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7495500000043

第43章 关于心理战(7)

2)声音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武器装备,制造出各种超乎寻常的声音,破坏对方的正常心理状态。诸如,巨声,利用现代飞机、坦克、火炮以及各种武器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呼啸声,这些巨声,可以给对方官兵的心理造成一种压抑感,使其紧张畏惧,甚至惊慌失措;无声,利用无声飞机、无声坦克、无声炸弹等武器造成对方心理异常,这些武器的骤然出现,犹如死神悄悄地“光顾”,给对方造成一种无法防御的突然感;怪声,利用各种音响设备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如揪人心肺的尖叫声,刺激神经的撕裂声,以及各种怪叫声,都会造成对方沉重的心理负;仿声,利用现代技术仿照某种声音,吸引和转移对方的注意力,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改变敌方官兵大脑思维的平衡,导致其心理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3)光波并用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武器装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光波,使对方心情紧张。譬如,突如其来的闪光、五颜六色的闪光、扑朔迷离的闪光、以及原子弹等武器造成的强大的冲击波等,都会使对方视线模糊,眼花缭乱,无法辨认事物,造成心理紊乱,失去心理平衡。

4)仿形隐形仿形,利用现代技术和武器装备制造各种各样的形状,使对方望而生畏,诸如,伪装某一事物或现象,以假充真,使人看不出破绽,造成对方的心理错觉;隐形,以各种隐形武器和伪装手段,迷盲对方的雷达,使敌人因不能获取准确的信息而焦躁不安;甚至在战场上造成“海市蜃楼”的出现,给对方心理造成威胁。有些外军,还借助于武器装备本身的奇形怪状制造恐怖心理,引起对方的恐惧,减弱其战斗力。

2.利用非强制性手段进行分化瓦解

利用非强制性手段,主要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对敌人施加心理压力,促使其不断向有利于己的方面转化。例如,利用空飘、海漂、飞机、特种炮弹等散发有针对性的宣传品;利用通讯卫星、电视、无线广播等电讯器材开展心理攻势;利用俘虏现身说法动摇瓦解敌人,等等。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敌对双方常用的非强制性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传单动摇敌军士气利用人们的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如对故乡大自然、至爱亲朋、家庭和居住地的眷恋等,通过散发传单的形式,描绘战争的悲惨景象,引起对方的伤感,从而使其丧失信心,放弃武装斗争,这是心理战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彭德怀司令员亲手起草对敌宣传的文电和协作计划,向美伪军进行了9次较大规模的宣传攻势,散发传单60多万份,各种图片画册、书刊及各种资料15万余张(册)。并利用美军纪念圣诞节的机会,向他们送圣诞袋、圣诞树、圣诞贺卡、圣诞宣传品等进行宣传。通过向他们祝贺节日,进一步宣传中朝两国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一贯主张,告诉他们,美方代表如何百般拖延和破坏停战谈判,如果不是由于美方代表的毫无诚意,停战即可达成,你们也可以回国和家人团聚过圣诞节了。这些宣传,对瓦解美军及其仆从军的士气起了很大作用。美国陆军宣传处也不得不承认我军的宣传涣散了士兵的战斗情绪。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军在侵朝期间,逃兵数量每年保持在3.5万至4万人。

2)利用通讯器材开展宣传攻势利用电视、广播和扩音器等通讯器材,直接对敌作战部队开展宣传攻势,进行分化瓦解,或大搞“电波楚歌”,常常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1982年4月至6月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当阿军1万多人被英军团团包围、士兵们对死亡的恐怖大大超过了对胜利的信心时,英军及时把握了阿军的这种心理变化,在利用飞机向阿军阵地撤下大量劝降传单的同时,晚上充分利用电台和大功率宣传车,从四面八方向阿军开展“电波宣传战”,播放阿根廷的流行新曲。当时正值第12届世界杯足球赛进行之际,英军根据阿根廷人对足球的狂热爱好的心理特点,女广播员用缠绵的声调反复进行心理攻势,使阿军官兵斗志松懈,顾虑重重,优柔寡断,无心作战,连残存的最后一点士气也被摧垮了。当英军发起进攻时,阿根廷的守军很快就投降了。战后英军地面司令称赞英军的这种宣传造成了阿军终将失败的“预期心理状态”。越南当局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之后,用大功率无线电台向我广播,并在边境建立了多处有线广播点,对我大肆进行反动宣传,特别是加强对我前线部队的宣传。针对越南的攻心宣传,我在广西、云南边境全线加强了政治攻势,其规模大大超过了越南当局的反动心理宣传。越南当局惊呼我政治攻势动摇了越军民的“信念和战斗意志”。可见,这种宣传方式有巨大的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战将渗透到战争的各个方面,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宣传对抗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些信息传播工具,如,收音、录音设备,电视设备、波段对话机和电子计算机等,都逐渐走向微型化、普及化。家庭,特别是一些工业比较先进国家的家庭,已普遍拥有各种接收工具。卫星通信的发展和接收系统的简化,使心理战宣传的技术与范围彻底改观,心理战的政治内容与各种艺术的结合,将越过疆界和各种封锁,直达各个家庭和士兵身边,使人们在无拘无束的艺术生活中接受影响,这种宣传技术与形式上的变革,越来越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3)利用俘虏进行宣传瓦解俘虏的心理与该国官兵的心理非常接近,很容易使其引起共鸣。利用俘虏进行宣传,对于瓦解敌方的士气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军向来实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在作战中,对待放下武器的俘虏做到仁至义尽,不杀、不辱、不搜腰包,不没收个人财物,保证其人身安全,并在生活上特别关照,对受伤者给予精心治疗,使许多俘虏心理上受到了强烈感化,从而成为我军政策的宣传员,在瓦解敌军和对敌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向美军播放了900多个被感化战俘的录音,对愿意回去的俘虏放行并保证安全,这对于瓦解敌军的士气收到了极大的效果。美国的心理战专家们,对我改造美军俘虏工作的估价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对美国的制度发生了怀疑。

《纽约时报》报道,由于中国的俘虏宣传工作做得好,在美国干涉朝鲜的最初一年半内,就有4.7万名美国士兵开小差。

心理战的基本原则

我军对敌人实施心理战,除具有一般军事心理学的科学性外,在目的、性质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与一切反动军队的心理战有着根本的区别。

从目的上看,我军对敌人实施心理战,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是无产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斗争的具体体现。通过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宣传,揭露反动阶级政府的罪恶目的,唤起敌方军民拒绝参加或反对侵略战争,激发起被压迫民族以顽强的行动抗击敌人的侵略,把一切被剥削压迫的劳动群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共同争取人类解放,完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敌人为达到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的目的而进行的心理战是无法与此比拟的。

从性质上看,我军对敌人实施心理战,是建立在正义的革命战争基础上的,是坚信正义战争必定取得胜利的具体体现。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和揭露敌人的愚弄和欺骗,使敌军官兵认识到他们所参加的战争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失道寡助,是没有前途、必定要失败的,进而使其逐步醒悟,以至调转枪口,向我投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这是敌人以欺骗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战所远不能及的。

从伦理道德上看,我军对敌人实施心理战,是建立在革命的人道主义基础上的,是人类高尚文明的具体体现。我军从建军初期开始,就对放下武器的敌军官兵实行优待的政策,他们享受到了过去享受不到的关怀和温暖。许多敌军官兵因此而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热爱我军,参加我军,壮大了我军队伍。这也是敌人为了侵略扩张,在烧杀掠夺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战所无法比拟的。

我军实施的心理战与反动军队实施的心理战的这种根本区别,决定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心理战原则。

一、强制性心理攻击原则

强制性心理攻击,就是通过对敌军的物质力量的打击,刺激敌人的心理,破坏敌人正常的心理状态,使其惊慌、混乱、怀疑、动摇,或定下错误的决心、盲目行动,或逃避战斗、束手而降,从而加速敌人军事上的失败。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有军事方面的因素。在政治方面,我军有巨大的优势。对这种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但是必须看到,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只用政治瓦解敌人是不行的。正如列宁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我们只用讲理说服的办法,而不是用恐怖手段来对付国际强盗所建立的,在战争中已经兽性化工厂的军队,那我们连两个月都支持不了,那我们就是傻瓜了。”因此,必须把采取以凌厉而有威胁性的武力手段,狠狠地打击敌人放在第一位。只有首先进行强制性的心理攻击,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使敌人产生异常的心理现象,致使其战斗技能不能很好发挥作用,进而才能有效地分化瓦解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

强制性心理攻击主要依靠武力攻击的手段来实现,但与单纯的武力攻击又有着不同之处。一是牢牢掌握作战的主动权,将己方的意志强加于对方;二是力求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促敌产生异常的心理现象;三是对敌要害部位和重要目标实施猛烈的攻击,使敌受到严重的心理威胁;四是采取迷惑、骚扰的战斗行动,造成敌人心理上的错觉;五是给敌以物质实力重创,造成强大的心理威慑。在一定的时间内,敌人遭受的创伤越重,被俘的人员越多,这种恐惧感就越加强烈,就越能加速敌人心理上的溃败。

二、制敌将帅与瓦解士气相结合原则

在现代战争中,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以造成战争全局的失利。因此,心理战必须着眼于全局,上下结合,遵循制敌将帅与瓦解敌军士气相结合的原则。

1.把制敌将帅放在重要位置

制敌将帅,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引导与控制敌指挥官的心理活动,使其心理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导致其处处被动,达到其最后被我制服的目的。制敌必先制帅,帅先屈则众易服,这是我国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的宝贵经验。尽管未来战争的战略、战役计划由决策机关集体制定,但定下决心、在重大军事行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少数几个军事领导人。因此,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把制敌将帅放在重要位置。

制敌必先料敌,只有料敌知敌,才能确保制胜。因此,制敌将帅,必须首先要知敌将之个性,了解敌方指挥官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权衡利弊,统筹全局,决定自己的战略战术,这样,制敌将帅才有针对性。

制敌将帅必须以敌指挥官性格和脾气上的缺陷为突破口,抓住其缺陷,避其所长,攻其所短,就会收到良好的心理战效果。例如,针对敌将高傲骄横的特点,首先示形用佯“纵敌之骄”,便敌人达到狂妄的极点,再以示形用佯“挫敌之骄”;针对敌将贪功好利的特点,以利诱之,使之因贪功好利心切而上钩,钻进我设置的圈套而一举歼灭之;针对敌将对其反动军队丧失信心,并有反戈一击的心理准备的特点,积极进行心理诱导工作,启迪其按“在最有利的时机里,起最大的作用”的要求举行起义;针对敌将鄙视他们的上级将领、并存有异志的特点,派人打入敌人内部做工作,争取我军的内应力量等,都能收到良好的心战效果。

2.瓦解敌军士气作为主要目标

士气是军人集体精神状态和集体意志的表现,士气就是战斗力,是决定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士气是构成战斗力的精神因素,一支军队的士气高低,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所以,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把挫伤敌人的士气作为用谋定略的重要内容。士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战争性质分不开,与士兵的认识、情感,意志分不开。因此,通过政治攻势,揭露敌人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和各种欺骗,唤起敌军士兵和下级军官的觉醒,使他们明白真相,分清正误,激发他们的正义感,是瓦解敌军士气的重要手段,是非强制性心理攻击的基本着眼点。正如古人所云:“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胜道也。”其意是研究军事,分析敌情,设法造成敌士气低落,部队涣散,使它的军队虽然形式上保持原来的建制,但实际上已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用政治策略取胜。

三、心理适应性原则

心理适应性原则,就是在对敌人实施心理战时,从作战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不断变化了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阶级、民族、军队和个人的心理都存在着差异。心理战只有适应各种对象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产生更大的心理效应。

认知是心理适应性原则的基础,熟知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变化和军队官兵的心理,是心理战成功的重要条件。对敌人实施心理战,必须首先确定心理战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实施心理战。心理战的内容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来,而是通过认真精细的研究、分析判断,了解敌人期望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才能确定心理战的内容和所采取的手段,从而适应各种不同对象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客观环境下,敌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心理战必须适应敌人不断变化了的心理状态,因事因情制宜,因人施法。心理战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场上的具体形势,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施加不同的心理影响,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敌人发动侵略战争初期,处在优势状态的敌人,容易骄纵轻举,加上他们先发制人的战略指导,必然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随着战争的发展,在吃了一些苦头,碰了一些钉子之后,就会产生不服气和急于报复的情绪;到了战争后期,锐气受挫,随之而来的就是“惊弓之鸟”的恐慌和“举棋不定”的犹豫。当然,这只是讲的一般情况,敌人心理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在战斗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