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
7366600000024

第24章 不断努力(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之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旅程。昨天已是历史,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则是一个上天的恩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现在的原因。

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助力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没有灵魂的力量,我们很容易沦为自己才能的奴隶。”因此,不管在哪一行任职、工作,都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是全世界无数组织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员工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必须兼备,而且德是前提,才是其后。

稻盛和夫先生说,有才无德就难免误入歧途,世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所在的实业界也一样,有些人唯利是图,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导致开始违法经营企业。

有道是“才子为才所累”。有才智的人很容易迷信自己的才智而走错方向,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而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只靠才干必然会走向失败。

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需要人生的指针,依靠它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缺乏这个指针,人格不够成熟,那么即使天资聪敏,但因为“才高而德寡”,这种高才就不能用于正道,结果招致挫折。企业领导人是这样,每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

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就显得更为重要。德由才来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反之,才由德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因此,不管你在企业或者单位中扮演任何角色,担当任何职位,德才兼备都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向。

对于自己的成功,稻盛和夫先生说:“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我不太在意一个人是不是才子,因为才子往往对今日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才子很容易凭着自己的才智看见未来,因而难免对乌龟爬行般的按部就班的方式感到厌烦,总想如兔子般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

稻盛和夫先生说:“近年来有很多年轻的企业管理者犹如彗星般耀眼地划过人们的视野。正像IT相关风险企业所象征的那样,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业,仅数年便实现公司上市,数十亿、上百亿日元的增益资金收入囊中,一时成为时代的宠儿。然而,此后却因舞弊丑闻而在风光舞台上消失。”

其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是仅凭才智获得成功的,这样,即使成功也不会长久。也就是说其事业缺乏最基本的诚心,没有一个良好的做事态度,这样能力也会受到束缚,公司也就不可能稳定地成长。而在这时,这些“聪明的人们”就会开始玩弄起各种把戏、耍小聪明。这样,久而久之,被业界发现,其结果就是失掉起码的信任,进而失去市场,最终导致企业失去生存立足的根本。从此,当初辉煌一时的企业就会败落、损毁。

再进一步说,就是很难再得到经营、合作伙伴以及员工的信任。他的伙伴就全部远离他,他也逐渐走向下坡路,最终步入歧途,事业毁于一旦。从此声名狼藉,其人生也会变得灰暗,再想创业,再想赢得别人的信任是相当困难的。

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言:“只有靠自己辛勤流汗所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益。”他很自信于自己在利益面前的不受诱惑,时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起贪念”。

作为领导者,更要起好带头作用,做到自我约束,不追名逐利,进而起到规范员工、调节企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用人既要考虑到他的聪明才智,也要考虑到其最根本的德行。只有充分考虑到两方面的领导者,才会做到人尽其才,才会使人员得到合理的配置。使其为公司谋利益,而非破坏企业的经营运作。

因此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用人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让自己看得顺眼,所以,用人所长,容人所短,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实践胜于纸上谈兵

有体会不等于有知识,即是指“知”和“会”的区别。稻盛和夫的意思是说不能将自己的“知道”当成“会”,他以为,“重视书本,更应重视实践,这也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原则”。

一个小和尚每天的工作就是撞钟,日子久了,觉得毫无趣味,但他仍然尽职尽责,每天按时撞钟。但是有一天,老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十分委屈:“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

老方文一笑:“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知道的并不一定能够做到,这就是“知”和“会”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这么一种现象所蒙蔽,对方讲得天花乱坠,我们就误认为他一定是这方面的高手。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毕竟,最好听的100个言论也比不上1个最笨拙的行动,“知”和“会”之间始终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实践,则是连接它们的桥梁。

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靠扎实的能力和实干的精神去落实。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认识到“简单不等于容易,实践才出真知”,这才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因此,要想精通一项技术,或者是掌握一门技巧,一定要勤于研究,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稻盛和夫说:“把精力倾注在一个领域,钻深钻透,就能明白人生的真理,理解大千世界,森罗万象。”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知”、“会”合一。

汤姆森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着名的公司工作,同学和朋友都很羡慕他。他自己也总是做出踌躇满志、志向远大的样子,然后得意地对大家说:

“你们就等着瞧吧!这个大公司总会有一天会因为我而改变,因我而得到再次飞越!我会成为公司的骄傲!”

因为他刚到公司,领导并没有直接给他重要的职位,而是让他到车间从维修工做起。维修工作又脏又累,更谈不上体面,这种工作实在无法满足他的虚荣心,干了几天他就开始抱怨,逢人便说:“让我干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大材小用!”渐渐地,他开始找机会偷懒。他的工作能力并不是很高,很多情况下需要其他修理工来帮助他,对这一点,他的解释是:他有更多的能力处理其他机器,对于这种零碎事情他不擅长。

一次,公司来了一个大客户,下了一份很大的订单,但时间很紧,只有全体员工开足马力生产才能完成。公司领导要求维修工人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汤姆森接到任务后,只是随意地检查了一下机器,而正是他的随意,给生产留下了安全隐患。当公司全体员工都在加班生产的时候,汤姆森负责检查的机器突然出现了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虽然所有维修人员都来抢修,但仍然耽误了生产,使公司受到了严重损失。面对错误,汤姆森推脱是因为机器老化,不是自己的过失。年底公司裁员,汤姆森自然被裁掉了。

汤姆森的职场失败在于他的好高骛远,却不注重实际经验的积累,只会说大话,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实践家。企业对于这种只会说不会做的空谈家,当然会毫不留情地剔除掉。稻盛和夫先生说:“唯有自己亲身参与所得的实际经验,才会成为最珍贵的资产。”在企业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整日高谈阔论,眼高手低,真正工作的时候却处处不如别人,这样势必会把自己置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不仅企业因对你的错误评估而导致自身蒙受损失,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所以,说到不如做到,行动远远胜于虚浮的空谈。在“知道”和“晓得”之间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要走过实践的桥梁,与其如此,不如扎扎实实、谦虚谨慎地积累好实践经验,做到厚积而薄发,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应懂得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