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博览4
7524200000008

第8章 文学(7)

《木兰诗》是长篇叙事诗。全诗300多字,塑造了一个乔装代父从军的绝世女英雄形象。木兰既是现实的人物,又是理想的化身。巾帼英雄木兰,是历史性和传奇性的产物。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具有非凡的意义。她本是一个勤劳的织布女郎,以女红为务。但是,战争改变了她的生活,她勇敢地承担起服兵役的义务,代父从军,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性的作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女扮男装,万里长征,转战十年,历经黄河黑水,燕山漠野,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凯旋归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功成名就却不受封赏,不愿当官,只希望回家团圆,志向不同流俗,气概磊落轩昂。相形之下,那蝇营狗苟、不择手段推过揽功、一心求官贪财的所谓“男人”,显得多么的龌龊和无耻。木兰回到家里,“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出生入死转战十年的战友们才发现,眼前功勋卓著的“壮士”原来是一个大姑娘。这一出带有扑朔迷离传奇色彩的喜剧,让人们看到了勇敢、坚毅、纯洁的木兰,天真、活泼、机智的真面目。

《木兰诗》中表现的巾帼女英雄英勇善战是不奇怪的。北朝妇女武艺高强,弓马娴熟在历史和现实中大有人在。《北史·李安世传》所载李波小妹就是一个压倒须眉的武艺精湛的妇女。但木兰比李波小妹有本质不同。木兰始终不失劳动人民女儿的本色,她勇于自我牺牲,不顾“男女有别”,弯弓征战赛男儿,既保全了老父,又捍卫了国家疆土。木兰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中,木兰的故事是奇特的,木兰的身上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高贵品质。《木兰诗》的故事,突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巾帼英雄木兰,使千千万万妇女扬眉吐气,千百年来,人们把她搬上戏剧舞台,传唱不衰;制成影视动画片,走向世界。

《木兰诗》艺术成就很高。全诗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写出女子胜于男的重大主题。风格刚健,情节惊奇,语言质朴通俗,生动自然的口语穿插精妙的律句,节奏富于变化,足称绝唱。

《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591)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学者。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梁元帝江陵败亡后,辗转奔窜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因病去世。在6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学识渊博,阅历深广。亲历4个朝代,细心体察社会,各类人物,各地风俗。目睹南北分裂、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身受其害。为教后代人安身立命,“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精心之作。始作于南北朝,成书于隋朝初年。全书分“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20篇。内容广泛,知识丰富。除首篇《序致》说明写作宗旨,末篇《终制》叮嘱后事,《归心》篇礼佛而外,其余17篇大体可分为为“家庭伦理”、“品德智能”、“思想方法”、“养生处世”和“学术杂识”5个方面。

家庭伦理教训有《教子》、《兄弟》、《后娶》、《治家》4篇,侧重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道德准则。强调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品德智能教训有《风操》、《慕贤》、《勉学》、《文章》4篇,讲述如何造就子弟成材,培养优良的崇高操行,磨砺勤奋求知的人生态度和树立良好的文风。

思想方法教训有《名实》、《涉务》、《省事》、《止足》4篇。阐述观察、认识、处理问题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正确对待名与实的关系,争取美好的声誉,要有真才实学。人生的意义在于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和个人的发展要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警惕贪心不足。

处世养生教训有《诫兵》、《养生》2篇。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和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该珍惜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同时也指出,生命虽然可贵,也不是不当惜而惜。不应该为冒险贪欲去送死,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

学术杂识教训有《书证》、《音辞》、《杂艺》3篇。介绍古籍文字学考据的方法和知识,音韵知识、杂艺知识,根据不同的实用价值,提出做学问的要求。

颜之推虽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常常叙说自己的亲身见闻,使人们看见南北士族风尚有别。文辞时有骈体,但风格平易亲切。间以故事讽刺,引人注目。《教子篇》讲北齐有一个士大夫公然对别人讲培养孩子的经验时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名实篇》说,有一个“近世大贵”,在居丧服礼时,竟用“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虽着墨不多,人物无耻、虚伪的嘴脸跃然纸上。

《颜氏家训》自隋朝以来,成了一部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著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傅太平说:“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盖《序致》至终篇,罔不折衷古今,会理道焉,是可范矣。”王铖《读书蕞残》说:“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编撰人刘义庆(403—444),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宋书·刘义庆传》说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召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世说新语》应是刘义庆与门客文士的集体著作。全书分“政事”、“德行”、“文学”、“言语”、“仇隙”等36门。内容主要记叙东汉至东晋时期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等杂事。诸如“名士风流”、“魏晋风度”,崇尚清谈,寄情山水等遗闻轶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写“魏晋风度”,“名士风流”。他们有意玩弄风度,风流自赏。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夜雪,忽然想起剡县的戴安道,马上登船去访,走了一夜才到,赶到戴安道门前却返回来了,别人问什么原故,王子猷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同是《任诞篇》又记载刘伶纵酒放达,裸形室中,来人见状,讥笑他。刘伶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人我裈中?”《雅量篇》记谢安与人下围棋,接来信得知谢玄淮上大捷,“默然无言”,直到有人问起,才心不在焉地说:“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无独有偶,顾雍召集同僚下围棋时,听到儿子死讯,“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却“神气不变”,直至客散。能欣赏山水被视为名士风雅,能隐逸视为高人,能清谈以为经济,服药饮酒都是魏晋风流。他们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汰侈篇》写石崇王恺斗富的情形,一个“以粘糒澳釜”,一个“用蜡烛作炊”;一个“作紫丝布步障碧陵里四十里”,一个“作锦步障五十里”。“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豪门士族仗势欺人,凶残暴虐,贪婪丑恶《世说新语》皆有所记。《汰侈篇》载石崇请客,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即斩杀美人。大将军王敦去做客,“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王导责怪他,他却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俭啬篇》记司徒王戎虽“既贵且富”,却吝啬坏绝,他家有好李子,怕别人得到种子,竟先“钻其核”而后出售。

《世说新语》也记载和歌颂了一些好人好事,《言语篇》“新亭对泣”则表现了爱国思想。《德行篇》写荀巨伯忠于友情,不肯“败义以求生”。《识鉴篇》写郗超不计小怨,顾全大局。《自新篇》写周处勇于改过自新,为民除害,很有教育意义。《德行篇》记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故事通过管宁、华歆对金钱、权势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了两个人的品格优劣,历来被传为佳话。

《世说新语》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写人物精神性格,善于记言记事相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人杨衒之的散文著作。

杨衒之,《魏书》不曾为他立传。所以,他的生卒籍贯不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附《杨衒之小传》说:“衒之,一姓羊,北平人,魏末为抚军司马,历秘书监,出为期城太守,齐天保中卒于官。”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一书中自述“永安中(528—530)衒之时为奉朝请”,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览洛阳。著《洛阳伽蓝记》时官衔是“抚军司马”。《广弘明集》载“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损费金譬,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

北魏统治者崇信佛教,仅洛阳就有佛寺1300余所。中经战乱,大都残毁。《洛阳伽蓝记》这部记述佛寺园林风物建筑的散文著作,以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园林为中心,广泛地记叙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世事兴衰,轶事传闻。杨衒之写这部书,原来是有一定思想寄托的,他在《洛阳伽蓝记》序言中说:“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坐观音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稼,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离黍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洛阳伽蓝记》每记一寺,都写它的历史或传说。有的还记述与本寺相关的神话和异闻。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朝廷变乱、诸王废立、达官显贵的腐化荒淫生活、文人学士的风流韵事。如记高阳王寺: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道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舆、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槛,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童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霄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日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

记高阳王寺侧重写高阳王元雍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的生活,而《洛阳·景林寺》则重在写景状物:

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讲殿迭起,房庑连属,丹槛炫日,绣桷迎风,实为胜地。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内置祗洹精舍,形制虽小,巧构难加。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静行之僧,绳坐其内,飧风服道,结跏数息。

这些寺院清净肃穆,令人身心陶醉。写《永宁寺》:“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更是有声有色,大有警钟长鸣、劝世行善、修成正果之意。至于《法云寺》,写洛阳大市东、南、西、北四市工商业繁荣和富人的豪华奢侈的生活,穿插在当时广为流传的人物故事中,使文章摇曳多姿,情趣浓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尤其《白马寺》更是古今中外闻名,是“极佛境界亦未有此”的古代建筑。文学美文描写艺术的建筑,堪称绝妙文辞。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466—520)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省莒县)人。据《梁书·刘勰传》说他:“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他还参加整理佛经的工作,梁以后做过记室、参军等小官,担任过东宫通事舍人的职务,深得太子肖统的器重。晚年到定林寺削发为僧,更名慧地,不久去世。身后留有一部传世的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创作于齐代,是刘勰30多岁时的作品。全书50篇,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原道》至《辨骚》5篇,是全书的总纲。旨在阐明文学的起源和言必征圣、文必宗经的道理,表明指导全书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思想,从而解决道与文的统一问题。第二部分从《明诗》至《书记》共20篇,为文体论。刘勰认为“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于是按“文”、“笔”两类分别对33种文体作“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研究,从而弄清楚每一文体的源流演变。指明其特征、功用,并通过评析典型作品,提出每种文体的写作要求。第三部分从《神思》到《物色》20篇为创作论,讨论创作过程中构思、作家个性与风格、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基本文学理论问题,也讨论了创作中有关谋篇布局、结构层次以及语言、文字、音律、遗词、造句、修辞方法等写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问题。第四部分《才略》、《知音》、《程器》3篇,为文学批评论。他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偏颇,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提出了正确的批评标准,对文学批评家的修养、学识、态度等相关问题作了具体要求。《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详细介绍本书的内容、体例、结构、写作动机、指导思想等,以圣人“政化贵文”、“事迹贵文”、“修身贵文”为准绳,以匡正当时文坛“辞文爱奇,言贵浮诡”的形式主义文风。

刘勰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口号是:“言必征圣,文必宗经。”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客观标准应该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刘勰所说的“道”包括自然客体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两个方面,“文”由“道”派生而出,分“形文、声文、情文”3种,“形文、声文”,是自然运行之文,“情文”是社会运行之文。“道”只有圣人能洞察、把握。因此,圣人之文是“道”的体现,这样的文章能“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幻纪,洞性灵之奥区”,乃“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而六经则具有“衔华而佩实”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情深、风清、事信、义直、体约、文丽,刘勰称为“六义”,体现了文质统一,真善美的楷模,故文必宗经。纬书是“文丽”的产物,是宗经必须的辅佐。屈原的《离骚》“依经立义”,“自铸伟词”,是“金相玉质”的优秀之作。

刘勰充分肯定文学创作书自然景物的密切关系。“春秋代序,阴阳惨舒,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占主导地位,但外物也随着人的情感而变化,人的情感也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唯物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