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107

第107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28)

刘裕平定桓玄掌权到即位以后,对政治、经济进行了不少改革,除去东晋许多弊政,使政权显得虎虎而有生气。首先,在政权组织上,即提升寒门士族,又不排斥吸收高级士族。他杀了一批顽固抵制寒门士族参与政权、拒绝与其合作的高门士族,如杀太原王愉、王绥、陈郡殷仲文、殷叔文等人。拉拢了许多愿意合作的高门士族结成联盟,如琅邪王谧、王弘、陈郡、谢裕、谢晦、会稽孔安国等人,依然给其高官要职,紧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巩固政权,高门士族在经济上也依然获得了优厚待遇。刘裕等人还主动与市门士族联姻,如为次子刘义真娶谢裕女,招褚秀之为婿,使以刘裕为核心的寒门家族的地位提高了,甚至具有超越门阀士族的地位的趋势。

东晋末年的统治过于宽松,朝廷没有威信,官员不喜欢管理事务,至使豪族十分猖狂,经常欺凌人民。刘裕就部属刘穆之斟酌时宜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刘裕本人以身作则,威禁内外,百官都肃然奉职,没有多长时间就改变了弊政。他关心贫民,先后把京口的渤海刁氏万余顷土地及晋安帝王皇后的土地分赐贫民。当时江南的山湖川泽,多被豪强所侵占,而小民砍柴、钓鱼都要向其交钱交物。为此刘裕颂布了禁止占固山泽的法令。刘裕还采取了一列措施,取制高门士族抢占国家的劳动人口,起兵之初就将役使官人的褚粲等免官。义熙九年(413年)严格土断。会稽大士族虞亮因藏匿了亡命千余人被刘裕下令处死,并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官职。刘裕一方面尽量减轻编户农民的赋役负担,防止其破产,一方面又通过土断将侨人中的大批小农变为编户农民,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加强了国家对自耕农的控制以充实国家的经济力量,为强大的王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州郡所送秀才、孝廉进行考试,决不允许滥竽充数。在平定刘毅之后,在荆州“宽租省调、节役原刑”,赢得了荆州人士称赞。在驱走司马休之以后,又对荆雍二州“老稚服戎,空户从役”的现象加以改变,规定两州军人和吏年纪在12以下、60以上者全都遣散。称帝后,除去一些杂税,因军事而调发的奴僮送还本主。过去,州、府置将、吏长漫无限制,刘裕规定荆州府置将不能超过2000人,吏不能超过10000人。其他州置将不能超过500人,吏不能超过5000人,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图避免东晋镇割据的重现。

刘裕北伐回到建康后,于义熙十四年(418年)受封为相国、宋公、并受九锡之命。次年一月,刘裕因谶讳说“昌明之后尚有二帝”,就派王韶之与安帝的左右把安帝勒死。刘裕称遗诏奉司马德文即皇帝位,是为晋恭帝。八月,刘裕接受宋王爵位。元熙二年(420年)一月,晋恭帝给刘裕加殊礼。七月,傅亮劝晋恭帝禅位给宋王刘裕,把草拟好的诏书进呈给晋恭帝,让其重抄。晋恭帝竟欣然提笔,对左右人说:“桓玄篡逆,晋氏已失天下。又为刘裕延长了将近二十年,今天的事,本来也就心甘情愿。”就亲笔在红纸上写诏宣布禅位,至此,东晋灭亡。宋王刘裕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宋,宋朝建立。

“万里长城”檀道济

檀道济,原籍为高平金乡人,左将军檀韶的小弟。从小父母双亡,在居丧期间十分重礼。事奉兄姊以和蔼谨慎闻名。

宋武帝刘裕开始创业时,檀道济随从他进入京城建康,成为刘裕的建武将军参军事、转官征西将军参军事。后讨平鲁山,擒获桓振,授官为辅国参军、南阳太守。因为有帮助刘裕扩大势力的功勋,封为吴兴县五等侯。卢循继续造反,群盗纷纷起事,郭寄生等聚集在作唐,任命道济为扬武将军、天门太守讨伐平定了他。又随从刘道规讨伐桓谦、荀林等,率领督厉文武官员,身先士卒,所到处敌人多被打败。后徐道覆来攻,刘道规亲自出来抗拒作战,檀道济的战功居多。升迁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又任太尉参军,拜为中书侍郎,转官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因前后的功劳封爵为作唐县男,食邑四百户。补官太尉主簿、咨议参军。豫章公刘裕长子刘义符为征虏将军镇守京口,檀道济为他们司马、临淮太守,又任他的西中郎司马、梁国内史,后又任他的征虏将军司马,加号冠军将军。

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以檀道济为前锋从淮河、肥水出发,所到各城戍都纷纷投降。进而攻克许昌,俘获后秦宁朔将军、颍川主守姚坦以及大将杨业。到成皋,南燕兖州刺史韦华投降。直进洛阳,南燕平南将军陈留公姚归顺。拔城破垒,共俘获四千余人,有人建议应该都处死后把尸体堆在一起成为京观。檀道济说:“讨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全部释放遣散回家。于是各少数民族十分感激和欢悦。相聚前来投奔的人很多。进而占据潼关,与其他军队一起攻破姚绍。长安平定后,檀道济被任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刘义符将去镇守江陵,又任檀道济为他的西中郎司马、持节、南蛮校尉。又加号征虏将军。升迁为宋国侍中,兼任世子中庶子,兖州大中正。

刘裕称皇帝,檀道济转官护军,加散骑常侍,兼领石头戍事。准许他直入殿省。因辅佐创业的功劳,改封永修县公,食邑二千户,徙官为丹阳尹,护军不变。刘裕患病时,给他称为班剑的仪仗队20人。

出任为监南徐、兖之江北、淮南诸郡军事、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宋文帝景平元年,北魏鲜卑军队在东阳城包围了青州刺史竺夔,竺夔告急。朝廷下诏加官檀道济为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一起去救东阳。未到东阳时,鲜卑军队已烧掉营房、攻具逃走。擅道济正要出追,因城内无粮食,于是开粮窖取陈年的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过了一夜,鲜卑兵逃去已远,不再可追,于是只得作罢。回军后仍镇守广陵。

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为平民,以此先告知檀道济,檀道济不同意,多次陈说不可,但不见采纳。徐羡之等人打算废少帝刘义符,立刘义隆,托辞让檀道济入朝,到建康后,把这计谋告诉他。将实行废立的前夜,檀道济到领军府谢晦处住宿。这一夜谢晦转辗不能入睡,而檀道济则上床便睡着,谢晦十分佩服他的沉着。废刘义符后,太祖刘义隆还未到,檀道济入内守朝堂。宋文帝即位,进号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给鼓吹乐队一部。进封为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户,檀道济坚决辞去。又增加督青州、徐州的淮阳下邳琅东莞五郡诸军事。

虎形灶在讨伐谢晦时,檀道济率领军队继到彦之部队之后,到彦之战败,退保隐圻,刚好道济来到。谢晦本来以为檀道济与徐羡之一起被杀,忽然听到他上来,人心更加动荡害怕,于是不战自溃。谢晦被平定后,檀道济升为都督江州、荆州的江夏、豫州的西阳、新蔡、晋熙四郡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之司、江州刺史,持节、常侍不变。增封食邑千户。

宋文帝元嘉八年,到彦之北伐鲜卑,已平定黄河以南,不久重新失去,洛阳金墉、虎牢都被敌人占领,北魏军逼近滑台。朝廷加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北讨。军队到达东平寿张县,遇到鲜卑的将领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统率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起进击,大败北魏军。转战到高梁亭,鲜卑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前后迎战,檀道济分别派遣段宏及台队主沈虔之等设奇兵出击,当即斩杀悉颊库结。檀道济进军到济水上,连战二十余日,前后数十次交战,鲜卑军队人数众多,结果滑台被北魏占领。檀道济在历城保全了军队而返回。加官为司空,持节、常侍、都督、刺史都不变。回来后镇守寻阳。

檀道济立功在前面刘裕一朝,威信名望特别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有才气,因而朝廷怀疑,对他不放心。宋文帝生病多年,屡次病危,彭城王刘义康怕皇帝驾崩后,檀道济不可控制。元嘉十二年,宋文帝病更重,刚好鲜卑在边境上进犯,就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到来时,宋文帝病已好转。元嘉十三年春,将要派檀道济回镇,已经下船了,突然宋文帝又发病,再召檀道济回到饯行的道路上,于是把他逮捕交给掌刑狱的廷尉。诏书说:“檀道济遇到了时机和幸运,在过去受到了皇恩,他得到的宠幸和厚受,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但他不对这特殊的恩遇有所感动,想报答其万分之一,反而凭空怀疑和存在反心,而且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元嘉以来,猜疑多结,不义不亲的心,附下欺上的事,已经为大家所知道,暴露无遗。谢灵运居心险凶语言丑恶,叛逆已很明显,但他却赞同他的邪说,每每为他隐满。还要偷偷散发财宝货币,招诱狡猾之徒。逃亡的人前来投奔的越来越多,日夜窥测方向,想要达到这非望的目的。镇军将军王仲德去年入朝,多次陈说此事。朕因为他位居台鼎高位,预先班赐他封土,希望弥补互相的缝隙,使他或许能革面洗心。可是他怙恶不悛,凶邪奸谋,终于发动,因为朕生病,就规划实现其阴谋。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了解了他的全部阴谋,向我密报。对天子和父母的叛变,刑罚不能赦免。何况罪孽之深,像他这样的严重。便可逮捕交付廷尉,按刑处斩。此事只限于首恶,其余都无所追究。”于是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处斩首。又收捕司空参军薛彤到建康处死。又派遣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到寻阳,收捕檀道济的儿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参军高进之斩首。薛彤、高进之都是檀道济心腹,勇敢而有武力,当时人把他们比作张飞、关羽。起初,檀道济见人来逮捕,十分愤怒,二目如电,脱下头巾掷到地上说:“这是你们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檀邕之子檀孺被宽宥,到孝武帝时,任官奉朝请。

元嘉之治

元嘉是宋文帝统治时期(424—453年)所用的年号。在这一时期中,由于文帝君臣竭心尽力,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局面是两晋和南北朝中都极为少见的,后人赞誉,称之为“元嘉之治”。

宋文帝先后任用徐羡之、傅亮、王弘、王昙首、王华、刘义康、殷景仁、刘湛、刘义恭、谢纪微、范晔、沈演之、庚炳之、江湛、徐湛之、何尚之、王僧绰等有才干的人担任宰相或其它需要职务,他们大都竭心尽职,为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转作出贡献,如刘义康,精于吏治,引用贤人。最高统治集团虽然也有过矛盾和裂痕,却并未形成大的动乱,所以没有影响统治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文帝君臣都很关心吏治和狱讼,以确保整个统治机构能正常而有效的运转。文帝在元嘉三年(426年)派官员到地方上检查吏治,观省风俗,访求民隐,以听取下层意见,然后予以奖惩。单在这一年,文帝三次亲临延贤堂听讼,以使刑狱公允。元嘉五年(428年),文帝又下令臣属不要隐讳,指出施政得失,以便改正。元嘉九年(432年),又针对益、梁、交、广等偏远地区,专门派人了解民众地方官统治的情况,以考察官吏。元嘉时期,吏治算是相当清明的。有一次,担任司徒左长史要职的颜延之以强凌弱,并请求罢其官,文帝就把颜延之免官。

文帝君臣大都很关心民间疾苦,尤其对突发的疾疫、旱涝等灾害都及时采取了措施,予以补救,以保持整个社会机器能正常运行。文帝即位之初,就下令免去民众拖欠的租谷和旧债,元嘉四年(427年),国都疾疫,文帝派使慰问,分发医药,若有已死亡而无家属的人,给予棺材埋葬。次年,国都地区发生水灾,派人赈济救助。元嘉八年(431年),扬州大旱,下令简息徭役。元嘉十年(433年),又赐给孤老、六病等无生活能力的人每人五斛谷。元嘉十二年(435年),国都和三吴等地发生大水灾,他立即从其它地区调粮米几百万斛救济,并免去遭灾郡县欠债。这种记载是很多的。一直到元嘉三十年(453年),国家多次减免百姓欠债、租布,赐孤老谷帛等,使得百姓生活基本上安定,无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之苦。

宋文帝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指出:近来农桑停滞,无所事事的人增加,荒地也得不到开垦,官吏也不督促。一遇水旱灾情,就有人缺衣少吃。于是命令各级地方官员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要奖励训导农民,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政府还贷给贫穷百姓田粮种子。元嘉二十年(443年),文帝又一次发布命令,强调各级官吏要切实采取措施,劝课农桑。宋文帝还下令准备籍田,要亲自种地为天下表率。元嘉二十一年(444年),文帝还亲自对一些农业种植品种问题发表指导性意见,下令南徐、兖、豫等地今后应督促种麦,以解决粮食缺乏的问题。并立即从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地调集粮种,然且委派刺史贷给百姓。而徐、豫等州土地适宜种稻,而百姓多种植陆地作物,命令该地官员主持重修水利,尽快修整旧陂,加以改造;如原为稻田而改为陆作的,应恢复种稻。文帝又一次强调各地官员要劝课农桑。想从事农业而粮种缺乏的人,可以政府那里借贷。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下令遭战乱的地区要及时种地,需要粮种的由政府随时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