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发展到现在的街头文化、行为艺术,包括街舞、涂鸦、说唱等等。
综上所述,另类也好,出格也罢,它只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表象,但其本质精神是共同的,即保持与主流、传统不同程度的对立,包含有挑战、叛逆、求变、颠覆、革命和个性的因素。
说说80后的文学吧,它的诞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主流文学的多种创作理念与作品形态,譬如韩寒、春树、郭敬明等。首先,他们是焦虑的,各自的作品无论以哪种形式表现,都隐含着一种发自内心对于生命体验的焦虑,如春树的《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而表面颓废、内心焦虑却是整个青葱时代的特征,包括韩寒的《三重门》、李傻傻的《红×》。
但仅仅是焦虑就浅薄了,作品里无不透露着对自由的向往,尽管自由是相对抽象的,甚至不一定清楚自由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但还是借着文学表达向往自由、渴望理解、寻求慰藉的强烈欲望。米兰?昆德拉说过:“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演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自然界没有从垂垂老矣活到青春年少的道理,所有的调侃、揶揄、随意、即兴、民间、边缘、文青、愤青都是青春的一场狂欢、一个脚印、几寸空间。
作为贫客,有了理由放弃那些勒紧裤腰带买回名牌套装以应付社会需要的行为,贫客需要的是表达自己的专属品位,而不是凸显身份,更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贵族炫耀。那些传统奢侈品的丰碑让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们去竖立吧,贫客们脱下千篇一律的校服或刻板的套装,换上极具个人风格的街头服装,以各种姿态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每个城市的街头。
贫客消费的不仅仅是T恤、牛仔裤、鞋、包、手机……而是这些品牌后面的文化甚至文学的品牌,譬如韩寒牌、郭敬明牌,这样的文化品牌凝聚成一个无需被圈外人认同的小圈子。
韩寒牌的品牌文化是什么?
一开始就向中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叫板,他是一个关心政治、心系百姓疾苦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首先让人精神振奋。他有傲气、有霸气、有灵气,更重要的是有正气。在圈子里,他是为美好生活战斗的勇士,是内心世界的守护神,是摇旗呐喊的旗手,是青春激昂的共鸣机、代言人。
韩寒自称是上海的一块大金子,有点谦虚,他该是中国的大金子,影响中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大金子。所以,这位同学的杂志迟迟不能面市,如今的《合唱团》虽出来了,但他必须温和。他性格直率敢言,文笔不落窠臼,为人不重名利。他常常言辞过激,对某些大师们缺乏尊敬,但他头脑清醒,字字有分量,句句指人心,也非故意炒作造谣生事,故他无错。
他不仅仅是一坦言直白的作家,也是一个疯狂的赛车手,他把自己的生命片段演绎得自由奔放多姿多彩充满玄机,这就是80后的自由、出格与使命。这就是韩寒品牌的内在文化。
再让我们看看郭敬明牌文化,对于他的种种非议不在讨论范畴,粉他的人一直粉他,何因?从《幻城》、《夏至未至》、《光线消失的井池》到连载的《小时代》,他带给了太多的人笑容、忧伤、感动与梦想,而造梦便是郭敬明品牌的内在文化。
再举个例子,本名利川裕美的Hiromix,这个生于1976年的Y世代东京女孩,其艺术作品可以说是横空出世。1995年4月,身为高三女生的她,以一台Konica Big Mini傻瓜相机拍下一些生活照片,辑成一本36页的影像集《十七岁女孩的生活》,报名参加Canon主办的“写真新世纪”摄影比赛。这本影像集以不可思议的视角与技术,为她拿下首奖“荒木经惟赏”,也开始了她平步青云的摄影生涯。过去的艺术家,是通过对政治、社会等各种宏大命题的表达来确立自己的身份。但是,“80后”、“85后”对艺术的表达,几乎都来自私人生活,不再背负沉重的意识形态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