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7391300000028

第28章 到底该不该这样做——学会自我反省与剖析(3)

食物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热量和能量,使我们身体正常运行,并保持健康的状态。吃饭应该是人生中比较享受的一件事,但是有的人却拒绝接受享受,拒绝吃饭,她们宁愿让自己的身体处于饥饿的状态,而且尤其是青春期女孩越来越多地挣扎在厌食症之中。我们把孩子偏食、厌食这一现象称之为进食障碍。

厌食、偏食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是心理问题。亲子关系往往是影响进食障碍的因素之一。父母对孩子过度约束,处处限制孩子或者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时时处于父母掌控之下,孩子唯一能自己说了算的只有吃饭这件事。为了反抗父母,孩子就会选择拒绝进食。在孩子的心里是讨厌父母的,他们不想长成像父母那样的人,也就是说不想让自己长大,而选择不吃饭是一种拒绝长大的途径,因此,孩子们大多采取拒绝进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心愿。此外,有些父母太忙碌,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关心,而这种关心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因此,父母为弥补对孩子缺失的关心,就会给孩子买太多食品,用食物安慰他们,然而孩子本来想得到的是心理上的关心,不是食物,因此,就会对食物表示反感,用拒绝进食以引起妈妈们的关心。

同时,调查研究表明,进食障碍多发生在青春期的女孩身上。青春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阶段,也是一个追求美丽的阶段。青春期的女孩觉得美丽只有一个,那就是瘦,一瘦再瘦,拒绝进食是手段之一。北大医院心理学专家丛中说:“厌食症患者一个值得注意的人格特质是极端完美主义。”因此,女孩们不断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这些孩子不光要自己学习好,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要突出,尤其在体型方面更是不能落后别人,瘦成了生命之中的唯一目的,因此,为了实现此目的,盲目节食也就不足为怪了。

厌食、偏食对孩子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厌食改变着女孩们的体型,也改变了女孩们的生活轨迹。

女孩富着养

女孩要富着养,这个富是指要给女孩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女孩的心是柔弱的,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要对女孩提供出富足的爱,让女孩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进食障碍会相对少一些。

美丽的不仅是身体

一些女孩觉得只有瘦才是唯一的美丽,于是拼命节食。其实,这是一种价值观的错误,美丽的不仅是瘦身,健康也是一种美丽,健康的体魄,充实的生活,幸福的感觉,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积极的心理治疗

如果孩子实在对食物不感兴趣,那么家长就要带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找出症结所在,心理医生能给你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的心理治疗对孩子是有利无害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很多人觉得生活中没有酒就像少了一些什么,如果哪天不能喝上几口,必定浑身不舒服。其实他们也想离开酒,但欲罢不能。难道酒的吸引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酒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李白斗酒诗百篇、刘伶饮酒成瘾等,可以说,中国文化处处都渗透着酒的气息。不可否认,饮酒也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亲朋聚会,为了活跃聚会的气氛,酒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饮酒对身体不但无害,反而有利,但如果饮酒过度,不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

酗酒是人们难以克制的一种心理状态。酗酒并不是以一次能喝多少酒而言的,主要是看饮酒者对酒的依赖程度。如果饮酒者有强烈的饮酒欲望,看到酒以后会情不自禁地豪饮,对酒的诱惑已经失去了抵抗力,这就可以称其为酗酒。一般而言,酗酒者不可一日无酒,一旦停止,就会感到全身酸软,如同一堆烂泥。

造成酗酒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生理上的需要,也有心理上的需要。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有促进氧化碳酸酶的作用,而人体的细胞代谢又和这种酶有直接的关系。当乙醇的浓度增加时,就加速了氧化能量的代谢过程,使人的精神格外兴奋,大大增强了愉悦感和快乐的情绪。久而久之,人的身体就自动接受了这种兴奋度,形成习惯,对酒精也形成了一种依赖,一旦中断便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人在寂寞落魄的时候也会选择饮酒,他们觉得酒醉之后就可以摆脱一切。而且人在饮酒的时候,会很兴奋,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强大,如此一来,会重新找回失去的信心。因此,一旦停止饮酒,他们就会回到那个“矮小”的自我,为了摆脱这个矮小的自我,在自觉不自觉间,他们便对酒产生了依赖。

但是酗酒不仅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程度上的不便,也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但要想让酗酒者停下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酗酒者本身不想再饮酒,这就需要家人主动去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在帮助他们时,不要让酗酒者感觉自己就是在酗酒,而是要积极地和他们沟通,理解他们,让他们自己在心理上彻底摆脱对酒的依赖。

减少酗酒者和酒接触的机会

想要摆脱对酒的依恋,首先就要远离酒,主动回避和酒有关的因素,如在戒酒期间,尽量少和朋友聚会等。

给予戒酒者足够的支持与信心

家人的支持是戒酒者一种无形的动力,它能增强戒酒者战胜酒的信心,当戒酒者意志不坚定时,不要过多地责备他,应该给他更多的关心,及时和他沟通,帮助他树立足够的信心。

坚强的意志力

想要彻底改掉酒的吸引,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当酒瘾发作时,要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出去运动运动,适当转移注意力,时间一长,就会慢慢脱离酒的诱惑。

好朋友告诉我,她在一次醉酒后,做了对不起老公的事,让我无论如何不能跟别人说。可我实在是忍不住,很想告诉某个人,我不知道怎么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每个人内心都有秘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魏格纳曾说:“除非你有一个秘密,否则你就不会有自己。”

英国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说道:“最常见的事物,只有当你把它藏起来的时候才会叫人高兴。”心理学家认为,保守秘密的能力居于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中心位置,保守秘密的本事能加强一个人的吸引力。

朋友对你说出自己的秘密,是出于对你的信任,同时也是在发泄自己的苦闷。

如果你把朋友的秘密说了出去,就等于辜负了朋友对你的信任,这样岂不是对不起朋友。

心理分析师、哲学家尼克尔·普里厄说:“把别人托付给自己的秘密到处乱说的人,实际上是对别人的目光过分在意的人。把别人的秘密泄露出去,引起听者的注意,在一瞬间泄密者会获得一种存在感。秘密带给他特权。为了行使这种权利,他准备为此付出代价——失去信任,受到朋友和同事的怀疑,无论怎样,只要让他能够享受片刻的存在感。”

假如你不能克制自己,承诺了要保守秘密,但又想把秘密与人分享,那就问问自己,为何要选择与这个人分享呢?把自己当成他,猜想他们对你的秘密会如何做?怎么来摆脱你的秘密带给他的负担?你已经准备好为得到你希望的放松,要冒着自己的秘密被说出去的危险了吗?你为何不能选择沉默呢?

拒绝聆听别人的秘密

假如你没有足够的自信能保守秘密,那就在你听到这个秘密之前拒绝它。或许这样会使那个想对你说出秘密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但他日后会感激你的坦率。因为你承认自己不能替人保守住秘密,就不用再为此负责。

想象泄密后的结果

当你得知一个秘密后,在与人分享之前,想象一下泄露秘密后的结果是什么。

你最好先衡量一下泄密得到的好处与坏处。好处就是放下秘密带给你的压力,会使你一时得到轻松;坏处会使你失去朋友的信任,甚至失去友情,以及落得大嘴巴的坏名声。权衡利弊,你就知道该管好自己的大嘴巴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朋友一起出去购物,自己原本相中一样东西,可是朋友的几句话就会让你动摇,最终推翻了自己的决定。事后,又感觉自己很没主见。

生活中有一些人无论做什么决定,别人的一番话总会让他动摇,最后做出的决定远离了自己的初衷。结果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很没用,没主见。其实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从众效应。当人在做决定时,本能地要寻求他人的认同,如果与他人的观点一致,那说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自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与他人的意见不同,就会对自己原先的决定有所怀疑,怀疑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偏差。于是,他人的几句话就会使自己动摇,最终听从他人的建议,改变决定。决定一改,内心又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觉自己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像买股票一样,专家的意见往往会左右很多的人的想法。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不喜欢做决定的人往往是真正聪明的人,他们善于利用他人的决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自己做了决定,很容易被它束缚,而且要遵循决定的规则,甚至要承担失败带来的压力。采用别人的决定,可以让自己处于相对自由的位置,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反而可以轻松享受他人决定带来的好成果。如果决定带来的是坏成果,那么聪明人完全可以很快脱身,避免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心理学上说,成熟的人应该有做决定的能力,但是做了决定不一定就要坚持。

做决定的能力既包括自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又包括决定的合理性。所做的决定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容易动摇的人,总是片面地认为他人的不同意见是对自己的否定,难以冲破这一心理限制。

不同人对待决定的态度不同,笨人只会做出愚蠢的决定并傻傻地坚持。聪明的人通常不做愚蠢的决定,即使做了,他也不会坚持。狡猾的人总是在愚蠢的决定和聪明的决定之间徘徊,他会适时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不管你是何种人,在生活和学习中你都应该有自己的准则,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人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一个没有个性和特色的人,也就没有创造力。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这里所说的目标包括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作出合乎实际的决定。当然在做决定之前,还需要考虑清楚它给你带来的长期效应,做到心中有数。

培养坚定的意志

坚定的意志力可以帮助你完成一项自认为不可能完成的艰难任务。意志力的培养可以从做一个小决定开始,做了决定然后照着规则坚定地执行下去。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人在做决定之前,总会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它关系到你的决定合理与否。易动摇的人往往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助于人做出合理决定。

当和别人接触的时候,只要别人稍有点不高兴或者别的什么,我就会接受这种暗示,开始回忆谈话的内容,看看是自己哪一句话说错了,因此,每一次和别人谈话都会让我感到身心疲惫,怎么才能摆脱这种思想呢?

害怕与别人交流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可以这么说,在人类的骨子里就对交流有一种恐惧心理。

着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认为:社交原则的缺乏导致人们害怕交流,也导致人们容易在交流中接受他人的暗示。正是因为没有原则,所以心理也就没有了依托,在失去原则的基础上,人就容易接受别人的思想,在别人的暗示下,自己的思想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容易受别人暗示的人能够建立自己的交流原则,按原则交流,那么很可能受到别人暗示的影响就会少很多。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两个原则。一是只要快乐就好,和别人交流主要是获取内心的快乐,主动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也能分享别人的快乐。二是问心无愧原则,不求人人如意,但求问心无愧,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坚持这一原则,你在交流中就不会有太多的负担,那么你在交流中的种种担心就会减轻。

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实则多半是受到自我的暗示。人是最容易接受自我暗示的。一个没有强烈的主观愿望的人,最容易受他人思想左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需求,当别人给出一种观点,别人说这种观点是有利的,可能你也就会感觉到这种观点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即使这种观点根本就不适合你,但是你还是会从心理上接受这种观点。比如下雨的时候,你明明带着雨伞,但是看到别人往前跑,你也就会不假思索地跟上去。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的方法,当然,交流也不例外,那么怎么才能解除这种害怕交流的心理呢?

建立原则

人一定要学会建立自己的原则。原则对任何事情都是有效的。建立自己的原则,按照原则行事,那么就能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暗示性,也就降低对交流的恐惧。

无所谓的心理

对于别人言语和行为,不要抱着深究的态度,把它们都看做一种正常的沟通,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和别人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减轻交流的心理负担,使交流变得自然、愉悦。

正确看待交流

交流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不要把交流强加上功利的目的。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总想着自己在这方面不擅长,人家说的都是有道理的,不能反驳他。这样对交流其实是一种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