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去的时候,阿彩与丈夫正遇到难事:上海要修马路,“老同和”正好在马路的范围之内,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只得将“老同和”翻造,将原来的平房改为楼房,但是地皮却不够。如将后面的一块地皮买下来,则需要1500两银子。盖完新房,重置店内的东西,更需1500两银子。夫妻二人一生简朴,却也无法支付如此多的钱财。
胡雪岩进店与之攀谈后了解了此事,便下定决心在这件事情上好好地回报一下阿彩姑娘当日的相助之恩。本身,以胡雪岩的豪爽性格,原想让“老同和”大动一下。但是此时非彼时,自己正处于危难之中,只得让古应春带上3000两银子的银票送给阿彩。此事后,胡雪岩总算了结了一番心事,而阿彩根本未曾想到,二十几年前自己的无心之举竟然会换回了如此大的回报。
胡雪岩深知,既然已经许下了承诺,便要尽力去做到。因为承诺中不仅有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更有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一旦承诺无法兑现,不仅他人会对自己失望,就连自己的内心也会时时处于忐忑不安中。二十几年前的许诺,二十几年后依然记得,此举也可以看出,胡雪岩的一生俨然是由信义所建筑而成的一生。
每时每刻,言出如山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故事中,有一则“尾生抱柱”是最为感人的重诺言、讲诚信的故事。一名叫尾生的年轻人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的二人在某日相约于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女子未曾到来。尾生却不肯背弃承诺,死守于桥下,抱着桥柱不放,后被洪水淹没而死。由此,后人经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
《商君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国大臣商鞅要实行变法,并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可以坚决执行的,于是便在京城的南门口处竖起了一根大木头。他对围观者说:“若有人可以将这跟木头由南门搬至北门,我便赏他50两银子!”在场的许多人都不敢相信竟然会有这等好事,并揣测商鞅无法将自己的许诺兑现。
正在所有的人都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人扛起了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给了此人50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便都开始相信商鞅所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时,人们便开始遵守了。
中国人极为讲究言不在多少、事不在大小、但必须守信的道理。守信便可以获得人们的信任,一般老百姓是不是讲究信用,只是关系到了能否将人际关系处理好;而政治家、军事家是否讲信用则关系到治国、治军的大事。
在商业巨子林立的今日,守信更加成为一个事业的成功因素所在。在中国,许多的城市在对自己进行宣传的时候,也总是会出现守信两个字。虽然每个人都明白守信是什么意思,但是总是会有一些人由于较为特殊的原因无法信守自己的承诺。或者是由于事情过小,不愿意去兑现自己的承诺;或者是由于事情过去太久,不想去费力实现那么长时间的承诺。作为一个管理者,在这些小的细节方面更应该特别重视。特别是目前有些领导者,在自己的下属做了一件令自己极为高兴的事情之后,总是会脱口而出许下一个什么样的承诺。他们的承诺多与升职、加薪有关,而这种承诺往往会让下属引颈期盼。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琐事烦扰,也许说过之后就忘记了。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极大地挫伤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从另一方面来说,领导人不遵守自己的诺言便会使下属产生对上司的不信任之感。一个无法得到下属信任的上司是无法带领自己的团队做出优秀的成绩的。领导者的成功总是与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无法分开的。所以,管理者更不能轻视自己对下属所做出的承诺,如果料想自己做不到,要么坚决不许诺,要许诺的话便一定要遵守,也许这种承诺的兑现会带来一些损失,但是如果不兑现的话,可能会使自己失去的更多。
有位哲人说过,丧失信用最迅速的方法就是告诉别人一个永远也找不到水源的沙漠。胡雪岩二十几年前的一个小小承诺,在他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辉煌、慢慢步入没落的过程中依然铭记,这种言出如山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敬佩。现代的管理者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在许下了承诺之后无法及时兑现,或者直接遗忘。这种轻视承诺的行为不仅会使自己的可信度下降,而且很容易会造成下属生起反叛的心理。而一个失去了员工支持的上司是无法带领着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
5.绝不可背信弃义
胡雪岩是一个不管过程如何、只关注于结果的人,他认为为人最为重要的就是收得结果,如果一生都在追求为他人留下讲究信用的印象,但是最终却为一两件事情把招牌给搞砸了,实在是不太划算了。而他的这种行事准则也告诉了我们现代人一点:背信弃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做了,自己便会被正义所不齿,被现实所不容。
不背信,不弃义,成就真汉子
胡雪岩在自己的生意出现了危机的时候,却依然答应了为自己的靠山左宗棠办两件事情:一是为他的军队筹集粮草,另一件则是为他购买最新的枪支。
被招回朝廷、补入军机处后,左宗棠便以大学士的身份掌管了兵部,受淳亲王的托付对旗营进行整顿。并特别推荐了新疆总兵王得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此时的左宗棠又受了朝廷的委派筹办了南洋的防务,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他派出王得榜去湖南进行兵员招募,以此来加强自身的实力。王得榜出行之前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说自己可能至少招到6000兵马,并需要4000支的火枪,同时,招募来的新兵粮饷虽说有户部的划拨,但是首先需要一笔费用来进行事前的各项准备,而这笔费用是万万少不了的。粗略地计算一下,就需要25万现银。
此时的左宗棠自然想到了自己最大的支持者胡雪岩,他专门派人将胡雪岩由上海招到了南京,向他传送了自己想要筹粮与购买大批军火的事情,胡雪岩面对这个花费不菲的要求满口应承了下来。
但实际上此时的胡雪岩生意已经陷入了泥潭之中无法自拔,而且左宗棠之前的粤闽协账已经向胡雪岩要走了20万的现银,如今又要25万的现银,他实在有些支撑不了了。同时转运局存有的枪支目前只有2500支,余下的3500支要另行现买。当时每支火枪的价格需要18两文银,再加上付给中间人的回扣,1500枝枪便需要纹银3万两。几笔费用加起来,早已是50万两了。如果在平日的话,这50万两银子对于胡雪岩来说也许并不是难事,但是此时,他辛苦建立起来的白银帝国却濒临倒闭的危险。
胡雪岩现在已经被生意上的事情搞得有些应接不暇了。由于中法之间起了巨大的纠纷,上海的市面已经变得极为萧条,而胡雪岩为了进一步增强自身控制生丝市场的能力,早已投入了2000万的巨资用来囤积生丝,导致阜康钱庄慢慢地银根紧缩,无法调得动“头寸”;此外,为了达到排挤左宗棠的目的,削弱他在东南立足的能力,李鸿章早已定下计谋,在上海要将左宗棠最为有利的支持者胡雪岩整掉,并授意上海道卡下的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如果协饷不到的话,便必须由胡雪岩进行代垫。
重重压力之下,胡雪岩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本来,他可以向左宗棠坦诚地讲出自己的难处,求得对方的谅解,即使无法将这两件事推托掉,至少也可以请求对方暂时缓解一下,使自己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胡雪岩却没有这么做,他深知,虽然左宗棠目前是军机处的要员,但是左老年纪已迈,且疾病缠身,为朝廷效力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但是胡雪岩却不愿意背弃自己的立场,他事后向他人讲道,自己一向支持左宗棠,倘若在他年迈之时贸然地提出不想为之筹措军饷,则难免会让左老心中无法接受,并进而认为自己弃信于人。这对于极为注重结果的胡雪岩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事实。于是在万难之下,胡雪岩又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左宗棠做了最后两件大事。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胡雪岩一生将信用当成性命来对待,他不是对别人用完就扔的人,更不会过河拆桥。胡雪岩结识了左宗棠后,他本为生意人,却从来不将对方看做是可以利用、依靠的官场靠山来对待,而是真心与之相交。因此,哪怕是自己已经处在了极为艰难的困境中,却依然要将左宗棠所吩咐的事情尽善尽美地完成。胡雪岩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信用”二字,他绝对不愿意因为这一点小事而影响到自己的形象。
信义乃做人之本
一代哲人大仲马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信誉消失的时候,肉体便没有生命。”很多名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信誉”二字。
1834年,年仅25岁的林肯被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由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836年,林肯又通过学习,考上了律师。
在当上了律师之后,由于自己对法律极为精通,加上口才极佳,为人正直,林肯迅速成为当地法律界的新秀。许多人都来找他帮忙打官司。但是不久之后人们就了解到,要想请林肯帮自己打官司,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的穷人本身并没有钱付给林肯做劳务费,但是只要有人告诉他:“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便会免费地为对方辩护。
一次,当地一个极有钱的富人请林肯为自己进行辩护。林肯在听了那个人的陈述之后,却发现他在诬陷好人,于是便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对不起先生,我无法为您进行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此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希望您帮我打赢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钱,我都可以支付给您!”
林肯听了他的话,非常严肃地对他说:“其实您的案子我只需要运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便就可以胜诉,但是案子本身就是非公平的。假如我真的接下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的面前为您说话时,我会告诉自己:‘林肯,你在说谎!’谎言只有在丢掉了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无法丢掉自己的良心,所以也不可能去讲谎言。因此,请您另请高明,我无法为您效劳。”
那人听完林肯的话之后,什么也没有说,便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时成绩出众,于是便决定留在德国。但是在他四处求职的过程中,所拜访的那些大公司全都拒绝了他,因此他非常伤心与恼火,但是想想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一直这样饿着肚皮吧。于是他狠下心,咬着牙,收起了高材生的架子,去了一家小公司求职。他想,凭我这样的才学,这些德国老总不会再有眼无珠了吧!
结果呢?虽然这个公司规模很小,但是却和那些大公司一样,极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这位高材生终于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
对方并没有让他将不满说出来,而是低声地告诉他说:“先生,请您平静下来好吗?我们去另一间房间谈谈吧!”
两人走入了一间无人的房间,德国人为愤怒的中国留学生端了一杯水,然后从档案袋中抽出了一张纸,放在了他的面前。留学生拿起来一看,原来这是一份纪录,上面记载着他曾经3次在公共汽车上逃票。他非常惊讶,同时也更加生气了:原来就是这么丁点儿的事便如此小题大做了!
在德国,抽查逃票被抓住的几率是万分之三,即你逃了1万次票之后,才有可能会被抓住3次。而这位高材生竟然被抓了3次,可想而知,在生性严谨的德国人眼中,这种事情是多么的不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