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7656300000106

第106章 沙漠植物(3)

无论白刺、大白刺,还是小果白刺,它们都是沙漠和盐碱地区重要的耐盐固沙植物。它们耐盐碱、耐沙埋;它们积聚流沙和枯枝落叶而固定的沙丘人们称之为白刺包。据观察,白刺包固定的沙丘和其它的沙生相比是最牢固有效的,别的植物的枝条多高傲地向上伸展着,只顾生长自己的,而白刺却不同,它用全身的枝条护压着沙丘,它要同沙尘暴作斗争。

白刺,真可谓沙丘的守护神,荒漠的卫士。

金琥

金琥别名黄刺金琥,是仙人掌科、金琥属中最具魅力的仙人球种类。栽榈中还有几个主要变种,如白刺金琥、狂刺金琥、短刺金琥、金琥锦、金琥冠等。

产地及习性:金琥原产墨西哥沙漠地区,现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引种栽培。金琥性喜阳光充足,多喜肥沃、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夏季高温炎热期应适当蔽荫,以防球体被强光灼伤。

金琥茎球状,球体深绿,密生黄色硬刺,球顶部密生金黄色的绵毛;花黄色,顶生于绵毛丛中,吕等大小,非常美丽壮观;果被鳞片及绵毛,种子黑色光滑。

金琥喜含石灰质的沙壤土,可用等量的粗沙、壤土、腐叶土及少量陈墙灰混合配制。每年应进行一次翻盆换土和剪除老根。3月中旬将球从盆中取出,剪除老根,勿伤主根。剪好后,放在通风处晾4~5天,使剪口风干;翻盆使用的新培养土,宜用发酵后的畜、禽粪肥作基肥,加入煤灰、草木灰及少量动物骨粉等混合拌匀;盆要用阳光晒、蒸煮和喷药等办法进行清毒处理,以防烂球。

金琥性喜阳光充足,但夏季宜半荫,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中午前后应遮荫,避免强阳光灼伤球体。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可将它置于阳光下,促使多育花蕾,并可避免过分遮荫,球体变长而降低观赏价值。越冬温度保持8~10%,并保持盆土干燥。温度太低时,球体会产生黄斑。夏季防雨淋。

夏季是金琥的生长旺季。需水量增加。如遇干旱要勤浇水,时间最好是在清晨和傍晚,切忌在炎热的中午浇过凉的水,易引起“着凉”而致病。如中午盆土过干,可少喷水使盆面湿润即可,不能向球的顶部及嫁接部位喷水,以免积水腐烂。生长期内,半月左右施1~2次含氮、磷、钾等成分的稀薄肥液,洁合浇水使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浓度适当。

金琥生性强健。抗病力强,但夏季由于湿、热、通风不良等因素,易受红蜘蛛、介壳虫、粉虱等病虫危害,应加强防治。对红蜘蛛、用40%乐果或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介壳虫、粉虱等为害时,可进行人工抹杀。

金琥寿命很长,栽培容易,成年大金琥花繁球壮,金碧辉煌,观赏价值很高。而且体积小,占据空间少,是城市家庭绿化十分理想的一种观赏植物。

养护金琥注意事项

(1)选用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培养土。盆栽可用腐叶土2份、沙土4份、园土3份、腐熟鸡鸭粪1份混合配制,并在盆底放少量碎骨粉或贝壳粉作基肥。

(2)光照、温度要适宜。金琥喜阳光充足。生长季节需放在向阳处养护,夏季宜半阴,在强光直射下易灼伤。若长期放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则球体会变长,缺乏生气,降低观赏价值。冬季也需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室温以保持8℃至10℃为好。最低也不得低于4℃。

(3)水肥要适量。春季和初夏,可适当浇水,并追施少量腐熟稀薄液肥和复合肥化肥。盛夏气温达38℃以上时,植株进入夏季休眠期,这时要控制浇水,停止施肥,待秋凉后方可恢复正常水肥管理。冬季更需严格控制浇水,保持盆土不过分干燥即可。金琥的繁殖,可用嫁接法。嫁接时,选2年生至3年生三棱箭作砧木。用直径约1厘米的金琥小球作接穗。嫁接方法同一般仙人球。嫁接成活后,经过几年的培养,球长得很大,砧木支持不住时,将球带一小段砧木(约3厘米至5厘米)切下,稍晒干后再行扦插。生根后上盆栽植,随即成为一株十分优美的仙人球。

巨人柱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本种以挺拔高大著称,其垂直的主干高达15米。重达数吨,能活200年。茎干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一场大雨过后,一株巨大的巨人柱的根系能吸收大约一吨水。

在沙漠里,作为“形象大使”的巨人柱仙人掌举着臂膀站在那里,可不是孤零零给活在不毛之地的秃鹰歇脚用的——它们饱含生命汁液,组成了沙漠里密布如林的“给养罐”。雨后数小时之内,很多仙人掌就会伸出新生的小根来,饱饮雨滴。这种植物手风琴一般的枝干结构可以吸收富余的水分而膨胀,正如钝尾毒蜥用超大号的膀胱来储水,可张可驰的尾巴里则塞满食物养分。在最干燥的5月和6月,当上个冬季的雨水已成为大多数生命的遥远记忆,巨人柱仙人掌,还有个头比它们更大的南方同仁摩天柱仙人掌,就会给自己戴上华美的白色花冠,甘露满盈。这些花蜜滋养了鸟类、昆虫、尤其是蝙蝠,它们则为仙人掌传播花粉作为回报。花谢果熟,饱满多汁,受益的生灵就更多了,从鬣蜥到草原狐都得以补充食物和水分,坚持到夏季雷雨降临。进食完毕,动物们便退避到这片沙漠特有的那许多小型树木中间,小叶假紫荆、蓝花假紫荆、猫爪金合欢、铁木或是腺牧豆树,随便找一丛躲进去休息。一番消化之后,排出满是种子的粪便,落在树荫里恰好就是巨人柱仙人掌和摩天柱仙人掌在柔弱幼年时成长所需的地方。假如生命在这里真的是命悬一线,一棵巨人柱仙人掌又怎能每年结出数百万粒种子、一活就是250年?面对严酷环境,依然有各式各样的生物群落能够找到办法,活得欣欣向荣,远不止是苟且偷生。

胡杨

胡杨是杨柳科植物,是一种杨树。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种叶子,一种像杨树叶,一种像柳树叶,还有一种既像杨树叶又像柳树叶。胡杨叶子的这种异形现象在植物界是非常罕见,所以胡杨又叫异叶杨。

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胡杨,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

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

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两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维吾尔族人民给了胡杨一个最好的名字——托克拉克,即“最美丽的树”。它的美丽,源自它们面对干旱的顽强和悲壮,而保护和发展胡杨的美丽,则是我们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