮力还行。这事要干的话,早一天强于晚一天,你说呢?”

这一席话滴水不漏。既有朋友的义气,又没有要钱的意思,妙就妙在他明知李妻已没有心思把生意做下去的时候,却偏要她苦撑门面,而自己却只跑腿打杂。结果李的妻子反过来安慰他:“这次出事,你生意上也受了不小的损失,我也不打算再干了,你还是把那钱带回去吧。”

在你对别人有所求的时候,有些自己想说的话,自己却碍于某种原因或情面,难于启齿,倘若让对方主动说出来,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此时,怎样诱导对方开口,那的确需要一种技巧。

发现别人嘲讽你时该怎么办

当我们受到嘲讽时,应该怎样来处理呢?

1.首先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免不了受到冷嘲热讽,也许,这就是人生应有的小插曲吧!

要生活得充实、安稳、潇洒,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怕嘲笑讽刺,不怕挖苦打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嘲讽时,要分析一下别人的嘲讽是否有道理,不要一律排斥,全盘否定。生活中有些人,心是善良的,但表达的方式不对头;也有的人关心你的进步,恨铁不成钢,总喜欢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你,让你发奋。对待善意的嘲讽,应努力领会其中有益的东西,以改正自己。

3.当听到别人的嘲讽时,应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倘若你做对了,就要坚持到底,用行动来感化和影响嘲讽你的人。

某校一青年教师,从不染指麻将,一有空就钻研业务、学外语、写论文,这使他成了被嘲讽的目标。有人一看见他来就喊:“教授来了!”还叫他“老古董”。可他却不生气,总是笑笑说:“正在朝教授努力,请大家多多关照。”后来,由于他勤奋努力,不仅课讲得棒,还有许多科研成果,真的被破格晋升了副教授,他的努力成功了。同事们变嘲讽为羡慕,许多人也从麻将堆中钻出来,暗地在学问上下功夫。

4.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恶意嘲讽,可以不屑一顾,也可以针锋相对地予以反击。

道格拉斯竞选总统失败之后,对林肯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一下。一天,道格拉斯在一个公共场会遇见林肯,他不冷不热地说:“林肯先生,我初次认识你的时候,好像你是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站在一大堆杂物中卖雪茄和威士忌。真是个有风度的酒店招待呀!”

林肯面向在场的众人,回答说:“先生们,道格拉斯说的一点不错,我确实开过一家杂货店。我记得道格拉斯先生是我最好的顾客,多少次他站在柜台的那一头,我站在柜台的这一头。不过,现在不同的是,我早从柜台的这一头离开了。可是道格拉斯却依然顽固地坚守在柜台的那一头,就是不肯走。”

林肯曾开过杂货店,这是事实。当道格拉斯以此嘲笑林肯时,林肯先予以证实,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软弱、甘受侮辱的表现,不料却为下一步的反击作了铺垫。林肯退一步,把他和道格拉斯两人过去和现在各自不同的状况通过对比说明,自己虽然曾经从事过低等的职业,但是通过长期不懈的奋斗努力,已取得巨大的成绩和进步。相形之下,道格拉斯不过庸庸碌碌,依然故我。这则故事使林肯短兵相接、针锋相对的勇气和反应敏捷的才智清晰闪现。

为何逢人只说三分话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又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很狡猾,是不诚实的。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倘若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是不少了。孔子曰:

“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若不是你交往很深的人,你也畅所欲言,对方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说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淡,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涉及对方的私事,你不是他的诤友,又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大事,对方的立场怎样,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扰呢!所以逢人只说1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这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更不是不诚实,更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

怎样多说对方爱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