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Ⅱ
7449500000022

第22章 成功不在于你会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交际心理调适(3)

4.当众发言

当众发言是克服自卑心理、提升热忱、增强自信心的突破口。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畅谈自己的见解,不要怕说错,这样恐惧感和自卑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更容易发言。当众发言既壮大胆量,又锻炼口才,是自信心的“维生素”。

5.常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能行”

在与人交往中,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头,要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和别人一样出色”“我能很好融入社会”。这就产生了我要努力走进社交生活的信念,自然就会逐步消除自卑,直至能大方地与人交往。

——心灵指南——

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你就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矮多少,自己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自怨自艾只能带你走向消沉。要勇敢走出自卑的阴影,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主动和别人交往,多交朋友,从而逐渐走进正常的社交生活。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和别人一样说、笑、唱,也会尝到身心全面打开的快乐。

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社交自私心理调适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诫人们:“德行不出于钱财,钱财以及其他一切公与私的利益却出于德行。”自私是对德行的背离,况且自私的人并不仅仅只着眼于钱财。自私的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是否对自己有利”,并按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行动,这就是他们全部生活的基础。

有位心理学家曾在露天游泳池中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

结果耐人寻味。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子“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而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50人。

这个试验可以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但他们在跳下水的那一刻,他们心里却在想自己能捞到什么好处。

生活中处处可见自私的现象:一棵小草同另一棵小草争夺养料,鸟吃虫,猫吃老鼠,一只狗同另一只狗争抢骨头,人吃猪肉、食谷物,这都是“自私”的表现。

有两个非常要好的虔诚教徒,他们决定一起去遥远的圣山朝圣。于是两个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了,发誓不到达圣山朝拜,就不返回。

两个教徒走了半个月后,遇见一位圣者。看到两个教徒如此虔诚地千里迢迢赶往圣山朝拜,圣者告诉他们:“这里距圣山还有十天的路程,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在这十字路口与你们分手了。但是在分手前,我要送你们一件礼物。你们之中可以有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就会立刻实现;那么第二个人就会得到那个愿望的两倍。”

这时,一个教徒心里得意地想着:这太好了,我早就知道自己要许什么愿了,但是我不能先说出来,因为如果我先说,可就吃亏了,他就会得到双倍的礼物。

我一定不能说!而另外一个教徒也在这样想。于是两个教徒开始谦让起来。

两个人拖到最后,其中一个生气了,大声嚷道:“喂,你太不识好歹,再不快点许愿,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另一个教徒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如此恶毒,竟要打断他的腿,于是就想:既然他这样无情,就别怪我无义!我得不到的东西,谁也别想得到!于是,他干脆把心一横,狠狠地说:“好吧,我先说。我希望我的一只耳朵聋掉!”

很快,这个教徒的一只耳朵就聋掉了,而他的好朋友,两只耳朵也立刻聋掉了。

原本可以得到一份非常美好的礼物,使这对好朋友共同享有,但是由于自私与狭隘左右了他们的心思,使美好的愿望变成诅咒,亲密的朋友变成仇人,让一件本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了“双输”。

有付出就有回报。对他人做了善事,总能得到加倍的回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而当我们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与快乐。

俗语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可以体现人性的美好,同时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快乐之道。也有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给予、分享和付出,你就会体会到乐善好施,不求报酬的快乐与满足。

付出一份爱心,收获一份快乐与希望。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爽快地伸出援助的双手,在你为难之际,才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心理专家话调适

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贪吃是人的天性一样。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自私的个体,没人指望一个婴儿把手中的玩具让给别的小孩子。不过,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而另一些人呢,甚至有些变本加厉了,对同事自私,对朋友自私,对家人自私,除了自己,一切人都是自私的对象。

那么,应如何调适社交自私心理呢?

1.要学会付出

付出并没有想的那么痛苦。要学会发现自己可以付出什么,他人、同事和家人都需要什么,然后尽自己的力量付出爱心、付诸行动。你会发现付出是那么令人愉悦,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在付出时吃一些亏在所难免,虽然自己吃了一些亏,但是别人会因此愿意和你合作,结果成功的速度就越快。

2.要学会共赢

共赢,它能让合作者同时体会到创造财富的乐趣。因此,自私的人必须有大方而富足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先把自己的东西尽量展现在别人面前,别人才会展现给你看他的所有,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共赢的基础。

3.要学会分享

心胸开阔,可以容下世间万物,可以承受挫折;心胸狭窄,连一粒沙土都容不下。心胸狭窄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人。自私的人要试着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让无私、爱心充盈你的内心。分享也会使你尝到“无私”的滋味,不断体验分享的乐趣。

4.以自私制自私

人是“自私动物”,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自私”,而不是逆“性”而为。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立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

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心灵指南——

苏洵曾说:“为一身谋则愚。”一个立志高远的人,如果不能首先克服自私,那么任何有价值的、接近真善美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并且终将被自私拖累。

多私者必不义,到头来不仅使自己一生美好的愿望付诸东流,而且很可能自己搬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人性之私,不容回避。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社交冷漠心理调适

在社交生活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地位,还需要友情和热情。如果大家都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自己岂不也得不到帮助和温暖吗?不要对世界冷漠,那样你就会被挡在温情的门外。只有满怀一颗热忱的心,关爱家人,关爱老人和孩子,关爱弱势群体,才能让自己和社会都感受到融融的暖意。

阳光和热量是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的重要因素,没有阳光和热量,这个地球上将是漆黑一团,寒冷异常。同样,这个社会如果没有了热情和感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如果人们只关注金钱、权力、地位等东西,而冷漠了人间的真情,那么将失去真正美好的东西。

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歹徒在闹市公然抢劫妇女的钱包,而没有人上去制止;有人在楼顶欲跳楼自杀,有人竟然架起望远镜看热闹;有人不慎落水,岸上人没有一人相救,也不报警……有一天,天正下着小雨。马路对面有个摔倒的残疾人,可能是由于路滑,拐杖没有撑好,就摔倒了。他无助地在冰冷的路上挣扎着努力要站起来,可没有用。他只好向路过的人伸出手,想叫他们扶一把。没有人在他面前逗留哪怕一秒钟,有的还干脆避开了走。

一个青年正要过去扶他,可旁边的女朋友拦住了他:“这时候谁敢去扶他啊,要是他说是我们推倒的就坏了。”也有人就接着说以前看到的怎么怎么样了。他听了,脚步逐渐停了下来,最后还是没有过去扶他一把。

后来,有个学生模样的人走过去把他扶了起来,他不停地说着谢谢,然后拄着拐杖蹒跚地走了。

这也许就是今日世界常见的情形。我们常常表面上对某些事表示热情,然而真正面对时,却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这是真正的冷漠。但是,人间毕竟还是有温情在的。

比如,车上有人行窃,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挺身而出;路上有人持刀抢劫,有人鞋底抹油,有人见义勇为;维护合法权益时,有人明哲保身,有人仗义执言;在大街上,有人乱扔垃圾,有人边走边捡……在日常的行为中,有的人总是抱着“我不在乎”的态度,似乎任何事情都与自己无关。有的人在追名逐利中,把眼光只放在了权力和金钱上,冷漠了亲情,忽略了道德,忘记了文明。而大部分的人却能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以热烈的心来温暖着家庭和社会。

心理专家话调适

冷漠,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敌。试想,如果你也冷漠,他也冷漠,人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原则,那么自己遇到困难时又有谁会来帮你呢?

那么,应该如何来调适社交冷漠心理呢?

1.把付出爱心当做责任

这个社会是人与人公平生存的社会,你不付出爱心,也很难收获别人的关爱。

你可以付出爱心给你的朋友、同事、和亲人,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当你把爱心付给别人时,他们也会相应的付给你同样的爱心。你们的关系会更加亲密,而你也不会再感到孤独和空虚。

2.重新燃起信念之火

回忆一下,当你刚入学时,刚参加工作时,是不是热情似火啊?现在,你那颗火热的心,热情的工作态度,美好的微笑都跑哪去了?你应该重新燃起信念之火,这样你就能找回你积极热情的状态。当你的内心被热情感染时,你的冷漠也会随之而散,你又可以重新感受世界的美好。

3.从现在开始多交流

不愿与人交流的人最终都会变成冷漠的人,他们可能最后与人说话时都是结巴的。必须记住的是,经常与人交流对克服冷漠非常重要。你接触的有情感的事物越多,你本身的情感就会越丰富。经常与人交流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和谈话技巧,并且把交流作为生活必需。如此,冷漠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4.见难相帮,助人为乐

当今社会,有些人一切向钱看,其他一概不问;有些人认为帮人、救人得不到好报,不如明哲保身。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自己遇到困难,身处绝境,需要别人帮助而得不到帮助时,将会是怎样的感受?假如人们生活在冷漠的社会里,还会有安全感、幸福感吗?见难相帮,助人为乐,和谐社会需要热情和热量。

5.对冷漠说“NO!”

当你用一颗爱心和热情迎接世界的时候,你不用害怕什么。要相信,你的付出终有回报。你不用害怕被别人误解,也不用害怕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你的心中重新有了爱心和热情,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爱心并且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会取得成功,会受到别人尊重。

——心灵指南——

因为有着太多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使我们越来越感叹人情的冷落,温情的缺失。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怀着一颗热情而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帮助他人,社会将会是美好的。当别人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够帮助别人时,请不要冷漠,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

四、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社交虚荣心理调适

在现实中,可以说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虚荣心。比如,母亲夸孩子懂事,孩子就会笑逐颜开;再如男人觉得自己妻子漂亮等。这种虚荣心是正常的,是基于正常心理基础上的。但如果过度虚荣,逢人便夸,言过其实,甚至有时候铤而走险,这不仅不能让人刮目相看,反而让人心生厌恶,敬而远之。这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是不利的。

许多虚荣心强的人在得不到虚荣的滋润时,便会想方设法谋取虚荣:有的人每有客来便要出示他与名人的合影;有的人常常津津乐道他曾与某某显要共进晚餐;有的人总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富亲贵戚……总之,有些人若是靠自己的品质和业绩无法赢得荣誉的话,那便要借那些碰巧和自己有过点头之交、擦肩之缘的名流显贵,以及拐了八道弯的瓜葛之亲来为自己增光添彩。

毛姆曾说:“靠着能向朋友谈起你认识的名人而获得的荣耀,只能证明你自己是无足轻重的。”看来,借他人之光虽然可以赢得一点虚荣,却并不能因此增加自己的分量。

还有的人为了虚荣竟然干出不法的事来。古希腊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名叫赫洛斯特拉特的牧人,为了扬名四方,竟然放火烧毁了建筑学上非常有名的古迹埃凡司阿泰密斯神庙。“赫洛斯特拉特荣誉”被后人用来比喻虚荣,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一只猫和一只猴子看见火堆中烧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它对猫说:“你的爪子长得真灵巧,肯定能把栗子拿出来。”猫被猴子夸奖得很是高兴,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猫的爪子刚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一声,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过强的虚荣心,往往叫人忘掉了真实的自我,而沉浸在被自己或别人吹捧起来的“光环”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位置,自己该做的事。当自己觉得过于完美、高明时,就往往看不起别人,觉得高人一等,那么别人也会看在眼里而恨在心上,不会对你说实话,不会再怎么与你交往。无数事实表明,许多正常的社交关系,都是因为虚荣而毁掉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虚荣的人被智者轻视,为愚者倾服,阿谀者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尽管人们都懂得,虚荣是表面的、虚假的荣誉,是当不得真的,自己还是一个普通公民,但很少有人能够不为虚荣所动。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羡慕的眼神会使我们神舒心悦,一句大而无当的恭维会使我们眉开眼笑,一句言过其实的赞誉会使我们沾沾自喜,一个毫无实质意义的头衔会使我们引以为荣……贪图虚荣爱慕虚荣的人,往往通过不正常或不正当途径获取别人赞誉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其价值取向常常是扭曲的。为了虚荣,他们有的不懂装懂,即使对某一门知识或某一件事情茫然无知,也要摆出一副见多识广者的架势来;有的不富装富,纵然自己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也要讲排场,极尽奢侈铺张之能事;有的嫉贤妒能,看到能力比自己强、水平比自己高、生活比自己好、甚至外表比自己美的人,心里都会感到不舒服、不痛快;有的弄虚作假,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公然违背实事求是的做人处世原则,不惜出卖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