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7656300000070

第70章 趣味动物(5)

紫貂在水里潜泳时,水珠丝毫也不能浸透皮毛;它上岸后抖去身上的水珠,紫貂的身体又恢复了光洁柔软。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样光洁可爱的紫貂,性情却非常孤僻残暴。它不仅捕食较小的动物,而且能捕捉、杀死野兔和松鼠等比它大的动物,甚至敢于向麝、獐等巨型草食动物发动进攻。紫貂属于杂食性动物,松鼠、老鼠、小鸟、蛙、蛇、鸟卵都是它的食物,它还吃鱼类、松子、浆果等。紫貂喜欢独居,只有在雌雄交配和抚育后代的一段时间群居在一起。两只雄貂只要相遇,彼此间就会进行一场激烈的争斗。

紫貂最值得一提的还要算它的理家本领。紫貂的家一般布置得非常讲究:一间专门的卫生间;一间卧室,地上铺有干草、羽毛;一间储藏室,里面储藏着它在树上采摘的松子、浆果以及从水里捕获的鱼,还有老鼠、野兔等等。冬天来了以后,紫貂才会到仓库里去取食。为了防止食物放久了会腐烂,紫貂还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把食物搬到树上风干,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放回去,这不仅显示了紫貂持家有方,还表现出了紫貂的智慧。

紫貂同其他毛皮兽类一样,每年换两次毛,夏天穿上稀疏的短毛,而冬天则换上浓密的“冬装”,这很好地适应了“季节”的变化。

冬天里紫貂毛发浓厚、温顺柔软,保暖性极好,所以人们将它的毛皮作为重要的制衣材料。但是紫貂的数量有限,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同时又不破坏紫貂在自然界中的平衡,许多国家尝试人工驯养、繁殖紫貂,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感受到貂皮的温暖。

“讲究卫生”的小浣熊

在动物园里,我们常会发现,许多动物拿起游客扔给它们的食物就吃,却很少看见有小动物在吃东西前,将食物清洗一下。但是美洲的小浣熊自身有一种“洁癖”,它们会在吃食物以前,把食物放在水中冲洗一下,然后再放到嘴里。难道小浣熊真的是讲卫生吗?

浣熊是单独的一科动物,即浣熊科。浣熊长得一点都不像熊。它身躯和四肢都比较细长,鼻子也长长的,脸上有黑斑,身上的毛颜色很多。浣熊的尾巴又长、又粗,并且像小熊猫一样饰有黑白相间的环纹。

浣熊大多栖居在树洞里,喜欢白天睡觉,夜里觅食。浣熊吃的东西很杂,像粮食、水果、蔬菜、鱼、蛙、兔、鼠、鸟和爬行动物等等它们都吃,还吃人类饲养的鸡鸭,也去垃圾堆里找食物。

因为浣熊喜欢在夜里活动,因此在北美洲,人们常在晚上带着猎狗去捉浣熊。浣熊喜欢在水面或水中觅食,所以猎狗在河流和小溪中跟踪,准能找到浣熊的踪迹。通常,浣熊发现了猎狗后,总是迅速上树或潜逃。

猎狗发现了浣熊,便会一面迅速追击,一面叫起来,看到爬到树上的浣熊,猎狗会狂吠不止,直到猎人前来。猎人常会爬到树上活捉浣熊。不过,它不会轻易被猎人捉到,当猎人直接用手去捉浣熊的身体或尾巴时,浣熊会趁他不注意去咬他。为此,在活捉浣熊时,有经验的猎人总是带着一只麻袋,将浣熊套进麻袋带回去,这样就不怕浣熊的偷袭了。

可是,猎狗若遇上一只大雄浣熊,那猎狗就要倒霉了。因为浣熊的水性很好,在水中,它会爬到猎狗的头上,将猎狗的脑袋浸入水中,或者用前爪击打狗头。浣熊的前爪力气很大,受到它的袭击后,猎狗一般都会因无力抵抗而被淹死。

浣熊喜欢热闹,即使处于闹市中心,它也毫不畏惧,还会像平常一样自在地活动。而且,浣熊特别喜欢闪光的东西。猎人们根据浣熊喜光的习性常会在陷阱上悬挂锡纸,浣熊见到亮光,就会跑过来“自投罗网”。

有科学家发现,浣熊也是一种智慧动物。在加拿大古埃尔大学有一位动物学家做了许多实验证明浣熊也会数数。他教一个叫罗基的小浣熊数数。他在5只透明的有机玻璃立方体容器中放上数目不等的葡萄,让小浣熊从中选出装有3个葡萄的容器。在实验中,罗基若是做对了,便能得到葡萄吃。实验证明,小浣熊的确很聪明,它发生错误的次数很快就减到了最低。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小浣熊在吃食物前洗食物呢?由于浣熊在吃东西前,总是喜欢把食物浸到水里不厌其烦地洗。因此,人们亲昵地称它浣熊,“浣”的字面意思就是“洗”。

那是不是浣熊也像人一样讲卫生呢?经过仔细观察,人们发现,浣熊并不是爱清洁才洗食物的,而且就算是洗,它们所用的水往往是泥水,甚至要比它获得的食物脏。可见,爱清洁并不是它们洗食物的原因。对此,一些动物学家这样解释:浣熊只是喜欢玩水中的食物,从中它们能得到很多乐趣。

近年来,又有生物学家提出:其实浣熊吃东西前并不爱清洗,它们在自然界中往往直接将食物吃掉。

有动物学家认为浣熊洗食物的喜好可能是因为到了动物园,浣熊便失去了自由,再也没有机会去水中抓鱼、虾和蛙吃了,它的本领得不到施展,于是就模仿以前自己“在水里猎食”,但在人们看来,就好像浣熊在洗自己的食物一样。

这样看来,浣熊洗食物并不是因为它讲究卫生,爱清洁,而是它自然习性的一种延伸。

“小小建筑师”——河狸

不仅人类中有“工程师”,动物界中也有。它们能修河筑坝,还能伐树搬家。这种动物就是分布于美洲北部、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的河狸。河狸是在水中活动的动物,它们身材矮小,但却凭着聪明的头脑具备了高超精湛的筑坝本领,创造出了很多奇迹。

河狸一般把窝建在水边,主要是为了避开它的天敌的侵袭。因为狼、山猫、狐狸等天敌不会水性,所以聪明的河狸就巧妙地避开了天敌。河狸的窝建的较为隐蔽,从岸上很难看到。它的窝极为宽敞,便于储存过冬的食物。在窝里还有松软的床铺,而且窝的透气性极好。河狸建窝很有一套办法,它先选好地方,确定洞口朝向,然后将树木、泥土、石块等一层层向上堆,堤坝就这样建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堤坝有上百米长,大约一米高。有一条宽1米,深0.5米的运河位于加拿大马更些河支流的小溪流边,长数百米,运河上有几座水坝都是由树枝和土筑成的。这些运河和水坝都是河狸的杰作。据说美国福克斯山附近的哲斐逊河上的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河狸大坝,这条长达652米的大坝,高3.6米,基底宽4.5~6米。这么浩大的工程,并不是一两代河狸所能完成的。这样的大坝,所用的木材数量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这些木材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河狸不仅是筑坝高手,还是砍伐树木的能手。河狸是啮齿动物,有钢锯一般的牙齿,咬断一棵直径为10厘米的树干只需15分钟。它还能咬断一棵20~30米高的大树。它先啃咬树干的一面,到一定程度时,再去咬另一面。当树快要断裂的时候,它能判断出树的倒向,然后迅速地跑到另一边,而使自己不被树压倒。它伐树有双重功效,既可修筑水坝,也可寻找食物。河狸以树皮为食,尤其是树干上半部分较嫩的树皮。通过伐树取皮的方法,它就算不爬树,也可以吃到美食。

河狸虽然有伐树的本领,但是伐好了树木,河狸又是怎样把树送到目的地的呢?聪明的河狸还有一套本领,那就是开凿运河。它利用水的浮力把木料送到目的地。因为运河的地势高低不同,它会筑几座水坝在运河上。这样,就保证树木经过的地方都有水。木料被运到一座水坝时,河狸会把木料一端拖上水坝,投入另一段运河中,经过河狸不懈的努力,身长不到1米,体重不过20~30千克的河狸就能将大的木料顺利地送往目的地了。这样周密的办法,真令人由衷赞叹。

河狸的外形有点像老鼠,头小身长,流线型的身体披着褐色的软毛。河狸的鼻孔和耳朵,在水中能自行封闭起来。这便于它在水面游动。河狸强大的肺活量使它能在水下潜伏很长的时间。它的后肢粗短,脚像两支桨,在水中划动;扁平宽阔的尾巴,像舵一样帮助它控制方向。

河狸做事是有始有终的,建完大坝之后,它们会世世代代对大坝进行维护,所以一个大坝能维持很多年。河狸还会根据水位的升降变化来调整筑坝的方法。河狸真是一种极为聪明,又极为勤劳的小动物。

蛇怎样吞下比自己头大的食物

人们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一个人的贪得无厌。事实上,蛇虽然吞不下一头大象,但却能吞下比自己的头大得多的食物。蛇能够吞下整头小羊、小牛,就算再普通的蛇,它能吞食的老鼠也比自己的脑袋大。

提到蛇,有许多人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并常常能联想到蛇会主动袭击人。其实,蛇并不是见人就咬的,它们的眼睛虽然圆而晶亮,但它们却只对活动的物体才有感觉,对不活动的物体,蛇基本上什么也看不见。南美洲有一种剧毒眼镜蛇,动物如果一动不动地站在它面前,它是不会主动攻击的;而如果动物要逃跑,它反而会追赶。

蛇的外耳和鼓膜已经退化,所以它听不到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内耳的敏感,使蛇能感知人或动物的脚步声。蛇用舌头探测气味,在蛇紧闭嘴时,蛇的舌头也能伸缩自如。有的蛇在眼与鼻孔之间还有个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凹陷的小坑,点燃的香烟或火把都会成为这类毒蛇攻击的对象。

蛇虽然很凶猛,但其用处很多。蛇肉味道鲜美,有药用功效,蛇毒、蛇胆可以用来制药。希腊有一种蛇甚至能吐丝结网,这种网可用来打一些小海鱼。

蛇身的长度各有不同,这也是蛇对环境适应的结果。生活在树上的蛇,它们的尾巴一般都变成又长又细的,如树王蛇;生活在陆地上的蛇为了能更加快速地前进,它们的腹部一般都会生出许多的鳞片,例如眼镜蛇;生活在海洋中的蛇为了更方便划水,而将自己的尾巴逐渐进化成了平桨状,例如海蛇。大部分蛇都长有漂亮的鳞片,认真看去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蛇属于爬行动物,既没有腿,也没有眼睑和外耳。那么它是用什么方法来前进的呢?根据实际观察,蛇前进的方法很多:有些蛇是采用拱伏的方式前进,前半身向前伸,后部保持稳定;有些蛇把身体扭成“S”形,靠曲线前进;还有一部分身躯庞大且肥硕的蛇,行动缓慢,行走独特。它们采用“分段前进法”,前半段身子向前进,后半段再跟上来。

蛇的舌头也有众多的功能,例如味觉、嗅觉、触觉等。它们的舌头可以把周边环境中的气味微粒吸进嘴中,这些微粒通过蛇的口腔壁洞穴进入大脑,进行分析以后,就可辨别出众多气味。

蛇采用卵生方法繁殖。蛇蛋需要母蛇照料,在整个孵化期间,母蛇必须用身体缠绕着蛇蛋以保证蛇蛋的温度。因此,母蛇十分辛苦。

关于“蛇吞象”现象,则是因为蛇张开的嘴巴夹角可达130度!而人的嘴只能张到30度。蛇能张大嘴的奥秘源于其头部独特的骨骼结构。蛇头部连接着的下巴骨可以活动,但其他动物却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蛇的嘴就能够张得很大。同时,蛇左右两侧下巴骨之间的骨头也以韧带连接,所以蛇的嘴巴其实上下左右都不受活动限制。

这样,我们就非常容易理解蛇的嘴巴为什么能张得如此大。然而,要吞食大动物,蛇仍然会很费力,蛇是怎么完成这一步骤的呢?原来,在吞咽过程中,蛇会在嘴里对捕获物实行“微调”动物可能会被挤压成牙膏状以适应蛇的体形。蛇嘴里有钩状牙齿,靠着这些牙齿,食物就可以方便地进入喉头。由于没有胸骨的限制,蛇的肋骨可以自由活动,所以食物可以从喉头直接进入胃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蛇的肚子被胀大了。此外,蛇能够产生大量的帮助吞咽的唾液,它的作用就像润滑油一样。

通过这些奇特的构造,蛇可以毫不费力地吞下比自己的头大很多的食物,并且消化掉它们。

变色龙为何会变色

变色龙学名为“避役”,它们主要生活在马达加斯加非洲的大陆,以及印度等地。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总是趴在树枝上东张西望。变色龙的舌头非常灵活,在它的舌头上可以分泌出大量的黏液,这些黏液可以将它附近的昆虫牢牢黏住。

动物拥有保护色,我们不足为奇,可是大家听说过动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色吗?变色龙就是这样的。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变色龙的体色发生变化呢?科学家们潜心研究,终于找到了准确的答案。

变色龙因其拥有善变的颜色而得名。大家都知道,若变色龙周围的光线、温度、湿度发生变化,或者它本身受到惊吓,它皮肤内的色素细胞的位置就会自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它体表的颜色发生改变。在自然环境中,这是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表现。

变色龙的色素细胞都分散在它的表皮和真皮之间,在神经与激素的控制下,表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而之所以表皮颜色会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各种色素细胞在不停的运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所引起的。

比如,当变色龙黑色素细胞扩张的时候,它的皮肤深暗;当金黄色素也同时收缩时,皮肤则会显现出灰色或蓝灰色。黑色素细胞里除了细胞核外,还含有一些黑褐色小颗粒。色素颗粒能够自由地流动,当小颗粒分散展开来时,皮肤的颜色就变得较深。黑色素细胞也拥有伪足,当伪足收缩时,体色就会转浅。在不同角度光线的照耀下,白色素细胞使皮肤变成灰褐色或蓝灰色。金黄色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的运动,使皮肤变成金黄色或绿色。红色素细胞舒展开来,红色就会变深;红色素细胞收缩开来,红色就会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