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要懂心理学
7454300000017

第17章 和谐的教育离不开沟通——沟通教育中的心理学(1)

沟通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唯一通道。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没有生动活泼的气氛。然而如何能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交流、沟通,这实在是现代父母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孩子加入社会共同体的时间是在其生活的最早期。如果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来,那么,在他们长大后,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知道积极地爱护、帮助周围的人。

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最快乐,这是所有父母都体会得到的。但早出晚归驰骋于职场的父母们,迫于工作与竞争的压力,没有时间陪孩子享受美好时光;好不容易等到周末休息,父母还是要加班,不能陪孩子一起玩。其实,陪伴孩子,又何须等到假日呢?称职的父母应该懂得忙里偷闲陪伴孩子。如果你能抽点时间好好陪孩子玩一天,你就会发现,你获得的将是意想不到的幸福和满足,与孩子在一起的那份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一天,大卫下班时已经很晚了,当他回到家里时,看到6岁的儿子正站在门口等他。他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心情也坏到了极点,因此,他没有理儿子,径直走进房间脱下外套。

“爸爸,”儿子叫道,“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你一小时可以挣多少钱?”

“你问这个干什么?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大卫生气地说。

“我就是想知道你一小时能挣多少钱,请你告诉我,爸爸。”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小时挣二十美元。”大卫说。

“哦,”儿子沉思了一会儿,接着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向你借十美元,可以吗?”

大卫愤怒了:“如果你借钱只是为了买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上床睡觉……”

儿子看到爸爸凶神恶煞的样子只好默默回到房间里。

过了一会,大卫感到自己不应该对孩子这样凶,也许孩子真的有什么困难需要钱。

于是大卫来到儿子的房间,“亲爱的,睡着了吗?”

“没有,爸爸。”

“是爸爸不好,爸爸刚才不该对你那么凶,”大卫说,“爸爸向你说对不起,这是十美元,你拿去吧。”

“谢谢你,爸爸。”儿子接过钱,并从枕头下面掏出一堆零钱,小心翼翼地数着。

“你已经有钱了,为何还要向我要?”大卫又有些生气地问。

“因为我只有十美元,而我需要二十美元,现在有了这二十美元,我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吗,爸爸?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

儿子的话击中了大卫的软肋,他感到自己对儿子的关心真的是太少了。自此以后,大卫每天下班后都立刻赶回家陪伴孩子,而且注重与儿子心灵上的交流,儿子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卫深知这二十美元的价值有多么宝贵。

由于现在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快、压力大,有些父母没有时间来关注孩子。他们一心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一大早就要匆匆赶去上班;晚上回来筋疲力尽,还要忙着烧饭、做家务;吃过饭后立刻催促孩子回房间写作业,而自己又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长此以往,在父母的忽视与冷落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孤独、自闭、不善交际。据心理专家研究表明,缺少父母关注的孩子多数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怕冒险,怕探索,怕接触陌生人。因此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育子点拨】

作为家长或父母,不管有多忙,都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以及孩子的情感需要,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1.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母下班回到家里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说说家常,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在餐桌上,与孩子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看电视的时候,积极与孩子讨论一些有价值的节目。为了塑造孩子健康的性格,父母有必要挤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

2.每天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每天早上和孩子一起吃早饭,然后把孩子送出门,说上几句鼓励的话,使孩子在一天中都会心情愉快、信心百倍。父母下班回到家里,不要急着做饭,与孩子亲热一下,孩子是非常依恋父母的,一天不见,他们总有许多奇闻逸事要等父母回来讲给大人听,而父母又怎可以冷落孩子的一番热情呢?

3.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上班时没有大量时间陪孩子,那么到了节假日,父母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集中。这时,父母如果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或者一家人出去野餐,都可以增进大人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不但使孩子体验到父母对他的爱,还可以缓解父母一周以来的工作紧张和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箴言】

屋里若有爱长驻,有友情为贵客,就是真正的家,甜蜜的家;因为在那儿,心灵可以休息。

——亨利·凡·戴克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理解与关爱,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以“强权政治”的高压,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父母“结仇”。

父母与子女是一种血肉亲情的关系。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而孩子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一个辉煌的人生。然而,如果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就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两代人在共同心愿的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这实在是不该发生的。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孩子学习成绩有时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于是就常常在孩子面前表露出焦虑的表情和不满的言行。这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对孩子的心态造成负面影响。

曾有一位母亲给心理咨询热线打来电话,说:“请你们一定要帮我,我现在和孩子成了仇人了,我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原来,这位母亲有一个儿子,已经19岁了。母亲说儿子小时候非常乖,从不与大人顶嘴,可是儿子长大后,逐渐和母亲没有共同语言,说不上两句话,母子俩就会吵起来。儿子高考没上本科线,准备复读一年再接着考,由于去哪个复习班的问题,母子俩意见不合,又发生了争吵。儿子喜欢打篮球,每次他要出去和伙伴们玩时,都会遭到母亲的干涉。总之两个人的战势愈演愈烈,竟有一次争吵中,儿子一气之下,把母亲精心栽培的花草摔得满地都是。

母亲对儿子说:“家里条件这样好,你生活如此的幸福,怎么还天天和我们对着干?”

儿子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其实不是我和你们对着干,是你们和我对着干!你们根本不理解人!”

这对母子的话各有其道理。毕竟是两代人,不论是思想,还是观念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两代人又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所以很难达到意见上的一致,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里都存在,只不过亲子关系尚没有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而已。

在我们周围也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不听话,太不懂事,父母整天给他吃,给他穿,还不是为了他能够好好学习,可他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是玩。这怎么可以,玩能玩出科学家吗?能玩出历史学家吗?能玩出明星大腕吗?能玩出百万富翁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唯有学习好才是真正的出路,可他们不理解,动不动就和父母对着干,似乎与父母结下了深仇大恨。”

可见,由于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存在观念的不同和意见分歧。因此,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代沟,致使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不关心,也不了解,有事宁可找同学说,而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甚至以不满、顶撞、逆反等行为试图摆脱大人的监护,以自己的想法做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是非判断的标准。

因而父母不必把孩子的玩与学习对立起来,也不必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孩子也是一个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的决策权与自由空间,他也需要大人的理解与尊重。需要注意的是,关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必要用“逼”的方式令孩子生厌。

作为父母,要学会细心地了解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思想。父母除了给孩子以物质上的关爱以外,还要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在心理上的各种需求,然后通过对孩子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育子点拨】

无论在学习与生活中,父母都要理解孩子,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要整天责骂孩子或逼打孩子,使孩子在心里面暗恨父母,结果真成了仇人。那么父母该怎样做呢?

1.不要整天给孩子上紧发条

孩子一天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本来已经够累了,可现在连双休日都给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只能期盼放学回家那会短暂的时间让自己喘息一会儿。而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立刻就变脸,让孩子感到活着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样下去,孩子那根拧紧的发条总有一天会绷断的。

2.不要逼孩子走投无路

作为父母,对孩子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自由作为代价。孩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当父母总是以自己的认识去误解孩子的时候,那是在“逼”孩子,只能换来孩子的对抗与厌恶,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3.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不要片面地评价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的成长也有心事和烦恼,一旦父母不理解,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不够关爱他,父母是冷酷的、无情的。因此,孩子就会不喜欢父母,甚至不听父母的话。

【教育箴言】

家庭教育的悲剧要么源于父母对教育规律的不了解,对教育知识的欠缺;要么源于父母在盲从心理下的执着。“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家庭教育中并不适用,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能重来,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给一个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沉重灾难,这是每一个家庭都不愿看到的。

面对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孩子,父母感到他们真是一群叛逆的家伙。可是在叛逆的背后,父母却看不到自己一直坚持的傲慢与偏见,在与孩子交流中缺乏足够的尊重与技巧,想来孩子不听话也不足为怪了。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听到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即便是喊破了嗓子、说破了天,孩子还是不理解父母那份心。其实,当我们不停地在孩子身上找原因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想我们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姑姑要回北京了,小男孩执意要和爷爷送姑姑到火车站。其实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妈妈却说什么都不同意。为此,小男孩和妈妈商量了半天,结果还是没有得到允许。小男孩倔强地要上公交车,妈妈当着很多人的面拉他下车,弄得司机都不知如何是好,姑姑也很尴尬,没办法,只好让司机先开车。到了城里,妈妈还是不允许小男孩去火车站,这回小男孩竟然先跑了,搞得大家哭笑不得。姑姑只好劝妈妈先回去。妈妈指着跑远的儿子扔下这么一句话:“回去看我不打死你!”就在姑姑快上火车的时候,小男孩终于哭了,姑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怕回家妈妈打他……

当我们读到这里,是否也该有所反思,当前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是怎么了?为什么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呢?

于是有人提出,有了不会说话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细细想来的确很有道理,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这个逻辑关系并不理解。

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除了玩,就是和孩子说话了。可惜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不会说话,话说得过分了,就很容易变成吵架,吵架要是还不够火候,就干脆动用武力等粗暴的方式来实现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了。很多父母都是用这种高压的方式使孩子达到短期的服从。就连眼神这种会意的交流,在孩子面前也变成了瞪眼。

于是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我妈妈,一和我说话就瞪眼,好像不瞪眼她就无法和我说话似的。”

通常来说,我们的父母在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时会是瞪眼、训斥、开打三部曲,“眼口手”协调统一地完成一次次与孩子的交流。这实在是父母的悲哀,孩子的不幸啊。因为我们的父母只顾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而从不在意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也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承受能力。这样下去,孩子怎么可能愿意接受父母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旨意去做事呢?而对于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恐怕没有几个父母能够真正想明白的。

我们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话说得好了,沟通和交流就会很顺利,而且能够化解矛盾、消除误会,父母和孩子就能和睦相处。话说得不好,就无法沟通与交流,即便是你抱着真理孩子照样不会听你的。古语说得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父母说的话毫无道理,孩子不喜欢听;如果父母说的话态度不正确,孩子也不喜欢听;如果父母说的话不分场合,孩子更不喜欢听。所以那些整天感觉自己苦口婆心却又换不来好的父母们要知道,想让孩子听话,父母说话就要讲求技巧。只要掌握了说话技巧,沟通自然就好了,孩子也就会听话了。

【育子点拨】

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听话,就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语言技巧和讲话原则。要知道,你会说话,孩子就会听话。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

1.说话要让孩子听懂

很多时候,孩子也许根本就没有听懂父母的话,父母以为孩子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比如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到底怎么个专心法,父母没有给孩子详细的指导。于是孩子走神也好,装模作样也罢,原因都在于父母没有把话说清楚。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还需要让孩子清楚行动中的具体细节要求,更要让孩子了解行动的目的,最好是多个目标供孩子选择。

2.父母对孩子要尊重

其实,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有些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言行粗鲁,态度蛮横,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做,也许一时可以让孩子忍受,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

3.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个性特征,因此,父母不能按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孩子,更不能把适用于别人的行为准则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多了解孩子的性格,对什么孩子说什么话,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听你的话,也更愿意听你的话。

【教育箴言】

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首先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父母进步是孩子进步的前提。

成功家长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而这一切都要从学会和孩子说话开始。

身为父母,如果给孩子贴上“标签”,就会使孩子趋向于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所以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