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Ⅱ
7449500000030

第30章 工作不仅是一碗饭,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职场心理调适(5)

对工作产生的这种所谓“职业倦怠”其实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公司的发展过于平缓、企业文化建设过于平庸、工作岗位创新空间有限、自身职业学习能力下降、上下级关系不畅、家庭牵扯精力过多等,都有可能是职业倦怠的成因。因此,要较好地解决职业倦怠现象,首先要从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入手,要保持好的心态,客观地分析出究竟是什么主要原因导致自己的职业倦怠。

心理专家话调适

“工作低潮”或“工作倦怠”就像五线谱上高高低低的音符,总是埋伏在工作情绪之中,伺机而动。目前,职业倦怠正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精神和身心健康,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沼泽地呢?

1.给紧张的心情放个假

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需要具备激情、经验、毅力和好心态。如果对照之后发现自己有某些不足,就应该着重培养和锻炼。一旦发现自己因为压力开始厌职,就应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不妨记下几个公司附近可以发泄情绪、振作精神的地方,如小公园、书店、咖啡厅、保龄球场等。在双休日,还可约上三五知己去郊游、泡温泉,钓鱼、划艇等。这样,也许会使你的情绪放松,压力有所缓解。

2.转换一个工作环境

如果你真感到所从事的职业不适合你,如果你仅仅是看在钱的份儿上才疲于应付,那还是劝你长痛不如短痛,找个机会向老板言明自己的处境和期望,适时给自己换个更适合的岗位。如果对方勉为其难,就干脆另谋高就算了。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才不会感到倦怠。

3.为生活制造新鲜感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就算有幸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但依然会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倦怠,这是因为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让你产生了“审美疲劳”。为了克服审美疲劳,可偶尔给生活制造一些新鲜的感觉,比如,尝试着走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线;给办公桌上摆一束鲜花;在同事过生日时送他一个小礼物;尝试着和领导去交流……总之,不要放弃每一个给心灵增加快乐的机会。

——心灵指南——

很多人在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时,过于看重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其实工作往往是一种“快乐”和“痛苦”相结合的过程。开始一份新的工作之前,既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追求、理念、个性、兴趣等,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业务特长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自己进行综合定位。

五、努力工作,无愧于心——职业危机感调适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由国家分配,不大会产生职业危机感,但在市场经济时代却大不一样了。虽然社会中机遇很多,但是竞争也很激烈,人们在能够自由选择职业和岗位的同时,也会遭遇到竞争带来的失业,即遇到职业危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竞争激烈、压力加大在所难免。即使已经很努力地工作了,但是担忧、烦恼、沮丧仍然伴随着不少看上去风光无限的职场人士。

据对21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有85%的人认为自己缺乏职业安全感。究其原因,有的是所处行业普遍的竞争危机,也有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限制,等等。一个社会85%的人出现职业危机,是会带来许多负面作用的。

端“铁饭碗”的年代,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安全感很强,没有职业危机,但往往滋生惰性和平庸。现在竞争激烈,效率大幅提高了,可在职人员却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37岁的沈玲是一家公司的副经理,在进公司的时候是大专学历。这学历现在听来是低了点,但当时还算是可以的,再加上自己年纪轻、肯吃苦,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颇受老板赏识,半年内从普通职员升到了主管,两年后便坐上了现在这个副经理的位置。

然而,即使一切都这样顺利,她的职业危机感还是从未间断过:刚工作时担心业务上的事情,怕任务完不成,怕被同行超过;结婚后则怕有了孩子影响工作,担心好不容易拼来的位置被别人挤掉;现在呢,这么多年下来,位置应该算坐稳了吧,可又有别的忧虑。

她的忧虑有两个:一是学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为问题,尤其每年看着新人不断地进来,一个个都至少在本科以上,硕士、博士也不稀奇,充满着自信和活力,要让他们服服帖帖地在自己手底下做事,那自己也就非得提高不可;二是年龄,女人在这个问题上总是特别敏感,虽然自己的职位不是吃“青春饭”,但面对年轻的同事下属们有时也会格外尴尬。

职场竞争是激烈的,不管你何等优秀、业绩何等突出,但面对蜂拥而至的职场新人和多变的职业环境,都很难稳定情绪。

职业危机可能因人、因时间、因环境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下四个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

第一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期。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

第二阶段:升职就业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产生在工作了5~7年以后,也就是大约在30岁左右。中国人从来就有“三十而立”的说法,这一时段的职业生涯除了少数人能如愿以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时的危机,就可能会用不正确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失意。

第三阶段:方向危机。照中国人的说法,应当是“四十不惑”,而40岁左右恰恰是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危机时段,我们称为继续前进的“方向危机”。因为到了40岁,或者你已经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或者你已是这一行的“老法师”,这个时候,再往哪里前进,往往会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所谓中年改行转业等问题。

第四阶段:饭碗危机。过了50岁,进入“知天命”的年龄,人也更加成熟。但市场经济并不会给老年人的职业生涯以特别的恩惠。这个时间段,最让人担忧的可能是自己的饭碗,这不仅仅指的是普通岗位上的老百姓,也涉及高位在身的领导者。这个时期,绝不可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应当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否则,真的可能会丢掉饭碗。

心理专家话调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也许你当初也是才华横溢,笑傲职场。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后来者常常能居上,于是很多人便产生了职业危机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危机感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因为它能促使你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但是,也不要过度地恐惧被“炒鱿鱼”、失业。

那么,应该如何调适自己的职业危机感呢?

1.加强与职场新人的沟通磨合

对于一名“职场老人”来说,应该主动与新人沟通磨合,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平易近人、好相处的良好印象,从而很快地融入他们的精神团队。职场新人时刻都会走在社会潮流的前沿,如果这些“职场老人”不主动与他们融洽交流,就等于把自己推进了落伍的漩涡。

2.不断提高自己

一个人如果要谋求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要想摆脱职业危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总而言之,时刻吸纳新的知识养分,用以滋养职业生命,即便是危机来临也会转危为安。

3.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

安全感的缺失好像是提心吊胆、疲惫的旅行,每天忙忙碌碌地奔波,但总是担心意外的事件,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这对人的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缺乏职业安全感的时候,应强迫自己看清楚最坏的可能局面并勇敢地接受。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

——心灵指南——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在利用大量机遇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从而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职业危机感。面对危机感的出现,一方面要不断接纳现实、提高自己,能力和经验才是永远的财富,另一方面也不可过分有危机感,这反而会影响工作的,只要努力工作、问心无愧即可。

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工作狂”心理调适作家王尔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所事事是很难的事。对于多数拼命工作的职业人来说,这句话再正确不过了。虽然“工作狂”经常被人随意使用,但它真正指的是那些从身体和思想上都对工作“上瘾”的人。“工作狂”心理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而且对工作也没有多大益处。

工作狂已经被视为一种强迫症行为。在日本,“过劳死”每年会夺走近千人的生命。在中国,“因过度工作而死亡”现在都有了专门的词汇,是“过劳死”。在欧洲,压力和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为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专家的最大担忧之一了。荷兰学者甚至已经诊断出这样一种综合征,即工作狂们在清闲时会有很高的心理压力指数。他们称,约有3%的人可能会受到这种“休闲疾病”的影响。

那些经常挑灯夜战的人会得到升迁和奖金,那些工作家庭两不误的职业母亲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工作狂文化中,工作狂也许是唯一一种不带耻辱色彩的上瘾行为。

巴尔是美国某个乡村地区唯一一名医生。他是个大忙人,要上门就诊,要提供咨询,要承担当地医疗中心主任的工作,还要经常去法庭担任法医顾问。他不分昼夜地工作,忽视了生活失控的一些信号,例如晚上不回家而睡在办公室里。一天晚上,他居然在开车回家时睡着了,汽车打了几个滚之后才撞到东西停下来。

人们都知道有这样的情况:疲于应付各种时间表和各种责任。这就是现代生活,就是要拼命干。

不过,大多数努力工作的人也知道怎么努力地玩,知道如何放松。而工作狂可不这样。他们是有意去寻求忙碌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赶时间,喜欢兴奋和刺激,喜欢疯狂地忙碌。对工作狂们来说,工作就是一切。他们的座右铭很可能是,“我工作,我存在”。但是就像所有使人上瘾的东西一样,工作瘾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且具有破坏性,最终常常需要一记响亮的警钟才行,就像巴尔的情形一样。

工作狂们不见得是优秀的工作者。他们常常是糟糕的管理者,因为他们不会把具体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他们会批评同事不愿像他们那样长时间工作,从而破坏团队的士气。鲁滨孙是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名心理医生和咨询、特殊教育及儿童发展学的教授。他自己也曾是个工作狂。他说,他以前会把工作藏在假期里做,就像酒鬼把酒瓶藏起来一样。

工作狂们除了工作以外没有生活,没有朋友,很少顾及家庭,当然也没有休闲活动。鲁滨孙说:“他们很难与人沟通,对人没有感情。他们觉得工作比其他事情容易得多。他们在工作时才具有安全感,而到了社会生活中,他们是一片空白。”

兰卡斯特大学组织心理学和健康学教授库珀认为,是组织的要求把人们推向了工作狂,他们本来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倾向。“这有点像软毒品会带来硬毒品。刚开始你努力工作,然后就成了工作狂。”

按照库珀的说法,这种生活方式影响了多达1/3的工作人口,而且《世界商务》杂志也发现,70%以上的人经常在周末工作。库珀说,这种现象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工作没有安全感,二是长时间工作这种文化。“在发展中国家,人们为了生存,工作时间很长。”

心理专家话调适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说过:“卖力工作的确不会让人马上断送性命;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非要冒这个险呢?”不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工作狂是很少关注自己的健康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工作,而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工作,从而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牺牲了健康,疏远了家人。

那么,这一类人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

1.享受生活瞬间的乐趣

工作狂应当学会如何享受偷懒所带来的乐趣。刚开始的时候要留意一下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如何使一个孩子在起步阶段提高素质,太阳是怎样越过地平线落下山头的,或者试着花比平常吃正餐多两倍的时间宠爱一条狗等。看电视的时候应有意识地让自己什么也不干,学会忽视一些事情的方法。

2.忘记最喜欢的习语

在工作的时候,忘记经常挂在嘴边的习惯性话语,比如“我之所以不停地做事,全是为了孩子、妻子以及父母生活得更好”等。另外在工作之前,工作狂不妨先想想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乐趣,或者长时间工作会使家庭关系破裂等生活不幸,然后问问自己哪一种选择值得自己付出。与此同时,权衡一下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家庭的关系。

3.学会倾诉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学会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不要把郁闷发泄到疯狂工作上;还可以每天吃一粒维生素E,以缓解压力;喝上一杯令人兴奋的咖啡或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也是有益的。

——心灵指南——

“工作狂”往往并不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只是借助拼命工作求得某种“心理解脱”;而“工作热情高”的人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能从工作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如出现失误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的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

七、端正心态,合理沟通——恐惧老板心理调适职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害怕与老板沟通,面对老板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听到老板的声音更是神经紧张得不行,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其实,他们患上了“老板恐惧症”。

上班盼望着早点下班,手机响起要深呼吸几秒钟,看看是不是老板打来的,被老板叫去谈话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出了差错,不敢直视老板……请问整天忙碌于工作中的朋友,你也在面临这种情况吗?如果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老板恐惧症”。

“老板恐惧症”已成为职场中困扰人们的新型心理疾病。老板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之一,它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

王晓大学里学的是工科,主要研制混凝土,毕业后进入一家私企,在实验室上班。由于同事不多,他经常与老板独处,老板是一个严谨且不苟言笑的人,使得原本就性格内向的王晓常常觉得压力很大。

一次在做实验报告的时候,王晓由于粗心将一个数据写错了,由此导致计算结果千差万别。这个错误遭到了老板的严厉批评。从那之后,王晓只要看到老板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发展到后来,竟然出现了“老板恐惧症”。

每天早晨想到要跟老板面对面工作,王晓就觉得头疼、肚子疼,要上好几次厕所才能够出门。到了单位也会焦虑不安,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一旦下班铃响,他就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精神百倍地安排剩余时间。“我最盼望的就是生一场大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班了。”王晓的心里话让亲友们不无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