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好命运与坏习惯一定对立吗
从小到大,女孩子们总是被父母教导着要养成好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造就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假如男孩子身上有些不大不小的坏毛病,可能很容易就被别人忽略,甚至成为了所谓个性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的社会评价对女性来说总是苛刻的,一个小小的坏习惯,可能会变成影响女性一生的绊脚石!不过,尽管我们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但是每个人身上似乎都免不了有一些坏习惯,有些坏习惯甚至已经伴随了我们很长时间,如影随形,即使我们想改掉它们,它们也像鬼魅一样跟随着我们,坏习惯为什么这么难以摆脱?我们怎么对待它们才能迎来更好的生活?
认识坏习惯的三个法则:
坏习惯不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上所具有的任何一个习惯都不是天生就有的,不管它是好的还是坏的,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坏习惯也一样,只有认识了自身坏习惯形成的过程,才能有改掉它的可能。
漂亮的张菲今年已经35岁了,可是还没有结婚,至今还没有成家的原因,不是张菲想做单身贵族,而是她多次恋爱都未果。张菲在恋爱中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原本一开始一切都很好,每当两个人的关系有所进展或有亲密的接触时,张菲总是落荒而逃,进而切断和对方的一切联系,玩起了“人间蒸发”,搞得对方莫名其妙,最后自然就会不了了之。对于这个奇怪的习惯,张菲自己也解释不清。后来,张菲接受了心理咨询,她终于发现,原来是小时候一件很小的事情引发了她的这个习惯。
张菲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学前班和同学们一起玩,张菲和一个小男孩关系很好,两人玩医生给病人打针的游戏,张菲先给男同学打针,然后张菲扮演病人,正在这时候,老师发现了二人。张菲的老师将男同学好一顿斥责,说他是“小流氓”,同时也严厉地批评了张菲:小女孩怎么能随便在男生面前脱裤子呢?老师教育她小女孩要自重,把张菲和男同学都吓哭了,并且在放学家长接她的时候将此事告诉了张菲的父母,张菲的父母回家后也严厉地斥责了女儿,教育她要自重,不要随便给小男孩“占便宜”,自此之后,张菲都习惯和男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久而久之,她的这种习惯泛化到了不敢和男性有亲密的举动。
其实,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存在和发展的特殊理由,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历经一个循环的过程:某种行为发生——被强化——得到奖励——行为再次发生——得到巩固——形成习惯。张菲不能和男性有亲密接触的习惯就经过了这一过程:因为很小的时候和男同学玩打针的游戏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张菲开始和男同学们“划清界限”,这一行为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因而得到了强化,久而久之,“划清界限”变成了张菲的一种习惯,以至于她长大后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习惯的对错。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习惯是个性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是坏习惯,也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坏习惯的存在让我们获益
吕岩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拖延,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这个毛病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很多重要的事情,吕岩总是习惯于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比如有一篇重要的论文要在两周后上交,不管在这两周中时间有多么宽裕,吕岩都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完成论文。她可以一次次地打开电脑,但是到了最后不是上网看了连续剧,就是沉迷于游戏中。吕岩总是在限定期限的最后一到两天才开始疯狂地收集资料,当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论文,熬夜已经是经常的事情了,吕岩总会在上交期限的最后一刻才会把论文改好,心急火燎地上交。
吕岩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非常不好,她也一次次地下定决心,光毒誓就发了好几次,但是,一次次的努力并没有任何效果。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我们怎么讨厌自己的坏习惯,我们都一定是从中获益的,这是坏习惯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比如吕岩拖延的毛病:虽然经常拖延,但是吕岩总是会在最后一刻以爆发性的力量完成工作内容,有的时候完成得还不错,因此,吕岩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灵感仿佛只有在最后一刻才能被激发出来,平时时间充裕的时候,想破了脑袋好像也没有这些灵感。除此之外,学生时代,吕岩就因为拖延导致经常熬夜,不过她的成绩不错,所以很多邻居经常以吕岩“刻苦学习到深夜”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吕岩的父母看到女儿经常挑灯夜战,也感到颇为欣慰。从这个角度来说,拖延虽然是吕岩的一大坏习惯,但是也给她带来了好处,因为这些坏习惯所带来的好处,吕岩会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情况下重复拖延的习惯。
每一个坏习惯都对应着我们的一种心理需求
在很多人的眼里,钱小小是个工作狂,她本来有一份在大学教书的轻松工作,但是钱小小在私下里还接了两份兼职工作。三份工作在身,钱小小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她有一个毛病,就是当三份工作堆积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分别完成工作,但是只要有闲暇的时间,原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完成其中的一份工作,钱小小却总是进入不了状态,要么上上网,要么找本闲书来翻翻,要么晒晒太阳,还经常晒着晒着自己就睡着了,醒来之后又悔恨不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做每一件事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次的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坏习惯的存在也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比如“工作狂”钱小小。其实钱小小仔细聆听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她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很累,我想要休息。对很多人来说,坏习惯的对立面是自我控制,一旦我们用自我控制来对抗坏习惯,实际上我们是把坏习惯当做了自己的敌人。但是,坏习惯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我们越想要打败它、控制它,其实是越压抑我们内心的需要。压抑得越厉害,它就反弹得越厉害。比如很多高中时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出于好好学习的理由将需要压抑了起来,结果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没日没夜地沉迷在游戏中,有的甚至丢掉了学位,或者中途辍学回家。心理专家何长明说,每一个坏习惯都对应着我们的一种“次人格”,比如钱小小的坏习惯,就是她的次人格在提醒她“我需要休息!”如果我们把它当做敌人来看待和消灭,我们自己的内心就会产生分裂。
坏习惯所代表的次人格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当我们把坏习惯当做朋友而不是敌人来看待时,我们就等于是接受了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时候,坏习惯中所蕴涵的能量才会被我们所接受,才会发挥作用,我们才会认真地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拥有改正坏习惯的心灵能量,才有可能拥有好命运。
8.学会接受,懂得放下
CCTV-12的《法律讲堂》曾经播出过这样一期节目:
林晓阳是一位优秀的艺术设计师,大学毕业之后她就应聘来到了南方的一家丝绸工厂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很快就变成了厂里的骨干设计师,受到了厂领导的重用。随着工作上的成功,林晓阳在厂里加班工作的情况也多了起来。因为加班的工作往往是厂里的重点项目,所以身为副厂长的王强就经常留在厂里监督工作。这样一来,林晓阳和王强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王强作为厂领导,经常开车送加班到深夜的晓阳回宿舍,一来二去,林晓阳喜欢上了这位话语虽然不多,但为人细心体贴的王厂长。王强对林晓阳也有些好感,于是不久,两人成为了恋人。
恋爱中的林晓阳沉浸在甜美的爱情之中,但是,她和王强的爱情看上去却并不是很火热。林晓阳和王强两人的个性有些相似,都属于比较沉默内向型的,所以二人尽管在一起,但恋情总是不温不火,更有点儿像朋友的感觉。林晓阳于是经常打电话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在北京工作的好朋友李丽,李丽是林晓阳大学时的室友,两人学相同的专业,无话不谈。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强和林晓阳之间的恋情越来越平淡,林晓阳自己的内心也开始不安起来,于是更加频繁地给北京的李丽打电话倾诉。此时的李丽正好工作不太顺利,林晓阳听闻之后就积极游说李丽到自己所在的厂里工作,并在中间穿针引线,将李丽介绍了进来。
好朋友来到了自己身边,林晓阳的本意是希望她给自己做个伴,给自己和王强的恋情危机出出主意,没想到却给自己造成了麻烦:和林晓阳不同,漂亮大方的李丽性格非常活泼,很快就赢得了身边人的好感,其中也包括王强。本来林晓阳还想让李丽帮助自己改善和王强之间的关系,没想到王强爱上了李丽,和林晓阳提出了分手。
林晓阳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她几次试图挽回和王强的关系,但都遭到了拒绝。处在忌妒与愤怒中的林晓阳认为,是李丽这个所谓的好朋友恩将仇报,破坏了自己和王强的恋情,假如没有她,自己和王强就不会有问题。在极度的愤怒下,林晓阳决定报复李丽,她假意表示自己理解李丽和王强的感情,并祝福他们,与此同时,她通过熟人的关系弄到了一瓶硫酸,分两次加到了李丽的爽肤水和女性护理液中,但是两次都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不久,传来了李丽和王强即将要结婚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林晓阳崩溃了,在她的眼里,是自己曾经的好朋友李丽偷走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李丽,披上新娘嫁衣的会是自己。于是,失去理智的林晓阳将整瓶的硫酸泼在了李丽的脸上……
林晓阳本来拥有美好的人生,但是这份美好却停止在了将硫酸泼向好朋友的那一瞬间,究竟是谁摧毁了林晓阳的人生?是男友王强、好朋友李丽,还是这段该死的三角恋?其实都不是,真正使林晓阳人生发生转折的,是她自己内心的认知模式。
张德芬女士曾经在她的畅销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中讲到了“让人心想事成”的几个秘诀,其中有一个让人心想事成的步骤,它包括:
思想——情绪——行动——结果
发愿 感恩 接受
这个模式的重点是“在努力了之后,我们要懂得接受,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然后放下”。
心想事成、拥有好命运是每个女人的愿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让好命运得以实现的能力。很多女性的人生,也许曾经像林晓阳一样美好,但是,如果没有维护和实现好命运的能力,一个突如其来的挫折或者磨难,就会使我们的美好生活像肥皂泡泡一样消失。 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不管现阶段它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要遵循以下的步骤:
思想——情绪——行动——好的结果——接受——感恩
坏的结果——接受——寻找力量——
看到事实的另一面——放下
发愿 感恩 接受
接受人生安排的任何一个结果,是我们赢得好命运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这个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人生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有的女人天生就很幸运,而有的一出生就伴随着不幸。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上而我们无法改变的 ,但又必须得接受的东西。如果不接受这些事实的存在,我们就会一直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即使原来的生活很美好,我们自己也会将这份美好越推越远。比如林晓阳,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王强,这是上天带给她的一份美好的感情,但是,这份感情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王强和林晓阳两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很合拍,最终,这个潜伏的危机因为更合适的人——李丽的出现而浮出水面,最终,王强向林晓阳提出了分手。林晓阳拥有一个美好的爱情愿望,在这中间,她可能无数次地感激上天让她遇到了王强,但是这份美好的愿望最终迎来了一个坏的结果。
对于那些拥有强大自我能量的女性来说,遇到这样的结果,也会经历一个疼痛期,但是,她们很快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并学会从中获益。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缺乏接受它的能量,这时候,像林晓阳一样,她们会把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指向外部——“王强的移情别恋,李丽的横刀夺爱使我的人生落入了不幸”。但事实上,她们最终会发现,即使没有李丽的出现,还可能会有张丽、王丽、赵丽出现,王强和林晓阳的结果一样不会好,因为从一开始两人的个性就不太合适,恋爱失败是必然的,李丽的出现,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必然的发生而已。既然不好的事实必然会发生,内心拥有强大自我能量的女性会很快接受它的发生。但是,那些像林晓阳一样缺乏能量的女性该怎么办?接受事实的真相——王强其实并不是很爱我,这可能会令人崩溃,所以,脆弱的我们需要寻找能量来自我疗伤。
每个女人都具有自疗的能力,不管自疗的能力是大还是小,它的核心基础都是“爱”。接受不好的事实会让我们备受打击,我们可以用自身所拥有的爱治疗我们所受的伤害,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但却是我们在受伤后也能继续迎来好命运的第一步。爱的能量是医治心灵创伤的妙药,它可能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假如我们感觉自己已经难以承受坏结果所带来的悲伤,不妨寻找身边的这些人,或者一些社会支持机构。很多西方人在生活中受到了重创后,总会找一些和自己有过相同经历的人,组成团体治疗的小组,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疗方式。大家在小组中互相支持、诉说感受,很多生活濒临崩溃的人,往往在小组中重新找到了爱的力量,因此也有了摆脱阴影、走向重生的可能。
有些女人已经拥有了可以使自己重生的力量,但依然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这是因为她们还执著于自己过去的思维方式,不肯作出改变。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的神经系统有一个机制叫做“知觉重编神经回路”,能够有效地强化重复的记忆。我们越是重复地想着一件负面事件,有关这件事情所组成的神经回路便会得到强化,自动产生情绪反应,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自控在这样的回忆之中,被负面的思想耗尽所有能量,筋疲力尽,像中毒一样不能自拔。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即使我们在一时之间还不能接受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它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负面记忆所带来的自动情绪反应。
张德芬女士说:“如果你认为,你要的东西非到手不可,其实你是在推开这个东西。”林晓阳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王强就好像林晓阳握在手中的细沙,当她抓得越紧的时候,沙子反而流得越快。如果她能够接受坏的事实,寻找到爱的力量,并且学会看到事实的另一面,那么她自然就懂得放下。在必要的时候学会放手,就像割掉身上的脓包,虽然很疼,却给了自己一个重新得到好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