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7390000000050

第50章 善识时务,善观大局(1)

官场是胡雪岩的主要“公关”项目,他非常明白,想要以一介商贾的身份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跻身官场之中。他的确做到了,并且以他独特的观识大局能力,将与官沾边的人都笼络成了自己人际关系网中的一员。善识时务、善观大局,永远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永远走在潮流之先,懂得借势而行,胡雪岩的这些成功之道,至今仍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1.懂得借势,化“势”为利

由于胡雪岩具有洞悉天下大势的眼光,因此,他能够在一开始就守定讲道理、互惠互利的经商原则。这不仅让他在生意场中占了风气之先,还为他在商业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胡雪岩能够充分认识与详细分析这两大形势,才能够不断琢磨出如何顺势取势,将生意做得更好、更大。他不仅看到了大的形势,并顺应了大的形势。但是,单凭这一点,胡雪岩是不可能创造庞大的财富帝国的。胡雪岩始终认为,一味地跟随大势,只能成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只有让形势为自己所用,顺势借势,才能让形势更进一步地为自己服务。

乘势,更能获利

胡雪岩一生游刃于官商之间,而他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还能够乘势而行,借势生利。形势就像东风一样,对经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多数经商者,正是由于太过于急功近利,本来很想在商场中成就自己的大事业,由于这种心理,使得很多人无法如愿以偿。因此,利是由忍字得到的,忍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先求做事,之后才能求得利。如果能够掌握用势之道,借势生利的话,那么一定会在商场之中,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就在胡雪岩创建的阜康钱庄将要开张之际,他的内心却惴惴不安起来。胡雪岩有着自己的心事,他想借着这次将面子做大,台面做足,以达到不同凡响、令人敬畏的效果,以此向杭州人显示阜康钱庄的场面与派头。

然而,能够让阜康钱庄面子变大的是银钱,钱庄靠的就是银钱的支持。如果钱庄的本钱越大,建立的信誉度就会越高。为此,胡雪岩准备使用“堆花”的方法,让杭州城“震撼”一下。胡雪岩所想到的“堆花”的方法,就是指在钱庄开业之时,其他一些同行都要前来致贺,各家都要抬来银子以显示自己的气势,也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捧场。

而“堆花”则纯属礼仪上的行为,由于同行都是钱庄,不能拿出大笔大笔的银两为别人壮威,只是会做到礼仪上点到为止而已。对此,胡雪岩有着自己的谋划。他想通过王有龄之手,将新派下来的40万官方银票分销到各个钱庄,不过,这些银票其实是由胡雪岩出的。得到银两的钱庄对此自然乐意接受。用这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方法,让那些同行就范。在王有龄以朝廷的身份分销官票时,都是硬摊派与巧取豪夺,这时的钱庄只能慑于官势,打落了牙齿与血自己吞。除此之外,还要召集同行根据其实力大小派销份额。这样一来,到了阜康钱庄开业之时,上至抚台大人、下至浙江各衙门官员纷纷莅临致贺,那天,阜康钱庄的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捧场的人员冠盖如云。

就阜康钱庄开业当天,所收到的白花花的银子堆砌得如小山一样,银光闪闪与阳光交相辉映,将来客的眼睛刺得都睁不开。那天也是杭州市民一生都没有见过的那么多的银子。从此以后,在杭州城就流行起这样一句民谣,即“金山银海,抵不上阜康的柜台”。

在胡雪岩经商的道路上,就算遇到困难也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化险为夷。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完全取决于他懂得借势,善于将势化成利。

借势造势

古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句子,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从借势营销开始,将销售的目的隐藏起来,将自己或者所生产的产品推广融入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的手段,提高国家、企业、个人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有一位非常有钱的商人,他的儿子到了适婚的年龄。一日,这位富商将自己的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位女孩子,觉得非常适合你,我想让你娶她。”

商人的儿子说:“我想娶的人,还是由我自己决定吧。”

商人说:“你要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女孩可是世界首富的女儿啊。”

儿子听了说:“哇,如果她是世界首富的女儿的话,那我就考虑考虑。”

于是,商人在参加富商的聚会时,他走向了世界首富。

商人对首富说:“我觉得有一个男孩非常适合您的女儿,他一定会是一个好丈夫的。”

首富听了,对商人说:“我女儿现在还没有想过要结婚呢?”

商人接着说道:“可是,我说的这个男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首富听了商人的话,顿时来了精神,他十分高兴地说:“哇,是吗?如果他是世界银行副总裁的话,那么我就考虑考虑。”

聚会结束之后,这位商人就来到了世界银行,并找到了银行的总裁。

商人对银行总裁说:“总裁先生,我发现一个年轻人,非常适合贵行副总裁的职位。”

银行总裁回答道:“是吗?可是我们银行已经有多位副总裁了,现在还不需要其他副总裁。”

商人笑了笑说道:“可是,我所说的这位年轻人,可是世界首富的女婿啊。”

银行总裁听完之后,面带喜色地说:“哇,如果他是世界首富的女婿的话,我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最后,这位商人的儿子不仅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而且他还娶到了世界首富的女儿。

通过上述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懂得借势推销自己,才能从某些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从而使得自己的知名度不断得以提升,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如故事中的商人一样,如果他不懂得借势造势,那么他就很难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推销出去。可见,借势造势是一种绝佳的推销手段。

生意场中,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很难取得成功。只有懂得顺应时势、借助时势,并借势造势,才能够让自己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推销自己的目的。随着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提速,若想在快速变化节奏中,让人过目不忘,就必须掌握快速推销自己的方法。否则,就很难取得成功。

就如胡雪岩一样,如果没有他的借势手段,让他的阜康钱庄一日成名,也许他的发展之路就不会那么容易,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当时的杭州城内被当成佳话流传。因此,作为经商者,必须懂得运用一些手段,尤其是借势手段,这样才能不断成就自己的经商事业。

2.重视“名声”的效果

胡雪岩所开办的“胡庆余堂”的名字是由《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得来的。当时胡雪岩在创办“庆余堂”时,本想将其取名为“余庆堂”的,但是他却想到宋朝时期的大奸臣秦桧曾经用过“余庆堂”的称号。因此,胡雪岩只好将这个名字倒着念,即“庆余堂”。胡雪岩认为,开药铺与招揽人才一样,有一点都很重要,就是有一个好名声,而且若想建立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名声,要比招揽人才更困难。

生意场上,信誉、名声最重要

《国语·越语下》中曾记载:“用力甚少,而名声彰明,种亦不如蠡也。”汉代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中也有着这样的记载:“名声施於无穷,功烈着而不灭。”以及唐代韩愈的《举张正甫自代状》中:“疾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备更内外,灼有名声。”等等,这些无不说明名誉声望的重要性。尤其在生意场上,名声、信誉度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信誉度,那么就很难真正拥有客户,更不可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拥有一个好名声,才能使生意越做越大。

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堂”时,为了拥有一个好的名声,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并且,在胡雪岩作为药铺经营者之初,他就以慈善家的面孔呈现在大众面前。在做这个事情时,他首先在战乱中免费为那些流离失所、没有钱看病的难民施医施药。接着他又在阻止瘟疫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疾病的蔓延中,又以免费的方式向所有来“胡庆余堂”的人提供“避瘟丹”、“诸葛行军散”以及“八宝红灵丹”等日常药品。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给“胡庆余堂”建立起一个好的名声。

胡雪岩还知道,一个好的名声是需要得到众人的认可的,当时的胡雪岩为大众施医施药,就是为“胡庆余堂”做的树立口碑式的广告,这也是想树立一个好名声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要支撑一个好名声,只有好的口碑广告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做的就是需要从最根本的,也就是从自己所经营的事业内部做起。

因此,胡雪岩十分重视“胡庆余堂”的内在质量内涵,在“胡庆余堂”内部开设了一个非常丰富且独特的内在文化。胡雪岩发展起来的这种内部文化也是“胡庆余堂”可以成为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最为重要的不贰法宝。

另外,胡雪岩为了更好地将“胡庆余堂”的名声发展起来。他还从以下几点入手,从而让“胡庆余堂”拥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信誉与名声。

到过“胡庆余堂”的人都会见到,在其门楼上有着胡雪岩本人所立的“是乃仁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胡庆余堂”的创办就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并且在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都铭记着这样一个祖训。

在“胡庆余堂”还有胡雪岩提出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训示。胡雪岩提出这句训示的目的就在于,其所生产的药品质量必须保证是上乘的,并且在竞争上他还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直到如今,这四个字的横匾还被悬挂于国药号的大厅之中。

胡雪岩还主张戒欺经营,胡雪岩还在光绪四年四月亲笔写下了店训,以告诫自己的下属:“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胡雪岩这种戒欺的理念,不仅包含了医药这个行业,还涵盖了其他各个方面。在“胡庆余堂”的反映就是他所推举的“真不二价”。胡雪岩认为,做生意就要讲求个诚信,只有做到老少无欺、贫富无欺,没有丝毫的掺假行为,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生意长久地做下去。

胡雪岩的这些做法,为“胡庆余堂”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声,使得“胡庆余堂”可以历经百年而不倒。

做生意就是这样,只有为自己建立一个好名声,并真正做到实处,才能够使得自己的企业经久不衰,长久发展下去。就像胡雪岩一样,在创立“胡庆余堂”之初,他就能够着重建立好的名声。并在日后的经营中,还将建立好名声放在首位。他不仅无条件地向大众施医、施药,还将“真不二价”、“广济于世”、“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作为“胡庆余堂”的创办任务。因此,“胡庆余堂”不仅赢得了好名声,还得以长久发展、生存下来。

送人名声,等于造就自己的名声

名声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与现象。从原始部落开始,直到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名声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且在未来的时代,名声将仍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实,名声是一种现象,一种文化现象,同时这种现象属于一种心理现象。

名声有好坏之分,而名声的好与坏,不仅取决于公众舆论、意识形态以及民族文化的评价,而且还受到精英与知识阶层的影响。因此,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若想取得好的名声,就必须不断努力。要知道,一个名声可以决定你的成败。而且,造就自己名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送人名声就是一个为自己创造名声的方法。送人名声就等于造就自己的名声。

恩雅走近这家电器商店的时候,就听见一台正在播放音乐的音响音色清纯透亮,而在播放低音的时候更是浑厚而充满震撼力,这台音响引起了恩雅的注意,决定再去看看这台音响自己是否满意。

走近这台音响,一位男售货员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开始向她介绍这种新开发的音响。这位售货员的介绍很专业,语言也很流畅,将这种音响的性能优势和结构特点、性价比、售后服务等,都讲得清清楚楚,并在讲解过程中加了示范。

这种热情很大程度上也感染了恩雅,使她对这件产品产生了几分好感,而在恩雅准备向这个售货员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他却还是滔滔不绝地讲着,这让恩雅怎么也不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售货员喋喋不休,让恩雅有一种自己不掏钱购买他就不会罢休的感觉。

恩雅的心中有了几分不悦。而当这位售货员为了抬高自己产品而开始诋毁其他品牌的产品的时候,恩雅开始对这个售货员产生了反感,对他的动机也产生了疑问:一个人如果如此的贬低别人而突出自己,产品的性能就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好吗?这种疑虑将刚进来时产生的那点好感都一扫而光。

出于礼貌,恩雅并没有马上离开。在另一位顾客进来,这位售货员起身迎接的时候,恩雅趁机会“逃”出了这家商店,也将这位售货员因为白费口舌而表露出的失望和怨愤抛在了身后。

这位售货员绝对是一位训练有素并且很内行的推销员,但是为什么反而将恩雅“吓”走了呢?这是一个很让人困惑的问题。对手之间的正当竞争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市场只有那么大,谁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成为他人眼中的赢家,但是如果处处去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话,却很容易引发他人的反感。很多时候,给同行名声,送人名声的同时,更会让自己的名声大振。

在没有硝烟的商场,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竞争,要求经商者必须时刻准备着加入到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果一个经商者没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就很难在商场中自如应对,更不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若想在商场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信誉与名声,首先要求经商者必须得到大众的支持。只有得到大众的支持,才能在商场成功立足下来。就像胡雪岩一样,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他的“胡庆余堂”又怎么会立于人间而百年不倒呢?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名声、提升自己的信誉度。

3.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胡雪岩说:“做事情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在他看来,造势远远不如乘势所带来的便捷,借势而起,借力而发,这是胡雪岩建立庞大商业网络的另一秘诀所在。

乘势而上谋新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成语往往被人们比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机遇,错过了这次机会,很可能便再也无法等到成功了。想要抓住机遇,我们便必须要学会对眼前的形势看清,将底细查清,将背景了解透彻。如果可以把握良机,乘势而上的话,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刚刚开始做生丝生意的时候,胡雪岩所面临的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如火如荼进行的阶段,特别是纺织工业在这一时期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丝绸纺织所需要的原料大幅度地增加,洋人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蚕丝,因此,不管是做内贸,还是销洋庄,都可以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