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7656300000176

第176章 多倍体植物(2)

在香蕉的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与叶黄素。香蕉没成熟时,叶绿素掩盖住了叶黄素的黄色,所以香蕉看上去是绿色的。待放了些时候,细胞中分泌的酵素与叶绿素发生化学变化,破坏了叶绿素,绿色消失。这样,叶黄素的黄色便显示出来了,香蕉也就换上了一件黄色的新装。

秋天,落叶由绿变黄,也是这个道理。

香蕉挨了冻,或者皮被碰伤,碰破时,常常会出现黑色的斑点,看上去象块金钱豹的皮。这却又是另一场化学变化。原来,香蕉表皮细胞中,还含有一种氧化酵素。平时,它被细胞膜严密地包裹着,不与空气接触,正如你夏天躺在蚊帐里一样,不受蚊子的打扰。但是,一旦受冻、碰伤,细胞膜破了,那氧化酵素就流出来了,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作用,结果生成一种黑色复杂的产物。

梨子、橄榄之类碰伤发黑,也是这个道理。

水仙

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植物,原产我国,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被称为“金盏银台”和“酒杯水仙”。重瓣的副花冠已瓣化,花瓣微皱,被称为“玉玲珑”和“百叶水仙”。

水仙,又称天葱、雅蒜、水仙花等。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温暖、湿润地区,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最为有名。

水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肥大,呈球状,外披棕褐色皮膜,茎基部生有白色肉质根。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深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峨眉篸一枝。”这是宋朝诗人刘邦直吟咏水仙的诗句。透过这几句诗,我们仿佛沉醉于亭亭玉立、凌波无尘的水仙花的卓约风韵之中,故有凌波仙子的美称。

在水仙的著名产地漳州流传有这样一则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古时一位心地善良、勤劳的少年,孤苦生活,不得温饱。有一天他救了一位老人,老人感激的送他几粒葱头样的东西,嘱他好好养护,并告诉他不久以后可以用来卖钱。果然,在少年精心呵护下,这葱头抽出翠绿轩昂的叶片,绽放出芬芳雅致的花朵,吸引了人们纷纷来购买。大家认为少年遇到的老人是神仙,而这花又开于水边,便将此花命名为“水仙花”。

水仙花喜欢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水的环境,人们每年在霜降前后,用它的球茎进行繁殖。

怎样水养水仙?

水仙可盆栽或水养,一般家庭多用水养。

水仙的水养方法如下:将选购来的水仙鳞茎剥去外皮,去掉根部的护泥和枯根,然后用小刀剥去鳞茎上部3~4层外表皮,使其间的花芽露出,注意剥取时不要损伤花芽。再将鳞茎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擦去切口流出的粘液,再直立放入水仙浅盆中,加水淹没鳞茎三分之一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鹅卵石等将鳞茎固定。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内,并将盆内的水倒掉,以控制叶片徒长。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动鳞茎的方向。剐上盆时,水仙可每日换一次水,以后每2~3天换一次,花苞形成后,每周换一次水。水仙在10~15度环境下生长良好,约45天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水仙水养期间,特别要给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阳处,晚间要放在灯光下。这样可防止水仙茎叶徒长,而使水仙叶短宽厚、茁壮,叶色浓绿,花开香浓。水养水仙,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条件,在开花期间稍施一些速效磷肥,花可开得更好。

怎样沙养水仙?

沙床的设置

沙养水仙可在塑料棚或玻璃温室中进行。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地势平整的地面,用砖垒成1米宽、25厘米高的沙地,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将干净的河沙置于沙池中,厚度略低于池高,并用清水将沙子喷湿、整平。若在家庭中沙养水仙,可在花盆内铺以25厘米深的沙子进行盆栽。

水仙球茎处理

先将球茎外面的干枯鳞片剥除,并除去枯根及泥土。在球茎腹、背各竖划两刀,使鳞片松散,便于花葶抽出。注意不要以伤着花芽为准,然后即进行栽植。

栽植及管理

将洗净的水仙球茎分级,并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于沙床中,栽植深度以埋入整个球茎为宜,栽后浇透水。以后每天向沙床喷洒清水一次。花葶开始生长后减少浇水量,每隔3~4天喷水一次,保持沙床湿润即可。温度保持在10~15℃。当花苞绽蕾欲放时,将整株从沙床中拔出。拔时要用手拿住水仙球茎下部,用力要均衡,勿伤根部及叶片。拔出后用清水冲净根部沙土,然后根据不同的株形、大小,分别栽植于不同类型的水仙盆中,用石子固定,即可入室观赏或供应市场。

沙养水仙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此法只适用于普通水仙,不适用于雕刻的水仙。

(2)栽植密度不宜过大,若密度过大,则通风不良,而且从沙床中取出植株容易碰断叶片,有损观赏。

(3)要注意保持充足的光照、较低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光照不足或温度过高(30℃以上),植株容易徒长。通风不良易发生叶斑病。

(4)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沙养水仙较水养水仙开花晚10~15天。

怎样防止水仙出现“哑花”?

所谓“哑花”,是指水仙在水养过程中,花葶中途夭折,花蕾枯萎或花蕾未开先衰的现象。“哑花”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①水仙球质量差。球体小,花芽发育不良;球体遭受病虫害,根盘干朽,发根少,体质弱。

②养护不当。换水不勤,光照不足,室温过高,通风不良,造成叶片徒长,花葶瘦弱。此外,换水时碰伤根和花葶,也会导致出现“哑花”。

③水养季节不当。如霜降前鳞茎处于休眠期或清明后气温升高时进行水养,均会出现“哑花”。

要防止“哑花”,首先要挑选三年生的优质鳞茎进行水养。水养用水最好使用雨水或池塘水,如用自来水,应贮存一天再用。再就是要保证所养水仙光照充足,每日不少于6小时,还要注意室内通风。气温保持在12~15度,最利于水仙生长。在北方,天气干燥,每天要向水仙植株喷水。

怎样防治水仙病虫害?

水仙主要病虫害有大褐斑病、叶枯病、线虫病、曲霉病、青梅病等。褐斑病,主要危害水仙的叶和茎。初染时出现于叶尖,褐色,大片感染时叶和梗均会出现病斑,使叶片扭曲,植株停止生长,导致枯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喷洒一次,连喷数次可控制病害发展。

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放在0.5%福尔马林溶液中,或放在50%多菌灵500倍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可预防此病发生。枯叶病,多发生在水仙叶片上,初发时为褪绿色黄斑,然后呈扇面形扩展,周边有黄绿色晕圈,后期叶片干枯并出现黑色颗粒状物。此病可于栽植前剥去十枯鳞片,用稀高锰酸冲洗2~3次预防。病发初期,可用50%代森锌1500倍水溶液喷洒。线虫病,主要危害水仙的叶片和花茎。初发时,水仙叶片和花茎上会出现黄褐色镶嵌条纹,然后出现水泡状或波涛状隆起,导致叶和茎表皮破裂而呈褐色,直至枯萎。此病可用40~43度的0.5%福尔马林液浸泡鳞茎3~4小时加以预防。如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植株染病严重,应立即将病株剔除并销毁。

怎样控制水仙的开花期?

水仙的花期,早于桃李而晚于梅。一般秋冬开始水养,冬春即可开花。那么,怎样能使水仙在元旦,春节期间开花呢?通过人为控制水仙花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一般水仙球正常进行水养45~50天可如期开花。所谓正常水养,即要保证水仙水养后,每天有6小时的光照时间,室温保持在10~15度左右为宜。如遇天气反常,光照不足,温度过低(过高),那就要采取措施,使水仙能如期开花。

常用办法:

①气温过低、光照不足时,可给水仙盆内换上12~15度的温水;晚上用塑料薄膜围住水仙盆,并用60瓦灯光距花40~50厘米处,进行增温和加强光照,同时要给水仙叶面喷水,防止温度骤然增高。

②气温过高时,则要在水仙盆中适量加入冷水,夜间将盆中水倒掉,进行低温处理,这样可使水仙推迟开花。

水仙花雕刻时间的选择

雕刻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雕刻前必须进行时间预测,即雕刻后经过水养,能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吐蕊开花。确定观花日期后(元旦、春节或喜庆日),再根据培育水仙场所的温度、光照等情况选择雕刻日。从雕刻日起,经过水养,调整造型到第一朵水仙花开放称“养育期”;从第一朵花开放到大部分花朵开败,失去观赏价值时称“观赏期”;在一般情况下,水仙花的观赏期在12天左右,最佳观赏期在70%~80%花朵开放时,其余花蕾含苞待放,这时花香味较浓,有花、有蕾,给人以奋发向上,欣欣向荣之感。

水仙生长发育的快慢以及花期的长短。与培育水仙场所的温度高低、光照充足与否以及湿度情况有直接关系。温度高、光照充足、环境湿润,生长发育快,“养育期”就短。在这种环境中,水仙花的“观赏期”也短。若大部分花朵开放,仍有小部分花蕾的水仙植株,可不再晒太阳,把水仙放置在白天平均气温5℃左右,夜间2~4℃的蔽荫处水养,花期可达到20余天。

若想在春节期间观花,培育水仙场所白天平均温度在12~14℃,夜间最低温度在2~~C左右,水养42天左右能开花。上述天数是按正常年份计算的,若遇有天气反常,云雾天数较多或出现寒流等,必须打3-4天富裕时间,那就需要在春节前45天左右进行雕刻了。

若想在元旦观赏水仙花,还是在上述场所养水仙,那提前的天数就不是45天了,因为水仙花苞在鳞茎内即使不雕刻水养,它也在不断长发育,只是比雕刻水养后生长速度慢而已。

若进行反季节养护,可将球茎于10月1日前放入冷库或冰箱低温贮藏,于3月至7月均可雕刻水养,其间浸养至开花的时间与春节前大致相同。

在同一地区,同一个养护场所,11月5日把水仙鳞茎球雕刻水养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40天左右;11月20日雕刻水养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37天左右;12月5日鳞茎球雕刻水养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34天左右;12月20日把鳞茎球雕刻水养,32天左右就能开花。

根据以上资料,以及当地气温、光照等情况,再结合自己雕刻水养水仙的经验,观花日确定后,水仙鳞茎球的雕刻日就不难选择了。

小麦

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圓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蕃茄

蕃茄别名臭柿、西红柿、柑仔蜜。自然产期1~5月,10~11月为盛产期。

蕃茄

茄科,蕃茄亚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1.5~2米;植株有矮性和蔓性两类,全株具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叶为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或裂,小叶长卵形或长圆形叶偶数羽状,夏秋开花,总状或聚伞花序腋外生,有花3~7枚,黄色,花萼及花冠各5~7裂,雄蕊5~7枚,花药合生成长圆锥状。浆果呈扁圆、圆或樱桃状,红色、黄色或粉红色。种子扁平,有毛茸,灰黄色。性喜温暖。原产南美洲,我国普遍栽培,一般冬春于保护地育苗,春季栽培为主,冬季温室栽培。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作蔬菜或水果。亦可制成罐头食品。

性味味甘、酸,性凉。功用清热生津、养阴凉血、健胃消食。

食用须知

营养学家们认为,每天只要生食100~200克新鲜蕃茄,就能保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但生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宜食用未成熟的蕃茄。未成熟的生蕃茄里含有龙葵碱,食后会使口腔苦涩,胃部不适,食多了可导致中毒。

②不宜空腹食用大量蕃茄,因为蕃茄中含有较多的胶质、果质、柿胶酚等成分,易与胃酸结合生成块状结石,造成胃部胀痛。

③患有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人不宜吃蕃茄,以免病情加重。

④不能食用腐烂变质的蕃茄,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