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7585600000050

第50章 自我完善之“愚”学(1)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所以反而建立不起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树立声誉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所以看上去反而笨拙,那些卖弄聪明才智的人,正是为了掩饰愚蠢。

一、知前知后

齐国大夫隰斯弥会见田成子。田成子与他一起登上城台,向四方瞭望,三面都非常平阔通畅,向南望去,隰子家的树却遮蔽了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有说什么。隰子回去以后,立刻派人将树木砍去;才砍几下,斧头就裂了几个地方。隰子马上又叫人停下不砍。

他的属僚说:“为什么改变得这么快呢?”

隰子说:“古人有句谚语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不吉祥。’田子即将有一些行动,这个行动非同小可,而我却提示他我知道一些,那我一定会有危险。不砍掉树木,不会有过错。知道了人家所不说的,这样的罪过才大。所以才不再砍树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申屠蟠,东汉末人,当时游学京师的士人,如汝南范滂等人,经常批评攻击朝廷的政治措施,从公卿大夫以下各阶层的人,都降尊纡贵以礼遇他们:大学生纷纷推崇钦慕他们的风范,认为这是学术文风鼎盛,在野读书人被重用的时候。

申屠蟠却慨叹说:“以前的战国时代,在野知识分子放言批评,各国诸侯,甚至做到持帚扫门来迎接他们,最后却有坑杀读书人、焚烧书籍的灾难。今天的状况和当日可以说差不多。”于是就隐居在梁国砀县的地方,靠着树干搭盖一间屋子,日子过得像仆役一般。

过了三年,范滂等人受“党锢之祸”牵连,有的死了,有的被刑,只申屠蟠一人幸免于难。

东汉末年,陶丘洪与华歆同郡,自认为眼光见识高于华歆。当时王芬等人企图废了灵帝。王芬叫华歆、陶丘洪来共同策定大计。

陶丘洪准备前去,华歆制止他说:“废立君主是非常的大事,伊尹、霍光都觉得艰难而不轻易为之。王芬才性疏略且不够武勇,一定不会成功。”王芬后来果然失败,陶丘洪才对他心服。

二、认清形势脱身自保

秦朝时,赵高杀了二世以后,便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孺子婴为秦王,将二世当做平民来埋葬。孺子婴齐戒,以便入太庙祭祖,接掌传国玉玺。

当齐戒进入第五天的时候,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丞相赵高杀了二世,怕臣子们杀他,就假装依道义来拥立我登基。我听说赵高竟然与楚国相约要灭秦朝皇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我要齐戒,以便入太庙,就是希望借此在太庙中杀我,我想届时装病不去,那丞相一定会自己来找我,等他一来就杀了他。”

了要入太庙的时候,赵高派人去请子婴等人,子婴不去。

赵高果然自己前来,说道:“宗庙之事,非常重要,大王为何不去呢?”

子婴趁此时在齐宫中杀了赵高,并灭了赵高三族。

三、修身养性显出气度

孙叔敖碰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对他说:“我听说,有三种有利的事,也一定有三种有害的事,你知道吗?”孙叔敖一下子变了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能知道呢?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一定会妒忌他,官做得大的人君子一定会提防他,俸禄多的人别人一定会怨恨他,指的就是这个。”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志向就越低;我的官越大,我的心气也就越小;我的俸禄越多,我施舍的人也就越多:这样做可以躲避灾祸吗?”狐丘丈人说:“你说得太好了,尧、舜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缺陷!”《荀子·仲尼》中还说:“所以聪明的人办事,盈满的时候想到不足的时候,安全的时候想到危险的时候。十分小心地预测将来,仍怕惹来祸患,所以他们做什么事都不会失败。”

四、居安思危放长眼光

郁离子和游客乘船在彭湖上浮行,无风无云,明日朗照,平湖如镜,水中的鱼虾出没,都能看得见,皎洁,开阔,左右两边没有不能看到的景物。游客说:“有此美景,是泛舟的乐趣啊!我能得到这样的享受,终身感到满足了!”这了一会儿,山上飞出缕缕云彩,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太阳,忽然狂风刮起砂石并吹倒树木,吹打深谷峭壁而雷鸣九渊,船如轮旋并剧烈颠簸起来。游客们跳跃,难以站稳,俯下身就呕吐,趴下不敢仰视,个个神飞魄散好像要死,有的说:“我快要死了!我这辈子再也不敢来了!”

郁离子说:“人世间的事也像这情景一样啊。千乘之国的君王,坐朝而下临群臣,受言接词,很少有不是柔和的样子。一旦发怒,没有人敢触犯他的锋芒,那和这翻腾的湖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天下长久安定了,人们安静舒适不知有祸患,告诉他灾祸的警报,他也不相信,而在梦寐中死去的有无限多,还不是因为只知道浮游的欢乐而不知道狂风的可怕所致吗?慎兢在吕梁洪观赏,看见触石就吓得口吹气沫,拔脚就跑,说:‘我为什么冒这个风险呢?’一辈子都不敢跋涉。君予自己认为知风险,他的这一才能比起海上的商人差远了。因此三峡的惊涛漩涡,一看就知道它能翻船,冒死跳到水中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的。只知道浮行的欢乐而不知道风浪可怕的人,是未曾经历过那风险的人啊。所以说‘暴虎冯河,死而不知悔的人,圣人是不赞成的啊’,这是说那些知祸而不避的人。”

五、审时度势变通自保

汉初三杰,都曾不安于位: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萧何遭谗,被械于狱中;张良惧祸,托言辟谷从赤松子游。然而陈平一生始终受到信任,并且平步青云,位居丞相,令后人钦羡不已。究其原因,当系陈平不仅善于为国出谋,也很善于审时度势,保护自己。

公元前195年,高祖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创伤发作,缓行到长安,又闻燕王卢绾叛变,遂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讨伐。樊哙走后,又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杀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高祖早已察觉吕后自作主张,干预朝政,心里有些不高兴,可又想,一个妇人家能干出什么来呢?但现在听说吕后跟他妹夫大将军樊哙串通起来,情况就严重了,他立即在床上下诏说:“陈平急速以驿传马车,载着绛侯周勃代替樊哙领兵,到了军中立即砍下樊哙的头!”高帝怕陈平不敢去杀樊哙,又吩咐陈平尽快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亲自检验,并催促陈平:“快去快回,不得有误!”

陈平、周勃立刻动身。路上,陈平对周勃说:“樊哙功劳大,又是吕后妹妹吕顺的丈夫,我们可不能自已动手处斩皇亲国戚。眼下,皇上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怎么办?再说皇上病得这么厉害,咱们斩了吕后妹夫,将来吕后当权能放过咱们吗?”周勃一时没有了主张,便问:“难道把樊哙放了不成?”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押上囚车,送到长安,让皇上自己去斩。”周勃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陈平还没回来,高祖的病却加重了。高祖想,光杀了樊哙,还不能削弱吕后的势力,因此,他吩咐手下的人宰了一匹白马,叫大臣们歃血为盟:“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违背盟约,天下共伐之!”

且说陈平来到军中,建造高坛,以符节召见樊哙,将樊哙两手反缚入囚车,送往长安。

陈平在路上听到高帝崩逝,立太子刘盈为皇帝,尊吕后为皇太后的消息,更加恐惧,又怕吕须进谗,于是坐驿传马车急速回朝。路上遇到使者传命,令陈平屯驻荥阳;陈平接受诏命,旋即改变主意,回到关中,跑进长乐宫。

吕太后见陈平回来,马上问及樊哙。陈平讨好地说:“我奉先帝之命处斩樊将军,可我始终认为樊将军功大于过,怎忍下手?再说那时先帝病重,昏迷中所说的话不一定对,因此,我只派人把樊将军送回来,听候太后的发落。”吕太后松了口气,宽慰陈平。陈平畏惧谗言,惟恐地位不稳,就流着泪说:“我受了先帝大恩,应该赤胆忠心地报答一番。现在太子刚即位,宫里正需要人,请让我在宫中做个卫士,伺候皇上,一来可以报答先帝大恩,二来可以替太后和皇上效力。”吕太后听了这些话,心里挺舒坦,夸奖陈平一番,拜他为郎中令,又叫他在宫里辅助皇帝。

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逝世,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第二年,惠帝崩逝。光禄勋杨恽是前丞相杨敞的儿子,他廉洁无私,刚直不阿,但为人过于尖刻,好揭人隐私,所以在朝中结怨很多。西汉宣帝五凤二年,有人上书告发太仆戴长乐。戴长乐怀疑是杨恽指使人干的,便也控告杨恽。廷尉审理后,判处杨恽恶言诽谤,大逆不道。汉宣帝刘询不忍心杀害他们,就把杨恽和戴长乐都贬为平民。

杨恽回到老家,购置田产,过着自得其乐的富翁的生活。他的朋友、安定太守孙会宗写信劝他说:“做大臣的革了职,应当闭门思过,显出惶恐不安的样子,不应当购买田地,结交宾客,四处抛头露面。”杨恽心里很不服气,便给孙会宗回信说:“我犯了严重的过错,行为有所欠缺,只好一辈子做个农夫。我带着妻子儿女,辛勤地耕种养蚕,想不到又受人讥讽。人总有七情六欲,不能压制的人情,连圣人都不加禁止。君王和父亲是最尊贵的,可是为他们送终,也有一定的时限。我得罪皇上,罚做平民已经三年,难道要天天把自己看做罪人吗?庄稼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干活,总得让他们有个享乐的时候吧!每年的伏日、腊月,我就煮些羊肉,喝些酒,自我娱乐。酒酣耳热,我就仰天击缶(“缶”是古代的打击乐器),放声吟唱:

田彼南山,

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

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

须富贵何时!

就算这是荒淫无度,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不久,杨恽的侄子、安平侯杨谭又劝他说:“你的罪很轻,又曾告发霍氏谋反,对国家有功,用不了多久就会官复原职的。”杨恽冷笑一声,愤愤地说:“有功又有什么用?不值得为朝廷卖力!”杨谭叹了口气,说:“唉!朝廷确实如此。司隶校尉盖宽饶、左冯翊韩延寿都是尽职尽力的官员,却因为一点小事就被处死。”后来,出现日食,驺马猥佐成乘机上书刘询,控告杨恽说:“这次日食是因为杨恽骄傲奢侈,不思悔过造成的。”

廷尉进行调查,发现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信。刘询看了信,对杨恽深恶痛绝。于是,廷尉判处杨恽大逆不道,将他腰斩。

六、认清形势明哲保身

刘裕当了两年皇帝便一命呜呼了。临终他以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其长子、少帝刘义符。他私下对刘义符说:“檀道济有才干谋略,但无大志,不像他哥哥那样难以驾驭。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只有谢晦随我征伐,识机变,有才干,如将来有人反你,那必定是他。”谢晦是谢安的后代,出身东晋头号名门世家,奋起寒微的刘裕对他的猜忌特别深。

少帝即位后,贪图玩乐,亲狎小人,不理政事,朝臣担忧。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为了社稷,废杀少帝,并杀死不满他们执政的刘裕次子刘义真,立其第三子刘义隆为宋文帝。

他们担心文帝继位后,追究弑君之罪,在其未到京前,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七州军事,精兵强将全都调拨给他,又以檀道济镇守广陵,徐羡之、傅亮在内掌握朝政,以便内外呼应。

谢晦上任前与蔡廓话别,问:“我能免祸吗?”蔡廓答道:“你是顾命大臣,以社稷为重,废昏君立明主,在义理上没什么不对,但杀刘氏二兄弟而执掌朝政,又挟震主之威,据上游重地,从这两点看又难免祸难。”谢晦惶恐。待离开建康,回头望着石头城,欣喜地说:“今天总算脱离是非之地了。”到荆州后,他又将两个女儿嫁给了宋文帝的两个兄弟刘义康和刘义宾,希冀以此免祸。

文帝刘义隆见其二兄被杀,自己被迎立为帝,心存疑惑,不敢进京即位。司马王华说:“先帝刘裕有功于天下,四海臣服,唯嗣位的少帝不守纲常,刘家的天下还是稳固的,徐羡之出身寒士,才能平平,傅亮也是布衣诸生起家,不敢像司马懿、王敦那样贸然篡夺刘家天下。只是因为刘义真严厉果断,立之将来必不见容;而殿下您宽容仁慈,远近皆知,所以越过刘义真而立您。再说,他们担心少帝若存,将来终受其祸,所以杀他。这些都说明他们贪生怕死,想握权自固,不是想篡位自立。殿下尽可放心东下,以继大统。”于是,刘义隆留王华在荆州,自己东下即位。一路上派兵严密保卫,参军朱容子抱刀侍卫在侧,数旬不解带就寝,京城文武难以靠近半步。到京以后,以王昙首、王华等为心腹,委以领军之任。

元嘉二年末,宋文帝扬言伐魏,整顿兵马舟舰,准备诛杀徐羡之、傅亮,讨伐谢晦。京城人心惶惶。傅亮写信给谢晦说:“讨魏国一事纷纷攘攘,朝野之士多反对北征,皇帝可能会派万幼宗前来征求意见。”言下之意是告诉谢晦,朝廷将有所动作。谢晦的弟弟谢瞬也派人告诉谢晦,朝廷将有异常行动。谢晦还不相信,要参军何承天起草答书,以应付万幼宗。何承天也说:“外面传言纷纷,都说朝廷发兵已成定局,万幼宗哪里会来征求什么意见。”谢晦惶恐,问:“如果真的这样,我该怎么办?”何承天劝他投奔北魏,以求自全。谢晦考虑良久,说:“荆州是用武之地,兵多粮广,决一死战,如失败,再投北魏不晚。”于是下令戒严,南蛮司马周超自告奋勇,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