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7585600000030

第30章 修德砺志(1)

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百行孝为先”,“孝”也可以看做是狭隘的善良,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能善待自己的亲人,那对别的事物又是如何呢?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8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名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3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你还有机会、还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切莫等到父母已逝,再追悔莫急。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香九龄,能温席”说的就是这个故事了。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古人能这样,那么今天的人们呢?能否继承?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善良。

有一则故事讲,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何必多费劲?”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着:“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快乐、幸福和美好。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艾娜收养了一个孩子,不过那是德国纳粹战犯的。街坊邻居们知道后,没有人理解她,也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这个街区。他们说她应该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或者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此后,就老有人对她说三道四,还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可是,艾娜没有在乎那些外界的干扰,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对那个孩子说:“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变大了。虽然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但是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是无罪的。”

在那个时候,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要想改变邻居们对他们的看法,最好的补偿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

从此以后,他发奋图强,把每样事都做得很好。到他中学毕业时,他的邻居们居然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也许是他收到的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

真心为他人祝福的同时心灵也会得到一种自然的洗涤。

清晨,汤姆心事重重地在街上散步,这时一辆大垃圾车停在了他身边。

汤姆以为那司机是要问路的,没想到那司机却向他出示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非常可爱的5岁的男孩儿。

“这是我孙子杰乐米,”司机说,“他躺在菲尼克斯医院里,靠人工心脏生活。”

这次汤姆知道了,原来那个司机是想让他捐款,理是就伸手去摸钱包。

可司机并没有要钱。他说:“我会向每一个我遇见的人请求他们为杰乐米祷告。您能为他祷告一次吗?”

汤姆按照他的方式做了。突然间,他发现自己的心事好像没那么严重了。

常怀助人之心,可以感染他人,让爱洒遍人间。

杨君是在全民大炼钢时期度过他的年轻时光的。

有一回,他腿摔伤了,一动也不能动。他背着十五六公斤的矿石,脚下一滑从崎岖的小路上滚到山沟里,而且当时天快黑了,他的呼救声被西北风压住,谁也听不见。

在这种环境下,他想到了前段时间有一个人在山里被群狼咬死的事,于是越想心里越害怕。正在他孤身无助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打柴的人从远处走了过来,看到了受伤的他以后,毫不犹豫地说:“别害怕,我来帮你!”说着,打柴人扔下肩上的柴担,把杨君一直背下了山。

“我来帮你!”这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使这个一向对人冷漠的杨君变成了一个热心肠的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影响和改变了杨君的一生。几十年来,在这句话的影下,他抚养了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奶奶,而且还资助一个贫困的儿童上学,干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聪明的人不是总想着算计别人,而是想尽办法帮助别人。算计别人,别人也会算计你,而帮助他人,他人在有形无形中也在帮助着你。

哈默是美国的石油大王,但是在这样的光环之下,谁会想到他曾一度是个不幸的逃难者。

那还是一年的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流亡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上,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

一天,冬日里下起了雨,于是,镇长门前的花圃旁的小路便成了一片泥淖。没办法,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也替镇长疼惜,便不顾寒雨染身,一个人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意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回来了,在一头雾水的哈默面前从容地把炉渣铺在泥淖里。

当然,再也没人从花圃里穿过了。最后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这有什么不好?”

镇长的话牢牢地刻在了哈默的心里,杰克逊对哈默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前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又不尽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路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给自己的小路铺上光滑的大理石,别人走过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很开心呢?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的野花,会繁衍不绝。如果是从建立功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花园中的盆栽,稍微移动,花木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是从权势中得来,那就如同插在瓶中的花朵,由于没有植根土中,花的凋谢指日可待。

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19载牧羊志不悔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据汉边制度,有两千石薪俸以上的官员子弟得任命为郎。

因此苏武少年时便与两个兄弟做了皇帝的郎官(侍从官),后升任移中厩监(御马房的管理人员)。

那时汉匈边界常有战乱,双方屡派使者刺探对方动向。匈奴前后扣留汉朝使者10多批人,汉朝也扣押匈奴使者作为抵偿。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为防止汉朝乘机攻打他,便自称是汉天子的晚辈,并把扣押的汉朝使者一齐送回汉朝。武帝也以礼相待,委任苏武以中郎将(掌管皇帝侍卫的武职,比将军低一级)职,持旄节护送被扣押的匈奴使者回国,同时赠送侯单于丰厚的礼物。于是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随员常惠以及卫士、侦察兵等一百多人到了匈奴。

事有凑巧,就在使节团返朝复命之际,匈奴发生了贵族缑王和虞常等人的谋反事件。他们策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并杀掉死心塌地为匈奴效力的汉朝叛臣卫律,而后逃回中原。虞常曾和张胜是朋友,他偷偷去见张胜。张胜慨然允诺,给虞常提供了经费。谁知他们行事不秘,单于子弟举兵先发制人,结果缑王等全部战死,虞常被擒。

张胜感到事态发展严重,他和虞常的关系要暴露,只好把和虞常秘密会面之事告诉苏武。苏武料定使节团要受牵连。他想:待做了犯人受审后被处死,不如早日自尽,以免自己的国家受到污辱。于是他拔剑自杀。张胜、常惠等人手疾眼快夺了剑,苦苦将他劝住。

卫律奉单于之命,审理这桩谋反案,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召集首领们商议要杀掉汉朝使者。单于的近臣们认为杀掉他们不如令他们投降,单于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又派卫律去劝降苏武,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辱没国家,虽生,有何脸面回大汉?”说着,拔出佩刀刺进胸膛。卫律大惊,亲自上前抱住苏武,又忙着派人快马加鞭去请医生。当时的急救术很落后,那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坑内燃文火,然后将苏武面朝下卧在坑上,由医生敲打挤压背部使淤血流出。同时帮助病人恢复心脏跳动。苏武本已气绝,经半日痛苦的抢救,总算有了呼吸。常惠等人哭着将苏武抬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更加希望苏武投降,早晚派人问候。

苏武大义凛然,卫律无计可施,只好如实去报告单于。苏武越是不屈,单于便越想招降苏武,同时也愈加残酷地迫害他。他们把苏武捆绑着禁闭在一个深旷的大地窖里,不给他送吃的喝的。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咬一口毡毛,嚼一口雪,合着吞咽下去。

几天后,匈奴人发现苏武还活着,以为有神灵保佑他,就把他从地窖里拉出,流放到北海(现苏联西伯利亚东南部的贝加尔湖)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牧公羊,并说等公羊产了羊羔,才放他回来。

苏武孑然一身来到北海,靠掏野鼠洞中储藏的草籽干果充饥。他每天拄着代表国家尊严和使命的汉使节杖放羊,睡觉起身都不离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节杖上的旄牛尾毛逐渐脱光。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匈爆发战争,汉将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李陵和苏武曾同在汉朝廷做官,他投降匈奴后被单于立为右校王。他自觉惭愧,无颜去见苏武。过了些时候,单于命李陵去北海劝降苏武。李陵到了北海,摆酒奏乐,款待苏武,席间与苏武款款叙旧。苏武这才得知自己走后,两个兄弟都因小罪被迫自杀,母亲已死,妻子还年轻已经改嫁。两个妹妹和3个儿女10多年来不明生死。而且皇上老了,法令没有个准,大臣们无罪而遭灭门九族惨祸的有好几10家。李陵劝苏武说:“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如此。单于在诚心诚意等待您的归顺,不会让您回到大汉了。”苏武听后驳斥李陵道:“我们父子没有什么能耐,靠皇上栽培,父亲做了将军,封一等侯爵;兄弟3人都是皇上的近臣。平时一直希望能为朝廷尽忠。如今有了报效朝廷的机会,就是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您不必再费口舌了。”李陵无言以对。

不久,单于病死。新单于害怕内乱外患,又派使者与汉通好,并表示愿意放还苏武。19个春秋,经受了无数痛苦煎熬,苏武终于回到京城长安。他出使时是一个很强壮的青年,回来时已是满头银丝,满面白须。出使时带去的随员100多人,现在跟回祖国的只剩了11人。

苏武回朝后,汉昭帝任命他为典属国,主管边疆各民族事务。

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享年81岁。10年后,汉宣帝命人把苏武等11名功臣的像画在麒麟阁上,让后代永远纪念他们。

(二)心诚志坚终成正果

唐僧玄奘本姓陈,生活在唐初太祖、太宗年间。通常,人们称他为三藏法师,俗称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