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心方
7680600000048

第48章 急救方(3)

《通玄》说:疟疾有许多种,各自的情形不同。有温疟、有寒疟、有瘸疟、有劳疟、有鬼疟。这五种疟病,与体内的五脏相对应。温疟,是先热后寒;寒疟,是先寒后热,瘸疟,是吐逆,呕出先前吃下的汁液,腹中生痃癖(《病源论》说:癖气在肋肋之间弦,早起咳唾,牵引胁下悬痛,所以叫悬癖);劳疟,是不能用力;鬼疟,是不能给病人饮食。几种疟病的用药不同。

《集验方》说:黄帝说:痎疟都是由于感受风邪而发生的,夏季伤于暑热,秋季就成了痃疟。间日疟先寒后热,是为什么呢?答道:寒,是阴气;风,是阳气。先受寒后受风,所以先寒后热。又问:先热后寒,是为什么?回答说:先伤风后伤寒,所以先热后寒,名字叫温疟;那种只热不寒的病症,是阴气先断,阳气独自发出,名字叫瘅(劳)疟。治疗的方法是:疟病必定从四末开始发作,所以提前在病发作前一顿饭的时间,用细左绳索牢牢地捆住病人的手脚十指,过了发病的时间才解开。

又方:取大蜘蛛一枚,放进芦管中,密密地堵塞住管口,然后拴上绳子,系在脖颈上,过了发病的时间才解下。

又方:桃叶二七枚,安放在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

《千金方》治疟病的方法:病没发作时,抱一头公鸡,放在怀里,时时惊动公鸡,让鸡大声叫唤。病没有不愈的。

又方:旧鞋底,去掉两头,烧成灰,用井花水(早晨最先打来的井泉水)服下。

又方:没发病前,预先灸项大椎尖头,慢慢灸,一直到过了发病时间才停止。

《葛氏方》治疗疟病的方法:多煮豉,煮成汤,饮数升,使病人大吐,病就愈。

又方:炙鳖甲,捣成末,用酒服下方寸匕。到发病时,让病人服三次。并兼用火灸,没有不愈的。

《龙门方》治疗一切疟病的药方:取恒山、甘草,份量相等。捣成末,用水调和,服方寸匕。病人吐出就愈。

又方:取莲,捣成末三指撮,用酒调和,要发病前服下。效果好。

《范汪方》治疗疟病的医方:临发病时,捣大附子,下过筛,用苦酒调和。涂在背上。

《广济方》治疗疟病的药方:

恒山三两。

用浆水(酸浆)三升,浸泡药一夜,煎取一升,要发病前一次服完。微吐病就愈。没有禁忌。

《小品方》断痃疟先大寒后大热的药方:

小麦一升淡竹叶一虎口恒山三两。

共三样药,用水五升,前晚就泡上,第二天早晨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下。

《僧深方》治疗一切诸疟,没有不愈的恒山丸方:

大黄一两,一方二两附子一两,炮恒山三两龙骨一两。

共四样药,合在一起冶,下过筛,用蜜调和。早晨服如同梧桐子大药丸七丸;没发病的中间再服七丸;临发病时服七丸。如果不愈,到后日再发作时,再按这种方法服药,效果很好。

《本草经》说:治疗疟病,可以煮艹律草汁以及生的汁液服下。

《本草稽疑》说:治疗疟病,可以把猫屎烧成末,用酒服下方寸匕。

14治温疟方

《病源论》说:温疟与寒疟是怎样的呢?温疟,是冬天得上的,病人感受了风寒,寒气藏在骨髓中,到了春天,阳气大发,邪气不能排出,又遇上大暑热,脑髓消铄,肌肉消释,皮肤肌肉的纹路发泄,所以先热后寒,名字叫温疟。

《通玄》说:温疟,就是呼吸短促,发热少寒,心闷面红发自心,药方:

石膏半斤,研,绵裹知母三两地骨皮三两玄参三两淡竹叶一升猪苓三两。

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服药的间隔时间就如同走六七里需要的时间。

15治寒疟方

《病源论》说:寒疟,是由于阴阳至相交并,阳虚就会阴胜,阴胜就会发寒,寒在内部发作,阴阳在外交并,所以内外都寒,就要发病。病症是浑身发抖,下巴鼓出。

《通玄》说:寒疟的人怕寒,毛发竖立,病发就带走温热而热量少。治疗的药方:

朱砂四分,研雄黄五分,研人参四分恒山五分牡蛎四分,熬。

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一次服七丸,一日二次,空腹服下。用粥送下药。

16治痰实疟方

《病源论》说:病人胸膈中先有停痰结实,因而感得了疟病,就会让人心下胃脘部胀满,气逆烦呕。

《范汪方》治疗疟病痰实不消的恒山汤方:

恒山六分甘草四分知母三分麻黄三分大黄四分。

共五样药,切,用五升水煮,取二升,分三次服。到发作时,就让病人服完。

17治劳疟方

《病源论》说:凡是疟病积久不愈,就会表里都虚,外来的邪气不散,真气不能复原,所以病程虽短,但稍稍劳累,就会发病。

《集验方》治疗劳疟很久不愈,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效,以下药方可以治疗:生长的大牛膝一大虎口,切,用六升水煮,取二升,分两次服下。第一次服药的时间在没发病前一顿饭的时候,第二次服药是临发病时。

《葛氏方》说:老疟,很久不断的药方:末龙骨方寸匕,发病前一小时用酒一升半,煮沸三次,趁热服完,盖上被,让汗流出,病立即愈。

又方:炙鳖甲,捣成末,用酒眼下方寸匕。到发病时,服三次,并兼用火灸,没有不愈的。

《僧深方》治疗劳疟的桃叶汤方:

桃叶十四枚恒山四两。

共二样药,酒二升,泡一夜,露天放在庭院中,刀放在器物上,第二天凌晨滤去渣让药微温,一次服完,必定发吐,效果好。

18治瘴疟方

《病源论》说:山瘴疟,这种病发生在岭南,带有山瘴气。病症是寒热的停止和发作有一定时间,都是由于感受了山溪源岭的瘴毒气。

这病比伤暑的疟疾严重。

《耆婆方》治疗瘴疟的药方:

蜀恒山三两甘草二两光明砂一两。

三种药,捣后下过筛,用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的药丸,没发病前服三丸,发病时服二丸,发病后服一丸。发病后三天再服一次,三天的食物要谨慎。

《录验方》治疗疟病和瘴气的药方:

恒山二两甘草二两。

二味药,切,用白酒大一升浸泡一夜,去掉渣,分两次服。没发病前服一次,临发病时又服一次,任随吐。慎食生冷,酸滑酒、肉、面、油腻,慎性生活。

19治间日疟方

《病源论》说:间日疟,是由于邪气与卫气都行走在六腑,有时不能和谐相处。所以邪气就向内迫近五脏,道远气深。因此邪气走得慢,不能与卫气一起流出,这就导致间日发作。

《集验方》治疗疟病或者间日发作或者夜间发作的药方:

秫米百粒石膏八两,碎恒山三两竹叶三两。

共四样药,切,用水六升浸泡药,盖上盖子放一夜,第二天早晨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第一次服药应该在没发病前一顿饭的时候,第二次服药应该在临发病的时候。应当一天不要洗手脚脸和漱口,不要进饮食,等过了发病时间还没有发病时,才洗澡进饮食,并且用剩下的药汁涂在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和心胸)和胸前头面,药渣放在头边。这个药方一直使用,效果神验。

《小品方》断疟病的恒山酒方,治疗痃疟,先寒战得厉害,寒解除后,又发热,而且热势旺盛,天天发作,间日发作都能断的药方:

鳖甲一两淡竹叶切,三升恒三两甘草三两久酒三升。

一共五样东西,用酒浸泡药,把刀放在上面压住,然后放在露天地上,第二天早晨用七升水煮,取三长,分五次服,没发病前让患者喝尽。应当吐,吐得厉害就是喝太多了,就不必喝完,但要禁止饮水。

20治连年疟方

《范汪方》治疗连年疟病不愈的牛膝酒方:

牛膝草一把好酒一升。

共二样东西,把牛膝放进酒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早晨分三次服。

《录验方》治疗疟病十年二十年的恒山汤方:

恒山二两甘草一两大黄二分桂心六铢。

一共四样药,切,把恒山用酒浸泡一夜,各种药用酒三升,水二升,煮取七合,一次服完,泻吐后病愈。

《僧深方》治疗三十年疟病的龙骨丸神方:

龙骨四分恒山八分附子三分大黄八分。

一共四样药,冶制,下过筛,用鸡蛋调和,发病前服下如大豆大小的药丸七丸;临发作时服七丸。

《效验方》治疗三十年疟病的恒山散方:

恒山五分干柒四分牡蛎二分杏子仁二分。

一共四样药,下过筛,用酒服下方寸匕,一日三次。

21治发作无时疟方

《病源论》说:卫气,一日一夜就会会聚到风府,于是腠理(肌肤纹理)张开,张开后邪气就会进入,邪气进入就会发病。在这时,阴阳交并,随着所胜就会生寒热,所以动作都有早晚。如果腑脏受邪,内外失守,邪气妄行,就造成病的停止和发作没有一定的时间。

《葛氏方》治疗疟病发作无常,心下胃脘部烦热的药方:

恒山二两甘草一两半豉五合。

用六升水煮,取二升,分两次服。应当畅快地吐出,病愈,就能饮食。

22伤寒证候

《病源论》说,《经》指出:春季气候温和,夏季气候炎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气候凛冽,这是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顺序。冬天气候严寒,一切生物都自动地收藏伏匿,因此懂得养生的人,也注意防护周密,就可不被寒邪所伤。反之,感受了寒邪,就叫做伤寒病。其实春温、夏暑、秋燥、冬寒这四季的气候,都能使人患病。而这里之所以要特别提出伤寒为害,因为它是最严厉肃杀之气,是最厉害的致病因素。受寒以后,即时发病的叫做伤寒;如果未即时发病,寒毒藏在人体肌骨之中,到了春天发病的,就变成为温病;到了夏天发病的,就变成为暑病。暑病的热势比温病高。所以劳动辛苦的人,春夏多患温病,正是由于冬天受寒所致,它不是时行之邪所致的疾病。所谓时行,是指春季应当温暖却反而寒,夏季应当炎热却反而冷,秋季应当凉却反而热,冬季应当严寒却反而温暖,这些反常的气候,容易伤人致病。所以一年当中,在同一时间里老幼患病的证候相同,这就是时行病。

又指出,外感引起的热性病都属伤寒类病。有的能病愈,有的会致死。如死则在六七日之中,若愈则在十日以上。

《葛氏方》说:伤寒、时行、温疫,虽是三个名字,其实是一种,而致病之源有小小的不同。凡冬季感受暴寒,或快走劳作,出汗后感受风冷,到春夏发病,就叫伤寒,如果冬季不太寒,反多暖气和西南风,使人骨节缓堕,感受邪气至春发病,名叫时行;如果年岁月中,有厉气又兼受鬼毒,名叫温疫。这些病的证候都相似,总名伤寒,世俗都称时行,巫术画符的当初,也因此叫五温,其实是一样。

《医门方》说:凡患伤寒病,到五六天的时候,口渴想饮水,而不能多饮的,那就不应当勉强给他水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病人里热没有旺盛,不能消水,水进人体内没有行走,必然增加其它病。到了七八天非常渴想饮水,这时应给他水喝,但不要让病人满足,不使过度,比如说病人能喝一斗,只可给予五升。若饮水后患者感到腹部饱满,小便不通畅,或气喘,或呃逆,就不能再给他水饮了。但如果喝水后出大汗,这是病愈的征象。凡得此病后反而能饮水的,这是病将要痊愈的征象。如果病人出现轻微的口渴,就强迫让他大量喝水,因这样而酿成灾祸的,为数不少。

23伤寒不治候

《葛氏方》说:阳毒病,就是脸上长斑纹,就像锦纹,喉咽疼,泻脓血。五天不治,死。

阴毒病,脸色发青,全身疼痛,喉咽肿痛,吞咽困难,手足逆冷。五天不治,就死。

阴毒病,发红斑,一死一生。

热病,没有发汗而脉膊微细的,死。

内热(邪热入里出现的里热证),脉象盛躁,发了汗但一直不出的,死。

汗虽流出,但一直流到脚的,死。

已经出了汗,但脉象还是躁,盛热不退的,死。

出了汗后,胡言乱语,烦躁不能躺卧,眼光迷乱的,死。

不出汗却呕血的,死。

出了汗,又腹泻厉害不止的,死。

出了汗,发寒不止,鼻子和嘴冷的,死。

发热而痉挛(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腰掣回放纵,牙齿相磨的,死。

不能出汗而肌肉掣回放纵,到处乱跑,不吃东西,腹胀满,胸背痛,呕血的,死。

呼吸促急,胸部满闷,胡言乱语,眼光直视的,死。

发热不退,看东西觉得模糊,舌根烂的,死。

咳嗽,鼻子出血的,死。

鼻子出血厉害,而且血不止,腹中痛,呼吸短促的,死。

发呕咳嗽便血,身体发热发疹,形体非常瘦削的,死。

手脚逆冷而烦躁,摸不到脉的。死。

腹泻而腹胀满疼痛的,死。

腹泻,手脚逆冷而且烦躁不能睡眠的,死。

腹胀满,肠中鸣响腹泻,四肢发冷疼痛的,死。

腹泻止,眩晕昏冒的,死。

腹胀,吃饭饮水多,但却不能大小便的,死。

身体与面部发黄发肿,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言语不清,身体糜烂发臭的,死。

说不出疼痛的地方,身体和面部发青,耳聋不想说话的,死。

眼眶下陷,不见人,口干,胡言乱语,手沿着衣缝摸,不能睡眠的,死。

得病一天,腹部就胀满,身体发热吃不下饭的,死;得病二天,嘴和身体发热,舌头干燥的,死;得病三天,耳聋,阴囊缩入,手脚发冷的,死;得病四天,腰以下一直到脚都发热,而腰以上发冷,腹中胀满的,死;得病五六天,气息高的,死;得病七八天,脉微干,尿血口干的,死。

脉如果不数,三天中应当有汗出,如果没有汗的,死。

《太素经》热病死的证候有九种:第一不出汗,即使出了汗,汗也不大,不能打湿头发的,死;第二虽有排泄,但腹部仍然胀满得厉害的,死;第三看不清楚东西,视线模糊,发热不止的,死;第四年老的人、婴儿发热,腹部胀满的,死;第五不出汗,呕血的,死;第六舌根糜烂不止的,死;第七呕血、鼻出血,不出汗,或者出汗不止的,死;第八髓热的,死;第九发热而又痉挛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