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要懂心理学
7439400000027

第27章 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和宽容(2)

拥有诚信,一个人就会自然无饰,外置于气质,风度自然是飘逸洒脱,落落大方,气宇轩昂,自尊自强。正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说:一个人清如水的人,诚信不欺的性格,无论在哪个阶层里,即使是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你肃然起敬。中国哲人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人生是何等的重要,一个人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无信则不立。

人生之路是一直伸向永远没有止境的天边去的,是以成千上万的脚蹂踏着成千的车轮滚碾着泥泞铺成的。在这条道路上年轻的我们是势必要搀扶着行走,那么就必须要结交朋友,而无信则无友,因此,年轻的我们要走好人生这条路,就要拥诚信上路,没有诚信的品格,我们就会跌得头破血流;没有诚信的导航,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那么,面对当前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1.应该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一切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北宋着名教育家朱熹于淳熙六年为庐山白鹿洞书院而写的《白鹿洞洞规》中就有“朋友有信”,“言忠信,行笃敬”等诚信戒条。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也就是说诚信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做一个新世纪合格公民,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诚恳、诚实、守信的人,待人虚伪,随口许诺,很难设想这样的孩子会发展成为灵魂高尚的人。

2.与人相处要以心换心

诚信是人格魅力的基础,没有诚信,就不会得到真心朋友。以诚待人,才能拥有友谊和真情,有些同学总是疑神疑鬼,不但不信任别人,还说谎欺骗别人,到头来他只能收获孤独。诚信的价值在于可以置换,所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你奉献了真心,定能收获更多的诚意。当然,也不能对任何人都奉献真心,面对狡诈虚伪之徒,你也要有所保留,否则对方会利用你的真诚去实现他个人的卑劣目的。

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活当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社交是展示风采的重要方面,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参与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但是,如果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当下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这种生活中的困惑应该如何来解决呢?

专家解析

社交恐惧通常起源于青少年时期,男女均可出现。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希望与社会融洽,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有些青少年一遇到具体交往,如与人谈话或与人交往时,就出现了不敢见人,遇见陌生人面红耳赤,说话唯唯诺诺,语无伦次等现象,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恐惧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惧。社交恐惧往往会泛化,严重时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与学习造成极大的妨碍,同时也危害着身心健康的发展。研究发现,社交恐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能够损伤人的心理功能。

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许多人会更加惧怕与人交往,严重的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还有些患者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或是不断指责,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从而引发社交恐惧。还有些学生因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而是整天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中,这对青春期的学生也十分不利。此外不爱运动也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其具体的解决办法如下:

1.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对自己应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时时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自我暗示:人是群居动物,我是这一群体的一分子,谁也不会费心思地专门盯着我,盯我的那一个肯定是关心我、爱护我的人;我并不比别人差,也不缺胳膊少腿,别人也和我一样,一张嘴巴两只眼,不过如此,以此来增强自信。

2.改善自己的性格

害怕社交的人多是较内向的人,应注意锻炼和改善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体育、文娱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陌生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去掉羞怯、恐惧,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3.转移刺激

即暂时转移社交刺激,让外界刺激在你的头脑之中有一段时间消失。这样条件反射就会在大脑皮层逐渐淡化,有时还可消除。

4.加大刺激强度

即反复接触引起恐惧的刺激,使刺激逐渐适应,进而消除恐惧感。

5.掌握知识

尽管大家都知道人生活在世上社交意义重大,但有关社交的知识、技巧、艺术以及相关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和传播学知识掌握得不够。所以应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社交恐怖这一心病是有好处的。

6.脱敏疗法

先进行轻微的刺激,适应后再逐渐增强,使恐怖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逐渐适应,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矫正行为失常的目的。引导青少年先与家人接触,再与亲戚朋友接触,最后与陌生人接触。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脱敏,通过表扬、奖励,使这一结果得到巩固。

赵可诗是初一的学生,然而年龄不大的她攀比心理却是非常严重。学习上,她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如果有同学这次考试拿了第一,她肯定会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把她比下去。生活上,有同学穿了名牌衣服,买了名牌书包,用了名牌文具,她不管家里的情况有多困难,也一定会要求父母给自己买。父母知道她这种攀比的习惯不好,可是却又无可奈何,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专家解析

攀比斗富之心古往今来皆存于人心,西晋巨富石崇斗富更是达到顶峰,以至惹来杀身之祸。如今攀比之风在学生中蔓延风盛,已是世人所共见。大学生先攀比买手表、买收录机;后攀比买名牌服装、运动鞋;再攀比买手机、买电脑。

如果说大学生还能理清头脑,那么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攀比之风,则让人更加忧虑。他们的攀比已经不仅仅限于什么名牌服装了,他们已经到了攀比谁家的车子更高档上来了。当我们遇到在金钱享受方面阔于自己的人时,就会潜意识地进行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就是“攀比”。比较之后,他们会有悬殊的心理落差,因此会产生低自我价值感和低自尊的挫折感,进而引发焦虑。如果是把焦虑压抑在心里,就会形成妒嫉或者自卑、抑郁。

由于青少年学生攀比视角的狭隘,所以没有人去攀比精神世界的充实,没有人去攀比心态,没有人去攀比博爱之心,没有人攀比对恩情的报答,没有人去攀比素质、修养、道德、独立的思考、生活的能力、快乐的指数。因为就进入了狭隘的攀比误区。

所以作为青少年学生,必须克服攀比的不良习惯,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

1.心底无私

攀比心理会导致心灵上的创伤,心底无私就是至于攀比心理的一剂良药。在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面前,青少年学生头晕目眩,忘记的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准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攀比斗富,不求进取,而求堕落。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纯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的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改造,不能够自省、自警、自励,不能达到一种高尚人格的修养。

2.正确的比较方式

攀比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就是盲目攀比。在日常的生活中,青少年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对比,自自己的吃喝穿用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较,自己的长相和别人比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心里又何尝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忿忿不平呢?面对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就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可攀比的呢?

3.目标法

攀比扰乱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打乱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如同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的行动的信念,去努力朝着目标奋进。

4.把握攀比的尺度

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因此,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及处事方式,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正常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