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精明女人会当家
7676800000024

第24章 母亲是塑造子女的“艺术师”(9)

对为了掩盖错误而说谎的孩子,要给予惩罚,但惩罚要让孩子能够接受。 例如采用剥夺权利的惩罚方式,让孩子停看十分钟电视,停发糖果等等。不要对孩子进行粗暴的训斥、打骂,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说谎加剧,因为他们为了逃避训斥和责打不得不编造谎言。

应奖赏孩子的真话,不要用打骂、惩罚、斥责等消极方式对待孩子。有的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处罚,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恐惧情绪,容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有说实话的勇气。说实话时要多加奖励,不要严厉处罚,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要向孩子耐心解释说谎的危害性,在解释时应该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词语。例如:“如果说谎,小朋友就不再相信你了。”“小朋友不喜欢和说谎的孩子玩。”你还可以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

当然,成人首先要诚实,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切记,你不要轻易地向孩子许诺,立了许诺就要兑现。这方面,曾子教子便是一个典范。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许诺确实兑现不了时,你也要诚挚地向孩子道歉,以取得孩子的谅解。

儿童撒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德品质问题,但也要引起重视。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切忌一笑了之,而应该立即予以教育与纠正,否则,就等于是在鼓励这种行为。

控制孩子的物欲

“妈妈,我要买一盒小彩笔。”

“家里不是还有吗?”

“已经旧了,也不全了。”

“笔有什么旧不旧的呢?只要能用。为什么会不全了呢?是不是没有用心收好?没有收好自己的东西是你的责任。丢了笔,只好凑合着用剩下的了,下回就知道收拾东西了。”

“妈妈你真抠门儿,要是爷爷早就给我买了。”

“我不认为省钱就是抠门儿。省钱是对的,省下钱可以买其他有用的东西,而且不浪费东西,也可以节约资源,好处很多,为什么不省着点儿呢?”

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妈妈与孩子在收款台前的对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渐渐“大方”起来,尤其是对孩子,更是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曾几何时,花钱“大方”成了“爱”孩子的标志。这里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父母的思想也存在着误区。

在贫穷的时代,我们有“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孩子也都懂得父母所讲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富裕了,怎样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怎样培养孩子节省的意识?可以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时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俭。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了人类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该理直气壮地崇尚节俭。

过去,孩子从小就受到了这种教育,现在孩子还应当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无论你的家庭是否富有,勤俭持家的传统都不能丢。有些父母自己很节俭,对孩子却很大方,这是一种爱,却是一种极不明智的爱。

林肯有句名言:“最值得信任的莫过于从贫苦中刻苦奋起的人。”在中国则有句古话:“寒窑出好瓦。”当然,没有人希望苦难,没有人愿意贫困。我们一代一代地奋斗,一代一代地拼搏,为的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好起来,让我们的后代幸福起来。但是,控制孩子的物欲,让孩子吃点苦,未必就是坏事。

巴西著名球王贝利喜得贵子,亲朋好友都前往祝贺。

有人问贝利:“你的儿子将来能取得像你这样的成就吗?”

球王耸了耸肩,摇了摇头,说:“我的儿子尽管可能成为一名运动员,但绝无可能取得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没有我幸运——他不是出生在贫民窟里。须知,明星球员总是来自穷人之家。”

贝利把自己贫苦的出身当做自己成为“球王”的决定性因素,并引以为豪。这跟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说的“有钱难买幼时贫”是一个道理。

我们追求富裕,但绝对不能被富裕所累。倘是富家子弟,也要从小“黎明即起,洒扫庭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觉接受艰苦教育,主动培育自立、自强精神,这样才有可能日后成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出身于官宦之家,家境很好。可是小时读书,每天的食谱都是:一碗米饭,一碟萝卜,一小撮盐,谓之“三白饭”。苏家兄弟功成名就之后,仍念念不忘这“三白饭”,他们认为,家父明训,为人不吃苦就不易上进,尤其在富家,易成纨绔子弟。所以,才如此严格要求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不这样,我们也不会有所作为。

生物学家曾经搞了个试验:

如果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沸水里,它拼死也要迅即从水中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温水中,它会觉得很舒服,待在水中一动也不动;如果继续加温,它就会逐渐变得躁动不安,却不会跳出水面,只是在锅里游动;当水加热到无法忍受而想跳出水面时,它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这样,随着水温的进一步升高而慢慢地死去。

这个“温水效应”的试验,对每个只图眼前舒服,苟安于一时快乐的人,是很有警示意义的:乐极生悲!

美国詹姆斯·杜布森博士在《孩子管理法则》一书中提出的寻找疼爱和管束之间平衡的五条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要让孩子沉浸于物欲之中。

他指出,孩子对贵重玩具的需求,是制造商通过上百万美元的电视广告而精心营造出来的。小消费者们在巨大的魔力面前张大嘴坐着,五分钟以后便能挑起一场战争。当同街区其他三个孩子得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玩具时,对此,妈妈和爸爸开始感到有压力,甚至有负疚感。孩子要什么买什么,便成了理所当然的理由。

一些人会问:“为什么不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孩子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呢?”当然大家并不否认,对孩子们所渴望的东西,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购买量,但是许多孩子被对他们有害的奢侈行为淹没了。繁荣富足比艰难不幸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格。

让孩子感到无论他想要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想要,他都有权得到,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害于孩子的成长了。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有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美德能丢吗?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奢侈消费和盲目攀比的心态,对今后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一个人如果过于注重物质的享受,往往就会轻视精神生活,更谈不上人格、理想上的追求。现在不少做父母的钱多了,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似乎给孩子的钱越多给他的幸福就越多。孩子手上的钱一多,各种诱惑步步逼近,稚嫩的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意志力,如果得不到家长、教师的及时引导,他们有可能沉溺享乐而不能自拔。

司马光一再训诫子女:“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人若不对个人的物质生活欲望加以节制,私欲与法律必将冲突。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为了满足私欲而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这话现在听来仍有道理。

惜物是中国道德的一贯传统,它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几千年前人们就意识到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张“取物以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今天在青少年中进行惜物教育尤为重要。惜物实质上还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教育子女从小珍惜劳动成果,对劳动人民存感激之心,这是在培养孩子一生人品之根基,根基里包容着人的良知和善心。而奢侈是一种罪过,于己于家于国都有害。每一位爱国爱家爱子的父母都有责任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造一片勤俭的净土,全社会都有责任用爱心、良知、理性来浇灌净土上的幼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教育孩子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方能永久兴旺。

陪孩子安全走过青春期

有个女孩正上初二,学习很好,从不用家长操心,但特别孤僻,总把自己单独关在屋子里学习,很少与人来往,就连节假日也如此,而且对一切都看不惯;另一名男孩也是上初二,因为上网吧被母亲狠狠批评了一下便离家出走;还有一个14岁的女孩,与母亲为一件小事争吵后,轻信了一个骗子,被一妇女给骗走,半路有幸逃回……

种种现象告诉做父母的:要特别关注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陪孩子安全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母亲的引导与指导相当重要。但遗憾的是,在这个方面,许多母亲却很盲目,甚至很无知。她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正进入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某些非同以往的关怀和“护理”。

有位母亲得知女儿月经来潮,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念头便是“她不再是小女孩了,必须严加管束!”于是告诫女儿在课外不得与任何男孩子接近,甚至要她辞去班长的职务,以防“越轨”。

有位母亲在整理床铺时发现儿子有遗精迹象,顿时怒气冲冲地责骂道:“没出息的东西,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娶媳妇了?”母亲的这种简单粗暴态度,显然是出于对青春期的误解或无知。

家庭,作为子女社会化的微观环境和第一源泉,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而母亲作为子女社会化的导师和表率,也在这个阶段受到严峻的考验。

作为母亲,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来月经、遗精以及身体外表“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一个人长大了,向成年阶段过渡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标志着他们作为男人和女人的发育是完全正常的,不但不必忧虑或畏惧,而且应当感到喜悦和骄傲。母亲要以亲切和祝贺的态度向孩子提供这类信息,使孩子以乐观和自信的情绪开始他们的青春期。

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母亲生活上的关怀,心理上的安慰,以及卫生知识的指导更为重要。许多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便会出现恐慌、烦恼、紧张等情绪变化,而对于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她们又特别羞于向人倾诉,此时母亲就要承担起引导与指导的职责。要注意孩子的发育情况,注意女孩心理、情绪的变化。可以借助书籍图片等帮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常识。同时根据女孩乳房发育的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乳罩。对已经来月经的女孩,要安排好经期生活,准备干净、卫生的月经用品,指导经期卫生。对伴有月经期症状的女孩如痛经,月经量多等应及时就医。应向女孩说明一些性生理卫生知识,要了解女孩的心理变化感受,引导孩子精力集中于学习、文体等活动。

总之,做母亲的,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些变化,以便随时正确引导,陪孩子安全走出青春期。专家认为,以下几点是做母亲的必须认真对待的: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是和孩子沟通的前提;母亲善于倾听孩子诉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和重要保证。为此,当母亲的要了解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从生理和心理上有哪些变化。只有了解这些变化,才能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更好地沟通。母亲无论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多关心孩子,多关注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感受及其他各个方面。

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心理教育 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性”的困惑。由于体内性激素的急剧增长,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性压力,此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冲动、性表现,并非“怪异”。但此时又确实特别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以便顺利度过“危险期”。

青春期孩子对异性的兴趣,做母亲的要科学地对待,正确地引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着恋异性的倾向和接近异性的行为。有的孩子因此早恋,有的甚至因为经受不住诱惑而偷尝禁果。对此,许多家庭惶恐不已,采取种种方法进行堵塞与压制。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做母亲的可以和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告诉孩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这种心理变化过程,这很正常,但要正确处理,不要过早谈恋爱,要和同学保持友好的朋友关系,等长大成人、思想成熟后,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处事能力,再谈恋爱也不迟。有些母亲发现孩子谈论此事或与某些异性过分亲密,非打即骂,这样只会将父子或母子关系搞僵,甚至会逼迫孩子离家出走或走向另一个极端。美国“全国青少年纵向研究”的专家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让孩子们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大大推迟青少年发生性活动的年龄。该项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有89%的男孩和84%的女孩因为受母亲影响而拒绝了过早的性诱惑,尤其是那些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母女关系很好的女孩,更倾向于推迟尝试性行为。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青春期健康与发育中心”主任罗伯特·布勒姆认为,从社会角度来看,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相当高。如果母亲自己对性问题有正确认识,能经常跟孩子交流正确的性意识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性观念。

要给孩子创造和外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有些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常单独把自己关在屋里,成自我封闭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发展下去很容易产生自闭或孤僻等心理疾病。所以,母亲发现孩子有孤僻自闭倾向时,要设法给孩子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如在周末和节假日同孩子在一起或带孩子走出去,开阔孩子视野,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机会,或者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引导孩子走出去,让孩子在和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交往的快乐,培养开朗的性格。

青春期是敏感的,是脆弱的,也是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作为母亲,应在这一时期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教育,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陪孩子安全走过青春期,使他们顺利地进入成人阶段。

有人说,女性是通过推动男性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通过培养孩子来决定未来的。生儿育女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婚姻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女人不仅在养育孩子方面承担着艰巨的责任,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需要承担神圣的义务。黄宗羲认为:“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一般来说,在家庭里,母亲与子女接触的时间较长,关系也较密切。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母亲,是培育子女成长的“家庭教师”,是塑造子女成才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