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身心健康指导
7340300000057

第57章 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2)

六、依赖心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高中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这些人又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盼望国家继续“统分统配”。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选择。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要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这些都是毕业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一味地依赖等待,不利于工作的选择和自己的就业。

七、求点心理

求点心理是指在选择职业时追求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好的一种心态。根据每年的就业调查情况来看,60%以上的学生把经济发达地区作为理想的工作地点,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山区贫困县和边远省份去,省外生70%不愿意再回到生源地,尤其是来自边远省区和贫困山区的毕业生更不愿意回去就业,千方百计地想留在大、中城市。这种以职业岗位的地理因素来选择就业的求点心理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尤其是失去了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爱好相一致的机会。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不良心理问题与调适

不少毕业生因为涉世不深,又没有社会实践或打工的经验,心理紧张、害怕,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容量小而脆弱;再加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困惑、恐慌、忧虑等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心理健康。

一、自卑感及其调适

小白就读于某名牌大学,但她并不因为自己是名校学生而骄傲。相反,她一直以来都被自卑情绪缠绕着。因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平平,学校的工作、活动也很少参与。已经大四了,面对择业她就更加自卑了,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而找不到工作,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对于各种笔试、面试也畏畏缩缩。

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面对改革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是主要还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择业中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有自信。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必须消除的心理障碍,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精神和自信心,这正是有自卑心理的人所缺乏的。自信心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求职时畏首畏尾会给人以无能的印象,从而使求职不易成功。那么,如何克服择业时的自卑心理呢?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多看自己的优势,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恢复你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人各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地克服自卑感。

(2)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我行,我一定能干好”等。

(3)要克服惧怕心理,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并不代表你不如别人,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充满自信心是择业成功的前提。

二、自负心理及其调适

毕业生小李口才不错,在与用人单位代表面谈时自我感觉良好。一番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以后,当对方问他的个人爱好是什么时,他竟得意扬扬地宣称是“游山玩水”,结果被用人单位毫不犹豫地拒之门外。小李的失败实际上是由于他内心的自负心理而造成的。

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缺乏自知之明。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应该得到优待,于是在就业过程中总是抱有扬扬自得、自负自傲的心理。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令用人单位难以接受。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表现出非常强的优越感,往往不切实际地追求高工资、高名利的单位,而对一般的工作单位百般挑剔,甚至提出过高的要求。由于自负的大学生不能审时度势地认清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其结果必然会高不成低不就,迟迟不能落实工作单位。看到别人都签了约,他们常常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对社会、学校和他人都可能怀有不满的情绪,但有时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出现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不敢应聘求职。

如何克服择业时的自负心理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自知之明。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多看自己的不足之处,承认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定位。

(2)要认清形势,降低期望。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工作,调查人才市场的行情和当前就业的形势,降低身份,降低自己择业过高的期望。

(3)要降低心态。自负的人最主要的是自我定位过高,在心理上总有一种优越感。所以,降低过高的心态最为重要。

三、焦虑感及其调适

王某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4年学有所成,然而在就业时却处处碰壁。他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他;看中他的单位,他却看不中人家。毕业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未与任何一家单位签约。结果每天处在焦虑、忧郁、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之中,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像小王这样的表现,正是典型的盲目焦虑心态在作祟。

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等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高职位、高待遇的单位,由于参加竞争的人多,录用的条件严格,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还有的因自己是女生而害怕求职困难;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而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这些都是择业心理焦虑现象的表现。

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择业的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加之我国进行毕业生分配改革没有几年,很多人对人才竞争不太了解、没有经验,心中没数也容易产生各种焦虑心理。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对自己惰性的进攻,它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人只有面对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像这样战胜压力而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是,如果心理上过度地焦虑、沮丧、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埋没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影响择业的进程,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要克服焦虑的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恐怕要伴随你的一生。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有可能丢掉这个工作。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只要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能得到缓解或克服。当然还应该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这样做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绪。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四、怯懦心理及其调适

李玲的性格十分内向,一到人多的场合就脸红。最初的时候,一听说要去面试了,心里就打鼓,底气不足;一与考官们谈话舌头就发僵、思维就停滞,平时的机敏慧智全不见了。尽管每次她都跟自己说:“要自信,要放松,我比他们都强。”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准没用,不该忘的也想不起来了。为此,她在好几场面试中都败下阵来。

李玲的失败并非自己能力不够,而是性格里的怯懦因素成为了她的绊脚石。怯懦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丢面子。所以在就业时,常常会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他们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问题不好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在公平的竞争面前,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那么,如何克服择业时的怯懦心理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交往实践训练

有“怯懦病”的人主要是缺乏交往实践,所以平时应该勇于结交朋友,在心理上不要害怕与人接触,而是要大胆地与人交流。

2.增强自信心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善于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鼓起勇气,面对一切,尽量使自己坦诚、直爽地说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3.争取机会,迎难而上

在平时就应该多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集体活动,多参加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同时,在模拟的人才招聘会上,大胆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

4.请教他人

与他人交流如何面对应聘,观摩本校或其他学校组织的供需见面会,特别是要注重与已经应聘成功者的交流,多向他人请教有关应聘的一些情况和应聘单位的情况,从而逐渐消除自己的羞怯心理。

五、忌妒心理及其调适

所谓忌妒,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忌妒心。

忌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只不过是轻重有别。在实际生活中,任何理由都可以成为忌妒的诱因,例如,忌妒别人长得高、漂亮;忌妒别人能歌善舞;忌妒别人朋友多:忌妒别人学习好等。在求职问题上忌妒心理表现为,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别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恼怒。在择业中忌妒心会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忌妒心还会使团体内(班级或宿舍内)人心涣散、人际关系紧张、冷漠,忌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的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所以,忌妒心是于人于己都不利的不良心态。新时代积极进取的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克服这种不良的忌妒心理。

要克服它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两点,其一是真诚待人;其二是要学会互助互爱。做人要诚实,这是立身之本。诚实的人既不会自欺也不会欺人,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潇洒地工作和生活,不会因为做了亏心事而自欺欺人、担惊受怕、惴惴不安。诚实的人还可以主动改善人际关系,做好工作,使事业取得成功。互助互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这是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道德遗产。当然,提高道德水平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加强自我修养。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忌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如果别人在某些方面的确有优势,而自己明显不足,就要坦然对待、审时度势,下决心去超越或转移竞争方向,在其他方面努力做出成绩。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要有勇气和自信超过别人。

六、急于求成心理及其调适

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还没有充分发育完全,很多方面正处于调整阶段,当前许多部门和企业都经受着经济改革的阵痛。由于一时难以迅速适应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因此许多部门和企业都不景气,大批职工下岗,大大影响了企业吸纳新员工的能力,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难度。同时,有的大学生鉴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年龄较大或家庭负担过重,或者个人条件不错、自我评价高,很想找到一个理想的场所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所以产生求职心态的急躁情绪,恨不能马上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

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首先必须认清竞争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而竞争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使就业难度增大,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找工作也不例外,甚至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要为找工作或找好工作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失败或失落,不能很快找到工作而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