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7656800000016

第16章 古币类(8)

大安宝钱:旋读,有小平、折二钱。折二直径3.4厘米,重6.5克,铸工粗率。

贞观宝钱:旋读,背郭无文,直径2.5厘米,重3.8克。存世仅有数枚。

乾枯宝钱:旋读,背郭无文,直径2.4厘米,重3.4克。

天庆宝钱:旋读,背郭无文。后二种相对铸工精美。

汉文钱有大安通宝,元德通宝,重宝,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乾定元宝。

大安通宝:直径2.4厘米,重4.1克。钱文为夏惠宗赵秉常的御书隶书,直读,背郭月文,甚罕见。有伪品,改范,可能取太平通宝挖去“平”字及“太”下一点,印成泥范,然后在上打印“安”字。

元德通宝,重宝:钱文在隶楷间,直读,背郭无文。重宝折二钱直径2.9厘米,重6克,罕见。

天盛元宝:楷书,旋读,铁钱少,背穿上有“西”字或记西兴监监名的为罕见。

乾祐元宝:楷、行书对钱,旋读,背郭无文。铜铁少,有长元、短元等版别。大字版的罕见。

天庆元宝:楷书,旋读,背郭无文或月纹,广穿小字的罕见。

西夏钱中皇建,光定属常见品,但小字皇建亦少见。篆书光定元宝为孤品。

西夏钱的特点是钱文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均为方孔圆郭年号钱,除元德重宝外,西夏无折二以上的大钱。

(四)金代货币的主要品种与特征金代钱币种类较辽钱少,只有正隆、大定、泰和、崇宁、至宁、贞祐几种钱,正隆,大定存世较多。

正隆元宝:有大小钱,面文楷书,旋读,小平直径2.4厘米,重3.8克。大钱直径3.3厘米,重4.5克。文字精美。五笔正隆,甚为少见。五笔正隆是“正”字末笔左向出头者。

大定通宝:制作很精美。钱文瘦金体,直读,背郭无文或星月。小平钱直径2.4厘米,重3.2克。折二直径3.3厘米,折十直径4.1-5.2厘米。还有大定通宝纪年钱,背有申、酉字,酉字在穿下者中有二横,称二横酉,如误铸在穿上,极少见。又有色白如银色的,分小平及宽缘两种,传世甚少。大定通宝大钱存世稀少,有的是后铸的。大定,正隆都有铁钱,其存世数量较铜钱少。

泰和通宝和大定通宝是金钱中的代表,章宗以善瘦金体闻名,所铸的泰和通宝楷书钱文犹有宣、政余风。泰和通宝小平钱直径2.4厘米,重3.6克。折二直径2.7厘米,折三直径3.2厘米。

小平钱存世很少。泰和通宝伪品,翻铸的多,一般做成熟坑黑漆古颜色,惟肉质不及真品细密,外缘及穿内无自然磨损痕迹,其它均与真品同,几可乱真。

泰和重宝当十钱:面文为党怀英所写的玉筋篆,直读,常见品。分窄、宽郭二品,背无文或合背虽常见,但颇为世人所珍爱。

崇宁通宝:有小平,折二楷书直读钱。折五篆书旋读的元宝钱,是以精美著称的珍罕钱。有伪钱,是以真钱作模,翻铸了若干伪品,其特征是字口之内不甚清晰。

至宁元宝,小平楷书直读,楷书与崇宁通宝相似。折五楷书旋读,以精美著称的珍罕钱。

贞祐通宝小平,折二楷书直读,也是以精美著称的珍罕钱,伪品极多。

由金朝控制的山东刘豫政权也曾铸有阜昌钱,分元宝、通宝、重宝三品。元宝为小平对钱,面文楷、隶、篆体旋读。直径2.6厘米,重3.4克。通宝为折二钱,直读,直径2.9厘米,重7.8克。重宝折三钱,直读,直径3.4厘米,重10.5克。制作很精良,存世均很少,有赝品,赝品中,折三型较多见,与真品一样,钱文也分真篆体。如:真书阜昌的真品,钱文上横划与上一笔气势连贯,略带勾形。赝品字体显呆板。“重”字第三划和第四划持平,而不与第二划连接。“宝”字“缶”和“贝”,亦与真品相异,“昌”字略显左倾,穿孔锉磨明显。

金朝还发行有纸钞,也称“交钞”,有大小钞之分,大钞有1、2、3、5、10贯。小钞为100、200、300、500、700文。七年为界更换,后改为无限期流通。使我国的纸币制度趋于完备。交钞的形制基本上仿自交子和钱引,有花纹图案,发行机关,发钞官员押字,编号,兑换,用印等等。后又发行贞祐宝券,贞祐通宝,兴定宝泉,元兴珍货,元兴重宝等数种大面额纸币,现仅有个别钞版留存。

十、元代的货币及其特征元代铸钱量比前代要少的多,高潮在早中期的武宗时代及元末的至正时代,实行的是五等钱制。

(一)元代的铜币:

元朝在未统一前,在蒙古汗国曾铸这“大观通宝”,与宋大观不同的,钱文书体不是瘦金体,是米芾书写,被称为“米书大观”,存世罕见。“大朝通宝”,楷书直读,背郭无文,直径2.3厘米,重3克。钱文仿宋大观瘦金体,有银的,版别很多,制作不甚精美,存世极少见。

中统元宝,钱文篆楷成对,背郭无文,直径2.3厘米,重3.2克,制作精整,是元代第一个年号钱。存世极少。

至元通宝:汉楷书,蒙文二种。小平钱楷书直读,折二钱为蒙文,蒙文在钱币上俗称八思巴文,上下左右读,因为八思巴文是从左至右直行书写的,与汉文书写方向相反。蒙文铸量少。

元贞通宝,元宝:通宝为楷书,直读,背无文,直径2.3厘米,重3.2克。折三直径3.1厘米,重8.5克,为蒙文。元宝折二,有行书直读,八思巴文二种,较少见。

大德通宝:楷书直读,背无文,直径2.4厘米,重3.5克。

折三为八思巴文,少见。

至大通宝,元宝:小平,折二,楷书直读,背无文,版别复杂,大字大样的较少见。折二的存世也极为罕见。其它版别在元钱中存世数多的。

大元通宝:楷书,八思巴文当十钱,版别多,以汉文的大元通宝大小两种为极罕见品。

至正钱种类繁多,有地支纪年钱,有纪年纪值钱,纪值纪重钱,权钞钱。这几种中又分若干种。地支纪年钱,钱背蒙文纪年有寅、卯、辰、巳、午、戌、亥,面文为仿瘦金体。制作整齐精美。背“寅”字最少。钱文字小的也稀少。纪年纪值钱,钱背各铸有不同蒙、汉文两种数字,如:背郭穿上八思巴文二为纪值,穿下二汉字。权钞钱以银两纪值,钱文“至正之宝”,钱背上有一“吉”字,穿右为“权钞”二字,穿左为“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伍钱”,是世界货币史上独特的币制,即用金属货币来代替纸币,与货币流通中以纸币代表金属币的情况相反,此种钱属珍贵品。

元代钱币的特点是:元代各个年号均有铸钱,共有25种,种类虽多,但铸额少。钱文有蒙汉两种,有的是两种文字并存。钱上有纪年、纪值、纪监、纪重数种,还有特殊的权钞钱。在元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还存有许多特殊用途的钱,如“庙宇钱”、“供养钱”。供养钱又称佛脏钱,这类铜钱大多文字拙劣,制作粗糙,形制较小,元代一些较大的寺院都可自铸。由于大型寺观属官办,所以大部分供养钱属于官铸性质。分几种:1.与年号钱相似,钱文以通宝,元宝为主,也有个别称贞宝的;2.年号国号钱,仅有“大元至治”一种,面、背都四出,形制与一般钱不同;3.寺院名钱:如“承华普庆”、“大安福寺”等;4.纪年钱:如“至治元年”;5.佛家名号钱:如“宝珠菩萨”;6.进香钱。在元后期,作为一种足值货币也会进入流通领域。

元伪钱很多,真品铜以深红或浅红居多,背面轮廓较浅,多不精整,常与钱内漫接。伪品,背郭反过分凸出清晰,文字端正,笔划僵硬。至正权钞钱翻铸的,背文模糊,也有特别清晰的,同样失去原钱雄浑自然的风貌。

(二)元代农民起义政权铸行的货币:

元末起义政权的钱币有“龙凤通宝”、“天佑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及“大义通宝”。

龙凤通宝:直径2.4厘米,重3.5克,折二直径2.9厘米,重33.9克。背无文。有小、大字之分。折二及大字一种,凡大字大样的均为罕见品。

天佑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钱背有一、贰、叁、伍等纪值,均为篆书。面文为楷书,铜色多作青白,小平素背的为极罕见品。

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形制同龙凤钱相似,都是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天启小平钱面为楷书,折三为篆体,与明代的天启不同。铜质上,元为紫铜,明为黄铜,少数紫铜,字体上。元钱“天”字第一划较大,“启”字左上部作“户”。明天启“天”字首划显较短,“启”字左上部作“户”。制作上,元钱郭较细,明钱郭较阔。元末天启钱为珍品。

总的说,元末农民起义钱都属罕见或少见品。这几种钱都有伪品,其中最多的要推天启钱,龙凤钱,有一种天启伪钱是取天定改“定”为“启”而成。

(三)元代的纸币:

元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纸币最盛行的时期,在忽必烈入主中原后,确立纸币本位制。有“中统元宝宝钞”、“至元宝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中统钞占主要地位,始终通用。面文从10、20、30、50文到二贯十种。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中发现一张面额为“壹拾文”,长16.4厘米,宽9.3厘米。

为绵麻桑皮印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张纸币。次为至元钞,也流通较久。这些元钞的形状、文字、图案、花纹、印押等都均仿宋金纸币,体形较大,为长方形,上有蒙汉文,版别很多。书法文字各异。

十一、明代的货币及其特征(一)明朝官铸货币的品种与特征:

明钱仍属通宝钱体系,称“制钱”。明朝17个皇帝,只有8个皇帝铸过币,现流传在世的均有,这些铸币是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抬通宝、嘉靖通宝、隆庆通宝、万历通宝、泰昌通宝(天启年补铸)、天启通宝。背有纪地、纪值、纪地纪值,纪重,又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钱。

大中、洪武通宝:背纪地广、桂二局的较少,京、济、鄂等局的小平钱至当五钱五等都极为罕见。

永乐通宝:文字形制,与金大定相似,有金、银、铜三类,只有小平钱,直径2.4厘米,重3.9克,存世较少。也有日本仿造的。

宣德通宝:只有小平钱,“德”字偶有省一横者,称省一宣德,存世极少。

嘉靖通宝钱品种较多,有金背、火漆、旋边数种。又有纪重纪值钱,背二钱、三钱、五钱,穿左为“十”,穿右“一两”等字,流传至今的已成稀见品。重轮大钱也少见。

万历通宝:有小平、折二,小平钱背江、河等字少见。折二钱背星月纹的少。

泰昌通宝:“泰”字左方少一点的称“心泰泰昌”,极为少见。

天启通宝:是明朝铸量最多、版别复杂的一种。天启小平钱有几十种,背文有星、月、日及横划的;有纪重钱,有户、工局名的;有新、镇等铸地的,还有“奉旨”两字的。纪重“一钱一分”背“左右一钱”,均很少见。天启通宝折二钱背穿上一星的少,穿上有“二”字的更为罕见。

崇祯通宝:有百余种,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背文也复杂,除星月外,有纪局名、地名、重量、天干、纪“奉制”“奉旨”等。背圈星纹很少见。天干中“丁”及“庚”最少。纪重钱中穿左及穿上“一钱”少见。在制作上北方铸钱厚大,南方薄小,四川厚而小。还有一种“跑马崇祯”,背有马形图案,图案特殊,铸量较多,后世伪造的也多。真品钱型较薄,轮廓规矩,折二背穿上及穿下马形的,极为少见。伪品有作二马或四马图案的,钱型较厚。大型祟祯“户二”钱极罕见,崇祯当十光背钱也不多。

这些铸有钱的朝代都还铸有少量厚型的钱,重量在5克以上,万历以后又有宽缘折二型厚钱,面文与普通钱同,可能是开炉或进呈所特制钱。传世的万历矿银钱,面文为“万历年造”,背穿右“二钱”、“五钱”、“八钱”、“九钱”等,还有“万历通宝”,背文穿上下“矿银”,穿右左“四钱”等,这种万历银钱,不仅是套钱,也是当时的流通钱。传世稀少。

明朝中的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未正式铸行过年号钱,目前所见除伪品外,多是安南钱。洪熙年是否铸过钱至今未解决。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枚,真伪未定,此种钱也有伪品。正德年未铸过,明末却铸有正德通宝,多数为光背小平,铜色青白,“通宝”二字类似万历钱,存世较少。

“大明通行宝钞”是明纸钞的定制形制。洪武年发行。钱面有一贯,500、400、300、200、100文不等。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长一尺,阔六寸,即36.4厘米×22厘米。是中国最大的钞票。各种条款、格局及花纹等仿行宋元纸钞。明宝钞在大明中叶后已不通行,但现流传在世的还比较多。

(二)南明及三藩货币的品种与特征:

明代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即南明的存在,南明诸王都铸过钱,有“弘光通宝”、“大明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