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作物实用新技术
7456800000004

第4章 小麦篇(3)

30.什么是小麦、玉米轮作平衡增产技术?

以合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实现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平衡增产增效为目标,将单一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整合,达到互补、综合的平衡增产效果。该技术具体做法是:根据播期早晚,考虑小麦、玉米品种搭配;玉米灌浆、小麦播种,一水两用;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小麦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以保证适宜基本苗;小麦收获秸秆粉碎贴茬播种玉米,及时浇水促进出苗;做好小麦冬前、春季、后期的田间管理和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根据小麦、玉米的需肥特点、产量水平、地力条件,合理施肥。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每亩减少灌溉水40~80立方米,节省氮素30%以上,水分利用率10%~15%,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累计每亩增产50千克左右。

31.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有哪些技术要点?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麦或晚Q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1个分蘖或无分蘖。其原因,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我地主要是棉茬麦,其次是花生茬麦、红薯茬麦等。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种。晚播小麦栽培技术要求: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选用良种,以种补种;加大播量,以密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32.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在麦田培肥中有什么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保水保肥,是创高产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地土壤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主要途径就是秸秆还田。但是在许多地方,大量的作物秸秆和残茬没有用于还田,而是置于田边地头点火烧之,浪费了大量的有机质,并严重污染了环境。单纯依靠化肥,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会使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向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也不能为高产麦田的小麦生长发育提供全面的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重视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大事。

33.小麦田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秸秆还田应注意“及时,细碎,散匀,增氮,塌实,补墒”。“及时”,就是在玉米收获后要趁玉米秸秆水分含量较高时及时翻压人土,适当耙耱压实,有利于快速腐烂转化。“细碎”,就是要充分粉碎,翻压人土。“散匀”,就是让秸秆均匀分布在土中,避免密集成堆。“增氮”,就是要适当增施氮肥,防止土壤碳氮比失调,引起微生物夺氮,造成小麦前期幼苗缺氮。“塌实”,就是避免地虚,同时结合“补墒”,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秆腐解。

此外,还必须搞好病虫害防治。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在玉米生长期间如果病害严重,则不宜进行秸秆直接还田。还需要防止随着秸秆还田逐渐加重的地下害虫,确保小麦优质生产。

34.小麦施用化肥有哪些原则?

注意增施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小麦施肥首先要弄清土壤中限制产量提高的最主要营养元素是什么,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其他元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有机肥指含有机质较多的农家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含有机质多、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化肥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等优点。化肥同有机肥配合使用,可以弥补有机肥含养分较低、肥效缓慢的弱点,能及时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养分。注意底肥与追肥的合理配合:小麦从出苗到返青对氮肥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3以上,即4~5千克纯氮。从出苗到拔节对磷、钾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3左右。因此,麦田施用化肥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注意土壤质地、茬口和光温条件:轻壤质土壤保肥能力差,养分亏缺的可能性大,应增加施肥量,分次施肥,避免因一次集中施肥而使养分流失。对于前茬作物生育期长、养分消耗多、土壤休闲时间短的麦田,应增加施肥量。在温度偏低、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生育进程缓慢,氮素充足可延长营养生长持续时间,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应适当控制氮肥而相对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此外,水浇地使用化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大于干旱条件,因此水地化肥用量可高于旱地。

35.什么是小麦平衡施肥?

小麦的正常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尽管不同元素的需求量不等,但各种元素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所以,平衡施肥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我地麦田多数缺磷,普遍缺氮,高产田缺钾。只有根据上述小麦的需肥量和吸肥特性、土壤养分的供给水平、实现目标产量的需肥量、肥料的有效含量及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肥,才能达到小麦需肥与供肥的平衡,获得小麦高产优质高效。

36.我地小麦施肥配方是怎样的?

根据我地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化验和田间试验结果,经专家论证,我地小麦底施化肥推荐配方为:

尚产麦区:18-16-6

中低产麦区:16-18-9

每亩50千克,拔节期追施尿素15~20千克。

37.小麦施用沼肥有什么效果?

据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试验,在小麦分蘖期,小花分化期或杨花灌浆期结合浇水每亩冲施6立方米沼肥,对照田只浇水,结果使用沼肥的比对照田小麦株高增加15厘米,并且秆粗秆壮,抗倒伏能力增强;亩穗数增加11%;穗粒数增加12%;千粒重有明显提高;小麦亩产提高20.03%。可以看出,巧施沼肥是创建小麦高产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迅速,但是沼肥的利用率却很低。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沼气的综合利用水平,保障沼气建设户持久收益,可以综合利用沼液促进小麦高产。

38.小麦推荐施钾肥的技术关键是什么?

从施肥角度来看,高产小麦的施肥关键是氮素,亩用量可达12千克,现在需要量可能更多。在施用大量氮肥的情况下,配施磷钾肥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土壤中的有效钾水平低下,作物就不能有效利用施人的氮素。成熟时小麦植株全钾的2/3以上是分布在秸秆中的,如果秸秆被翻耕还田或就地烧毁,每生产1吨籽粒产量只需补充0.3~0.6千克氧化钾。

尽管能转移到籽粒中的钾数量不多,但在最大营养生长期对钾的需要量可以大到土壤供钾能力的3倍以上。在含钾量低的土壤上,为确保小麦最大营养期有足够的钾供应,施钾量应比籽粒带走量多得多。

在常年秸秆还田的情形下,只需每亩施用3~5千克氯化钾。钾肥应在播前整地过程中与磷肥一起施人土壤,氮可作追肥。在低钾土壤(特别是固钾能力强的黏重土壤)上最好增加磷钾肥用量。

39.小麦病害主要分哪几类?

真菌病害:如小麦镑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黑穗病等。

病毒病害:如土传花叶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等。

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生理病害:如缺素症,冻害等。

40.怎样进行小麦苗情诊断?

长相:包括基本苗数及其分布状况,叶片的形态和大小,挺举或披垂,分蘖的发生是否符合叶蘖同伸规律,分蘖消长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情况是否符合高产的动态指标。

长势:是植株及其各个器官的生长速度。在正常情况下,长势和长相是统一的,但在温度较高、肥水充足、密度较大而光照不足情况下,可能长势旺而长相不好;在土壤干旱或气温低时,有可能长相好而长势不旺。

叶色: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和碳氮代谢的变化,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叶色呈现一定的青黄变化。苗期叶色深绿是氮代谢正常的表现。拔节阶段幼穗和茎叶生长都大大加快,需要碳水化合物较多,碳氮代谢为主,叶色变深绿。开花后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形成并向籽粒转运,叶色褪淡。如果叶色按上述的规律变化,即表明生长正常,如果叶色该深的不深,表明营养不足,生长不良。但叶色深浅会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诊断时应该注意到。

41.怎样进行小麦氮素营养诊断与失调症防治?

小麦缺氮症状: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少;叶片薄而小,整个叶片呈黄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呈黄色,老叶从叶尖沿中脉向叶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型,最后干枯死亡。茎叶常带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

小麦氮过剩症状:长势过旺,引起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加深,造成郁蔽;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易感病虫害,减产尤为严重,品质变劣。

有机质贫乏的土壤,不施基肥或大量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机肥料,易发生缺氮症状。前茬作物施氮过多,追肥施氮过多、过晚,偏施氮肥,容易发生氮过剩症。

分蘖期至拔节期土壤速效氮(以N计)的诊断指标:低于20毫克/千克,为缺乏;20~30毫克/千克,为潜在性缺乏;30~40毫克/千克,为正常;高于40毫克/千克,为偏高或过量。当小麦拔节期功能叶全氮量%N)低于35毫克/千克(干重),为缺乏;35~45毫克/千克,为正常;高于45毫克/千克,为过量。

小麦缺氮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料如秸秆时,应注意配施速效氮肥;在翻耕整地时,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对于地力不匀引起的缺氮症,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小麦氮过剩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的供氮特点,适时、适量地追施氮肥,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过晚;在合理轮作的前提下,以轮作制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施氮量;合理配施磷钾肥,以保持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平衡。

42.小麦苗期发黄怎么办?

对小麦苗期长势弱、心叶小、根系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现象,必须查清原因,区别情况,分类管理。

(1)整地粗放黄苗:应及时镇压,粉碎坷垃,或浇水中耕,塌实土壤,补施肥料,促使转绿壮长。

(2)脱肥缺素黄苗:缺氮应在麦苗三叶期及时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8~10千克;缺磷则亩追过磷酸钙25千克或用3%~5%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在叶面喷洒;缺钾时亩追氯化钾8~10千克,或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75千克,在叶面喷洒。

(3)大播量的稠密黄苗:+苗挤苗胜似草荒苗”,应对局部稠密处进行人工疏苗。

(4)土壤盐碱重的黄苗:应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也可采用灌水或开沟排盐法,降低土壤含盐量。

(5)倒春寒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应根据苗情、墒情加强肥水管理。

(6)麦苗悬根导致的黄苗:秸秆还田要结合增施氮肥、播前造墒、播后镇压等措施。

(7)虫害造成的黄苗:在小麦拔节前后用阿维菌素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8)除草剂中毒造成黄苗:要及时喷施调节剂、叶面肥或解毒药物如赤霉病,每亩用药2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洒麦苗,可刺激麦苗生长,减轻要害。有条件的可以灌一次水,增施分蘖肥,以减缓药害的症状和危害。

43.小麦苗期出现死苗怎么办?

(1)地下害虫造成死苗:在死苗率达3%时,应进行药物防治。对于金针虫、蛴螬重发区,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克,加水2~3千克,喷于25~30千克细土中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人地面,随即浅锄。对于蝼蛄重发区,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千克;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喷雾器喷头取下)进行灌根。

(2)病害造成死苗:全蚀病、根腐病和纹枯病可引起小麦死苗。防治方法是,在苗期用12.5%烯唑醇可湿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20%三唑酮乳油120~20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50千克顺麦垄喷洒幼苗,隔7~1〇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

(3)冻害造成死苗:可适时冬灌;墒情好的地块可以用秸秆或农家肥适当覆盖麦苗。提高地温,减少冻害死苗。

(4)药害造成死苗:要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以减缓药害的症状和危害。

(5)整地质量差造成死苗:可结合冬灌、划锄和镇压等措施,粉碎坷垃,塌实土壤,减少死苗。

44.小麦弱苗如何补救?

(1)晚播弱苗:应以中耕除草增温为主,促使麦苗健壮生长。对地力较好、基肥较足、墒情好的晚播弱苗主要是中耕保墒,肥水管理宜在返青后进行,并适当控制用肥量;对缺肥麦田,应以促为主,促其健壮生长,返青后每亩施5~7.5千克尿素。

①干旱或低温弱苗。由于近年来冬季干旱少雨、春季低温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返青期前表现出干旱或低温弱苗,对于这类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务必做到因地、因苗、因墒分类指导,科学管理。主要应抓好以下措施:

早抓镇压、锄划等保墒提墒措施。对返青期之前表现欠墒、缺墒的麦田,应在地表解冻后,及早在晴天下午进行镇压或锄划,达到弥合裂缝、保墒提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