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021

第21章 春秋战国(13)

子贡说:“老师在诗书礼乐方面的学问,是能够听到的。老师在天道、天性和天命方面的言论是不能够听到的啊。”颜渊十分感慨地叹道:“老师的学问十分高深,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感到深。看起来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每个人进行学习,他用文化知识来丰富我,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使我欲罢不能。已经竭尽我的才力,而老师指引的目标好像仍旧在面前高高耸立。虽然想努力攀登,又不知如何下手才好。”达巷地方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啊!知识渊博,而不追求某种名声。”孔子听到后说:“我做点什么具体工作呢?赶马车吗?射箭吗?我赶马车好了。”牢说:“孔子说:‘我不被任用,所以懂得不少技艺。’”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季,在大野地方狩猎。叔孙氏的车夫钅且商获得一头野兽,认为是不祥之物。仲尼看后,说:“是麒麟啊。”这才将它取走。孔子说:“黄河没有出现图,雒水没有出现书,我这一辈子算完了啊!”颜渊逝世,孔子说:“老天不让我活了!”等到西部地区打猎看见麒麟,说:“我的主张彻底完了!”十分感慨地叹道:“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问:“没有人了解您,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我不是在怨恨天,也不是在归咎人,我一生在广泛学习社会常识并进一步探索治乱的原因,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使自己的身体遭到侮辱,这就是伯夷和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和少连不仅降低了志向,而且侮辱了身体。”又说:“虞仲和夷逸隐居而不发表议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保持纯洁相一致,他们的自暴自弃与遵循权变相符合。”又说:“我却与他们不一样,坚持我的主张,进退自如。”

孔子说:“不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吗,君子最痛心的是死后而名声不被人称颂啊!我的主张无法推行了,我怎样才能使自己不被后世遗忘呢?”于是根据鲁国史记写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十二位君主。立足于鲁,亲附于周,溯源于殷,穿插夏、商、周三代。文辞简洁而意旨宏博。因此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而《春秋》将它们贬称为“子”;践土会盟实际上是召请周天子,而《春秋》忌讳这件事,说成是“天子在河阳狩猎”。目的在于推广这类主张,用来纠正当代的错误做法,希望贯穿于贬低压抑中的原则,被后代称王天下的君主发扬光大。《春秋》提倡的原则得到施行,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就会十分惧怕了。

孔子在位听理诉讼,有的判案文字可与别人共同商量,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至于写作《春秋》,该写的写,该删的删,像子贡这样的弟子也不能参与一句话。弟子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代了解我孔丘的是根据《春秋》,而怪罪我孔丘的也是根据《春秋》。”

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子路死在卫国。

孔子得病,子贡请求进见。孔子正好将拐杖放在背后悠闲自得地呆在门口,说:“赐,你怎么这样晚才来!”孔子于是十分感叹,唱道:“泰山要毁坏了吧!梁柱要摧折了吧!哲人要病危了吧!”因此泪下。对子贡说:“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长时间了,没有人能归心于我。夏朝人将灵柩停放在东边的台阶上,周朝人停放在西边的台阶上,殷朝人停放在两根柱子的中间。昨晚我梦见坐在两根柱子中间受祭奠,我的祖先是殷朝人啊。”过了七天,孔子逝世。

孔子活了73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己丑日逝世。

鲁哀公哀悼他说:“老天不发慈悲,连一位老人也不肯暂且留下,抛下我一人管理国家,孤独的我沉浸在痛苦之中。呜呼哀哉!尼父,不要牵挂!”子贡说:“您大概不会在鲁国死去吧!老师的话说:‘礼节丧失就变得昏庸,名分丧失就出现过错。丧失志向是昏庸,丧失本分是过错。’活着的时候不任用,死了以后却哀悼他,是一种无礼行为。自称‘我一人’,不符合自己只是一个诸侯的身份。”

孔子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弟子都服丧三年。守丧三年结束,相互告别要离去的时候,就哭起来,各人又竭尽哀悼,有的再次留下。唯有子赣住在墓旁守墓,一共六年,然后离去。弟子及鲁国人前往墓旁落户的有一百多家,因此命名为孔里。鲁国地区世代相传按年节奉祀孔子墓,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举行乡饮、大射等礼仪活动。孔子墓大一顷。从前孔子和弟子居处过的堂屋内,后代作为庙宇珍藏孔子用过的衣、帽、琴、车和书籍,直到汉代二百多年延续不绝。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礼祭祀孔子。诸侯卿相到鲁地,常常先拜谒孔庙然后执掌政事。

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道德像高山一样使人敬仰,行为像大路一样供人遵循。’虽然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向往。我读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到鲁地,瞻仰仲尼庙堂及其中的车子、服饰和礼器,儒生们按时在孔家学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以至于贤人实在太多了,活着的时候十分荣宠,死后便销声匿迹。孔子是一个普通百姓,他的形象流传十几代,学者一直推崇他。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谈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书的都把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圣人了!”

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伍子胥像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卧薪尝胆终灭吴

据载,越国是夏人的后裔,在西周初年,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断发文身”,开辟草莱,修筑城郭。以后大约过了二十余代,到了越王允常,当时正是吴王阖闾在位,吴越之间曾发生战争,因而积怨颇深。允常死,勾践立,是为越王勾践。公元前505年,正当吴王阖闾入楚的时候,越人乘吴国国内空虚,攻入吴国,于是,吴越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

越王勾践剑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讨伐越国,越王勾践率军抵御,结果,阖闾受伤身死,其子夫差即位。在阖闾死时,嘱托夫差不要忘记与越王勾践的杀父之仇,于是,在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再次兴兵伐越,以报父仇。吴越的军队在夫椒(今浙江绍兴北)交战,越军战败,吴军进入越国,越王勾践带着五千名甲士退守于会稽山(今绍兴东南十二里)。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国求和,吴王夫差不听伍员的劝谏,答应了越人的请求。伍员在退朝后说:“越国用十年的时间增殖人口和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民众和训练军队,二十年以后,吴国的宫殿将会变成池沼下的废墟。”这一年三月,越人与吴人媾和。

在降服了越国以后,吴王夫差便着力于向北方扩张,由于东方的齐鲁两国不睦,于是,吴便与鲁联合,共同讨伐齐国。公元前486年,为了讨伐齐国,吴国在邗(今江苏扬州北、运河西岸)开凿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河。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会合,大举进攻齐国,夏五月,吴人攻克了齐国的博(今山东泰安东南),前军到了嬴(今山东莱芜西北),齐国大夫陈书、公孙挥、国书等人带领大军迎战。双方战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齐军大败。

当吴王夫差将要伐齐的时候,越王勾践带着部下前去朝见夫差,向吴王和臣下送上了财礼。吴人十分高兴,只有伍员感到越人是别有用心,因此,劝告吴王夫差早日对越用兵,不要伐齐,否则,越国终将成为吴国的心腹之患。可是,这时的夫差却是志得意满,不仅不听从伍员的意见,反而派伍员出使齐国。伍员料到吴国将无法逃脱败亡的命运,便在出使齐国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托付于齐国的大夫鲍氏,齐国封之为王孙氏。艾陵之战以后,吴王回军,夫差得知伍员把儿子托付齐国的消息,便派人责令伍员自杀。伍员临死前说:“三年以后,吴国就要衰弱,事物盈满以后就必然要毁坏,这是天之常道。”

公元前481年,吴王夫差又一次北上,与周王室的卿士单平公、晋定公、鲁哀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南)会见,其目的是为了与晋争夺霸主地位。就在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各国会盟的时候,越王勾践分兵两路乘虚而入,大举伐吴,这时,越王勾践经过十几年的养生休息,越国的国力已经得到了彻底恢复,仅用了几天的时间,越军就攻入了吴国的国都,俘获了吴国的太子友、王孙弥庸等人。吴国赶紧派人到前方向夫差报告,可是,这时夫差正竭尽心力谋求霸主地位,根本不愿意听到吴国战败的消息,为了不使吴国被越人攻陷的消息传出去,先后在帐中杀死了七个前来报信的人。

在七月辛丑日这一天,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举行会盟仪式,在仪式上,夫差与晋人因为争夺盟主而不可开交,吴国人说:“在周王室中,我们的始祖太伯是太王的长子。”晋人说:“在姬姓的诸侯国中,我们晋国是当然的首领。”双方互不相让。这时,夫差虽然尽力掩饰因为国都被越人攻下而产生的焦虑不安,但还是被晋人看出了端睨,于是,晋人便有意拖延时间,后来,吴人只得让晋国在会盟仪式上先歃血,承认了晋国的盟主地位。夫差回到吴国以后,只得与越国议和,越人暂时撤出了吴国的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