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真的很好,太阳是那么的迷人,一望无际的平原是我们这里的最大特点,绿油油的小麦散发着浓郁的青香,四周稀稀落落的村庄显得那么的遥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样的是小桥流水我却是,“春意盎然当头,你追我赶他冲,过了小桥就是福,越过流水言欢笑。”因为我们回家的路上会经过“赖死岗子”,这个地方是个墓地,就是一些没有后人的人去世后,没有地方下葬就给埋到这片公用的场合。
这片区域又被称作我们学校的后花园,“山青水秀”是个好地方。南边一条小河,北边一条小河,中间一个小桥,小桥的西北角就有一片体型大小不一的坟群。春天河道的两边都长满了芦苇,夹杂在一起就成了山青水秀了。
“赖死岗子”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反正大人们都是那样叫的,这个地方很恐怖的,高矮不一的坟群之间有很大空隙,由于没有人打理,野草衡行霸道霸占了整个墓地。不过里面有两种野草最受我们欢迎,一个小名叫“鹅二十”也可以称它为“鹅爱死”,刚买回来的鹅仔鸭仔最喜欢吃的菜,把它剁碎了拌点食料小鹅和小鸭们就会狂吃。“鹅爱死”其实就是蒲公英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一种菊科植物,紧贴地皮生长,柄茎是紫褐色,叶子成齿轮状。等长大成熟过之后中间的位置会长出一根很长的茎,茎开花结果就有了蒲公英。
还有一中东西小名叫“鸡毛衣”这个是我们的最爱,嫩芽很好吃,长得跟韭菜一样,但是没有韭菜那么粗犷,很温柔简直就是一个淑女。他的花苞是一种细长细长跟笔芯一样的小棒棒,和笔芯不一样的是下面肥嘟嘟,上面细瘦瘦,在上部的脖子上有一滴紫色,脖子的最尖端会开出两瓣小叶子。这个是我们辨别它的唯一标记,如果摘错了就不好吃了。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皮里面会出来一个白白的“暖宝宝”,像一朵棉花撵细了一样,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都是一些植物的幼崽所以会很好吃,等它长大了就不好吃了,就会像大公鸡身上的毛一样飘依依毛茸茸,所以取名叫“鸡毛衣”。
如果在草丛中偶尔看到一个纸箱放在那里,可能会是个已死的婴儿,我们管他叫“小死孩”,都是刚出生就夭折的小孩。胆子大点的男孩子会凑近了去看,然后在吓你说;“我看到一个小孩用一块红布包着,眼睛是睁着的,皮肤已经苍白,嘴角还有点血丝,安安静静的躺箱子里,不过他的胳膊露在了外面很肥很白,就行这样(手指扣住眼睛和鼻子比划恶鬼吓我们)…。”已经出来拉你了。“啊出来了快跑啊,快跑呀~~~”,哈哈。上当受骗了吧!平川快跑呀,别看了!现在想想也会是毛骨悚然。
二节
这段路程很短,只要坚持不喘气的跑几分钟就到家了,一条普通的泥巴路不知道承载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大马路是一条笔直的线,在它半身腰中间有两条分支,一条通到李寨一条通到黄庄。这个是个分散的十字路口,过了这里剩下的小伙伴可都是我们村的了。这段路虽然很短但是没有人家,只有高大的白杨树孤零零的陪着我们,有时我们的吵闹声会把它惊醒,嬉戏的声音伴着它哗哗的树叶声甚是好听。
走过十字路口再行一块地的距离,就可以看到第一户人家,不过这户人家不是我们村的,但是离我们村却是很近。他们家面朝西边,一个小门厅,后面是个小院子,几间简陋的厢房。
重点不在前面的房子,而是后面的桃树,好多的桃树大的小的差不多十几颗,等天气暖和了我们脱掉厚厚棉衣的时候它就开花了。一片片桃花林甚是漂亮,粉红粉红的花瓣看着就很迷人,每次经过都会让人流连忘返。到了割麦子的时候它就长果实了,等我们暑假到来的时候就可以偷吃了。
嘿嘿,我们偷着吃会很香甜,有点可悲的是,他们家请了一位忠诚的大狗狗看桃树,狗狗貌似不喜欢我们,每天路过都会冲我们大叫,更别说靠近摘果林了。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去偷果子的,胆大的小朋友把鞋子脱掉在手里提着,然后小心翼翼的靠近大狗也是不会发现的,不过这个只有男孩子才能做到的。
其实我们这些小朋友也有点不好,果子还没有成熟就给摘了,确实有点可恶,谁让我们太馋了呢。我也吃过那种没有成熟的桃子,青青的小桃子全身都是毛茸茸的,摸在手里滑溜溜的很好玩,咬在嘴里面很脆涩涩的酸酸的好吃。
知道我的未成熟的桃子怎么来的吗?是凯凯给的,那个桃林就是他爷爷种的。我和他刚好是同班同学,那个乖孩子你只要每天缠着他要,他就会背着他爷爷会去摘几个给你解解馋的。
凯凯,和我是同年出生的,但是比我胖多了。小时候他妈妈把他抱到我们家和我比身高我差了人家一大截。我妈妈说我处于物质匮乏无人照顾时期,以至于现在营养不良长的不高。但是他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胖嘟嘟,他的头很大脸也很长,脖子以下身材十分苗条,就是和头不是很协调罢了,不过一看到他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娃娃。而我贫民窟长大孩子依旧没法和他比较我还是那么的瘦小。凯凯家和我们村就隔了一个水塘,过来水塘就是我们村了。
我们村的名字叫三宁庄,其实我们连个村都不算,我们叫“庄”。这个名字很好听,据说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很久之前这个地方没有人家,我们的祖辈们都逃荒灾的时候流落到这里的,这里有三个姓氏的人家分别是“朱姓”“佦姓”“杨姓”个个姓氏人家在庄子里打了三口井,个家吃个家井里的水,就像是“不是一路人,不吃一家井”。也代表着“个走个的路,个过个的河,井水不犯河水”。庄里面就这样相互维持着“生态平衡”。因此被外人称呼“三井庄“,时间久了传着传着“三井”就变成“三宁”了,就这样我们的庄被改成“三宁庄”了。