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7656300000145

第145章 观赏植物(3)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缩,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兰花属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葡科植物。兰花以它美丽的外表和芬芳的气味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一种观赏植物,尤其在日本,每年都会开一次兰画展,专门展示这些珍奇花卉。兰科植物几乎都靠昆虫传粉,而且它们被认为是虫媒传粉的最高级类型,3枚花瓣中的1枚演化成了唇瓣,并呈水平方向伸展成一个“降落平台”,便于昆虫的起降,另2枚花瓣和3枚花萼尽量向四周展开,以便不妨碍昆虫采蜜。雄蕊与雌蕊长在一起,生成合蕊柱。

对有些不能散发香味的兰花来说,它们花朵的结构另有绝妙之处。它们的花朵外形因为它们传粉的雌性昆虫非常相似,而且能散发与雌性昆虫分泌的雌性信息素相似的化学物质,诱使许多“痴情郎君”来与这些花朵交配,雄虫发现上当受骗时,身上已占满了花粉,等雄虫再次飞到另一朵“佳偶”上时,花粉被传播了。

兰花喜欢温暖潮湿,日照时间短,无煤烟尘埃污染的环境及深厚、疏松肥沃、透水良好的微酸陛土壤。兰花一般采用分株法繁殖,也有用嫁接繁殖。

兰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开于茎顶,其中两“肩”上耸呈蝴蝶翅膀状者为名贵品种。如蝴蝶兰,花如其名,花似蝴蝶般轻灵飘逸,活泼可爱。在众多美丽的兰科植。物中,蝴蝶兰独得“兰花之后”的美誉。

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墨兰: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春剑: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自、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兰花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是香、花、叶“三美俱全”,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兰花代表着高贵与雅致,自古以来,就备受诗人与画家们青睐。他们把兰花至于松、竹、梅之上,认为:“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最受人崇敬的是兰花之“德”。兰花原来大多是生长在热带雨林、深山幽谷之中,以草木为伍,既无牡丹之丰容,又无桃李之明艳,但却“不固清寒而委琐”,“不以无人而不芳”。因此,兰花又有“空谷佳人”、君子、雅士、幽人等美称。张学良将军酷爱兰花,写诗称赞:“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百事合心——百合花

花姿婀娜,花香袭人的百合花是世界名花之一。世界野生百合约有90多种,我国是世界百合起源的中心,据调查我国约有原产百合46种,18个变种,占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36种15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南平市就有16种,其中野生百合5种、变种1种、变异10种。在山区遍地野生的就有橙红色的卷丹和白色的野百合两种,是我国宝贵的种植资源。美国、法国及荷兰的花卉育种专家多次来南平考察百合花,称赞这些品种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良品种,具有区域特色和发展潜力。

百合花

百合花之美,是一种纯洁自然、清雅脱俗的美。依其品种不同,花型、色彩千变万化。麝香百合花色洁白,似淑女垂首,摇曳生姿;姬百合娇柔美艳,活泼可人,充满朝气;山百合花姿轻盈,秀美端庄,大方而自然。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百合品种越来越多,如卡萨布兰卡、天使之梦等新品种的花朵越发美艳动人,高贵中不失俏丽,典雅中不失活泼。

百合花种类众多,是显花植物中种类最多的大家族之一。百合花由内侧的3片花瓣和外侧的3片花萼共同组成,但由于它们长相几乎难以区分,所以我们统称为花被。花被上的斑点是吸引昆虫前来采蜜授粉的显眼标志。百合花不仅花美,让人赏心悦目,还有许多品种的鳞茎可供食用和药用。

我国人民对百合花怀有深厚的感情,古人把百合、柿子和如意摆放在一起,寓意了“百事合心”。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互赠百合花,表示良好的祝愿。送给新婚夫妇一束百合花,就是祝福他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百合花,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来出生于神州大地,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只作为食用和药用。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时至近代,喜爱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平生对百合花就深为赏识,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经常插上几枝。当她逝世的噩耗传出后,她生前的美国挚友罗森大夫夫妇,立即将一盆百合花送到纽约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所设的灵堂,以表达对她深切的悼念。

在西方,百合花被誉为“天堂之花”、“圣母之花”,是纯洁、光明、自由、幸福的象征。复活节那天,洁白美丽的百合花是装饰圣坛必不可少的花,是献给圣母马利雅的花。耶稣曾手持百合花,作为给信徒们的礼物,因为它象征了纯洁与忠贞。法国人尤其喜爱百合花,奉其为国花。相传法国第一个国王格洛威在接受洗礼时,上帝赠予它的礼物就是一束洁白的百合花。

百合花怎样栽种

百合花的种类很多,花色丰富,花形多变,花期较长(自春至秋),具有浓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适盆栽观赏,又适宜于地栽作切花,地下鳞茎还可供食用和药用,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百合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栽种百合花,北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南方可栽种在略有遮荫的地方。种植时间以8~9月为宜。种前一个月施足基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种宜较深(一般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4倍),以利根茎吸收养分。北方如栽种太浅,冬季易受冻害,并会影响根须和小鳞茎的生长。生长期间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损伤根茎。若有条件,可在种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盖。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湿度,以利鳞茎发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进行。培养土宜用腐叶土、砂土、园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制,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为作基肥。栽种深度一般约为鳞茎直径的2~3倍。百合对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长开始及开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国外一些栽培者认为,百合对氮、钾肥需要较大,生长期应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对磷肥要限制供给,因为磷肥偏多会引起叶子枯黄。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为使鳞茎充实,开花后应及时剪去残花,以减少养分消耗,浇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润,但生长旺季和天气干旱时须适当勤浇,并常在花盆周围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盆土不宜过湿,否则鳞茎易腐烂,盆栽百合花每年换盆一次,换上新的培养土和基肥。此外,生长期每周还要转动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长,影响美观。

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花是我国特有的花,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牡丹

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在中国十大名花中占有显赫地位,享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美誉,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牡丹

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这也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