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腥的盛唐(全7册)
7399700000021

第21章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大唐开国(6)

这话他们爱听。这里混不下去就走人嘛,多简单的道理!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现在居然是老大要亲自带领他们集体跳槽,这实在是让人惊喜。幕僚柳燮立即代表众人说:“明公与唐公乃李氏同族,又曾订立过友好盟约,虽然没有一同举兵,却替他挡住了东都的隋军,使唐公不战而据长安,这也是明公的功劳啊!”

众人频频点头,异口同声地说:“然!”

于是,李密带着两万余人西向关中,投奔李渊而去。

李密一走,仍然驻守在中原各地的其余部众顿时群龙无首,只好连人带城纷纷归降东都朝廷。

世间再无瓦岗。

李密彻底出局。

公元618年秋天的夕阳下,李密策马西去的背影显得落寞而苍凉。

这是一个英雄的末路。

这一天,西天的晚霞一直在灼灼燃烧——在李密前途叵测、去日无多的生命里凄艳地燃烧。

落日殷红,像极了一个末路英雄滴血的伤口。

消灭西秦薛举

大业十四年秋天,从东都战场上败逃、退守魏县的宇文化及遭遇了第三次未遂兵变。

宇文化及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该死的兵变老是像噩梦一样缠着他不放?

还好他的警惕性一直很高,军中遍布耳目,所以总能在兵变的前一刻得到消息。

这一次造反的人是他的心腹张恺。

宇文化及得到密报后,迅速逮捕了张恺及其党羽,并全部诛杀。虽然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可宇文化及的心情还是一天比一天郁闷。

因为从江都带出来的十几万军队死的死、逃的逃,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北面有势力强大的窦建德,南面有骁勇善战的徐世勣,他们宇文兄弟只能龟缩在这魏县一隅,眼见局面日蹙,可他们却无计可施。

郁闷而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宇文兄弟只好整天借酒浇愁。每次喝醉,宇文化及就会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对宇文智及说:“干这桩事,起初我并不知情,都是你的安排,强迫我当老大。现在可倒好,干什么都不成,兵马一天天逃散,还背上一个弑君的恶名,为天下所不容,眼看就要被灭族了,都是你小子惹的祸!”说完与两个儿子抱头痛哭。

宇文智及一听就跳了起来,怒气冲天地说:“当初事情顺利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种话?现在要坏事了,就把屎盆子都扣到我头上!你干吗不干脆杀了我,去投降窦建德?”

在魏县的这些日子里,宇文兄弟就这样抱着酒坛子终日对骂,除此之外什么也干不了。

部众不断有人逃亡。眼看自己的末日即将降临、帝王梦就要破碎,宇文化及仰天长叹:“人生固有一死,难道我就不能当一天皇帝?”

过把瘾就死!

宇文化及豁出去了。

这一年九月末,宇文化及强迫傀儡皇帝杨浩喝下了一杯毒酒,然后登基称帝,国号为许,改元天寿,同时设立文武百官。

李密刚刚进入潼关,李渊派出的使者就络绎不绝地前来迎接。李密大喜,对左右说:“我拥众百万,一朝解甲归唐,山东数百座城池知我在此,一旦遣使招之,必定纷纷来归。我之功劳,比之东汉窦融(公元29年以河西之地归附刘秀,历任冀州牧、大司空等职)亦不算小,岂能不给我一个宰相当当!”

十月八日,李密率部抵达长安,然而,李密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盛大欢迎仪式。

非但如此,负责接待的部门对他们也相当冷淡,所提供的食宿条件也不好,有些士卒甚至整天吃不上饭。连饭都吃不饱,还奢谈什么富贵?将士们大为恼火,满腹怨言。

更让李密感到失望和愤怒的是,几天后李渊虽然授予了他上柱国和邢国公的爵衔,可却莫名其妙地给了他一个光禄卿的职务。所谓光禄卿,说好听点叫宫廷膳食部长,说难听点就是管食堂的。

既然是管食堂的,朝廷的文武百官当然没人拿正眼瞧他,某些高官甚至还向他索贿,让他拜拜码头烧烧香。

李密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

不过李渊表面上却对他挺亲热,每次见面都笑脸相迎,嘴里总是老弟长老弟短的,而且还亲自做媒,把他的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

李密就这么不情不愿地当上了管理食堂的光禄卿,硬着头皮把这个不知道长啥样的独孤氏娶过了门。可他每天都会无数次地告诉自己——这里不是我的归宿。

但是,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

李密感到无比茫然。

对于大唐王朝而言,它在关中最大的威胁无疑就是西秦薛举。

这是一个鼾睡在卧榻之旁的人。浅水原之败更是把薛举的鼾声突然间放大了,大得让长安士民都有些心惊胆战。此人不死,李渊绝对睡不香。让人庆幸的是,七月九日唐军在浅水原惨败,八月九日薛举就死了——自己病死了。

这真是天佑李唐!

在竞逐隋鹿的赛场上,李渊刚刚丢了一分,老天爷二话不说就把薛举红牌罚下,显然颇有些偏心眼。薛举死后,秦太子薛仁果继任秦帝。虽然比赛继续进行,不过李渊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因为这个替补选手的实力不行,和他老子差了一大截。

李渊听说这个薛家的新掌门为人刻薄寡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跟将领们明争暗斗,现在虽然接了他老子的班,可将领们大多不买他的账。此外,薛举刚死不久,那个老成谋国的大臣郝瑗就因悲伤过度也跟着薛举去了,所以李渊料定,薛家的家底很快就会被薛仁果败光。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秦王李世民率军进逼薛仁果驻守的高墌城。薛仁果命部将宗罗睺出城挑战,可李世民却紧闭营门,拒不出战。将领们纷纷请命,李世民说:“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兵恃胜而骄,有轻我之心,所以我军应坚守营垒、蓄势以待,等到其军心骄躁,而我士气振奋之时,必可一战克之。”

李世民随后传令军中:敢言战者,斩!

双方就这么对峙了六十余日,高墌城中的粮食终于吃光了,秦军将领梁胡郎等人纷纷率部向唐军投降。李世民知道秦军已经将士离心,遂命将领梁实孤军进驻浅水原,诱敌出战。宗罗睺大喜,果然出动所有精锐,对梁实的军营发起猛烈进攻。梁实按照李世民事先的部署,死守不出。军营中断水数日,梁实的人马一连几日滴水未进,可还是顽强击退了秦军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进攻。

经此数日激战,李世民料定秦军已是强弩之末,遂下达总攻命令,唐军立刻倾巢而出。宗罗睺匆忙回军,双方在浅水原展开决战。李世民亲率数十名骑兵率先冲击敌阵,大军紧随其后,发起猛攻,斩杀秦军数千人。宗罗睺的部众开始溃退,李世民准备率两千多名轻骑兵追击。他的舅父窦轨连忙拉住李世民的缰绳,苦苦劝阻:“薛仁果仍据守坚城,我军虽破宗罗睺,但绝不可轻进,请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李世民一摆手说:“此战是我酝酿已久的结果,现在正是破竹之势,机不可失,舅父你不要再说了!”随即扬鞭一挥,坐下那匹通体纯黑的骏马白蹄乌,立刻像离弦之箭向高墌城飞奔而去。(白蹄乌是历史上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世传其通体纯黑,唯四蹄雪白。“白蹄”乃突厥语“少汗”之意,是地位尊崇的象征;李世民为白蹄乌题写的赞辞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李世民率军进抵高墌城下,在泾水岸边扎营;薛仁果出动大军在城下列阵。

片刻之后,薛仁果的麾下骁将浑幹等人率部出阵,向唐军大营飞奔而来。

眼看又是一场恶战。唐军士兵个个严阵以待。可接下来的一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秦军一到阵前便哗哗啦啦地扔下武器,全部向唐军投降。

李世民笑了。

这正是他忍了六十多天后志在必得的结果。

可薛仁果却差点哭了。他早知道这帮将领靠不住,可没想到他们会在这节骨眼上临阵倒戈。

无奈的薛仁果只好带着剩下的部众回城坚守。日暮时分,唐朝大军全部进抵高墌城下,将其团团包围。午夜,守城的秦军将士意识到薛仁果大势已去,争相出城投降。

十一月八日晨,脸色苍白、双目红肿的薛仁果万念俱灰地来到李世民的面前。他的身后是一个洞开的城门。

秦军当天全部投降。李世民接收了一万多名精锐士卒和高墌城的男女居民五万人。将领们纷纷向李世民道贺,可他们也忍不住提了一个问题:“大王虽然在野战中击破宗罗睺,可薛仁果仍然据守坚城。您却不带步兵,不带攻城器械,只率少数轻骑直逼城下,大家都觉得难以攻克,为何竟能拿下高墌呢?”

李世民一笑,说:“宗罗睺的部众都是陇西人,将领骁勇,士卒凶悍,我只是出其不意而破之,斩获不多,并未摧毁他们的有生力量。如果行动迟缓,让他们撤回城中,薛仁果加以安抚,重新组织起来,就不容易对付了。所以我才急于进攻,迫使他们士众崩溃、逃回陇西。如此一来,高墌的防备自然虚弱,薛仁果胆裂,来不及应对,并且军心涣散,只能归降。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诸君难道看不出来?”

众人大为叹服,都说秦王的谋略和胆识非常人可及。

收降了秦军的将士之后,李世民并未将他们改编,而是仍然把降卒交给薛仁果的兄弟以及宗罗睺等降将率领,而且经常跟他们在一起射猎,毫无猜忌之心。

西秦的众降将原本只是迫于形势而降,可以说人降心未降,而如今他们却亲身感受到了李世民超乎常人的气度与胸襟,不禁被他的恩威所慑服,于是皆愿为其效死。此外,李世民还收降了薛仁果帐下的黄门侍郎禇亮,此人颇具时望,日后也成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班师回到长安,将薛仁果在闹市中斩首。数日后,李世民因功被李渊擢升为太尉、兼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正是从这时起,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华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没有人会怀疑,假以时日,这个年轻的二皇子必将成为大唐帝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割据陇西的薛举父子至此彻底出局。从起兵到败亡,历时仅一年零七个月。

李渊的卧榻之旁再无他人鼾睡。

可身边有一个人,却让他在这一年最后的日子里产生了一些烦恼。

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之死

李密当了一个多月的光禄卿,感觉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想自己好歹也是牛角挂过书、瓦岗称过孤的,论学识,论事功,这李唐朝廷的衮衮诸公能有几个出其右者?可如今却沦落到替人置办酒菜的地步,真是衰透了。

几天前朝廷举办了一场大型宴会,李密职责所在,不得不忙里忙外地张罗。那几天李密心头的怒火真是蹿得比御膳房的炉火还高。

宴会散后,李密跟王伯当大发牢骚。当时王伯当已经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可他对这个职务同样也不满意,于是怂恿李密说:“天下事都在您的掌握之中。而今东海公徐世勣在黎阳,襄阳公张善相在罗口(今河南巩县西南),河南兵马犹在,何苦再待在这里!”

李密遂下定决心叛唐,离开长安再展宏图。他向李渊上奏说:“臣虚蒙荣宠,安坐京师,无所报效;山东豪杰多为臣之旧部,请让臣前往收抚。凭借我大唐国威,取王世充就像从地上拾一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