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精明女人会当家
7676800000020

第20章 母亲是塑造子女的“艺术师”(5)

余红,198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得克萨斯、北卡纳诺里、芝加哥几所大学读书、科研、当住院医生,于1999年获博士学位和终身医生执照,现受聘于纽约州一所著名医院。留美10年间,在全美几家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92年应邀以最年轻的与会学者身份出席休斯敦全美肿瘤医学大会,并宣读论文。

余红出生在一个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部队军人的家庭中,由于工作上的需要,父母曾分居长达22年。在此期间,母亲对她的家庭教育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种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自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余红的母亲在余红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让余红帮助做一些家务,如挑水、扫地、生煤炉、抱弟弟,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慢慢地余红开始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这既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余红在国内考大学,在国外考医生执照时,都连续个把月坚持早跑步、夜攻读,她并不觉得累,因此都是一箭中的。余红的许多学习用品都是在母亲的指导下手工制作而成的,并在每次制作完成后,由母亲指出其优点和缺点。这样不但强化了余红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养成珍惜劳动成果,不攀比的朴素作风。

平常,余红的母亲还常与女儿商量家中的事情,让女儿参与家政,了解家中的经济状况,让女儿知道父母的月收入,家中的开支等等,以此培养女儿的责任心,养成当家理财、艰苦朴素的习惯。余红的一支钢笔从小学用到大学,现在还保存着,以此勉励自己不忘本。习惯成了自然,她小时候穿惯了母亲修改过的衣服,现在尽管经济条件比较好,但仍然不爱名牌,就爱穿湖州的丝绸,乃至嫂子穿过的时装也觉得自己可以再穿。正因为余红从小就有了较强的责任心,这使得她更加的刻苦,更加的努力,并因此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熟悉中国股市的人,尤其是投身于中国股市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安妮这个名字的。从股评家到投资家,安妮在十年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安妮是一个在专业领域很有建树的人,同时安妮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她的教子经验也是着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独立性。

安妮认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所有的喜欢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安妮有一个独特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的关键是注意培养他的性格,而并非培养他的学问。在培养性格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她常常对儿子这么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要父母督促你呢?生存也是你自己的事,父母更是无法替代,今后你背叛父母都没关系,但是千万不能背叛自己。为自己负责是一个男人最起码的责任。”安妮和丈夫约法三章,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一种发达国家的开放式的教育,决不像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样把孩子的一切全都包下来。儿子进幼儿园时,安妮的事业再度起步,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身为作家的丈夫又在北大进修。儿子下午五点离园回家,家里天天是铁将军把门,妈妈在哪儿都不知道。可妈妈早就留下指示了:你自己想办法到任何可以去的地方去,无论是吃饭还是求宿,等妈妈回来后会一一去还情的。

儿子进小学了,作为母亲,安妮第一天陪着他一起去学校报到,然后把他送到教室。这样的母子作伴上学堂的经历在儿子的记忆中仅此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当天晚上安妮就认真地对儿子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去学校的路了,从此以后爸爸妈妈再也不会来接送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安妮说到做到,哪怕是顺路经过儿子学校门口,哪怕是刮风下雨,她都坚持让儿子独自回家。江南的天气常常会莫名其妙地下起雨来,小小读书郎也真能自己想办法,下小雨时,他会赤着脚自己跑,下大雨时,他会躲在别人的伞底下。安妮从来不辅导儿子的作业。小时候儿子做功课时遇到困难,她让他自己去问老师,去问同学,她对儿子说:“你应该从小学会怎么向人学习,怎么向人求助,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生存能力。”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

在心理学上,兴趣被认为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其中家庭教育相当重要。据美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成绩好,出勤率高,作业能够完成,并能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因此,作为父母来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无论这种学习是认知、情意还是技能方面,父母都必须先唤起孩子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如果孩子对学习不太感兴趣,一心只想玩,家长不要一开始就让他坐在书桌前做作业,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让他阅读故事书或绘画等,只要先培养他在固定时间内阅读的习惯即可。以后,再慢慢使孩子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并延长时间,逐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父母应积极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引导他尽量自己通过思考、观察、判断去寻求答案,而不只是一味死记所学的知识。同时,除了课本外,家长应结合孩子的爱好及所学的知识,让他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吸收新知识。这样不仅会使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会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孩子如整天为功课所累,久而久之,必然出现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要复习及预习的知识,自己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自主管理时间、安排作息。同时要注意孩子计划的落实情况,有计划的学习方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使孩子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学习习惯。

另外,常与孩子一起谈论学习活动中有趣的事情也很重要。父母要认真地倾听孩子讲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样可能使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如果孩子不主动谈,父母要引导孩子谈。如上哪一课了,你提问了吗?教师心情怎样,作业多不多等等。这样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关心,会觉得学校生活是愉快的、有趣的。

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孩子落下功课,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清理“债务”,扫除学习障碍;当孩子有了进步,或解开了一道难题,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得到鼓励,会增加愉快的感受,这种快乐积累多了,便会产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

实现兴趣的转移。如果孩子暂时对课内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活动兴趣浓厚,父母可以用“兴趣转移”的方式引导孩子。如孩子喜欢打球,而对写作文很头疼,父母可以允许孩子在能完成作业,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打球;或者要求孩子把打得最精彩的一场球写下来,以提高他对写作的兴趣和能力;还可以让孩子阅读并谈论一些打球的经验体会的文章,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兴趣转移。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作法,来待人处事,事政治家,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

司马光六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于是,别人做游戏时,他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像着了迷一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篇幅浩翰、纪事广博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

列宁的妈妈是一个孤儿,靠自学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还学会了德语、法语和英语,自修了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学会了钢琴和音乐。她多才多艺,性情快活而和蔼,性格刚强,有一股巨大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她理解孩子,深爱孩子,善于使自己儿女的童年成为幸福而快乐的童年,但却不溺爱。她是孩子们亲爱的妈妈,也是亲密的朋友。列宁的爸爸妈妈将六个子女培养成为有崇高理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个都成长为杰出的革命家。

列宁的爸爸妈妈特别重视对子女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力求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爸爸向孩子们提供了适合不同年龄阅读的书籍,订阅了各种儿童刊物。他们的家庭图书馆有很多藏书,孩子们还从市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书是他们促使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它以各种各样的新知识丰富了孩子们的头脑。

他们总是十分注意使孩子们对学习发生兴趣,因为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好好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幼小的孩子,母亲在教他学习外语时总是一边玩一边学,把学和玩结合起来。空闲的时候,还和孩子玩猜字谜、做答题游戏,以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动脑能力。

他们还很注意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母亲给童年的列宁安排了一张书桌供他学习之用,后来又给了他一个书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个学习的天地。那里非常整洁,所有的书、文具、作业本都放得整整齐齐,这也是学习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由于无休止地寻找乱放的课本、笔记本、钢笔、尺子等等,就容易使孩子情绪烦躁,妨碍学习。

李振霞原是中央党校哲学教授,现已退休。她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这四个孩子不仅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而且大学毕业后,先后到国外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做了博士后或国际研究员。

李振霞的四个孩子个个成绩骄人,足以使李振霞这位母亲骄傲和自豪。李振霞是怎么把四个孩子个个培养成博士的呢?李振霞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乐在其中才能成为永不消失的内在动力。”

老大老二上小学,认识字了,家中的十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老三老四没上学时她就买连环画给他们看。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也成了他们猎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家中的藏书看完了,她就从图书馆借书给孩子们看。姐姐看过书后把故事讲给弟弟们听,哥哥看完书也把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两个弟弟认识字后也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捧着书本专心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鲁迅全集》等中外名著,孩子们都一一浏览,几个孩子比着讲述书中的人物、故事和情节,谁要是讲不上来,谁就是没能耐。李振霞夫妇最欣慰的,就是看着孩子们各自谈论自己所看书中的有趣情节与动人故事时,那种愉悦的心情以及发出的由衷欢笑。她从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更深切地体味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这“黄金屋”不是金钱,而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察力的培养不可或缺

拉夫林研究发现,观察力强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儿童。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观察力的早期培养。如何来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呢?上海长征医院儿科教授徐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观察大自然 孩子的观察力是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儿童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山、水、土地、气候、四季、风、星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自然景象及其变化。这些观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如:冬季河水是结冰的,大海里的水却不结冰;冬季的山是光秃秃的,夏季的山却草木繁茂,花红树绿;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清爽,冬季严寒;北方冷,南方热;花草树木有不同的颜色、形态,有发芽、成熟、衰败的过程;花有花开、花谢,树有叶茂、叶落;虫有千姿百态,小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等。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每天的生活都与周围的生活物品分不开,如桌子、凳子、餐具、床、毛巾、灯、电视等。家长要让孩子仔细观察和熟悉这些物品,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材料及各种用途。如茶杯大多是圆柱状的,有陶瓷做的,也有玻璃做的,可以用来喝水,也可以用来盛豆、插花;桌子大多是长方形或圆形的,是木头做成的,可以用来吃饭或写字等;毛巾是用棉纤维做成的,可用来洗脸,也可用做擦布;锅大多是圆形的,由铁或钢做成,是用来做饭的;日光灯是长管状的,按下开关就会变亮;冰箱多是长方体形状,金属做的,通电后能使食物变冷;彩电接上电源会出现各种声音和画面。

在观察中比较 比较观察就是教会孩子将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冬天的花与夏天的花有何区别?风和雨有何区别?老虎与狮子有何区别?青菜与白菜有何区别?除此之外,还可用各种图片来观察两种物品的不同,图片观察可以有意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对象的各部分细节。如图画上的动物或人缺少什么?画面上不同的人有何特点?两张图片上的画面有何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