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针炙与按摩
7681000000054

第54章 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疾病(1)

糖尿病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糖尿病(英文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习惯称之为“三多一少”,同时伴有疲乏、无力及精神不振,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5%~10%,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60岁时达高峰。性别方面男女比例相等。职业方面,干部、知识分子、退休工人及家庭妇女较高,农民最低;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高于乡村,身体肥胖者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民族方面以回族为最高,汉族次之。我国糖尿病绝大多数属Ⅱ型。

(二)病因病机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

2.精神因素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

4.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故有“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之说。

5.感染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三)临床表现及分型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除三多一少外,有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和确诊。

1.餐后2~3小时或午饭前及晚饭前常出现心慌、乏力、多汗、头晕、饥饿等症状。

2.经常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

3.生育年龄妇女有多次流产,胎儿畸形、羊水过多等病史者。

4.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外阴经常瘙痒者。

5.男性出现阳痿者。

6.原因不明的四肢沉重、麻木、小腿痛或痛性痉挛。

7.突然视力减退而原因不明者。

8.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等。

9.原因不明的肢端坏死者。

10.过早出现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者。

11.体力虚弱、消瘦、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等。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营养不良相关型、继发型四种类型,以前两型最为常见,具体如下: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多发病在30岁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甚至老年发病,此型患者起病较晚,病情较重,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重者昏迷。有些病人通过胰岛素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个别病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患者起病较慢,病情较轻,体型多肥胖,血浆胰岛素水平可稍低、正常或偏高。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约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左右。

(四)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现多沿用,具体如下:

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3.空腹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

上述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五)糖尿病的危害及合并症

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因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肝、肺、肾、眼、肢体、皮肤、神经等急慢性并发症多达80多种。常见的并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等。

2.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7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涵盖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5.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性功能障碍,可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出现,但大多数在糖尿病症状之后出现。医学认为糖尿病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血管病变、骨盆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6.糖尿病下肢坏疽性病变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发生动脉硬化,出现了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而导致坏疽。它的发生机理是: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阻塞,造成下肢或中部缺血、缺氧以致坏疽发生。

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六)治疗

由于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故至今糖尿病尚无根治措施。诸多治疗方法只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因此那些所谓能够根治糖尿病的灵丹妙药是不可信的。即使有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尿糖恢复正常,与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及劳动,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仍不正常,呈糖尿病曲线。若此时不注意调养,饮食不控制或不按医生的要求治疗,还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因此可以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即使病情理想控制,也要坚持饮食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糖尿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①糖尿病教育;②饮食治疗;③运动疗法;④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中药);⑤血糖监测。由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环境、年龄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饮食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配合饮食治疗及心理调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者应以饮食治疗及运动锻炼为主(有严重合并症者活动应有所限制)。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更应以运动疗法及饮食疗法为主,适当的运动可使糖尿病人增强体质,消除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减少,具有减肥、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对于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情况下,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加服口服降糖药及中草药或针灸治疗,若加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能很好控制,可改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对妊娠糖尿病应采取胰岛素配合饮食治疗,对老年人糖尿病应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选择第二代磺脲类药)或中草药、气功疗法综合治疗。对于糖尿病的慢性病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也不要因为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而忧心忡忡,悲观失望,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合并症。因此只要糖尿病人坚持长期治疗,与医生密切配合,长期稳定地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七)预防及调养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且现在尚无根治方法,所以预防及调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如下:

1.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可促使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并发症。

2.劳逸结合一般病人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要节制房事。保持精神乐观,避免精神创伤。运动可增强对糖的耐受性和降低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减少胰岛素需要量,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的代谢异常。适当的运动可控制肥胖,选择慢跑、散步、练功十八法、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持之以恒。但空腹时及重症糖尿病人不宜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休克等疾病。

3.血糖自测糖尿病患者家中应配备血糖自测仪,以便随时监测血糖情况。

4.优生优育据统计约有25~30%的糖尿病人有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年男女,应避免相互婚配。糖尿病妇女的胎儿患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胎儿的三倍。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女性患者必须在病情已基本控制后才能怀孕和分娩。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1)上消取肺俞、鱼际、廉泉、合谷、肝俞、天枢。

(2)中消取曲池、内关、足三里、脾俞、胰俞、中脘、气海。

(3)下消取肾俞、复溜、太溪、三阴交、太冲、涌泉。

2.定位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鱼际—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廉泉—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合谷—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枢—脐中旁2寸。

曲池—曲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内关—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胰俞—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脐中直上4寸。

气海—脐中直下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复溜—太溪直上2寸。

太溪—内踝最高点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

太冲—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涌泉—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二)自我按摩法

1.揉胰俞取俯卧位,他人在胰俞穴处用拇指用力点揉5分钟。

2.揉肝俞取俯卧位,他人握拳,用中指指掌关节用力在肝俞、肾俞处各揉2分钟。

3.捏脊取俯卧位,捏拿脊柱两侧皮肤直至大椎穴,重复操作27次。

4.点揉中脘、天枢、气海取仰卧位,以中指点揉中脘、天枢、气海各2分钟。

5.点压太冲、涌泉取坐位,用拇指在双侧太冲穴点压2分钟;再用手掌鱼际肌用擦法旋按涌泉,约1分钟。

肥胖症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1.何谓肥胖肥胖是指人体内热量的摄人大于消耗,造成过多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2.常用标准体重(Kg)

(1)国际常用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身高在165cm以下)

身高(cm)—110(身高在165cm以上)

(2)国内常用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0.9

(二)病因病机

1.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1)遗传因素:这与个人家族成员中的体型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父母与祖父母的体型对子代和孙辈影响很大。一般双亲肥胖者,其子代肥胖的发病率高达70%~80%;单亲肥胖者,其子女的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