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7497000000003

第3章 建设篇(3)

中铁一局集团承担的隧道出口段,施工区域穿越17条大断层,涌水点数不胜数,仅涌水量每小时50立方米以上的就有33处,整座隧道如同一个“水帘洞”。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把这么多涌水排到出口段七八公里长的洞外,相当于从1层爬到90层大楼的高度,难度可想而知。

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晓峰亲自督阵,组织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在否定7套方案之后,决定采用“接力棒”的方式,即在斜井井身每间隔360米设一座泵站,各级泵站“接力”,最后将涌水抽出洞外,打赢了这场涌水遭遇战,展现了“铁军”风采。

开工之初,承担高盖山隧道进口段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局集团一路凯歌,却在隧道3号斜井遇到了“拦路虎”。2009年10月9日,3号斜井距正洞404米处的掌子面发生涌水,斜井被淹320米。4个月后,斜井再次发生涌水……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半的时间里,高盖山隧道进口段共发生突发性涌水19次,最大涌水量每小时超过700立方米,总涌水量为设计预测量的十几倍,导致工期延迟半年以上。

治水期间,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施工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排放作业、绕避作业、带水作业、顶水作业和改造作业等作业法,将“动力注浆封堵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发明了浅层封堵注浆、全洞段防渗固结灌浆、深孔封堵边墙集中出水的“三步注浆封堵法”,最终取得了“斗水”战役的胜利。

“斗水”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指挥长贺洪松的付出。军人出身的他声音洪亮,雷厉风行,是目前为止全线施工单位中3名“元老级”指挥长之一。治理隧道涌水期间,他坚持盯在一线,没日没夜地忙碌。由于精神压力大、身体透支多、生活不规律,他患上严重的胆结石,最终不得不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成为名副其实的“无胆英雄”。“无胆英雄”--这个响当当的绰号,从此在向莆铁路全线传开。

全长17.892公里的雪峰山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设计为单线双洞隧道,中铁十八局集团承担雪峰山隧道进口段8719米的施工任务。隧道共穿越22条断层破碎带,岩爆、突水等不良地质遍布其中。复杂、特殊的地质构造使这座隧道如同一条桀骜不驯的“蛇妖”,横亘在施工人员面前。

海拔1299米的雪峰山地处福建省千年古县将乐县境内,2009年4月30日,雪峰山隧道开工仅半年,施工人员惊讶地发现隧道进口左线初期支护的拱墙有一处变形。5月4日,隧道进口右线初期支护与左线里程较为接近的地段也发生了变形。7月7日,左线再次发生变形……从2010年6月开始,隧道仰拱填充顶面以及二衬拱墙、拱腰、拱脚等部位相继出现多条纵、横向裂缝。其中,仅左线仰拱填充顶面裂缝就有21条,累计长度为384.5米。“软岩变形就像《西游记》里所描写的‘稀柿洞’一样,这边刚完成施工作业,那边又塌下来,有时要经过多次返工,施工举步维艰。”一名现场技术人员形象地比喻道。

在挑战面前,指挥部频频“亮剑”:请设计单位对隧道进口段400米范围展开补充勘探;邀请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鉴定中心、质监总站及设计单位、科研院所有关专家进行多达22次的现场会诊;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工法,采用大管棚等方式加强初期支护,运用大压力袖阀管注浆等手段加固开裂处;及时修建地表截排水沟,对拱墙裂缝较小地段采用环氧树脂进行修复……

隧道左线进口段、右线进口段分别于2011年1月6日、5月27日顺利到达指定位置。在右线进口段现场,指挥长崔连友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泪水顷刻间模糊了这名北方汉子的视线……

与雪峰山隧道的施工难度相比,中铁三局集团承建的西城隧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城隧道全长只有2505米,却耗时1051天才贯通,平均每天掘进两米多一点。隧道地处江西省南丰县丘陵地区,围岩变化频繁,全风化花岗岩呈软塑、流塑状,同时存在断层、突泥、涌水、偏压、浅埋等不良地质条件,四级以上围岩占隧道总长度的55%,个别地段为六级围岩。六级围岩,说白了就是泥沙土,根本就没有固结性,给施工安全、进度带来极大影响。2011年1月,南丰县境内连降雨雪,地下水明显增多。1月20日,隧道掌子面围岩发生坍塌,塌方量达4800立方米,隧道被“拦腰截断”。

西城隧道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南昌局常务副局长钟生贵及向莆公司领导纷纷赶赴现场办公,组织相关单位反复勘察、论证,最终确定了“洞壁采用袖阀管注浆固结塌方体松散土,拱顶采用洞内长管棚预支护,开挖采用CRD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方案后,集团向莆铁路指挥部指挥长何永义、党工委书记盖胜利带领全体员工戮力同心,枕戈待旦,愈战愈勇,无坚不摧。2011年12月2日15时,经历艰苦卓绝的鏖战,西城隧道胜利贯通。这一天,当进口段与出口段的施工人员在隧道里“会师”时,他们紧紧相拥在了一起,喜极而泣。

莫道心血无偿处,待到秋来果满枝。凭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向莆铁路建设者们在穿越大山过程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青云山隧道、武夷山隧道、金瓜山隧道、尤溪隧道、建宁隧道、泰宁隧道……一只只“拦路虎”被“制伏”。

向莆铁路多隧亦多桥。全线有桥梁244座,累计长度为152.922公里,约占线路总长的24%。

一座座隧道贯通之时,一座座大桥也拔地而起。东新赣江特大桥、抚州特大桥、临川特大桥、旴江特大桥、金溪特大桥、沙溪特大桥、莆田特大桥、闽江特大桥……这些大桥越江跨河,与沿途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东新赣江特大桥位于南昌铁路枢纽内,起自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终至南昌县冈上镇,全长27.3公里,是向莆铁路全线最长的桥梁。为了向记者介绍情况,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陈志宜专程驱车3个多小时从赣龙铁路复线施工现场赶了过来,表现了中铁大桥人的实在和认真。“别看陈指挥长个头不高,却建起了这么雄伟壮观的大桥。”向莆公司江西指挥部工作人员指着薄雾笼罩下的东新赣江特大桥诙谐地说。不愧是桥梁建筑领域的“王牌军”,从2008年9月23日正式开钻算起,指挥部仅用15个月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东新赣江特大桥全部施工任务,连续两年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向莆铁路是点与线的完美结合。除了隧道、桥梁、路基之外,沿途还有形态各异的车站,如同成串的珍珠一般熠熠生辉。在客运特等站南昌西站,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哨声起伏--来自中铁建工集团的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联调联试前的工程收尾工作。要知道,入口隐含“八一”文字形状的南昌西站工程量十分浩大;还记得,日夜的操劳让集团南昌西站项目部前任经理患病调离;可预见,未来的南昌西站将成为南昌市的一张新“名片”。

“向莆铁路变身一条钢铁长龙,功劳簿上还应该分别给担负全线铺架任务的中铁一局、五局、十局集团的施工人员记上一笔。”向莆公司副总经理兼江西指挥部指挥长刘金弟感慨地说。梁场里,堆放着片片箱梁;基地上,排列着条条长轨。为不耽误架梁作业时间,施工人员就在夜里运梁;为保证节点工期,铺轨工人创造了“向莆速度”。钢轨在他们手中不断延伸……

向莆铁路联调联试前的几个月,无疑是中国通号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参建员工最紧张忙碌的时候--他们负责向莆铁路全线的“四电”集成工程。

“我们负责的全线通信、信号工程,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作。”正在现场指导施工的通号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郭永泉对记者说。技术密集型自不待言:郭永泉带领记者参观了位于南昌西站的信号室,五颜六色的电缆、电线让人眼花,成千上万的接口都是靠人工操作,一根线、一个接口都不能出问题。至于为什么说是劳动密集型工作,郭永泉给出了解释:“全线所有的通信、信号线路长度加起来有7000多公里,都是靠人拉肩扛一步步铺出来的!”是啊,与他们有关的工程似乎都是那么不起眼:电缆在地下,设备在室内,信号无声、无形传播……他们的工作不像霓虹灯那样耀眼辉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辛劳和付出。

负责向莆铁路全线电力供电、牵引供电电气化工程施工任务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同样遭遇了行路难、工作苦、临近既有线施工等诸多难点:在山区机械车辆无法进入的地方,所需物资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人工肩挑手提的办法运送;隧道打孔架设钢杆难度很大,一根200多斤重的钢杆需要四五个人拉拽才能吊起;为了不耽误施工,员工们背着干粮和水,吃住在隧道里,夜晚还时而与蛇同眠;员工找对象仍是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爱做调研、喜欢邓文迪的“满灯男”陈亮亮最终还是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铩羽而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施工环境越艰险,越能激发向莆铁路建设者无限的斗志。路基上、隧道内、桥梁边,处处都闪现着他们的背影;赣江岸、武夷山下、闽江旁,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他们以主人翁的胸怀和热情来到闽赣大地,以工地为家,与山河做伴,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创造了一座座巍然屹立的丰碑,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最强者。

路地和谐风景独好添魅力

记者乘坐越野车从福州出发,溯大樟溪西行沿向莆铁路采访。一路上,溪水在深邃神秘的峡谷中流淌,公路在崇山峻岭的半空中蜿蜒,青山滴翠,巉岩高耸,流水淙淙……宛如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最让记者惊奇的是:其他铁路建设工地司空见惯的隧道、路基、边坡、涵洞,在这里却看不到踪影,只有那座座跨越公路、江河的高耸的铁路大桥,才不时显露出向莆铁路的峥嵘。即便记者身处各工点,周边也是草木葱绿、河水清澈的景象,时闻小鸟啁啾,频见白鹭翔游。

这,就是向莆铁路的又一大魅力--绿色向莆。

向莆铁路沿线层峦叠嶂,江河纵横,山山水水依然保持着远古的原生态。铁路经过的武夷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等名胜景区,植被茂密,水量充沛,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世界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既要长隧大桥,又要绿水青山。”这是向莆铁路每一名参建员工发自肺腑的心声。变“不破不立”为“不破而立”,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鱼和熊掌亦可兼得”,积淀了千百年的传统理念在他们手中被打破。从向莆公司到全线各标段参建单位指挥部、项目部,上场后发的第一份文件是环保法规,贴的第一条标语是环保口号,传的第一道指令是环保要求,编的第一个方案是环保安排,上的第一堂培训课是环保教育。“建设绿色向莆不仅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王建盛的话掷地有声。

国家4A级风景区青云山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境内,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景区山高林茂,云雾缥缈,岩奇、洞怪、泉碧,动植物资源丰富,以珍稀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而著称。相传,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微服私访途经此地,在幽静的山道上被眼前美景所陶醉,不禁感叹道:“此景祗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当天他便留宿青云山,一住就是四天四夜,流连忘返。

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正是从“人间难得几回见”的青云山腹地穿行而过。隧道为双洞双线,左线长22.175公里,右线长21.837公里,是向莆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目前华东地区最长的隧道。这座隧道不仅地质复杂、工程浩大,而且对环保的要求极高。当地政府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要建隧道斜井及施工便道,只能从景区外开挖山洞,不能给景区留下丝毫的施工痕迹。

如此复杂、浩大且环保要求苛刻的工程,谁执牛耳?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毅然独立承担下来。问题是:这支组建时间不长、名不见经传的铁路建设新军能否堪此重任?没有人不怀疑。

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班子成员和每名员工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勇于挑战,敢为人先,在组织施工队伍战断层、斗涌水、攻溶洞、治岩爆的同时,做出了“保护生态,防污降噪,绿色施工,扛起企业社会责任大旗”的庄严承诺。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环保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完善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体系;组织全体参建员工学习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加强周边绿化;采用沉降法严格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坚决按照国家标准排放;在施工场地、拌和站、碎石场配置防尘设备,在弃碴场设置挡墙……“熙熙攘攘的游客在景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却浑然不知我们就在他们脚下打隧道呢。”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笑呵呵地说道。

用事实说话。指挥部不仅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更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隧道打造成绿色工程。青云山隧道让集团打了一场翻身仗,当之无愧地成为铁路建设领域的品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