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胡雪岩懂人,才铸就了他的商业王国。胡雪岩曾说:“商道既是人道,信誉就是钱”,最能体现他这一点的就是他的胡庆余堂。在1878年胡雪岩花费几十万两银子创办了百年基业胡庆余堂,但他却分文不取。同治元年,杭州被左宗棠从太平军手中攻下后,已经化为一片疮痍,人口剩下1/10。胡雪岩被委以赈抚局事务,他设粥厂、难民局、义塾、医局,收殓分葬暴骸数十万具。为了对付随之而来的瘟疫,胡雪岩派人到药局买药材,分送杭州老百姓。谁知,由于疫情的扩大,药价也随之而涨,看到此处,胡雪岩决心自己办一家药局。他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他不允许药物有一丝造假,或是以次充好,特别在营业后,向内悬挂一块亲手书写的“戒欺”匾:“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乎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
他要求手下在采办药材时一定要务真、要地道,什么药材都有特定的地点,不许更改。胡雪岩将“顾客乃养命之源”立为胡庆余堂店规,要求店员把顾客当成衣食父母。药店24小时配药,每逢冬夜,痰重哮喘的病人敲门求药,值夜药工必定立刻起床,劈开新鲜的淡竹,在炭炉上文火烘烤,让竹沥慢慢渗出,给病人服用。这个过程耗时1个多小时,有时连来好几个病人,值班药工几乎通宵不眠。胡雪岩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不光做信誉,还敲锣打鼓地给人看。为了让顾客相信胡庆余堂的货真价实,他还让工人当街演示。胡雪岩为行仁术而创办胡庆余堂,后因药材地道、成药灵验,营业鼎盛,大为赚钱。正式开办两年后,胡庆余堂资本额已达280万两,与北京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分峙南北,成为“江南药王”。正因为他懂得百姓的心思,所以他要求诚信,当然,他的诚信也换来无数的回报。
胡雪岩靠人脉而发迹,他深知人脉的重要性,所以,他必须揣测人们的心理,懂得人们内心的期待,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整个事态的变化。
善知人,懂用人
知人善用一直是人们永久的话题,它之所以永久是因为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知人懂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擅长做不同的事。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就要知人善用。每个人被安插到合适的岗位,不仅需要管理者有慧眼,更需要社会的进步。适合的人能进来做事是一种进步,不适合的人能离开也是一种进步。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才能创造出不菲的成绩。另外,我们不能只等着别人来知你、懂你,要自己认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作为领导,需要有一双慧眼,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人才。而我们自身也要认清自己,让自己变得主动,而不能被动,等着被人知、被人懂,这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的机会。
知人、懂人是简单又不简单的一个问题,但在与人交往的同时,我们就必须去懂人、知人,因为如果不了解这些与我们交往的人,就会为我们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对于用人者来说,知人善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知人善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知人。所以,在用人时,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只有全面了解一个人,才能知道他的品行和才能、优点及缺点,从而使用人者心中有数:这样的人是能用或不能用,用他又如何使他扬长避短,在合适的工作岗位进行考察。要知道,如果用人不当,很有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要想真正去了解一个人,懂得一个人,我们就要学会放下架子,经常与人沟通,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这都是必需的。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互相了解,了解他人的想法、意愿、志向,发掘他人的长处,洞悉他人的缺点。做到对人才的能力、潜力、优势、弱点了如指掌,忙时扬长,闲时补短,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这也是能留住人才的根本办法。
做企业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强大的,它需要众人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企业家主要的工作就是用人:发现人才,了解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而用人的基础和关键就是知人。与其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不如与他们多做沟通,以心换心。古语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知己者死”,这些无不说明沟通的重要,知人、懂人的重要。所以,让我们用心去了解他人吧,相信你会从中得到想要的东西。
去过庙宇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待我们进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弥勒佛,他总是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然而,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笑脸迎人,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来,但是他过于享乐,对什么都不在乎,总是丢三落四的,也不爱管理账务,所以每个月的账面总是入不敷出的。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一次,佛祖在查香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将他二人放在了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于是在两个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实,在用人高手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废人,只是有人不懂得如何将不同的人加以任用罢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公司领导人,总是抱怨在关键时候没人可用;也有的领导手下养了一批闲人,代价不小但没有收效。从表面看来,是他们不会用人,其实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知人”。几乎每个管理者都知道,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但真正懂得用人的老板却少之又少。企业的成败,与用人知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知道,用人的前提是知人。而要知人,必须清楚知道所用之人的长处、短处,用长还是用短;知道所用之人的意愿、心情,不愿意、愿意还是乐意;要知道什么人可用,什么人不可用;知道他们在哪方面有才能;他们适合哪个职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向成功。
5.一眼看透人心,直指人心底牌
察言观色是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技能之一,深谙察言之道,就可将一切人情往来操纵自如。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以直觉来判断一切事物。殊不知,直觉也是最容易让人蒙蔽的,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言辞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而且人的衣着、坐姿、手势都在无形中出卖着它的主人。
察言观色,直指人心
胡雪岩认为能够观察他人的心理想法,对于做生意十分有用。其实察言观色不只体现在生意中,它还体现在生活中、交际中、职场中,因为察言观色是人的立身之本。清朝晚期,官场贪污风气严重,胡雪岩身为商人,要想在极为腐败的官场上立足,就必须摸清那些大官的想法,然后投其所好。今天看来,这些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因为他的心思过于缜密,煞费苦心。在当时情况下,胡雪岩如果不这么做,他怎么可能在商界立足,又怎么能成就他的商业王国呢?
自古就有“无商不奸、无官不贪”的说法,在晚清时期,清政府早已腐败不堪,要想在这样的时风下生存,如果没有察言观色的能耐,那根本是做不成大事的。胡雪岩非常明白官场的学问与官场中人的心理,善于揣摩,巧加迎合,就是胡雪岩政治投资成功的关键。常言道:“人心莫测,人心隔肚皮”,但并不等于人心是无迹可循的。聪明人往往善于揣摩,从他人的细微之处猜察别人的心理想法,投其所好,从而将一些愚笨之人无法办成的事情办成。所以,要学会察言观色,直指人心。因为它在你的职场上、生意场上、交际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雪岩帮助王有龄顺利完成调动漕米的公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在当时调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胡雪岩与王有龄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才完成。事后,王有龄得到了“浙江官场能员”的称誉,并很快得到了署理湖州府的美缺。
按照惯例,得到了州府实缺就要卸下海运局坐办的差事,但当时由于调动漕米落下的亏空一时无法填补,再加上还有一些生意上的事务牵涉到海运局。所以,王有龄有心暂时兼领海运局坐办。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必须得到抚台的批准。不过,当时王有龄向浙江抚台黄宗汉申请时,黄宗汉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对于王有龄的申请,他只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而且还向他问起了阜康钱庄的情况,并提出要胡雪岩阜康钱庄为自己代汇一笔1万两银子捐作军饷。王有龄听后爽快地答应了,说只要抚台大人需要,马上将钱汇出。得到答复后,黄宗汉根本不等王有龄把话说完,就下了逐客令,而且对王有龄的申请他也没给出确切的答案。
这样一来,王有龄根本不知其所以然,无奈之下他找到了胡雪岩。胡雪岩对此进行了非常准确的分析。黄宗汉本是一个贪财刻毒、翻脸不认人,一心搜刮银子而不恤下情的小人。曾经在浙江任藩司的椿寿,就因为没有理会他4万两银子的勒索,被他在漕米解运的事情上狠整了一把,以致生路全失,自杀身亡。胡雪岩告诉王有龄,说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那黄宗汉所提出的代汇1万两捐作军饷,只不过是借着海运局的差事变着法向他勒索。而且“盘口”就是1万两,王有龄你还大包大揽,说只要他发下话银子就马上汇出,你要不是装糊涂,那就是真糊涂。你爽快就答应了,他还会理会你兼领海运局坐办的碴?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点拨下才恍然大悟,在第二天王有龄就代黄宗汉交了1万两银子捐作军饷。其实,王有龄这样一做,应该也算是药到病除了,因为他随即就兼领了海运局坐办的批准。不过,黄宗汉为官极为贪婪,也不会公然索贿,如果手下不给,他也不会发作,但只要有机会,就会狠狠地打击手下。胡雪岩是好样的,他看得出黄宗汉的德性,只好用银子买平安了。
有了这次前车之鉴,胡雪岩对黄宗汉日后的索贿也就心照不宣了。办理漕粮事件之时,王有龄与胡雪岩一行前往上海松江府办理这趟差使出发之前,担任浙江海运局坐办的王有龄提了3万两银子的公款,作为两人的差旅费。其实,这些银子当中,实实在在只有1万两用于差旅,其他2万两,则另有用途。因为胡雪岩猜透了黄宗汉的心思,他清楚黄宗汉把钱财看得多重。这趟出去,黄宗汉不可能不借机弄点好处,于是叫王有龄去探了探口风。
不出所料,黄宗汉暗示要2万两白银,所以,胡雪岩就让王有龄挪用公款2万两,一路带着,到了上海之后,汇到福建黄宗汉老家。正是因为胡雪岩能揣摩人的心思,所以大官都对他非常满意,因此使得黄宗汉对他大开方便之门。后来胡雪岩在浙江的许多生意比如贩运军火,也是借助他的力量完成的。当然很多大官想受贿都是变着花样的,胡雪岩也都一一让那些人满意了,可见胡雪岩在这方面是多么厉害。
或许很多朋友看到这里,都为胡雪岩的这些做法而不耻。然而,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时局所迫。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要大家来效仿胡雪岩这些手法,而是要告诉大家,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得察言观色,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有可能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
投其所好,心照不宣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懂得察言观色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投其所好。投其所好也是人际交往的沟通技巧。人们都是靠着沟通才能一步步了解,一步步走近的,而投其所好却是沟通中的一大法宝,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在某条路上有一家装修精美、很大的名烟名酒店,而且这个店的生意也很好,其主要原因是老板的背后有几家大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团购单。张炎是某制酒公司的业务员,他很看重这家店。他去这家烟酒店好几次,但每次介绍公司产品的时候,这家的老板都不感兴趣,总是以“产品过时了”、“没有地方”等多个理由拒绝了。张炎很是着急,眼看就要到中秋旺季了,如果产品不能进这家店,会损失很大的销量。张炎一直很苦恼,但一直没有办法突破。后来张炎的公司进行了业务人员调整,张炎被调到了别的区域。这一块儿就由刚进公司没多久的李阳负责了。
李阳大专毕业,做业务的时间也不长,但为人聪明、机灵,他接手的第二天就关注起这家店。他发现这里的生意很好,但唯独没有自己公司的产品,于是他打电话向张炎咨询。张炎将前后的情况告诉了他,并建议他先不要急于搞定,因为店老板很难说话,态度很差。李阳得知情况后,就开始拜访了。他一大早进门,就看见有几个客人在看酒,老板也正与顾客商谈。李阳没有搭话,只是在旁边站了一会儿,然后发现店的中间有一张象棋桌子,上边已经摆好棋子,好像是要马上开始了。李阳想了想,可能是老板比较喜欢下棋,因店里有人买酒,所以还没来得及下。李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突然他眼前一亮,发现机会来了。
于是,隔天一大早李阳就来了,他老远就看到烟酒店的老板。谁知,他刚要开口就被老板拒绝了。李阳很耐心地笑笑说:“老板,我今天不是来推销酒的,我是专门来与您下棋的,我知道您是一个象棋高手,听说您的水平很高,正好今天没事,我想和您杀两局,您别看我年轻,我可是学校里象棋协会的秘书长哦!”烟酒店老板一听下棋,马上就是满脸笑意。“行啊,我们杀几个回合。”于是两人坐下连杀了三局,结果是刘老板三局两胜。这时李阳电话响了,就借故离开了,两人约好明天还要继续杀几盘。
又过了一天,烟酒店老板迟迟不见李阳的到来。
于是打电话给李阳:“小李呀,我们不是约好今天再杀几盘的吗?你怎么还不来?”
李阳在电话里说:“哎呀,老板,不好意思,今天公司比较忙,任务压力大啊,最近又有50箱的任务,等下次我有机会了再陪您下几盘吧!”
烟酒店老板说:“是这样啊,你卖的是什么酒?要不你马上拉两箱到我这里吧,我帮你解决。我在店里等你了!”说完就挂了电话。李阳听完电话后,不到5分钟就到了这里,顺便还带了两箱新推的酒品。其实他在接电话的时候就已经在店外不远处等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为什么同一个店,同一个产品,张炎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拿下,而李阳略施小计就轻松搞定了?是不是李阳有什么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李阳的秘诀就是“投其所好”。在他们之间,虽然两个人的产品一样,但沟通技巧却不一样。由此可见,投其所好也是我们成功的一步。
我们要懂得察言观色,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善于看别人的脸色,通过别人的脸色或是一系列的动作去揣测别人内心的想法。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朝朝暮暮、时时刻刻差不多都在看人脸色。在职场上懂得察言观色是知趣与明智;与朋友交谈懂得察言观色是知情识趣,善解人意;与亲人相处懂得察言观色是关爱和体贴入微。总之察言观色是任何领域都不能缺少的,它是人际沟通的双赢法宝。
察言观色不是讨好,而是作为聪明人的知趣和明智;投其所好不是拍马屁,而是与他人交往的一种秘宝。二者均为人际沟通必须要掌握的本领,将二者灵活运用,就可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