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7522600000017

第17章 现代粮谷种植技术(4)

2.田间管理措施依据水稻返青分蘖期的规律以及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主要是攻蘖、促根、争取多穗,要求返青早、出叶快、分蘖多、叶色绿、透光性好。在管理上,前期(有效分蘖期)以促为主,促进其生长发育;后期(无效分蘖期)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1)为保证全苗而査苗补苗一般栽插以后,会出现一些倒秧、浮秧、缺窝以及每窝内苗数不同等现象。插秧后应逐田、逐行查看,做好补缺匀苗工作,保证苗全、苗匀。

(2)科学管水一方面要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利用水分来调节和改善稻田的环境,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在管理上要做到“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寸水返青,适时晒田冶。

插秧后到返青期间,由于植伤(取秧和栽插时对植株,特别是根部的损伤),植株吸水能力下降,但叶面蒸腾却未减少,容易使水分失去平衡,此时应保持3~5厘米的水层,维持植株间比较高的湿度。返青以后,使用浅水经常灌溉,保证浅水的深度在3厘米以下,帮助植株基部的通风透光良好,提高土温,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以利根的发育和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但不能断水,缺水干旱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等到有效分蘖终止期或者茎蘖的总数和有效穗数相同时,应该及时地排水晒田。晒田一是可以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晒田对地上部营养器官生长表现出抑制,叶色变淡,水稻株型变挺直,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同时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秆壁变厚,叶与节间变短,植株扛倒和抗病能力得到增强。二是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的环境。晒田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还原有毒物质被氧化而减少,有机物质的分解加速,同时耕层土壤内的有效氮、磷含量暂时下降,复水后其含量又会迅速增加。这种先抑后促的效果有利于控制群体的过分发展,有利于促进生长中心从分蘖向穗分化的顺利转移,有利于培育大穗。

晒田的程度应达到:田中不陷脚,四周麻丝裂;黄根深扎下,新根多露白;叶片挺直立,褪淡转黄色;茎秆有弹性,停止发分蘖。

晒田到拔节时基本结束。晒田的早迟和程度,要根据田情以及苗情而决定。凡是底肥足、泥脚深、田冷浸、长势旺、分蘖早、叶色浓的,都应该早晒、重晒,晒的时间可稍长;反之,则宜迟晒、轻晒,晒的时间要短;对长势弱或田瘦的,则晾一晾即可。

(3)提早施加分蘖肥提早施加分蘖肥可以促进早发,多发低位次分蘖。分蘖肥应该选择栽秧后3~5天内及时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分蘖肥的数量可根据土壤肥力、底肥多少和苗情等适当增减。

土壤肥力高,底肥特别是有机肥足,稻苗长势旺的可适当少施;反之则应适当的增加施肥量。

分蘖肥应该选择浅水施、晴天施,为了提高肥效,减少肥力流失,应该一边施一边薅,薅肥入泥。

(4)及时中耕除草中耕即薅秧,作用是疏松表土,提高土温,增强土壤通气性,以气促肥,加速肥料分解;使土肥融合,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消耗及病、虫的危害,进而帮助根系的生长以及分蘖的早生多发。

一般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一次中耕,以后每隔5~10天再进行一次,最后一次中耕必须在幼穗分化前结束。中耕一般结合施肥进行,田面保持浅水。中耕要求捏碎硬块,抹匀肥堆,除掉杂草,将田面薅平,把秧窝补好,扶正秧苗,每窝薅到,实现“田薅平,泥薅活,草薅死冶。

为减轻中耕除草劳动强度,可采用化学除草技术。由于稻田杂草的种类和生育状况不同,适用的除草剂种类和技术也不同。当稻田以稗草为主时,可在移栽后2~8天用每公顷3000毫升50%的优克稗乳油拌细砂土10~20千克撒施,或每公顷1500毫升20%的敌稗乳油对水450千克喷雾(先排干田水,用药后2~3天灌浅水)或每公顷375克左右50%的杀稗王可湿性粉剂,或每公顷1500毫升96%的禾大壮乳油;对于以节节菜、四叶萍、鸭舌草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每公顷750毫升20%的使它隆乳油,或每公顷300克10%的苄黄隆(农得时)对水450千克喷施(排水湿润喷雾),或每公顷2500毫升48%的苯达松(排草丹)水剂,或每公顷300毫升48%的百草敌水剂+每公顷750毫升20%的2甲4氯水剂;对于以牛毛草、异型莎草等为主的田块,可用每公顷5000~6000毫升50%的莎扑隆可湿性粉剂拌细沙土300千克撒施。

(5)防治座蔸一些蓄冬水的稻田,秧苗移栽以后容易生长不正常,一般会表现为生长迟缓或者停滞,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叶色暗绿或变黄,根系生长受阻或发黑,这种现象称为座蔸,应加以防治,否则会造成减产。座蔸的类型较多,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一般座蔸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冷害型:由深脚、冷浸、阴山、烂泥田引起土温低,或由于早栽、气温低或寒潮侵袭,使稻苗生长受阻。防治的方法是:培育壮秧,增强抗寒能力;深脚、冷浸和烂泥田采用半旱式的栽培,用以提高土壤温度;浅灌、排水晒田;开沟引开冷浸水等。

于中毒型:由于长期淹水造成氧化还原电位低,还原有毒物质积累,或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经发酵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使稻根中毒而影响发育。防治的方法是半旱式栽培。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消除还原有毒物质;适当地增加有机肥料,不使用没有腐熟的肥料,绿肥等要早翻埋,让其分解腐熟;排水晒田,增温增氧;施用石灰中和毒物;流水洗毒;增施磷、钾肥,增强稻苗抗逆性。

③缺素型:因为土壤缺少某一些营养元素造成的生长受阻,低温以及冷浸田的根系活力不高,有毒物质对根造成伤害,也都能导致稻株缺素座蔸。常见的缺素类型有缺磷型、缺锌型、缺钾型等。

防治的方法是:施用相应的肥料;对于深、冷、烂等土壤障碍田块,实行半旱式栽培,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减少冷害以及毒害,增加根系的活力以及养分的有效性;合理安排灌排,适时、适度晒田,增强土壤通气性。

(二)拔节长穗期管理

1.拔节长穗期的生育特点拔节长穗期指的是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的整个过程,拔节长穗期差不多是30天。这一时期植株一方面进行以茎秆伸长生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另一方面又进行以稻穗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这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水稻对外界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一段时期。其营养代谢特点为,原本占据优势的氮代谢逐渐向碳代谢过渡。这一时期一些迟生分蘖逐渐死亡,成为无效分蘖,总的茎蘖数逐渐减少,因而最终的成穗数低于最高苗数。

2.田间管理措施拔节长穗期决定了穗数多少、穗子大小以及茎秆是否健壮。其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壮秆、保蘖、攻大穗。既要防止其长势过旺,群体发展过大,分蘖上林率降低和茎秆纤细脆弱引起后期倒伏,又要防止长势不足,使穗粒数减少。

(1)合理地灌溉稻穗的发育过程是水稻生理需水中的一段临界期。同时晒田复水以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一般此时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此期一般宜采用浅水勤灌,保证“养胎水冶,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减数分裂期不可缺水干旱,防止颖花退化,保证颗粒数。

(2)巧施穗肥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施的追肥都称穗肥,因施用时期不同,作用也不同。在幼穗分化开始时施的穗肥,可促进枝梗和颖花的分化,增加颖花数,称为促花肥;在开始孕穗的时候施加的穗肥,可以减缓颖花的退化,被叫作保花肥。

巧施穗肥就是根据苗情长势、长相、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确定施用的时间、数量。凡是前期追肥适当、群体苗数适宜、个体长势平稳的,宜只施保花肥,可于孕穗时施尿素每公顷45千克左右;如果前期追肥不够,群体的苗数比较少,个体长势差,可以同时施加保花肥以及促花肥。于晒田复水后施尿素每公顷45千克左右,减数分裂期前后再施尿素每公顷30千克;凡前期施肥较多、群体苗数偏多、个体长势偏旺的,则可不施穗肥。

(三)抽穗结实期

1.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点水稻的抽穗结实期一般需要35天左右,个别达到40天,是从抽穗到成熟收获的过程。这一阶段的营养生长已基本停止,为生殖生长期,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以及茎秆叶鞘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均向籽粒运输,供灌浆结实。在代谢上以碳代谢为主。

2.田间管理措施抽穗结实期决定了水稻的实际粒数和粒重。

在田间管理上要求养根、保叶、增粒以及增重,应抓好“以气促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冶,既要防止贪青晚熟,又要防止早衰和倒伏,影响灌浆结实。

(1)合理地灌水和排水确保“湿润灌溉,适时断水,干湿壮籽,足水抽穗冶。在抽穗期间,田间保持3~4厘米的水层,防止高温干旱危害;灌浆期湿润灌溉,一次灌水2~3厘米,让其自然落干,湿润1~2天后再灌水,实行干湿交替。灌水既保证灌浆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实现以根养叶、以叶壮籽以及增气保根。在收获前约7天断水,不过不能太早断水,以防加速衰老,对灌浆结实产生影响。

(2)补施粒肥临近抽穗和抽穗后施的肥称为粒肥,或壮籽肥、壮尾肥,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灌浆结实,增粒、增重。对于前期施肥不足,表现脱肥发黄的田块,可于抽穗前后用1%的尿素溶液作为根外追肥,进行叶面喷施,可以延长叶片的寿命,防止根系部位早衰,同时还可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品质。对于有贪青徒长趋势的田块,可采用叶面喷施1%~2%的过磷酸钙或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颈稻瘟、纹枯病。

(4)适时收获收获过早,青米多,籽粒不饱满,产量低,且碾米时碎米多,出米率也低;收获如果太迟,稻粒容易脱落或者穗上发芽,造成损失。因此要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