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变态心理学
7384800000008

第8章 心情的抛物线——心境障碍(3)

关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角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总体来说,社会关系和文化所能给予一个人的支持越多,那么这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就越小。通常,一个人的社会支持来源于婚姻、家庭、朋友和其他的人际关系。不稳定、不和谐的婚姻关系和僵化、恶劣的人际关系无疑会增加抑郁症病发的危险。而即使面对压力、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如果有好朋友可以倾诉,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那么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也会明显降低。这一点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体现出重要的作用。关于文化对抑郁症的影响,比较直接的例子是性别差异,在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的两倍还多。而有很多观点认为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和压力密切相关。

好了,我们终于将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分别从生物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和社会文化角度意义分析完毕。当对一件事物的了解深入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总会出现一种趋向整合和简化的趋势或者模式。对抑郁症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前面所涉及的所有因素综合到一起,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抑郁症。首先,这和一个人本身的身心特质有关,他(她)可能更易感,换句话说,有些人可能本身具有患有抑郁症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其次,负性生活事件或者压力的出现成为了抑郁症病发的导火索。最后,负面的认知方式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再加上社会支持的缺乏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最终引起了抑郁症的爆发。综上,抑郁症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至此,我们已经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抑郁症和解释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抑郁症的介绍至此也就告一段落。实际上,抑郁症是心境障碍(mooddisorder)这一大类变态心理的一个极端,心境障碍的另一个极端症状是躁狂症。关于躁狂症的表现,我们马上将详细介绍。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心境障碍分类的几个名词。心境障碍以抑郁症和躁狂症作为两个极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只保持在单一的一个极端,那么他患有的是单相心境障碍(多数单相抑郁障碍的患者实际上是抑郁症患者);如果抑郁症和躁狂症在一个人的身上反复交替出现,那么他则是双相心境障碍的患者。

与抑郁症的极度抑郁正相反,躁狂症患者的基本表现是极度亢奋,并且他们体验到的是非常愉悦的情绪。躁狂症的很多其他表现也呈现与抑郁症对立且相反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例子来了解一下躁狂症患者的特点。

H先生二十七岁,在最近的几周里,他表现出异常的兴奋。他的邻居反应经常在半夜的时候还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他的父母知道后搬来与他同住。发现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并且白天并没有困倦的表现,相反还很亢奋。他的父母发现他的行为越来越离谱,脾气暴躁不安,最近几天甚至花光了几个月的薪水去买非常昂贵并且图案奇怪的袖扣,他和邻里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了辱骂邻居的行为。父母受不了他的反常表现,决定送他来接受心理治疗。治疗师发现H先生难以安静地坐下来交谈,他总是喜欢站起来走来走去,且步子很快,动作的幅度也很大。在与他交谈时,他的语速非常快,说话很急促。他很疑惑为什么父母会认为他有病,还带他来看心理医生,他认为自己非常愉快。谈话中他还不止一次地表示出对自己非常的自信,相信自己不久以后就会有非凡的成就。

好了,H先生基本上已经把躁狂症的症状表现得很典型了。在情绪上,躁狂症患者表现出夸张的兴奋和愉悦,夸张到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热情,并且这种强烈的和夸张的兴高采烈的状态是持续的。他们的情绪就好像炸弹一样,点火就着,极易被惹怒,且反应相当强烈。在认识上,他们有着极为夸大的自尊,常常为自己制定宏伟得有些不切实际的计划,诸如“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一类的想法,躁狂症患者可能真的规划得出来,关键是,他们还十分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所设定的任何目标。在行为上,他们活跃到近乎疯狂,永远充满活力,似乎根本不需要休息,但他们却很难集中注意力来完成一件事情。听躁狂症患者说话绝对有被机关枪扫射的感觉,他们不仅话多,而且语速超快,很多时候甚至快过他们的思维,导致语无伦次,你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在身体状况上,他们睡眠时间极少,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休息得很充分,有时候甚至睡不到三个小时就可以了,醒来依旧活力十足,这种程度足可以让工作狂们羡慕嫉妒恨了。上述的这些情绪上、行为上、身体上的反应,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导致他们的工作和社会能力受损。在对躁狂症的判断上,前面说的症状基本持续一周就可以判定了。当然,鉴于躁狂症患者的行为夸张到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如果情况严重,那完全可以本着“一发现,就治疗”的态度,直接送往就医。

双向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法

如果说抑郁症发作起来人会变得冷得像冰块一样,而躁狂症发作起来人会躁动得像火一样的话,那双相心境障碍简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了。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一次或者更多次的重性抑郁,又呈现出至少一次的躁狂发作,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那么他患上了双相心境障碍。

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来感受一下双相障碍患者发作。

A女士描述自己常在非常抑郁和极度兴奋两种情绪之间徘徊。她有的时候几个星期都不愿意出门,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情,感觉忧愁烦闷。而几个星期过后,又会突然变得非常活跃和有活力。喜欢喋喋不休地找邻居聊天,每天只需要睡很短的时间。但是注意力很不集中,说话的时候可以从对家人的描述直接跳到对路边一朵不起眼的花的赞美,甚至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又临时跑去卧室布置起来。

B先生在见到咨询师的时候立刻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创业计划,语速之快让咨询师难以理解他的宏伟蓝图,不过B先生很确定自己马上就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富豪。而根据他妻子的讲述,B先生在三天之前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见任何人,甚至有时一天不吃不喝。这种抑郁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前两个案例都是双相心境障碍发作的表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说明了抑郁症和躁狂症的特点,对于双相障碍的描述就先进行到这里了。

因为分析躁狂和双相障碍的病因的可能因素的方式和前面叙述过的抑郁症基本一样。所以,我们将直接进行下一话题,关于心境障碍的治疗。

对了,在关于治疗的介绍开始之前,要先交代几句话。首先要说的是,对于心境障碍来讲,治疗通常是非常有效的。而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即使没有经过任何治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也会好转甚至康复。但是,心境障碍却存在着易反复的特点,所以即便经过治疗而康复,也要预防复发。

如果你之前听说过抑郁症,那么很有可能也听说过一种叫百忧解的药物。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第一次听到百忧解这个名字的时候,居然直觉地把它和忘情丹联系起来。虽然世上还没有后者这种药,但如果有的话,我想它对抵抗由情感性负性生活事件而导致的抑郁症也会起到一定作用的。

还是现实一点,说回百忧解,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它属于一种选择性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除了SSRIs之外,三环素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另外两类比较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还有电击疗法,虽然围绕这种方法的应用的争议一直不断,但对于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来说,电击疗法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治疗两个方面。

还记得前面在解释抑郁症产生的原因的时候提到的贝克的认知错误理论吗?心理学家都是很负责的,致力于一个领域的研究,不仅要描述和解释现象,同样会去思考、实践解决和控制问题的方案。贝克也是如此,他的理论中不仅包括对于心境障碍产生原因的解释,还提出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心境障碍的治疗体系。贝克认为是患者的消极和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了心境障碍的产生,因此在他的认知疗法中,他努力通过质问这些认知错误的方式来缓解和治疗心境障碍。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贝克的这种认知治疗方式的简略步骤。首先,贝克努力帮助患者来认识和观察认知错误,直到患者可以识别出自己的哪些观念是认知错误的观念。然后,贝克会和患者一起来像设计实验一样,针对患者所面对的消极生活事件和患者所认为的消极观念做出假设和推论,看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否符合逻辑。同时,贝克还鼓励患者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来检验他们的消极观念是否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最后,贝克指导心境障碍的患者对消极事件做出其他具有合理性解释的多种情况,以试图改变患者的认知错误,直到患者质疑之前自己的观念,并接受新的和合理的对于事件的解释方式。

在认知治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式的质疑问话是常用的技巧。前面的叙述有点抽象,那一起来看个例子吧,或许更直接和容易理解些,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认知治疗,下面是从整个治疗过程中节选出来的一小段谈话,咨询师正质疑患者关于他的就业前景的武断推测,并试图帮助患者理解他的困境会在未来得到改变或出现转机。

咨询师:你觉得你毕业后一定找不到工作,

是吗?患者:是的。

咨询师:你完全这么认为,不会改变吗?

患者:不会变的。

咨询师:你觉得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事情会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患者:不会。

咨询师:你的看法也不会随着时间改变,是吗?

患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想过自己毕业的时候会像现在这样找不到工作吗?

患者:呃,这个,没有。

咨询师:但是你现在认为你不会找到工作。

患者:嗯,是的。

咨询师:也就是说,一些事情会随着时间改变,你的想法变了,局面也不同了,是吗?

患者:这个,好像是的。

咨询师:所以,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但是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了,是不是?

贝克的认知疗法就简单介绍完毕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疗法来治疗心境障碍。通过前面对抑郁症病因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越广泛,他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相对越小。在人际关系疗法中,咨询师的核心工作是指导心境障碍患者解决他们当下的人际关系问题,并和患者一起来尝试发展新的重要人际关系。心境障碍患者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通常包括一些人际冲突(比如同事之间、夫妻之间)和人际关系的丧失(比如亲人或者好友离世)。发现和确定心境障碍患者在社交技能上的不足,并且帮助他们改正和提升这种能力也是咨询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提到了通过药物、电击来治疗心境障碍,也介绍了两种心理疗法的应用,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对心境障碍的治疗最有效果呢?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经典的答案来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老套了一点儿,但事实的确如此。相比较来说,使用药物是一种见效很快的方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心境障碍患者都对药物有反应。而心理疗法则是慢工出细活,治疗的进程并没有药物那样快速,但采用心理疗法确实在对增强心境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上有着显着的效果,并且心理治疗的疗效保持更具有长效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有效地预防心境障碍的复发。这一点有些像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身体疾病时的不同效果。西医见效较快,但往往不能标本兼治;中医讲求固本培元,但通常见效较慢。忽然想起一句不知道出于哪个商家的广告词,“中西医结合见疗效”。对心境障碍的治疗也一样,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整合的治疗方案常常在临床上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