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大脑的玩具
7380600000005

第5章 逻辑思维游戏(1)

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某些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能动性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逻辑思维对人们认识事物过程及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思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章用最简单的游戏玩出你多元化的智慧,激发你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的脑筋转得更快,借助这些思维游戏可以使你的思维更加富有逻辑性。

有三位非常美丽的女神:智慧女神爱丽娜、仁爱女神希格利亚、优雅女神艾丽丝,她们都认为自己才是最美的。

爱丽娜首先说:“希格利亚不是最美的。”

希格利亚没有反驳,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艾丽丝不是最美的。”

艾丽丝则比较直接地说:“我是最美的。”

三位女神中只有最美的女神说了真话,其他两位都在说谎话,那么,说真话的到底是哪一位女神?

甲、乙、丙三个人在一块争论谁是说谎者,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才是真话。这种情况下如果甲说:“丙是撒谎者。”那么,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其中的一个撒谎者吗?

小王和小李两个人在玩猜拳定输赢,其中1位胜了。

小王:“我出的是石头。”

小李:“我出的是石头或剪子。”

假设出石头胜的人说的是真话,输的人说的是假话。

那么,到底谁胜了?

甲、乙、丙三个人,他们在讨论到底谁得到了金币。

甲看着乙有把握地说:“乙肯定没有得到金币!”

乙也十分自信地说:“丙也肯定没有得到金币!”

丙毫不示弱:“甲身上也没有金币。”

三个人中得到金币的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有几个人得到了金币?

某个学校为校报作采访时,有五名女学生就采访内容作了如下回答。

阿美:“我还没有谈过恋爱。”

阿静:“阿美在撒谎。”

阿丽:“我目前还没男朋友。”

阿慧:“阿丽在撒谎。”

阿琼:“阿丽、阿慧都在撒谎。”

那么,这五人中,几个人在撒谎?

珍珠被盗了,警察初步锁定了四个嫌疑犯:甲、乙、丙、丁。当然,只是怀疑,犯人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也可能不在这四个人当中。如果某个人是犯人,则他说的就是假话,如果不是犯人说的就是真话。

甲对警察说:“我们四个当中可能有一个以上是犯人。”

乙摇头说:“其中犯人有两个以上。”

丙否定以上两人的说法:“在我们四个中的犯人有三个以上。”

丁则直接跟警察说:“我不是犯人。”

几个人说法各异,那么,到底谁是犯人?

小明、小红、小莉三个人刚把酸甜可口的苹果吃完,其中有一个人吃了一个苹果、一个吃了两个、另一个吃了三个,他们便在一起讨论各自都吃了几个。

小明:“我和小红吃的苹果一样多。”

小红:“我和小莉吃的一样多。”

小莉:“我就比小明多吃了一个。”

在这三个人中,至少吃了三个苹果的人说的是真话。

那么,她们三个人中,到底每个人都吃了多少?

张三和李四参加长跑比赛,他们两个排在前三名。

张三说:“李四不是第三。”

假使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李四排在张三的前面,则张三所说的为假,如果李四在张三的后面,则张三说的才是真话。

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分别处在第几名?

小小和晓晓二人分别从家里拿了几颗漂亮的珍珠,不料被妈妈发现了。在其母亲的询问下,两个人针对所拿珍珠的个数分别作出了以下说明。

小小:“我们两个人拿了四颗。”

晓晓:“我只比小小多拿了一颗。”

假设只有拿两颗珍珠的人说了假话,其他情况下都是真话。但是,并不确定是否有人拿了两颗珍珠。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两个人到底谁拿了几个?

有一位天使,她总是说真话;有一位魔鬼,她总是说假话,还有一位凡人,她则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一天,她们碰了面。

黑衣女:“我不是天使。”

蓝衣女:“我不是凡人。”

白衣女:“我不是魔鬼。”

那么,她们到底谁是什么?

有甲、乙、丙、丁四个姐妹,从她们以下的陈述中,你能得出结论吗?

甲:“乙不是最小的。”

乙:“丙不是排行第三。”

在以上甲乙两姐妹的陈述中,如果针对的是其姐姐,则陈述为假,反之,如果针对其妹者即为真。

那么,到底谁是最小的?

一个小岛上住着三个A和B两个族的居民。A族居民总是说假话,B族居民总是说真话。

一天,三个人在一起说了下面几句话。

甲说了一句别人不易听懂的话:“……”

乙解释道:“甲的意思是说自己是A族居民。”

丙:“乙在说谎。”

你能猜出丙是什么族吗?

有四位猎人去一个幽暗的森林里打猎,这个森林里可能生活着幽灵、狼、妖精、老虎中的几种,也可能全部都有。于是,他们分别说出了自己的证言。

猎人甲:“既有幽灵也有狼。”

猎人乙:“或者有幽灵或者有妖精。”

猎人丙:“或者有狼或者有妖精。”

猎人丁:“或者没有妖精或者没有老虎。”

假设在这四个猎人当中,只有一人的证言是假的。

那么,你能确定生活在这个森林里的是什么吗?

有两姐妹和她们的一个朋友,她们各自的兴趣分别是唱歌、跳舞、购物。以下是她们说的几句话,你可以看出什么?

静:“丽的兴趣是唱歌。”

丽:“云的兴趣不是唱歌。”

云:“静的兴趣不是跳舞。”

对于三个人以上的几句话,如果针对的是自己姐妹就是真的,否则是假的。

那么,三人的兴趣分别是什么?另外,谁跟谁是姐妹?

白晴、阿萍、小萱是三位女学生,她们分别拥有一个以上的小球,三个人加起来一共七个。

白晴:“阿萍比小萱拥有的小球多。”

阿萍:“小萱比白晴拥有的小球多。”

小萱:“我特别喜欢新体操。”

假设拥有两个以上小球的人的说的是真话,拥有一个小球的人说的话为假。

那么,在她们三个中,到底有没有拥有一个小球的人?如果有,那她会是谁?

有四个人:甲、乙、丙、丁,他们当中有两个人手里有糖果,还有两个人手里有水果。如果有手里只是有糖果或者水果的人,那么他所说的就是假话,而如果有手里什么都没有的人和手里同时有两样东西的人,他们说的便是真话。

甲:“乙手里有糖果。”

乙:“丙手里没糖果。”

丙:“丁手里有糖果。”

丁:“甲手里有水果。”

那么,究竟谁手里有什么?

甲、乙、丙三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但他们的岗位各不相同,其中一个隶属总务部、一个隶属经理部,另一个则在营业部。从两个人以下的两句话中,你能辨出真假吗?

甲:“乙隶属于总务部,或者经理部。”

乙:“丙隶属于营业部。”

假设在这两个人中,只有总务部的人说真话,其他部门的人都说假话。

那么,甲、乙、丙各自在哪个部门?

有三个上面贴有数字标签1、2、3的箱子,里面装了桃、梨、杏。丽莎表示:“就箱子的编号来说,装梨的要比装桃的大,如果杏装在3号箱子里,桃就装在2号箱子里。”

那么,按照丽莎的提示,你可以看出哪种水果装在哪个箱子里吗?

甲、乙、丙三个人中,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水晶球或者玻璃球。手持水晶球的人总是不说真话,反之则总说真话。

甲说:“乙有玻璃球。”

乙说:“丙有玻璃球。”

丙说:“甲有玻璃球。”

每个人都说另一个有玻璃球,那么,有没有人既有玻璃球又有水晶球?三个人各自都有什么?

小花、小毛、多多、叮当,四只猫在两棵树上玩耍,在这四只猫中,有两只1岁,有两只2岁。

小花说:“小毛跟我一样大。”

小毛说:“多多今年2岁。”

多多说:“叮当今年2岁。”

叮当说:“小花今年2岁。”

四只猫只有在谈到与自己同在一棵树上玩耍的猫时说的是真话,而关于另一个树上玩耍的猫,所说的都是假话。

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猜出每只猫有多少岁吗?

在一座岛上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他们当中有诚实者,也有撒谎着。在当地有一种方言,就是用“吱吱”、“唔唔”来表示一个诚实者或者撒谎者,至于它们的次序,就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甲说:“乙是吱吱。”

乙说:“丙是唔唔。”

丙说:“甲是唔唔。”

那么,“吱吱”和“唔唔”到底哪个是诚实者,哪个是撒谎者呢?

小枫、小美和小灵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只有梳子;有一个人只有镜子;还有一个人既有梳子,也有镜子。只有梳子的人总说真话,只有镜子的人总说假话,而既有梳子又有镜子的人真话假话都说。

小枫说:“小灵有梳子。”

而小美却说:“小灵或者有梳子或者有镜子。”

那么,小灵到底有什么呢?

甲、乙、丙三个人手里都有巧克力,每个人的巧克力数量都在1~3个之间,而且三个人的巧克力加起来一共有五个。手拿一个巧克力的人总说真话,拿两个巧克力的人总说假话,至于有没有人拿三个巧克力,还是未知数,而关于他所说的话也是真假难辨。

甲说:“乙所拥有的巧克力不是3个。”

乙说:“丙的巧克力个数也不足3个。”

那么,他们到底各自有几个巧克力?

爱丽、美子、沙莎都有好吃的糖果3到5颗不等,并且她们都把其中的1颗或2颗送给了其中的一个人,这样一来,每个人又得到了别人的馈赠。

爱丽说:“美子现在有2颗糖果。”

美子说:“沙莎现在有3颗糖果。”

沙莎说:“爱丽现在有4颗糖果。”

其中有两个人向别人赠送了2颗糖果,而且这两个人说的是真话。而向别人赠送1颗糖果的人说的是假话。

那么,你能否看出这三个人原来各有几颗糖果?各向谁赠送了几颗?

有6个脱颖而出的人最终要举行一场决赛,他们分别是从1号到6号,比赛前,有三个人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猜测。

甲自信满满地说:冠军不是1号,就是2号。

乙持否定意见:冠军肯定是3号或者4号。

丙则认为:冠军只可能存在于1号、2号和3号之中。

比赛过后,他们发现只有一个人猜对了。那么,请问谁是冠军?

甲、乙、丙、丁、戊、庚六个人去外地参加露营,他们计划玩六天。在六天的露营中他们决定采用每个人轮流洗碗,这样每个人只需洗一天就够了。关于排列的顺序,他们考虑了以下条件:

第一,乙在第二天或者在第六天洗碗;第二,如果甲选在第一天洗碗,那么丙必须选在第四天洗碗;若甲不在第一天洗碗,那么庚也不在第五天洗碗;第三,如果戊第三天不洗碗,那么甲就要在第三天洗碗;第四,如果甲在第四天洗碗,那么丁在第五天洗碗;第五,如果乙在第二天洗碗,那么戊在第五天洗碗;第六,如果庚在第六天洗碗,那么丁在第四天洗碗。

看完以上条件后,请仔细考虑以下问题。

问题1:在下面的排列顺序中,哪一个符合以上的洗碗条件?()A.丁、乙、甲、戊、丙、庚;B.乙、甲、庚、丙、戊、丁;C.庚、戊、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戊、庚;E.甲、乙、丁、丙、戊、庚。

问题2:如果丁洗碗排在第六天,那么丙该排在哪一天?()

A.第一天;B.第二天;C.第三天;D.第四天;E.第五天

问题3:如果甲排在第一天洗碗,那么第二天轮到以下哪个人?()

A.乙;B.丙;C.丁;D.戊;E.庚

问题4:如果第二天由乙来洗碗,那么庚可能被排在哪一天?()

A.第一天

B.第四天

C.第一天或第四天

D.第四天或第六天

E.第一天或第四天或第六天

一名医生在他的诊所惨遭杀害,警方在排除其他因素后,便想到了从死者生前诊治的病人身上找线索,他找到了死者最后看过的四个病人,并把他们带到警局问话。

据目击者证明,医生死亡当天,这4个人都单独去过一次这位医生的诊所。

还未审讯时,这4个人就事先在一块商量好了,在审问的过程中,谁都不说真话。

于是,他们每个人对警方的回答如下:

杰克说:“我们4个人谁也没有杀害医生,而且我离开诊所所的时候,他还活着。”

史密斯说:“我是第二个去诊所看医生的,可是当我到达他诊所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劳拉:“我是第三个去诊所看病的,我离开诊所的时候,他明明还活着。”

戴维:“凶手是在我去诊所看病之前去的,因为当我到达诊所的时候,医生已经死了。”

每个病人都不承认自己是凶手,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也不敢乱说话,那么,通过以上四个病人的陈述中,你可以找出是谁杀害了那位医生吗?

这天,佳佳去商场里面买衣服,买过之后,服务员对她说今天搞活动,可以免费送一盒黑白珠子。于是,佳佳就拿着衣服和珠子回家了,到家后,佳佳从盒子中拿出一颗黑珠子,发现盒子里剩下的1/7是黑珠子,然后,她又将黑珠子放回,取出两颗白珠子,发现盒子中剩下的1/5是黑珠子,那么,这个盒子中到底有多少颗珠子呢?

甲、乙、丙、丁、戊五个人是亲戚,下面是他们每个人说的一句话,你能从中猜出他们的关系吗?

“乙是我父亲的兄弟。”

“戊是我的岳母。”

“丙是我女婿的兄弟。”

“甲是我兄弟的妻子。”

注意:以上四个人里所提到的都是这5个人中的一个,那么,你可以由此推出()

A.乙和丁是兄弟关系

B.甲是乙的妻子

C.戊是丙的岳母

D.丁是乙的子女

某家医院的王某表示:“包括我在内,我们医院一共有16名医生和护士。而在下面的情况下,无论我是否被计算在内,都一样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1.护士多于医生;2.男医生多于男护士:

3.男护士多于女护士:

4.至少有一位女医生。

那么,你可以猜出这个人的性别和职务吗?

有一个地区闹干旱,人们都没水喝。有一个人从中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刚好有240公斤水,于是他想将水运到干旱地区,以此来赚取钱财。可是他每次最多能携带60公斤,而且他每前进一公里就要耗掉l公斤的水(均匀耗水)。假设水的价格在出发地为0元,以后,与运输路程成正比(即在10公里处为10元/公斤,在20公里处为20元/公斤……),又假设他必须安全返回,那么请问,这个人最多可以赚到多少钱呢?

有一个智者来到甲、乙两个人的面前,给了他们两个人各一个信封。并说信封里装的是钱,但具体多少钱并没有跟他们说,智者只告诉他们,每个信封里的钱数为5、10、20、40、80、160元中的一个,而且其中一个信封里的钱是另一个信封里的钱的一倍。也就是说,如果甲拿到的信封中有20元钱,那么乙信封中的钱就是10元亦或者是40元。

甲、乙拿到信封后,各自看到了自己信封中钱的数额,但是他们并不知对方信封中的数额,假如现在给他们一个与对方交换的机会,请问,他们怎么判断是否应当交换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赵某一家不再满足于小镇上的生活,他决定携全家搬进城里,于一天他便带上妻子和6岁的儿子去城里找房子。房子很不好找,不是太贵就是住满了,他们跑了一天,筋疲力尽,正准备无功而返,忽然看到一家公寓门前的招租广告,而且房子看上去也相当好。于是,他们便惊喜着跑上去敲门询问。房东走出来,很温和地问他们有什么事,王某也有礼貌地问道:“请问你们还有房屋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你们想租房啊,实在对不起,我们这儿不招有孩子的住户。”王某和妻子无可奈何,只有离开。可只有6岁的小家伙可什么都看明白了,他灵机一动,转身又去敲房东的门,王某夫妻回头望着儿子,妻子赶紧走过去,试图把儿子拉开。

这时门开了,房东走出来吃惊地看着小家伙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不料这孩子只开口说了一句话,房东听完后就乐了起来,并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

那么,你知道这个孩子说了什么吗?

一天上数学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老师从1到80之间,即大于1小于80,选了两个自然数,他将这两个数的积告诉了P同学,将这两个数的和告诉了S同学,问这两位同学能否推出这两个自然数?

S说:“我知道你不知道这两个数。”

P说:“那么我知道了。”

S说:“那么我也知道了啦!”

其他同学:“我们也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