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苹如的祖籍在浙江的兰溪,她的父亲早年的时候在日本留学,并且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过民主主义革命。在日本停留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女人,这便是郑苹如的母亲。当时两个人深深地相爱着,并冲破一切困难结合了。婚后他们一起回到中国,郑苹如的父亲在复旦大学担任教授一职,生活过得也还算稳定安逸。
婚后的几年里孩子们相继出生,郑苹如是父母的第二个女儿,出生在1918年。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儿,而且聪明过人,少女时代的她就已经很靓丽抢眼了。
拥有美貌的姑娘很幸运,却生活在了一个不幸的时代。l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初期,郑苹如的父亲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郑苹如一家也十分憎恨日本人,他们以郑苹如母亲的日本身份作为掩护,在上海偷偷地参加地下抗日活动。
在家庭的影响和现实的局势逼迫下,郑苹如虽然年纪尚小,心中却早已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憎恨,经常无所畏惧地跟着家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她凭借从小与母亲学习的超凡的日语能力,还有父亲与“中统”的关系,成为了“中统”上海区的一名情报员。
这一年的郑苹如虽不满20岁,却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不知不觉间已然成为了上海有名的美女。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报《良友》就曾以她的照片作为封面,但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没有用她的真名字,只是写了“郑女士”。而显然这位郑女士是郑苹如无疑,可见她的美貌在当时是多么受人关注。
对于郑苹如的美,著名作家郑振铎这样描述:“身材适中,面型丰满,穿着华贵而不刺眼,一眼看过去,就可以让人知道是个有教养的纯情女孩儿。”
正是这种天然的漂亮脸蛋和聪明的头脑,让郑苹如极适合做一名情报人员。组织对她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便准备派她行动了,谁都相信以她的美貌周旋于上海的灯红酒绿之中绝对游刃有余。所以,依照“中统”的指令,郑苹如频繁地出现于上海的十里洋场,在那些日寇的高级官员之问谈笑风生,相伴他们左右。大概所有的男人,没有不喜欢美女的,也没有人能够抵御一个迷人女子的诱惑,郑苹如总是在这样的交往里轻而易举地打探出一些消息,虽然这些消息还算不上是特别重大的情报机密,但她的特工技巧已初露锋芒。
很快,郑苹如又与时任日本首相近卫派到上海的代表早水亲重攀上了关系,继而结识了近卫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以及某些副总参谋长。近卫文隆对美丽的郑苹如一见钟情,很快自己先坠入了情网,并对郑苹如展开了疯狂的追求。郑苹如一边与他保持关系,一边在脑子里反复地预想对他实施绑架的方法,因为绑架了他,就可以以此威胁近卫首相停战。虽然这种爱国的精神值得赞扬,勇气也值得嘉奖,但对于这样的想法,“中统”的领导层没有采纳,因为这想法是相当冒险而且不成熟,显然初涉情报圈的郑苹如还尚显幼稚,需要加紧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